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在探究“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实验中:
(1)、分别在试管中装入相同质量A、B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是;(2)、图乙装置中两个相同烧杯装有相同质量和初温的水,有同学想用该装置进行“比较煤油和酒精的热值大小关系”实验,应控制灯中煤油和酒精的相等;(3)、当两灯的燃料全部燃烧完,酒精加热烧杯中水温度为 , 煤油加热的烧杯中水温度为 , 由此可以初步判断(选填“酒精”或“煤油”)的热值更大一些;(4)、根据吸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计算出煤油的热值,发现结果与资料中给出的煤油热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找来了一些冰块,探究了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并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在BC阶段中C点处物质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点处物质的内能;由图丙可以看出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段加热的时间更长,其原因是。 -
2、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无关系?小科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1: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猜想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为了验证猜想,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倒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质量相同的一小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的颜色变化的快慢。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是;(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得到的结果是(选填“猜想1”或“猜想2”)正确,水杯中颜色的变化是红墨水在水中的结果;(3)、实验过程中,(选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在完成上述探究后,小科进一步提出猜想:分子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4)、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小科将上述实验改成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具体方法:①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在其中倒入质量相同、相同的水和酒精,各滴入质量相同的一滴红墨水。②。 -
3、小叶对微观世界充满了好奇,她通过查阅资料及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所示,有两只集气瓶A和B,A瓶装有无色透明的空气,B瓶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为了研究扩散现象,应选择(选填“甲”或“乙”)图所示的方案。抽掉玻璃板后,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相同,该现象说明;
(2)、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的反映了物质固、液、气三态的分子排列特点,其中甲图表示的物态为态,物体若由乙状态变为丙状态,需要热量;
(3)、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柱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选填“能”或“不能”)把它们拉开,原因是分子之间有。
-
4、学习了“内能”有关知识后,小李同学完成了下面的实验。
(1)、图甲:将活塞迅速下压,硝化棉燃烧,是由于活塞对(选填“硝化棉”或“筒内空气”)做功,使其内能 , 温度升高;(2)、图乙:将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塞子被水蒸气推出,塞子被水蒸气推出过程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冲程能量转化相同;(3)、图丙:加热试管使水沸腾是通过(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在水蒸气驱动下叶轮转动起来,依据这个实验结论,人们可以制造出(选填“热机”或“电动机”)。 -
5、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1)、将一装有水的水盆放入的恒温冷库室中,期间水放热降温,期间水放热凝固成冰,期间冰放热降温直至室温。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时间内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2)、用同一酒精灯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中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提高水的初温,请在图中大致画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烈日炎炎的夏日,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不怎么热。请你根据已知信息画出沙子的比热容与烈日下温度变化的关系图像。
-
6、如图甲所示的是一种枪式空气锤,它利用压缩空气推动锤头高速向前运动撞击物体。压缩空气推动锤头运动时,压缩空气的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某四冲程汽车飞轮转速为 , 则每秒钟对外做功次。

-
7、某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其中的一个冲程剖面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内燃机是(选填“汽油机”或“柴油机”)。该内燃机在吸气冲程中把(选填“燃料”,“空气”或“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吸入气缸。

-
8、如图所示,某蔬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由棚膜和土墙搭建而成。为使大棚白天吸收太阳更多的热量,科研人员指导农户用水墙替换土墙。这是利用水比土有更大的。大棚还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选填“转移”或“转化”)为电能,为大棚里的用电器供电。

-
9、《庄子·天下》中曾有下列论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意是指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窗台上细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的水珠(选填“是”或“不是”)分子。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总体积,此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
-
10、如图所示,在跨学科实践中,南南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热机模型——“蒸汽船”。他在铜制容器中盛入一定量的水之后安装在“船体”上,用酒精灯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容器内水温升高产生水蒸气,铜管向右喷出水蒸气,“蒸汽船”向左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汽船”在向左运动时主要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蒸汽船”用酒精作燃料,是因为它的燃料着火点高 C、酒精在燃烧的过程中不断放热,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水在沸腾时会有热量的散失,但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
11、小明同学在学习比热容后,查找了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如表中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铝
煤油、冰
干泥土
沙石
铜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相同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较高 D、城市建筑群密集,沙石、水泥较多,在相同的日照情况下,城市比郊区升温快 -
12、宁宁同学将冰加热熔化成水直至沸腾,并绘制了对应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的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B、对冰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冰的内能 C、BC段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DE段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过程不需要吸热 -
13、2024年12月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如图)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燃料更充分燃烧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B、火箭发动机的效率最高可达到100% C、充分燃烧燃料可以提高燃料的热值 D、火箭“体内”的液氢燃料温度低至 , 内能为零 -
14、如图所示,迅速下压活塞,玻璃筒底部的棉花燃烧。汽油机在工作中,与此能量转化相同的冲程是( )
A、排气冲程 B、做功冲程 C、压缩冲程 D、吸气冲程 -
15、“西气东输”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送工程,惠及逾4亿人。输送的天然气具有较大的( )A、热值 B、密度 C、热量 D、比热容
-
16、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能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其中能调节温度主要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 )A、热量 B、内能 C、密度 D、比热容
-
17、如图是山西传统砖雕工艺。工匠用刻刀在青砖上雕刻花纹时,发现刻刀的温度升高。下列关于雕刻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刻刀含有的热量增多 B、刻刀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青砖的质量和比热容均减小 D、刻刀与青砖摩擦做功,使刻刀的内能改变 -
18、老友粉是南宁的特色小吃,以“酸酸鲜、辣辣咸”的口味著称。刚出锅的老友粉酸香四溢。这是因为(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19、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桂花飘香 B、炊烟袅袅 C、落叶纷纷 D、雪花飞舞
-
20、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总里程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复兴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速电力动车组列车,复兴号CR400AF型全长约为 , 采用8辆编组,4动4拖的统一动力配置形式,最高营运速度为。由复兴号CR400AF承运的武汉站到北京站的某车次运行信息(部分)如下表所示。
站名
到时
发时
里程
武汉
16∶13
16∶19
0
郑州东
18∶29
18∶31
石家庄
20∶20
20∶27
北京西
22∶19
终点站
(1)、复兴号在平直的轨道上高速行驶时,以车内座椅为参照物,行李架上的行李是的(填“运动”或“静止”),车厢内非常安静,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车窗采用的是双层玻璃,这是在控制噪声。(2)、复兴号CR400AF列车从武汉到北京西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如果复兴号以的速度完全通过某座大桥,用时116s,已知复兴号全长 , 求坐在复兴号上的小明通过该大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