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某同学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通过细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为固定橡皮解的图钉,为像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方向的是。(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在以下实验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A、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B、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C、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和用一个弹簧秤拉只需要橡皮条伸长相同长度即可 D、作力的图示时,不同的拉力可以设定不同的标度(4)、某次在竖直平面内做实验时,让弹簧测力计A沿水平方向,另一个测力计B斜向下,如图丙所示。现使橡皮条竖直伸长到稳定状态,结点位于O点。如果稍增大测力计A的拉力大小,而保持拉力方向及O点位置不变,需要调节测力计B的大小及方向,则测力计B应该转动(填顺时针、逆时针或方向不动);测力计B的拉力大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和来做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图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挂同样重的物体,的伸长量比的伸长量小 C、的劲度系数比的小 D、无法比较两个弹簧的原长大小
-
3、如图所示,某时刻船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水对船桨的作用力大小为 , 方向垂直于船桨,则( )A、船桨对水的作用力大于 B、水对船桨的力是由于桨的形变而产生的 C、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为 D、水对船桨的力与船桨对水的力合力为0
-
4、如图所示,游乐场里有一仿制我国古代欹器的形水桶,水管口持续有水流出,过一段时间桶会绕水平轴翻转一次。决定桶能否翻转的主要因素是( )A、水桶与水整体的重心位置 B、水管每秒出水量的大小 C、水平轴对桶的作用力大小 D、水桶自身重力的大小
-
5、如图为港珠澳大桥上四段110m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段的时间为。则( )A、通过段的时间为 B、通过ce段的时间为 C、段和段所用时间比为 D、段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瞬时速度
-
6、如图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封面上的沙漏照片。若近似认为砂粒下落的初速度为0,短时间内出砂口到落点的距离为20cm,忽略空气阻力,不计砂粒间的相互影响,且砂粒均匀漏下,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落点处砂粒的速度约为 B、砂粒从出口到落点的时间约为2s C、出口下方5cm处砂粒的速度是20cm处砂粒速度的一半 D、出口下方范围内的砂粒数与范围内的砂粒数一样多
-
7、如图为A、B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则在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速度总是大于B的速度 B、A的路程大于B的路程 C、某一时刻,A、B速度可能相等 D、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
-
8、某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第1s内和第2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2s内和第3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2s末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D、第4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
-
9、电动水上滑板深受年轻人喜爱。某同学驾驶水上滑板沿半径为60m的圆滑行,经过10min刚好第一次回到出发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min指的是时间间隔 B、此过程中,该同学的平均速度为 C、研究该同学在滑板上的运动轨迹时,可以把他看成质点 D、此过程中,该同学的路程为
-
10、(1)、如图甲所示,是光由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情况,试由图中所给出的数据求出这种介质的折射率为(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已知 , , , 。(2)、某实验小组使用图乙的装置测量某红色激光的波长 , 用光具座固定激光笔和刻有双缝的黑色纸板,双缝中心的距离。激光经过双缝后投射到光屏中的条纹如图丙所示,由刻度尺读出A、B两亮纹间的距离。通过激光测距仪测量出双缝到投影屏间的距离 , 已知(为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由此则可以计算该激光的波长(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11、如图所示,两块相同平板P1、P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0.5 kg,板长均为0.4 m,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的自由端恰好停在P2中点A点处。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1 kg且可看作质点。P1与P以共同速度v0 = 4 m/s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1与P2粘连在一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P与P1、P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0.1 m B、若P与P1、P2之间接触面光滑,当弹簧恢复原长时P的速度大小为1 m/s C、若将弹簧换成另一劲度系数较小的弹簧,系统稳定时P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D、若将弹簧换成另一劲度系数较小的弹簧,系统稳定时损失的机械能减小
-
12、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长为l的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由最低点A以速度开始运动,其所能到达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为h,小球摆动过程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 )A、 B、 C、 D、小球先做圆周运动,随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
1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物理的实验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如图所示是用运动传感器测小车速度的示意图,这个系统由A、B两个小盒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盒被固定在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两者的时间差为。经过 , A再次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此次B接收的时间差。空气中的声速为(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 )A、第一次测量时A与B之间的距离为 B、A两次发射过程中,小车运动的距离为 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D、B接收到第二次超声波脉冲时,A与B的距离为
-
14、关于图片中的物理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水波由深水区传播至浅水区,波速方向改变,属于波的反射现象 B、乙图,水波穿过障碍物的小孔后,能传播至两侧区域,属于波的衍射现象 C、丙图,两列同频率的水波在空间叠加,部分区域振动加强,属于波的干涉现象 D、丁图,竹竿举起蜂鸣器快速转动,听到蜂鸣器频率发生变化,属于波的多普勒效应
-
15、一篮球从高h1=3.9m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经t1=1s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1=8m/s,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 , 然后以v2=6m/s的速度反弹,经t2=0.5s到达最高点h2=1.5m处。求:(1)、篮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2)、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
16、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a与所受合力F的关系。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图1安装好器材,挂上托盘和砝码,改变木板的倾角,打开电源,使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
②关闭电源,取下托盘和砝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
③继续打开电源,只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
④改变砝码质量和木板倾角,多次测量,通过作图可得到的关系。
(1)、关于实验操作步骤说法正确的有 。A、实验时拉小车的轻绳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实验时需要使小车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质量 C、该实验改变砝码质量时也可以不必改变木板倾角 D、实验时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2)、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在纸带上选取清晰的7个打印点,测出位置A到位置B、位置C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已知打点周期T =0.02s,则小车的加速度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3)、改变砝码质量和木板倾角,多次测量,通过作图可画出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 -
17、如图所示,两小球M、N分别与两段轻绳A、B和一轻弹簧C连接。两小球静止时,轻绳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45°,弹簧C沿水平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M和球N的质量之比为 B、轻绳A和弹簧C的弹力之比为1∶2 C、若小球N的质量为 , 剪断轻绳B的瞬间,轻绳A的张力为 D、若小球M的质量为 , 剪断轻绳B的瞬间,球M的合力大小为
-
1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长木板b以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某时刻将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a轻放在木板b上,同时对物块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已知木板b与物块a的质量相等,物块a始终在木板b上,且物块a与木板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a放到木板b上后,下列关于物块a、木板b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
19、phyphox软件是一款非常实用的物理运动图像软件。如图,小明探究从一楼坐电梯回到家(五楼)的电梯运动情况的v—t图像,小明处于失重阶段的是( )A、从20.0s到30.0s B、从30.0s到40.0s C、从40.0s到50.0s D、从50.0s到60.0s
-
2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内阻及各电阻的阻值都标记在了图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时,电压表V、和的示数分别为U、和 , 三个电压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 , 和 , 电流表A的示数为I,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增大,不变 B、电源的总功率和效率均增大 C、 D、如果设流过电阻的电流变化量的绝对值为 , 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化量的绝对值为 ,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