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个水平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小球质量为10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N/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5sinπtcm B、在第1s末到第2s末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在减少、弹性势能在增加 C、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100m/s2 D、该小球在0~50s内的位移为0cm,路程为2.5cm
  • 2、质量为m的物块甲以3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有一轻弹簧固定其上,另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乙以4m/s的速度与甲相向运动,如图所示.则

    A、甲、乙两物块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由于弹力作用,系统动量不守恒 B、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甲物块的速率为零 C、当甲物块的速率为1m/s时,乙物块的速率可能为2m/s,也可能为0 D、甲物块的速率可能达到5m/s
  • 3、关于电流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横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越大 B、导体的横截面越大,电流越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大,电流越大 D、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越多,电流越大
  • 4、如图所示,虚线MN左侧有一场强为E1的匀强电场,在两条平行的虚线MN和PQ之间存在着宽为L、电场强度为E2的匀强电场,在虚线PQ右侧距PQ为L处有一与电场E2平行的屏。现将一电子(电荷量为e,质量为m,重力不计)无初速度地放入电场E1中的A点,最后电子打在右侧屏上的K点。已知:A点到MN的距离为L2 , AO连线与屏垂直,垂足为O,求:

    (1)电子到MN的速度大小;

    (2)调节E2的大小可使K点在屏的位置发生变化。由于实际生产的需要,现要保证K点到O点的距离d满足:3Ld6L。求此条件下E2E1的范围。

       

  • 5、如图所示,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物块处于一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当整个装置被置于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物块恰好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求:

    (1)、水平向右电场的电场强度;
    (2)、若将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13 , 物块的加速度是多大;
    (3)、电场强度变化后物块沿斜面下滑距离L时的动能。
  • 6、虚接是常见的电路故障,如图所示,电热器A与电热器B并联。电路中的C处由于某种原因形成了虚接,造成了该处接触电阻0~240Ω之间不稳定变化,可等效为电阻RC , 已知MN两端电压U=220V , A与B的电阻RA=RB=24Ω , 求:

    (1)MN间电阻R的变化范围;

    (2)当RC=240Ω , 电热器B消耗的功率(保留3位有效数字)

  • 7、某实验小组为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所用器材如下:

    电压表(量程0 ~ 3V,内阻很大);

    电流表(量程0 ~ 0.6A);

    电阻箱(阻值0 ~ 999.9Ω);

    干电池一节、开关一个和导线若干。

    (1)、根据图(a),完成图(b)中的实物图连线

    (2)、调节电阻箱到最大阻值,闭合开关。逐次改变电阻箱的电阻,记录其阻值R、相应的电流表示数I和电压表示数U。根据记录数据作出的UI图像如图(c)所示,则干电池的电动势为V(保留3位有效数字)、内阻为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3)、由于电压表内阻不是无穷大,本实验干电池内阻的测量值(填“偏大”或“偏小”)。
  • 8、如图a电路,当变阻器的滑动片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中,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的变化情况如图bU-I图像中的ACBC两直线所示,不考虑电表对电路的影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动势为E=9V B、电源内阻r=1Ω C、定值电阻R0=3Ω D、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W
  • 9、如图甲所示为一款节能路灯,它的亮度随环境亮度的改变而改变。原理如图乙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R0是定值电阻,R0>r,R1是光敏电阻(光照强度变大时,电阻变小),R2是滑动变阻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光照强度变小,则灯泡变亮 B、若光照强度变小,则通过电阻R0的电流变大 C、若光照强度不变,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下滑,则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若光照强度不变,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下滑,则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变小
  • 10、某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热敏电阻为线性元件 B、随着电压的增加,电阻率变小 C、当电流为I0时,阻值为U0I0 D、当电流为I0时,阻值为3U0I0
  • 11、如图所示为某静电除尘装置的原理图,废气先经过一个机械过滤装置再进入静电除尘区。图中虚线是某一带电的尘埃仅在静电力作用下向集尘板迁移并沉积的轨迹,A、B两点是轨迹与电场线的交点,不考虑尘埃在迁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电荷量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尘埃带正电 B、尘埃在B点的加速度小于在A点的加速度 C、尘埃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一直增大 D、尘埃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 12、电容式加速传感器常用于触发汽车安全气囊,简化图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M固定,N可左右移动,通过测量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变化来确定汽车加速度。当汽车紧急刹车时,极板MN间距减小,若极板两端电压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的电容不变 B、电容器的电容变小 C、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 D、极板间的电荷量增大
  • 13、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 若使这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而将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12 , 则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变为(  )
    A、F16 B、F4 C、8F D、16F
  • 14、某学习小组对“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探究。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干电池一节(电动势约1.5 V,内阻小于1 Ω);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3 kΩ);       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1 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 Ω);          定值电阻R0(阻值0.5 Ω);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根据所给实验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面的方格纸上作出U—I图线

