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汽车舒适感的要求也在提高,汽车轮胎的气压直接影响乘坐舒适感,舒适的胎压范围为2.2p02.4p0。夏季气温为27°C时,某汽车的胎压监测系统在仪表盘上显示左前轮胎的胎压为2.25p0 , 随着季节更替,冬季气温降低为7°C(车胎内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车胎不漏气且容积可视为不变,忽略轮胎内外的温差,大气压强为p0)。求:

    (1)该轮胎在冬季气温条件下的胎压;

    (2)若该轿车一个轮胎的容积是25L,要使该车在冬季的气温条件下达到较好的舒适感,对该轮胎至少需要充入压强为p0的空气多少升(充气过程中车胎内温度视为不变)?

  • 2、某物理兴趣小组想测定一台电动自行车电池(内阻大约为9Ω)的电动势和内阻。现有下列器材:电压表V(量程合适,RV15kΩ)、电流表A(量程合适,RA未知)、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该物理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两种实验电路:

    (1)为尽量精确测量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选择最佳实验电路是(填“甲”或“乙”)。

    (2)小组成员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组数据:U1=9.0VI1=0.60AU2=6.0VI2=0.90A , 可以通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计算得到该电源的电动势E=V,内阻r=Ω

    (3)小组成员利用图像对所选最佳实验电路进行误差分析。在下图中实线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得到的UI图像;虚线是该电源的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UI图像(没有电表内阻影响的理想情况)。则与该实验对应的UI分析图像是

    A.       B.

    C.          D.

  • 3、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两小车放在水平木板上,前端各系一根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光滑定滑轮各挂上钩码(图中未画出),两小车后端各系一根细绳(细绳足够长),用黑板擦压住细绳。抬起黑板擦,两小车同时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再用黑板擦压住细线让两小车同时停止,用刻度尺测出两车运动的位移。

    (1)探究小车加速度、所受合外力、质量关系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放大法       B.控制变量法       C.理想模型法

    (2)关于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需要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B.该实验需要使用秒表记录小车运动时间

    C.该实验需要垫高木板不带滑轮一端以平衡摩擦力

    (3)该兴趣小组规范实验操作后,某同学测出下列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甲车质量m1/g

    乙车质量m2/g

    甲车所受合外力F1/N

    乙车所受合外力F2/N

    甲车的位移x1/cm

    乙车的位移x2/cm

    1

    500

    500

    0.1

    0.2

    20.10

    39.81

    2

    500

    500

    0.2

    0.3

    30.82

    针对下列数据,应填入①处。

    A.19.85       B.46.00

  • 4、棱长为a的正方体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由B指向D(图中未画出)。在G处有一带电量为qq>0、质量为m的粒子沿GE方向射入磁场,不考虑粒子对磁场的影响和粒子的重力。粒子能从ABCD面(含顶点)射出正方体的速度大小可能为(  )

    A、9qB0a10m B、2qB0am C、qB0a4m D、qB0am
  • 5、如图所示,一小物块(可以视为质点)从离桌面高度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光滑轨道下滑,平滑地滑上水平桌面,在水平桌面上运动位移1m,用时1s,从另外一端滑落。物块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g取10m/s2。下列h的可能值正确的是(  )

    A、h=0.23m B、h=0.21m C、h=0.19m D、h=0.17m
  • 6、如图甲所示为两组铜线制成的线圈绕在同一个铁芯上,线圈电阻不计,流过电阻R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规定cRd为电流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线圈n1中的磁通量变化的频率为50Hz B、电阻R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1102V C、05×103s内,原线圈n1中的电流一定增大 D、05×103s内,原线圈n1中的磁通量变化率一定增大
  • 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半圆柱体B和四分之一圆柱体C紧靠平行放置,重力为G的光滑圆柱体A静置其上,A、B、C的半径分别为r、2r、3r,若向右缓慢移动C,且B始终静止(A未接触水平地面),则(  )

