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潜水钟是一种水下作业工具。将潜水钟的大铁罩倒扣在水面后使之下沉,如图是潜水钟缓慢下沉的示意图,不计下沉过程中水温的变化,关于潜水钟内被封闭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B、钟壁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分子碰撞的次数不变 C、运动速率大的分子占比减小 D、气体的体积不变
  • 2、关于教材中的四个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培利用装置(a)总结出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B、奥斯特利用装置(b)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法拉第利用装置(c)研究了通电导线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D、麦克斯韦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第一台圆盘发电装置(d)
  • 3、某同学在学习了静电场及其应用后,归纳整理了如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电荷只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 B、点电荷和元电荷都类似于质点,都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C、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D、仅受电场力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与电场线不一定重合
  • 4、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率,现有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Ω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Ω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待测电阻丝Rx阻值约为5Ω

    (1)图甲是未完成的实物连线图,图中a为待测导体右端接线柱,b为电流表正极接线柱,c为滑动变阻器左上端接线柱,d为滑动变阻器左下端接线柱。则导线①应连接(选填a或b)。导线②应连接(选填c或d)。

    (2)正确接线后,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在图乙中作出U-I图线

    U/V

    0.30

    0.40

    0.80

    1.10

    1.20

    1.60

    I/A

    0.07

    0.09

    0.18

    0.22

    0.27

    0.35

    (3)用作图法求得Rx的阻值为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d,用游标卡尺测金属丝的长度l,示数如图丙所示,则d=mm,l=cm。

    (5)写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率的表达式(用U、I、d、l表示)

  • 5、两个电阻R1、R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R1的阻值为1Ω B、R2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C、R1为线性元件,R2为非线性元件 D、当U=1V时,R2的电阻等于R1的电阻
  • 6、新交规规定:“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一旦行人走上人行道,机动车车头便不能越过停止线”。如图甲所示,一长度为D=5m的卡车以v0=36km/h的初速度向左行驶,车头距人行道为L1=40m , 人行道宽度为L2=5m。同时,一距离路口为L3=3m的行人以v1=1m/s的速度匀速走向长度为L4=9m的人行道。图乙为卡车的侧视图,求:

    (1)当司机发现行人在图中位置时立即加速且以后加速度恒定,要保证卡车整体穿过人行道时,人还没有走上人行道,卡车的加速度最小为多少;

    (2)为保证货箱不在卡车上移动,卡车的加速度不能超过a0=4m/s2 , 当司机发现行人在图示位置时,经t0=1s后立即减速且以后加速度恒定,要保证不违反交规,且货箱不移动,求卡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

  • 7、航天飞机着陆时速度很大,常用阻力伞使它减速阻力伞也叫减速伞,可有效减少飞机着陆时滑行的距离。航天飞机在平直的跑道上降落时,若不考虑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其减速过程可以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在某次降落过程中,航天飞机以水平速度v0=100m/s着陆后,立即打开阻力伞减速,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经时间t1=15s后阻力伞脱离,航天飞机再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其着陆到停止的速度一时间图线简化后如图所示。已知飞机滑行的总距离为x=1450m,g=10m/s2 , 求:

    (1)阻力伞脱离以后航天飞机的加速度a2的大小。

    (2)使用减速伞使航天飞机的滑行距离减小了多少米?

  • 8、近几年,国家取消了7座及以下小车在法定长假期间的高速公路收费,上述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而直接减速通过。若某车辆减速前的速度为v0=20m/s , 靠近站口时以大小为a1=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通过收费站口时的速度为vt=8m/s , 然后立即以a2=4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道路),试求:

    (1)该车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口多远处开始减速;

    (2)该车从开始减速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 9、甲、乙两车(均可视为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乙对应的图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       )

       

    A、甲、乙同时出发,乙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从开始运动到t1时刻,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但t1时刻两车速度不相等 C、t1到t2时间内,存在某时刻两车的速度是相同的 D、t1到t2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
  • 10、a、b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像a是直线,图像b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方程为y=kx2 , k为常数)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B、t=5s末,a、b两个物体速度相同 C、a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m/s D、t=20s末,a仍在b前方
  • 11、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为x=t+t2(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B、运动的加速度为1m/s2 C、在第1s末的速度为1m/s D、在前1s内的位移为2m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77km”“100km”等指的是位移 B、乙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20”、“100”等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C、丙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上面的“72”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丁图是市一中步行导航到茂职的信息,上面“5分钟”“11分钟”“18分”指的是时刻
  • 13、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下列陈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将其看成很多小段匀速直线运动的累加,采用了微元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v=ΔxΔt , 当∆t非常非常小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此时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 14、2023年4月12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s。已知在氘核聚变反应中氘核质量为m1 , 中子质量为m223He核的质量为m3。两个速率相等的氘核以相同的动能Ek对心正碰聚变成23He核并放出一个中子。

    (1)写出该核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2)求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

    (3)若两个氘核发生核聚变时释放出一对向相反方向运动的光子,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0 , 求生成23He核的动能。

  • 1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所示的实验研究光的波粒二象性。

    (1)利用甲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阴极K的遏止电压与照射光频率的关系。若实验测得钠(Na)的遏止电压Uc与照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钠的极限频率为5.53×1014Hz , 钙的极限频率为7.73×1014Hz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需将单刀双掷开关S置于a

    B. 需将单刀双掷开关S置于b

    C. 钙的遏止电压与照射光的频率的关系图线应该是①

    D. 钙的遏止电压与照射光的频率的关系图线应该是②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两种金属中的(填写“钠”或者“钙”)更容易发生光电效应。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 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C , 那么该实验所用光电管的K极材料钙的逸出功为eV(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按图中箭头所示的顺序变化,图中BC段是以纵轴和横轴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一部分,从A到B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碰撞器壁的个数(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从B到C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从A经过B、C、D又回到A的过程中,气体(填“从外界吸热”或“向外界放热”).

  • 17、由图所示可得出结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氘核的质量,氘核分解为质子和中子时要(选填“放出”或“吸收”)能量。

  • 18、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热活塞A、B把竖直放置的绝热汽缸分成体积相等的三部分,在汽缸顶部和13处有固定卡环,分别限制活塞A向上、B向下运动。初始状态下,甲,乙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均为大气压强p0的1.2倍,温度均为27℃,活塞与汽缸壁间的摩擦不计,现用电热丝对甲部分气体缓慢加热,升高一定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气体的温度有可能不变 B、甲气体的温度为75℃时,活塞A已经上升 C、当甲气体的温度达到75℃时,电热丝产生的热量仅等于甲气体增加的内能 D、甲气体的温度为425℃时,乙气体的内能大于初始状态的内能
  • 19、一分子固定在原点O处,另一分子可在x轴上移动,这两个分子间的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大小随其间距x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曲线abcd的交点e的坐标为(x0,f0) , 则(  )

    A、x=x0时分子力大小为2f0 B、x<x0的情况下,x越小,分子力越大 C、x>x0的情况下,x越大,分子力越小 D、x>x0的情况下,x越大,分子势能越大
  • 20、装修中用到的某些含有Th(钍)的花岗岩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Rn(氡),核反应方程为:Th→Rn+xHe+2y,而氡会继续发生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可能会诱发呼吸道方面的疾病,甚至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程中x=3,y是电子 B、方程中x=2,y是中子 C、1000个氡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还剩下500个 D、上述核反应方程中,中子总数减少了2个
上一页 851 852 853 854 8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