相关试卷
-
1、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究、积累和总结的过程。科学研究也是如此,在第一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面关于这些研究方法表达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研究任何物理问题时都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B、利用图像法可以描述质点的运动,图像可以反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像的斜率反映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C、这里用两个物理量(和)之比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这在物理学上叫比值定义法,这个式子说明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成正比 D、是求平均速度的公式,当满足时,其值可以用来作为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这在物理学上应用了等效替代方法
-
2、边长L=2.5m、质量m=0.5kg的正方形单匝金属线框,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空间中存在两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均为B=0.8T的匀强磁场,两磁场边界平行,且PQ与MN的距离等于L,PQ与XY的间距为d,d>L,如图甲所示。t=0时线框的左边与MN重合,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5s线框被拉出磁场MN边界,利用电流传感器测得线框中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运动过程中线框边框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
(1)求0~5s通过线框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及线框的电阻R;
(2)试判断说明线框的运动情况,并求出水平力F随时间t变化的表达式;
(3)若5s后水平拉力F保持不变,且线框的左边框刚出边界XY时,线框恰好处于平衡状态。通过计算,定性画出5s后至线框的左边框刚出边界XY的过程中,线框中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3、无人驾驶汽车可在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实现全自动驾驶。
(1)如图所示,某无人驾驶汽车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100m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若该无人驾驶汽车在某路段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 为不撞上前方静止的障碍物,则该无人驾驶汽车在该路段匀速行驶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若一辆有人驾驶的汽车在该无人驾驶汽车后25m处,两车都以20m/s的速度行驶,当前方无人驾驶汽车以大小为3.6m/s2的加速度刹车1.4s后,后方汽车驾驶员立即以大小为5.0m/s2的加速度刹车。刹车过程都视为匀减速运动,试通过计算判断两车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追尾事故?
-
4、中医拔罐的物理原理是利用玻璃罐内外的气压差使罐吸附在人体穴位上,进而治疗某些疾病。常见拔罐有两种,如图所示,左侧为火罐,下端开口;右侧为抽气拔罐,下端开口,上端留有抽气阀门。罐内气体初始压强与外部大气压相同。使用火罐时,先加热罐中气体,然后迅速按到皮肤上,自然降温后火罐内部气压低于外部大气压,使火罐紧紧吸附在皮肤上。抽气拔罐是先把罐体按在皮肤上,再通过抽气降低罐内气体压强。某次使用火罐时,温度为450K,最终降到300K,因皮肤凸起,内部气体体积变为罐容积的。若换用抽气拔罐,抽气后罐内剩余气体体积变为罐容积的 , 罐内气压与火罐降温后的内部气压相同,忽略抽气过程中气体温度的变化。罐内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外部大气压。求:
(1)火罐降温后的内部气压;
(2)抽气拔罐罐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抽气前罐内气体质量的比值。


-
5、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实验装置;
②测量挡光片的宽度;
③用刻度尺测量挡光片的中心A点到光电门中心所在位置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④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已知砝码落地前挡光片已通过光电门);
⑤读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
由此可知滑块的加速度表达式为;(用测量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⑥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中作出图线,测得图线的斜率为 , 求得该物体的加速度(用测量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 , 结果如下图乙所示,可读出其读数为。

-
6、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确定线圈的绕法,为了弄清楚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向的关系,可以用多用电表的(选填“电压挡”、“电流挡”或“欧姆挡”)进行检测。
-
7、某小组完成“用油膜法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请按操作先后顺序排列:。

-
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组装仪器时,单缝和双缝应该相互放置。(选填“垂直”或“平行”)