    A、C对A的作用力变小 B、C对地面的摩擦力变小 C、B对地面的作用力不变,大小为0.5G D、移动C前,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0.8G
  • 8、如图所示,足够大的金属导体板AB上表面水平且光滑,其正上方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可视为质点、带电量为+q的绝缘小球(其电量不影响周围电场分布)以初速度v从右向左运动,小球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小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D、小球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 9、在杭州亚运会男子4×100m接力决赛中,陈嘉鹏在巨大的压力下表现出了惊人的速度和毅力,最后50m冲刺成功反超日本选手,助力中国队夺得金牌。若陈嘉鹏在启动阶段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他在启动阶段沿直线依次经过A、B、C三点,AB和BC的长度分别为4m和17m,通过AB和BC的时间分别为1s和2s,关于陈嘉鹏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嘉鹏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7m/s B、陈嘉鹏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5m/s C、陈嘉鹏启动阶段的加速度为3m/s2 D、陈嘉鹏从起跑位置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53s
  • 10、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内部物体产生的万有引力为0。对于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在距离星球表面不同高度或不同深度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不同的,若用x表示某位置到该星球球心的距离,用g表示该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忽略星球自转,下列关于g与x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11、关于图所示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水里的气泡看起来很亮主要是因为光的折射 B、乙图中的条纹是光的衍射形成的,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空气层的厚度 C、丙图中肥皂膜上的条纹是由于光的衍射形成的,这一原理可以用于相机镜头使照片更加清晰 D、丁图中的条纹是双缝干涉形成的,双缝干涉实验可以用于测量光的波长
  • 12、关于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使核子聚集到一起形成原子核 B、结合能是指核子结合在一起所具有的能量 C、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核子平均质量亏损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D、组成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越大,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
  • 13、如图甲所示,线圈ab中通有如图乙所示的电流,电流从a到b为正方向,那么在0~t0这段时间内,用丝线悬挂的铝环M中产生感应电流,则(  )

    A、从左向右看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从左向石看感应电流的方向为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C、感应电流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加 D、铝环与线圈之间一直有磁场力的作用,作用力先向左后向右
  • 14、如图所示,倾角θ=37°直轨道AB , 长为L=3.2m直轨道CD分别与圆弧轨道BC相切于B点和C点,D点右侧紧靠着质量M=0.5kg的小车,小车足够长,其上表面与直轨道CD齐平。将质量m=1kg的物块从直轨道AB上距离B点高度h=1.2m处静止释放,已知物块运动到C点速度大小与B点速度大小满足vC=4+vB2 , 物块与直轨道AB CD和小车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 , 小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不计(物块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sin37°=0.6cos37°=0.8 , 求:

    (1)、物块在直轨道AB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
    (2)、物块在直轨道AB上的运动时间t
    (3)、物块经过D点的速度大小vD
    (4)、小车最终速度大小v
  • 15、如图甲所示,一同学站在靶心的正前方,面朝倾斜靶纸抛球,其简化模型如图乙。靶纸紧贴在倾角θ=45°的倾斜支架CD上,支架CD固定在水平地面AB上,接触点为C点。该同学在O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O点离地高度H=1.25m,与C点的水平距离L=1.15m。若小球只在图乙所示竖直面内运动,视为质点,不计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和靶纸厚度。

    (1)、若小球落在水平地面AC上,求小球平抛运动的时间t;
    (2)、若改变水平抛出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使小球恰好垂直靶纸击中靶心,求小球从O点到靶心竖直方向下落距离与水平方向运动距离的比值;
    (3)、若小球抛出时初速度v0=2m/s , 分析小球是落在水平地面上还是靶纸上,并求出对应落点的末速度大小v。
  • 16、如图所示,一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C静置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有与轻绳连接的物块B,轻绳与斜面平行,并绕过定滑轮与结点O连接小球A,右上方用手拉住轻绳OE。轻绳OD水平,与轻绳OE夹角α=135 , A、B、C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B、C质量分别为m、3m、4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求:

    (1)、轻绳OD的拉力大小FT
    (2)、斜面C对B的摩擦力Ff
    (3)、地面对C的支持力大小FN
  • 17、如图所示,一辆肇事汽车在紧急刹车后停了下来,路面上留下了一条长度为x=22.5m的车轮滑动的磨痕。根据对车轮和路面材料的分析可以知道,车轮在路面上滑动时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5m/s2。求:

    (1)、刹车前汽车的速度v;
    (2)、紧急刹车所用的时间t;
    (3)、汽车停止前1s滑行的距离x'
  • 18、下列关于学生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细绳套不一定等长 B、“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实验中可得出弹簧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C、“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不需要补偿小车所受到的阻力 D、“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需满足小车质量远远大于槽码质量
  • 19、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1)、若已经得到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分运动的规律,设法确定“相等的时间间隔”,再看相等的时间内水平分运动的位移,进而确定水平分运动的规律。则实验中在轨迹曲线上选取的若干个“相等时间间隔”的点,相邻之间的竖直距离(填“相等”或“不相等”)。
    (2)、下列器材问题和操作方式不会对实验探究有影响的是(  )
    A、斜槽轨道不光滑 B、斜槽末端不水平 C、小球在释放时有初速度v0 D、小球每次自由释放的位置不同
    (3)、图2是某同学在做平抛运动实验时得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小球运动过程经过的三个位置,空气阻力不计,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20、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已知小车质量M=200g , 则:

    (1)、除了如图1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
    A、 B、 C、 D、
    (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前,补偿阻力时小车需连接纸带 B、实验前,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轨道平行 C、实验时,也可增减钩码(50g规格)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D、完成操作后,挑选两条点痕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即可
    (3)、某同学得到如图2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 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上一页 233 234 235 236 2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