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A、奥斯特 B、伽利略 C、爱因斯坦 D、卡文迪什
  • 2、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A、 B、 C、 D、
  • 3、如图所示,电阻忽略不计、间距L=0.4m的平行导轨,水平放置在磁感应强度大小B=10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一质量m=2kg,电阻不计的导体棒ab垂直于导轨放置,并与导轨接触良好。导体棒ab与重物用轻细线连接(线质量不计)。细线对ab的拉力为水平方向。初始细线被拉直,现将重物静止释放后导体棒ab始终保持静止。已知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1Ω,定值电阻R=5Ω,ab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μ=0.3(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其余一切摩擦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1)、导体棒ab受到的安培力;
    (2)、重物重力G的最大值。
  • 4、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中,第一象限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I,第三象限存在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II。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以沿x轴负方向的初速度v0从a点开始运动,经O点进入第三象限,最终到达y轴上的b点,粒子从a到O和从O到b的时间相等。已知a点的坐标为(8L,3L),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求:

    (1)、I的电场强度;
    (2)、II的电场强度;
    (3)、粒子在电场II中距离y轴的最远距离;
    (4)、b点的坐标。
  • 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0×102kg、带电荷量大小为q=1.5×106C的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假设电场足够大,静止时悬线向左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37°。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g10m/s2。求:sin37°=0.6,cos37°=0.8

    (1)、该小球带正电还是带负电,电场强度E的大小;
    (2)、若在某时刻将细线突然剪断,求经过1s时小球的速度大小v及方向。
  • 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和静电计外壳均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使电容器带电后与电源断开。

    (1)、本实验过程使用的方法是(选填“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或“微小量放大法”)。
    (2)、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有______。
    A、两极板的正对面积 B、两板间距离 C、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 D、极板的材料
    (3)、下列关于实验中使用静电计的说法正确的是有______。
    A、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观察电容器电压的变化情况 B、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测量电容器电量的变化情况 C、静电计可以用电压表替代 D、静电计可以用电流表替代
    (4)、将B极板向上移动少许,则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将;将一块陶瓷板插入A、B两极板之间,则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将。(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该同学用同一电路分别给两个不同的电容器充电,电容器的电容C1>C2 , 充电时通过传感器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中①②所示,其中对应电容为C1的电容器充电过程It图像的是(选填①或②)。

  • 7、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最先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被称为密立根油滴实验。如图,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板间产生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板间油滴P由于带负电悬浮在两板间保持静止。

    (1)、若要测出该油滴的电荷量,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
    A、油滴质量m B、两板间的电压U C、两板间的距离d D、两板的长度L
    (2)、用所选择的物理量表示出该油滴的电荷量q=(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3)、在进行了几百次的测量以后,密立根发现油滴所带的电荷量虽不同,但都有一定规律,并定义了元电荷,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滴的电荷量可能是1.6×1020C B、油滴的电荷量可能是3.2×1015C C、元电荷就是电子 D、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可取任意值
  • 8、如图甲所示,M、N为正对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为两板中线上的两点。当M、N板间不加电压时,一带电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时间T到达B点,此时速度为v。若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t=0时,将带电小球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过程中始终未接触极板。则t=T时,小球(  )

    A、恰好到达B点 B、在B点上方 C、速度等于v D、速度小于v
  • 9、如图所示为A、B、C、D、E、F、G、H作为顶点构成一正方体空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只在A点放置一负点电荷,则φB<φF B、若只在A、H两点处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则D、E两点电势相等 C、若只在A、E两点处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则D、F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D、若只在A、G两点处放置等量同种点电荷,则C、E两点电势相等
  • 10、如图所示,一绝缘细圆环半径为r,其环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与圆环平面平行,环上穿有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可沿圆环作无摩擦的圆周运动。若小球经A点时速度vA的方向恰与电场垂直,且圆环与小球间沿水平方向无力的作用。当小球运动到与A点对称的B点时,小球对圆环在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为FB , 则(  )

       

    A、vA=0 B、vA=qErm C、FB=3qE D、FB=6qE
  • 11、空间存在着平行于x轴方向的静电场,A、M、O、N、B为x轴上的点,OA<OB,OM=ON,AB间的电势φ随x的分布为如图.一个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M点由静止开始沿x轴向右运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粒子可能带正电 B、粒子一定能通过N点 C、粒子从M向O运动过程所受电场力逐渐增大 D、AO间的电场强度小于OB间的电场强度
  • 12、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A、B、C三点,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A=37 , AB边长为5m , D为AB中点,电场线与ABC所在平面平行,A、C、D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V、6V和10V , 取sin37=0.6cos37°=0.8 , 则(  )

