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基础性检测试卷
- 江苏省海安、宿迁市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列选项对《沁园春·长沙》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B、“鱼翔浅底”一句中“翔”字本义是“鸟儿不扇动翅膀盘旋地飞”,现在词人却把它用在游鱼的身上,如果改为“游”字更准确。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下阕先用“携”、“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想象中生活的回忆。而一个“忆”字又引起下文八句的铺叙。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飞虎队 中美情”中美友谊墙竖立在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餐厅,成为一座永久性设施,旨在让参观民众重温中美并肩作战的那段峥嵘岁月 , 传播“飞虎精神”。
②90多岁高龄的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泰龄,现在仍每天坚持工作12个小时,且耳聪目明,风华正茂 , 声音爽朗,背挺腰直。
③义而久之,理想信念逐渐动摇,宗旨意识逐渐淡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他自怨自艾自己的信念,一个学财务的人却算错了自己的人生账。
④采访组来到位于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的清晖园博物馆,园内水木清华 , 景致清雅优美。在该园原会议室外,一尊高2米的小平铜像首先映入眼帘。
⑤周恩来对红岩精神的倡导和培育不仅在于他以不同形式发表了大量言论,更在于他在国统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
⑥1975年,董明珠入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工作稳定,拥有干部身份。后来,董明珠邂逅了心爱的丈夫,两人义结金兰 , 鸾凤和鸣。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
3、给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面对着寥廓而深邃的星空,他不禁心潮澎湃 , 所有的迷惘与困惑全都消失,耳边回响起《沁园春·长沙》中的词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又坚定地走上了继续拼搏的道路。
A、guō pài wǎng zēng è B、kuò bài mǎng céng è C、guò pài wǎng céng hè D、kuò pài wǎng céng è -
4、 总结反思(1)、通过学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我懂得了(2)、通过学习《峨日朵雪峰之侧》我懂得了
-
5、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写下来。
-
6、 合作学习(1)、《立在地球边放号》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立在地球边放号》感情很饱满浓烈,找出这样的语言并从写作手法方面加以分析。(3)、《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概括。
-
7、解释词语,并能正确书写。
放号:
彷徨:
石砾:
嚣鸣:
罅隙:
律吕:
-
8、给加点字注音。
放号
彷徨
石砾
嚣鸣
契入
铆钉
罅隙
-
9、默写李商隐《无题》
无题
-
10、辨析语境,选用词语。(1)、我考试没考好,于是妈妈关心我、我,希望我学习更加努力,使我感到。(慰藉/抚慰)(2)、身陷困境不可 , 生活中不刻意伪装,倾听时不辩解,说话时不有意冒犯。(着急/焦急)
-
11、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红烛啊”开头,用呼告、拟人手法,赋予红烛人的感情,把红烛变成人的精神品质的化身和作者抒情的依托。 B、第一节至第三节采用的抒情方式是问答法。第一节的问表现了诗人的赤子之心;第二、三节的问与答表现了诗人的思考,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 C、流泪的蜡炬为新的人间消尽了一己的心血,而对于它自己,诗人进一步总结道:“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里的因果关系非常有趣,从一方面看,诗人将“灰心流泪”置于前,将“创造光明”置于后,突出强调了“灰心流泪”毕竟属于最终的“果”,其个体的悲剧性难以掩饰。 D、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并以红烛自励。
-
12、根据语句内容,选择恰当的一项(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____,和平可期,____,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
1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闻一多看来,不是唐朝成就了诗歌,而是诗歌成就了唐朝,故而诗歌成了唐朝的 。第一个从唐诗中选出 之作的当数严羽,他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在严羽打开潘多拉盒子之后,七律桂冠便 , 莫衷一是。
A、标志 独树一帜 言人人殊 B、标志 独占鳌头 言人人殊 C、标示 独占鳌头 众说纷纭 D、标示 独树一帜 众说纷纭 -
14、仿照画线的句子,以“青春”为对象,在空格上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想象合理,与整体语意和谐一致。
青春之于人,缘于唯一,方显弥足珍贵。不论你卑微如小草,还是巍峨如高山,你的青春也难以永驻,更难以二度。所以,聪明的你,请珍惜青春吧。青春是雨后彩虹,虽艳丽夺目,但转瞬即逝:①:②:③:如果你能珍视青春,尊重你的竞争对手,善待你身边所有的人,正视人生路途上的
坎坎坷坷,挖掘你的智慧和毅力,精心设计你的人生远景,无愧于你的当下。我相信,你的青春已经被延长了,虽然在你,并无知觉。
-
1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58年对时任上海《文艺月报》编辑的茹志鹃来说应该是①、充满戏剧性的一年。丈夫王啸平被划成“右派”,这使身为党员的茹志鹃处于一种②的惶恐之中,家庭风波让茹志鹃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茹志鹃的女儿王安忆在有关文章中称1958年的这段时间“是我母亲心情灰暗的时期”。而那时《百合花》的发表显然是③的,这篇小说在《延河》第3期发表,但它“感情阴暗”“缺乏阳刚之气”“风格过于纤细”,因此被人们看成是不合常规的。其后更是有人提出严厉的批评。④的茹志鹃眼看就要步《红豆》与《在悬崖边上》的后尘,遭受与宗璞、邓友梅相似的命运。
不幸中的万幸,时任文化部长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茅盾很欣赏这篇小说。茅盾认为它“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通过那位可爱可敬的通讯员)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通过那位在包扎所服务的少妇)”,并提到“这是几十个短篇中我最近读过的既最使我感动、又最使我满意的一篇”。显然正因为茅盾将《百合花》中的人物关系定义为高尚的军民关系,《百合花》才幸免于难。
