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B、牛顿最先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C、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D、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与水星绕太阳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相等
  • 2、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猜想自由落体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他考虑了速度的两种变化:一种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另一种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

    (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其中1、2、3、4、5……所示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上的信息。请:

    ①分析说明小球下落过程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求出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大小;

    ③求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大小;

    ④分析说明位置“1”是否是小球无初速度释放的位置。

    (2)自然界中某量D的变化可以记为△D,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间隔可以记为△t,变化量△D与△t的比值ΔDΔt就是这个量的变化率。

    ①举出一个用变化率定义的运动学物理量并写出这个物理量的定义式;

    ②事实上,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也确实存在。已知一物体做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为v=v0+kx(v0为初速度,v为位移为x时的速度)。试推导证明:此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和速度v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k。

  • 3、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倾角为30°,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4 , 轻绳一端通过两个滑轮与物块A相连,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不计轻绳与滑轮的摩擦及滑轮的质量。已知物块A的质量为m , 连接物块A的轻绳与斜面平行,挂上物块B后,滑轮两边轻绳的夹角为90°,物块A、B都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若物块B的质量为32m , 求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为保持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求物块B的质量范围。

  • 4、如图所示,甲车进站前,以v = 16 m/s的初速度从减速线处开始减速,到站台停车线处时速度刚好减为0,停车t0 = 30 s后再加速至v = 16 m/s驶离,已知甲车加速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 = 1 m/s2 , 将甲车视为质点。

    (1)、甲车从到达减速线到再次加速至v,总共通过的路程和所需的时间;
    (2)、为了提高运动的效率,乙车到此站时没有停车,而是以v = 16 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为了保证安全,乙车与甲车在正常匀速行驶的安全距离至少为多少?(假设正常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均为16 m/s,两站台距离足够远,且轨道是直的)
  • 5、如图所示,质量为m=9.2kg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大小为F=20N , 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拉力的作用下恰好沿水平地面匀速滑动。(g=10m/s2sin37°=0.6cos37°=0.8

    (1)、求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
    (2)、若改用水平拉力,使该木块在水平地面上仍匀速滑动,求水平拉力F'的大小。
  • 6、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02s打一个点。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图中O、A、B、…G是选取的八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下方的数据是该同学记录的相应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

    (1)、该同学图甲中记录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不规范的。该数据对应的计数点是
    (2)、请根据给出的信息分别计算打下B点和打下F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vB=m/s,vF=m/s。
    (3)、该同学已将A、C、D、E四个计数点对应的速度标在如图乙所示的vt坐标纸上。请将vBvF标在该坐标纸上,并画出物体运动的vt图像
    (4)、根据vt图像可求出打下O点时,物体的速度vO=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m/s2
  • 7、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关系”的实验中,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弹簧两端各系一轻细的绳套,利用一个绳套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的绳套用来悬挂钩码。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再将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钩码静止时相应的弹簧总长度L,再算出弹簧伸长的长度x,并将数据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弹簧弹力F/N

    0

    0.5

    1.0

    1.5

    2.0

    2.5

    弹簧的总长度L/cm

    13.00

    15.05

    17.10

    19.00

    21.00

    23.00

    弹簧伸长的长度x/cm

    0

    2.05

    4.10

    6.00

    8.00

    10.00

    (1)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已经描出了其中5次测量的弹簧弹力大小F与弹簧伸长的长度x对应的数据点,请把第4次测量的数据对应点描绘出来,并作出F-x图线。(根据你做的图线解答下面问题)

    (2)根据所得F-x图线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的总长度成正比

    B.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约为25N/m

    D.该弹簧的劲度系数约为0.25N/m

    (3)第二小组同学将同一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完成实验。他们得到的F-x图线用虚线表示(实线为第一组同学实验所得)。下列图线最符合实际的是

    (4)某同学想粗略测量一个原长约20cm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但他手头只有一个量程是2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弹簧的正中央固定一个用于读数的指针,如图所示。弹簧下端未悬挂钩码,静止时指针对应的刻度为l1;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钩码,静止时指针对应的刻度为l2。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表示为

  • 8、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 从抛出开始计时5s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大小为65m B、物体的路程为65m C、物体的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 D、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方向向上
  • 9、如图所示,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0,连接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拉伸了2cm ,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2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则在力F作用后(  )

