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需要的实验操作有
A.调节滑轮使细线与轨道平行 B.倾斜轨道以补偿阻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静止释放 D.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2)经正确操作后打出一条纸带,截取其中一段如图乙所示。选取连续打出的点0、1、2,3、4为计数点,则计数点1的读数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 则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实验中细线拉力大小近似等于重物所受重力大小,则实验中重物应选用下图中的(选填“A”、“B”或“C”)。
A.
B.
C.
-
2、如图,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P原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选地面的电势为零,当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读数减小 B、小球的电势能减小 C、电源的效率变高 D、若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量分别为 和 ,则
-
3、如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检验电荷q1、q2分别置于A、B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 )A、q1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q2在B点的电势能 B、q1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q2在B点的电势能 C、q1的电荷量小于q2的电荷量 D、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
-
4、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两个固定的等量异种点电荷+Q和。直线MN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O是两点电荷连线与直线MN的交点。a、b是两点电荷连线上关于O的对称点,c、d是直线MN上的两个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B、a点的场强小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C、a点的场强等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D、a点的场强等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
5、如图所示,直线Ⅰ、Ⅱ分别是电源1与电源2的路端电压随输出电流变化的特性图线,曲线Ⅲ是一个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曲线Ⅲ与直线Ⅰ、Ⅱ相交点的坐标分别为P(5,3.5)、Q(6,5)。如果把该小灯泡分别与电源1、电源2单独连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1与电源2的内阻之比是3∶2 B、电源1与电源2的电动势之比是3∶2 C、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的电阻之比是1∶2 D、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之比是7∶10
-
6、图为“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上从O处行走到B处的照片,轨迹OA段是直线,AB段是曲线,巡视器质量为135kg,则巡视器( )A、受到月球的引力为1350N B、在AB段运动时一定有加速度 C、OA段与AB段的平均速度方向相同 D、从O到B的位移大小等于OAB轨迹长度
-
7、质量为M的凹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内壁为光滑的半圆柱面,截面如图所示,A为半圆的最低点,B为半圆水平直径的端点。凹槽内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用力F推动小滑块由A点向B点缓慢移动,力F的方向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而凹槽始终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F先增大后减小 B、凹槽对滑块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C、水平地面对凹槽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水平地面对凹槽的支持力一直减小
-
8、如图所示,卫星沿圆形轨道I环绕地球运动,当其运动到M点时采取了一次减速制动措施,进入椭圆轨道(II或III)。轨道I、II和III均与地球赤道面共面,变更轨道后( )A、卫星可能沿轨道III运动 B、卫星经过M点之后速度可能大于7.9km/s C、卫星经过M点时的加速度变大 D、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变大
-
9、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说法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出了元电荷 e 的数值
-
10、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且其单位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表示正确的是( )A、力:N B、电动势:A‧m C、功: kg2▪m2 /s2 D、电场强度: kg•m/A▪s 3
-
11、如图所示,一种古老的舂米装置,使用时以O点为支点,人用脚踩踏板C,另一端的舂米锤B上升,松开脚后,B回落撞击谷槽A中的谷米。已知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时间内B、C的转过的角度相等 B、B、C的线速度大小关系满足 C、B、C的角速度关系满足 D、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满足
-
12、研究表明,两块足够大的、正对的平行板电容器之间的静电力只与两板带电量有关,与两板间距无关。如图1所示,A板固定在绝缘的地面上,与之正对的B板通过两根完全相同的轻质绝缘弹簧相连,两弹簧对称且竖直。已知B板质量为m,两弹簧原长为L,A、B板不带电时两弹簧长度为 , A、B板带等量异种电荷时两弹簧长度变为。如图2所示,在B板正中上方高为h(h=L)处静止释放一绝缘物块C,C的质量也为m,C下落后与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粘连在一起。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B与C碰前处于静止状态;A、B板面积足够大,厚度不计;A、B板带电量保持不变。求:
(1)图1中两板之间的静电力大小;
(2)图2中C与B板碰撞后,C的最大速度。已知弹簧的弹力做功可以用初、末位置的平均力做功来计算;
(3)如果C的质量变为m1 , 从距离B板高为2h处静止开始下落,与B板碰撞后运动到最高点时距地面高。求m1的大小。
-
13、如图甲所示,粗糙程度相同的足够长的竖直墙面上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的物体处于场强大小为且与水平方向成的匀强电场中,保持静止状态。时刻一竖直方向的力F(大小未知)作用在物体上,同时物体得到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开始运动,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段为一次函数;段为二次函数,且两段图像在处相切。带电物体视为质点,电量保持不变, , , 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受到竖直外力为恒力 C、时刻物体机械能有最小值 D、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
14、如图,L形滑板A静置在粗糙水平面上,滑板右端固定一劲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弹簧左端与一小物块B相连,弹簧处于原长状态。一小物块C以初速度从滑板最左端滑入,滑行后与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然后一起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滑板A也开始运动.已知A、B、C的质量均为 , 滑板与小物块、滑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求:
(1)C在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C与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从C与B相碰后到A开始运动的过程中,C和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
15、如图所示,在倾角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放置一个凹槽,槽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槽两端侧壁A、B间的距离d=0.10m。将一质量与槽相等、表面光滑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槽内上端靠侧壁B处,现同时由静止释放物块与槽。已知物块与槽的侧壁发生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槽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运动后瞬间,物块与槽各自的加速度大小a1、a2;
(2)物块与槽的侧壁发生第1次碰撞后的瞬间,物块和槽的速度大小、;
(3)从物块开始运动至与槽的侧壁发生第2次碰撞所需的时间t。
-
16、如图,一滑雪运动员质量 , 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点以的初速度水平飞出,恰能落到点。在点速度方向(速度大小不变)发生改变后进入半径的竖直圆弧轨道 , 并沿轨道下滑。已知在最低点时运动员对轨道的压力为。与与的高度差分别为、。不计空气阻力, , 求:
(1)间的水平距离;
(2)运动员在段时克服阻力做的功。
-
17、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叫作阿特伍德机,是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常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校伽利略学习社对该装置加以改进,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乙所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挡光片的宽度,如图丙所示,则挡光片的宽度mm;
(2)将质量均为M的重物A(含挡光片)、B(含挂钩)用轻绳连接后,跨放在定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测量出(选填“A的上表面”、“A的下表面”或“挡光片的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竖直距离h。
(3)在B的下端挂上质量为m的物块C,光电门记录挡光片挡光的时间为t,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在重物A由静止运动至光电门的过程中,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 则可认为该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均用相关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某次实验中,小于 , 小李认为这是空气阻力造成的。小李的观点(选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
-
18、某次研究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长度l关系实验时得到如图甲所示的F-l图像,由图像可知:(1)弹簧原长l0= cm,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
(2)按图乙所示的方式挂上钩码(已知每个钩码重G=1 N),使(1)中研究的弹簧压缩,稳定后指针指示如图乙所示,则指针所指刻度尺示数为 cm。由此可推测图乙中所挂钩码的个数为。
-
19、在一次立式风洞跳伞实验中,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此过程中( )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相等 B、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 D、人被向上“托起”时处于超重状态
-
20、如图所示,一楔形斜面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 , 物块A置于斜面上,用轻弹簧、细绳跨过定滑轮与物块B相连,弹簧轴线与斜面平行,A、B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物块A、B的重力分别为和 , 不计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则( )A、弹簧对A的拉力大小为 B、斜面对A的支持力为 C、斜面对A的摩擦力为0 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