-
9、甲、乙两位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甲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B、没有刻度尺时,可以将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 C、大头针P1、P2和P3、P4之间的距离应稍大些(2)、乙同学在没有量角器的情况下,他准备用圆规和刻度尺来完成实验。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交OO'延长线于C点,过A点和C点作垂直法线的直线,与法线的交点分别为B点和D点,如图乙所示。则此玻璃砖的折射率n=(请选择x1 , x2 , y1 , y2中的符号表示)。 -
10、如图所示,小球甲从距离地面高度为处以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同时小球乙从距离地面高度为处开始自由下落,小球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乙落地前,两小球的速度差不变 B、至小球乙落地时,小球甲、乙的平均速率之比为1:2 C、至小球乙落地时,甲、乙两球的位移大小之比为3:4 D、小球甲、乙运动的第1s内位移不相同 -
11、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称之为“铁齿楱”,将使用此农具的作业称作耙。如图甲所示,牛通过两根耙索拉粑沿水平方向匀速耙地。两根耙索等长且对称,延长线的交点为 , 夹角 , 拉力大小均为F,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为AB的中点),如图乙所示。忽略耙索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根耙索的合力大小为F B、两根耙索的合力大小为 C、地对耙的水平阻力大小为1.5F D、地对耙的水平阻力大小为F -
12、甲、乙两个台球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被先后击出,运动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
A、2.5t0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5t0时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C、6t0时乙恰好与甲相碰 D、3t0-6t0内两球的平均速度相等 -
13、唐代诗人韩愈的《原道》里“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说的是青蛙在井底所能看到的天空是有限的。若深、半径为的井中被灌满水,水的折射率 , 如图所示,处在井底正中央A处的青蛙沿其正上方上浮。若青蛙想要把井外景物尽收眼底,则所处位置与井口水面间的竖直距离最远为( )
A、 B、 C、 D、 -
14、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原来处于A态,现经过如下两个过程变化到C态。过程一:先等容变化到B态再等压变化到C态;过程二:先等压变化到D态,再等容变化到C态。图中两条虚线代表两条等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过程气体对外做功相等 B、两个过程气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C、两个过程气体增大的内能相等 D、若C态的压强、体积分别是A态的2倍,则C态的热力学温度是A态的2倍 -
15、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光滑圆弧面上的小球,从最低点移开很小一段距离,放手后,小球做简谐运动 B、图乙:用手上下抖动绳的一端,产生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手开始抖动的方向竖直向上 C、图丙:卢瑟福研究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D、图丁: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衰变,a为粒子轨迹,d为粒子轨迹 -
16、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玻璃容器中的小水银滴呈球形,是因为水银与玻璃浸润导致的结果 B、图乙为康普顿效应的示意图,入射光子与静止的电子碰撞,碰撞后散射光的波长变长 C、锌的逸出功为 , 用丙中一群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发出的光照射锌板,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D、图丁是衰变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说明每个半衰期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量相同 -
17、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小张同学分别用甲光、乙光、丙光照射同一光电管,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甲光的强度大于乙光的强度 C、丙光照射时此光电管的逸出功大于乙光照射时的逸出功 D、甲光照射时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照射时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
18、我国研制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又被称为“人造太阳”)在2020年12月4日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发电。其所发生的可控核聚变方程是 , 已知、、和的质量分别为、、和 , 真空中的光速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电子 B、大亚湾核电站就是利用此核反应发电 C、该核反应所释放的核能为 D、、的比结合能大于的比结合能 -
19、如图所示为一交流发电机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矩形线圈的边长 , , 匝数 , 线圈的总电阻 , 线圈在磁感强度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转轴匀速转动,转速。线圈两端通过电刷E,F与阻值的定值电阻连接。计算时取3。
(1)从线圈经过中性面开始计时,写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
(2)求此发电机在上述工作状态下的输出功率;
(3)求从线圈经过中性面开始计时,经过时间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

-
20、如图所示,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用细金属丝将直导线水平悬挂在磁铁的两极间,当通以如图所示的电流时,导线会向左摆动一定角度 B、乙图,是真空冶炼炉,当炉外线圈通入高频交流电时,铁块中产生涡流,从而产生大量热量,冶炼金属 C、丙图,通电线圈在磁场作用下转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丁图,当用力让线圈发生转动时,电流表就有电流通过,利用此原理可制成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