    A、BC两点间电势差UBC=2V B、B点电势φB=8V C、该电场的电场强度E=2V/m D、该电场的方向为沿BC方向
  • 13、如图所示为手机自动计步器的原理图,电容器的一个极板M固定在手机上,另一个极板N与两个固定在手机上的轻弹簧连接,人带着手机向前加速运动阶段与静止时相比,手机上的电容器(  )

    A、电容变大 B、两极板间电压升高 C、两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小 D、两极板所带电荷量增加
  • 14、11H12H13H三个原子核,电荷均为e , 质量之比为1:2:3。如图所示,它们以相同的初速度由P点平行极板射入匀强电场,在下极板的落点为ABC , 已知上极板带正电,原子核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原子核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B、11H的加速度最小 C、三个原子核刚到达下板时的动能相等 D、落在A点的原子核是13H
  • 15、如图所示,虚线A、B、C为某电场中的三条等势线,相邻的等势线电势差相等,即UAB=UBC , 实线为一带负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的轨迹,P、Q为轨迹与等势线A、C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在P点电势能大于粒子在Q点电势能 B、粒子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C、粒子在P点的动能小于Q点动能 D、P点电势比Q点电势高
  • 16、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物体,这是静电现象最早的发现。下列关于静电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电荷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最小带电体 B、电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C、用验电器检测物体是否带电时,被检测物体必须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 D、由库仑定律公式F=kQqr2可知,当r趋近于0时,F将趋近于无穷大
  • 17、水平固定的圆形轨道(内部开有环形槽)中有球1、2质量分别为m、2m。两球以初速度v0从轨道中的某点沿相反方向出发(如图1所示),圆形轨道内外半径都为R,各处均无摩擦。

    (1)、若两球发生的第一次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求两球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2)、从开始出发到发生第一次相碰前的过程中,轨道对两球的总冲量大小;
    (3)、若两球用一长为R且不可伸长的绳连接,球沿轨道运动时绳通过槽与两球连接(如图2所示),绳被拉直时不会引起能量损失,求绳第一次绷紧过程中绳上的冲量I。
  • 18、如图,两长度均为L的相同轻质细杆用铰链A、B、C相连,质量可忽略的铰链A固定在地面上,铰链B和C质量不可忽略,均为m,铰链A、B、C均可视为质点。起始位置两细杆竖直,如图虚线所示,铰链A和C彼此靠近。t=0时铰链C在水平变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33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g为重力加速度),到t=t1时AB和BC间的夹角变为120°,如图实线所示。若两个轻质细杆始终在同一竖直面内运动,所有摩擦均不计,求:

    (1)、当t=t1时,铰链C的速度大小;
    (2)、当t=t1时,重力对B做功的瞬时功率;
    (3)、若t=t1时,水平F的大小恰好为33mg , 求此时连接AB的细杆中的弹力大小。
  • 19、如图甲所示为风谷车(又称风车),我国农业种植中用来去除水稻等农作物子实中杂质、瘪粒、秸秆屑等的木制传统农具,其工作原理可简化为图乙所示:转动摇手柄,联动风箱内的风叶,向车斗内送风,装入入料仓的谷物中混有质量较大的饱粒和质量稍小的瘪粒,均无初速地从入料仓漏下,在车斗中下落高度H=0.45m后,从宽度为L1=0.18m的第一出料口出来的都称之为饱粒,其中的最小质量为1×104kg;从宽度为L2(待求)的第二出料口出来的都称之为瘪粒,其中的最小质量为5×105kg;质量小于5×105kg的草屑被吹出出风口。只考虑重力和水平风力F(设每颗粒受到的水平风力都相同,不同颗粒的质量分布是连续的),g取10m/s2。求:

    (1)、水平风力F的大小;
    (2)、第二出料口的宽度L2
  • 20、实验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的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让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进行;由已调水平的气垫导轨侧面的刻度尺可以测出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L以及遮光片的宽度d,遮光片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tA、tB可通过计时器(图中未标出)分别读出,滑块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mM),打开气垫导轨的气源,让滑块在钩码的重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回答下列问题:

    (1)、滑块的加速度a=(用L、tA、tB、d来表示);图乙遮光片的宽度在刻度尺上对应的读数为d=mm。

    (2)、图丙是钩码的质量m不变,改变滑块的质量M,得出不同的M对应的加速度a,描绘出a-M函数关系图像为双曲线的一支,图中两矩形的面积(填“相等”或“不相等”)。

    (3)、图丁是滑块的质量M不变,改变钩码的质量m,得出不同的mg对应的加速度a,描绘出a-mg的函数关系图像,说明a与mg成(填“正比”或“反比”),图线的斜率等于

上一页 478 479 480 481 4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