    A、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0N B、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6N C、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0N D、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8N
  • 10、利用水滴下落可以粗略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调节家中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个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滴水刚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滴水刚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滴水正在下落。测出此时出水口到盘子的高度为h,从第1滴水开始下落到第n滴水刚落至盘中所用时间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滴水下落时间为h2g B、相邻两滴水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为2hg C、此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h(n+1)22t2 D、第1滴水刚落至盘中时,第2滴水距盘子的距离为h2
  • 11、在遇到暴雨、雾霾等恶劣天气时,高速公路上能见度不足100m。在这样的恶劣天气时,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结果两辆车发生了碰撞。如图所示,为两辆车刹车后若不相撞的vt图像,由此可知(  )

    A、刹车过程中甲车的加速度是乙车加速度的3倍 B、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s之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 C、两车相撞可能发生在乙车停止后 D、两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小于100m
  • 12、如图所示,长方体物体A和B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速度沿斜面匀速下滑。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mB , 斜面的倾斜角为θ。则(  )

    A、A、B间无摩擦力的作用 B、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A+mB)gsinθ C、B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mAgcosθ D、取走A物后,B物将不再匀速直线运动
  • 13、平直公路上有一台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汽车向测速仪做直线运动。当两者相距355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由于紧急情况刹车,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恰好停止,此时测速仪与汽车相距335m,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则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20m/s2 B、15m/s2 C、10m/s2 D、5m/s2
  • 14、如图所示,用一根轻质细绳将一幅重力为12N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的钉子O上,画框上两个挂钉间的距离为0.6m,两挂钉间绳子长度为1m,则(  )

    A、细绳对钉子O的合力大小为6N B、细绳对钉子O的合力大小为10N C、绳子承受的拉力大小为7.5N D、绳子承受的拉力大小为10N
  • 15、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m2 , 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将它们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起来。系统均静止后,两根弹簧均沿竖直方向。现缓慢向上提木块m1 , 直到弹簧k1变为原长。则在该过程中,木块m2移动的距离为(  )

    A、m1gk2 B、m1gk1 C、m2gk1 D、m2gk2
  • 16、下图为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0~1s内和2~3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B、2~3s内和3~4s内的加速度相同 C、0~2s内和0~4s内的位移相同 D、0~1s内和2~3s内的速度变化量相同
  • 17、关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就是物体的重力 B、F是由于物体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 C、F的作用点在物体上 D、F是由于支持面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
  • 18、如图,圆弧轨道AB的圆心为O,半径为R=2m , 圆弧轨道AB的B点与水平地面BE相切,B点在O点的正下方,在B点的右侧有一竖直虚线CD,B点到CD的距离为L1=2.5m , CD左侧有场强大小为E1=25N/C、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CD右侧有场强大小为E2(大小未知)、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CD右侧且相距L2=1m处有一竖直墙壁EF,EF底端E点与水平地面BE相连接,EF高度为L3=1m , 现将q=+4×102Cm=1kg的绝缘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圆弧轨道AB下滑,最后进入CD右侧,滑块可视为质点,圆弧轨道AB光滑,水平地面BE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 , 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m/s2AOB=53sin53=0.8cos53=0.6。求:

    (1)、滑块到达圆弧轨道AB的B点时,圆弧轨道AB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
    (2)、滑块到达C 点的速度大小;
    (3)、要使滑块与竖直墙壁EF碰撞,求E2的取值范围。
  • 19、一束初速不计的电子在经U的加速电压加速后,在两极板间的中点处垂直进入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若板间距离d,板长l,偏转电场只存在于两个偏转电极之间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求:

    (1)电子离开加速电场时的速度大小;

    (2)电子经过偏转电场时的时间;

    (3)要使电子能从平行板间飞出,两个极板上最多能加多大电压U'

  • 20、精确测量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需要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可用器材有:电压表量程1.5V , 内阻约为1.5、电流表量程0.6A、滑动变阻器、开关、干电池和导线若干。某小组开展了以下实验。

    考虑电流表内阻影响

    (1)、用图1所示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从图2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可得电流表内阻RA= 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2)、用图3所示电路测量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电压表读数、电流表读数、干电池内阻和电流表内阻分别用UIrRA表示。则干电池电动势E=U+ IrRA表示

    (3)、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电表读数,作出图4所示的U-I图像。则待测干电池电动势E=V保留3位有效数字、内阻r= Ω保留1位小数

上一页 594 595 596 597 5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