-
16、仿照下面画线句子中的一个,再写一个句子。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①一枝从泥土里长出的百合,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②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
18、读准字音。
撂下
山坳
讷讷
忸怩
讪讪
磕磕绊绊
踌躇
执拗
-
19、文言文阅读
帝【注】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搢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亦有反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
三年,帝以义武节度使王都将入朝,欲辟毬场。张宪曰:“比以行宫阙廷为毯场,前年陛下即位于此,其坛不可毁,请辟毯场于宫西。”数日未成,帝命毁即位坛。宪谓郭崇韬曰:“此坛,主上所以礼上帝,始受命之地也,若之何毁之!”崇韬从容言于帝,帝立命两虞候毁之。宪私于崇韬曰:“忘天背本,不祥莫大焉。”
夏六月,帝苦溽暑,于禁中择高凉之所,皆不称旨。宦者因言臣见长安金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帝乃命宫苑使王允平别建一楼以清暑。宦者曰:“郭崇韬常不伸眉,为孔谦论用度不足,恐陛下虽欲营缮,终不可得。”帝曰:“吾自用内府钱,无关经费。”然犹虑崇韬谏,遣中使语之曰:“今岁盛暑异常,朕昔在河上,与梁人相拒,行营卑湿,被甲乘马,亲当矢石,犹无此暑。今居深宫之中而暑不可度,奈何?”对曰:“陛下昔在河上,勍敌未灭,深念仇耻,虽有盛暑,不介圣怀。今外患已除,海内宾服,故虽珍台闲馆,犹觉郁蒸也。陛下傥不忘艰难之时,则暑气自消矣。”帝默然。宦者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宜其不知至尊之热也。”帝卒命允平营楼,日役万人,所费巨万。崇韬谏曰:“今两河水旱,军食不充,愿且息役,以俟丰年。”帝不听。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邺都之变》)、、
【注】帝: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923年至926年在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B.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C.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D.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人:也称优伶,优人,古称演戏的人为伶。伶人可为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B、闾阎:里巷的门,此处泛指民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中“闾阎”的含义与此处相同。 C、毯场,即球场。毯,即“球”,古代一种习武用的皮球。革制,中间以毛填实,足踢或杖击为戏。 D、宫苑使:官职名,一为武臣迁转之阶,无实职;一为掌皇宫内苑之事的实职官。此处当为后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自幼喜好音律,甚至不顾天子之尊,亲施粉墨,与伶人同台演戏,并且他还有一个“李天下”的艺名。 B、庄宗时,伶人权势熏天,朝臣备受压迫,有的即使被侮,也不敢出一言;有的选择委曲求全,依附伶人。 C、庄宗想毁掉即位时修筑的神坛,来修建毬场。对此,张宪认为,神坛是庄宗承受天命的地方,毁掉不祥。 D、郭崇韬认为,庄宗居住在华丽舒适的台馆之中,仍觉得酷热难耐,是因为庄宗忘记了曾经的艰难困苦。(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
②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宜其不知至尊之热也。
(5)、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总结后唐兴亡之由,认为后唐之亡,在于庄宗之“逸豫”。请结合选文,说明欧阳修这样说的依据。 -
20、文言文阅读。
刘仁恭求救于河东,前后百余辈。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此乃吾复振之时,不可失也。”克用以为然,乃许仁恭和。二年春,晋王病笃。命其弟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立其子晋州刺史存勖为嗣 , 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又谓克宁等曰:“以亚子累汝。”言终而卒。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梁)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以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王顾谓从骑曰:“几为虏嗤。”皆曰:“适足使敌人见大王之英武耳!”同光元年,晋王筑坛于魏州,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 B、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 C、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 D、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本义指诸侯传位给嫡长子,有接续、继承的意思,后一般指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B、节度使,唐代所设,初置时主管军事,后来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权力甚大。 C、辛未,为干支之一,可纪日亦可纪年,此处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均为干支纪日。 D、斥候,古代的侦察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苏武传》中苏武出使时就有斥候同往。(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勖虑深思远,长于谋略。幽州刘仁恭被困求救,虽刘仁恭是个反复之人,从长远考虑,李存勖还是劝说父亲为其解围。 B、李克用病重后,命令弟弟李克宁及诸重臣拥立李存勖为继承人,托付他们全力辅助。而李存勖终究走出悲痛,袭位为王。 C、李存勖继位后,回到晋阳,休整军队,而后对后梁发起突袭,敌军对此没有防备,晋军乘势进军,敌人溃不成军。 D、李存勖整饬纲纪,治政有方。他赏罚分明,奖励功臣,征召贤人,惩罚贪官酷吏,申冤宽赋,安抚百姓,使境内安定太平。(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
②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5)、李存勖劝说父亲李克用救援刘仁恭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