    序号

         1

         2

         3

         4

         5

         6

       U / V

    1.40

    1.36

       1.35

       1.28

       1.20

       1.07

       I / A

       0.10

       0.15

       0.23

       0.25

       0.35

       0.50

    (3)、根据图线求得电动势E=V,内阻r=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本实验中电动势的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 15、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一质量m的物块a静置于悬点O正下方的A点,以速度v逆时针转动的传送带MN与直轨道AB、CD、FG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MN、CD的长度均为l。圆弧形细管道DE半径为R,EF在竖直直径上,E点高度为H。开始时,与物块a相同的物块b悬挂于O点,并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h由静止下摆,细线始终张紧,摆到最低点时恰好与a发生弹性正碰。已知m=2gl=1mR=0.4mH=0.2mv=2m/s , 物块与MN、CD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 轨道AB和管道DE均光滑,物块a落到FG时不反弹且静止。忽略M、B和N、C之间的空隙,CD与DE平滑连接,物块可视为质点,取g=10m/s2

    (1)若h=1.25m , 求a、b碰撞后瞬时物块a的速度v0的大小;

    (2)物块a在DE最高点时,求管道对物块的作用力FN与h间满足的关系;

    (3)若物块b释放高度0.9m<h<1.65m , 求物块a最终静止的位置x值的范围(以A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正,建立x轴)。

  • 16、如图所示,一质量M=4kg的木板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质量m=4kg , 停在木板B的左端。质量m0=1kg的小球用长L=1.25m的轻绳悬挂在固定点O上,将轻绳拉直至水平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在最低点与物块A发生碰撞后反弹,反弹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0.45m , 物块A与小球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物块A、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g=10m/s2

    (1)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与物块A碰撞前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

    (2)求小球与物块A碰撞后瞬间,物块A的速度大小;

    (3)为使物块A、木板B达到共同速度前物块A不滑离木板,木板B至少为多长?

  • 17、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沙漏摆研究单摆的运动规律。实验中,木板沿图示O’ O方向移动,根据漏在板上的沙描出了如图(b)所示的图形,然后分别沿中心线OO’和沙漏摆摆动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并测得图中Oa=ab=bc=cd=s,则:

    (1)该同学认为此图像经过适当处理可看成单摆的振动图像,则其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应为

    (2)若该同学利用计时器测得沙漏摆的周期为T,则木板移动的速度表达式为v=

    (3)该同学利用该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认为只有少量沙子漏出时,沙漏重心的变化可忽略不计,但是重心位置不确定,于是测量了摆线的长度L,如果此时他直接利用单摆周期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则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相等”)若要避免由于摆长无法准确测量产生的误差,则可通过改变沙漏摆的摆线长L,测出对应的周期T,并绘制图像,根据图像的斜率可求得重力加速度,此时 表示沙漏摆的重心到摆绳下端的距离。

  • 18、某同学现用如图甲所示的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气垫导轨右端固定一弹簧,滑块b的右端有强粘性的胶水.图中滑块a和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1=0.620 kg,滑块b的质量为m2=0.410 kg,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安装好实验器材后,接通气源,先将滑块a置于气垫导轨上,然后调节底脚螺丝,直到轻推滑块后,滑块上的挡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

    ②将滑块b置于两光电门之间,将滑块a置于光电门1的右端,然后将滑块a水平压缩弹簧,滑块a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左弹射出去,通过光电门1后继续向左滑动并与滑块b发生碰撞;

    ③两滑块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向左运动,并通过光电门2;

    ④实验后,分别记录下滑块a挡光片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t1 , 两滑块一起运动挡光片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t2

    (1)完成实验步骤①中所缺少的内容.

    (2)实验前用一游标卡尺测得挡光片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cm.

    (3)设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则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表示为v=(用d、Δt表示).

    (4)实验中测得滑块a经过光电门1的速度为v1=2.00 m/s,两滑块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2=1.20 m/s,将两滑块和挡光片看成一个系统,则系统在两滑块相互作用前、后的总动量分别为p1 kg·m/s,p2 kg·m/s(结果均保留3位小数).

  • 19、如图所示,A、B两物体彼此接触静止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物体A的上表面是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物体C由静止开始从A上圆形轨道的右侧最高点下滑,则有(  )

    A、A和B不会出现分离现象 B、当C第一次滑到圆弧最低点时,A 和B开始分离 C、A将会在桌面左边滑出 D、A不会从桌面左边滑出
  • 20、一列简谐横波在t=13s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乙是质点Q的振动图像.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速为18cm/s B、沿x轴正方向传播 C、质点Q的平衡位置坐标x=9cm D、t=12s时质点P移动到O点
上一页 352 353 354 355 3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