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个不吸水的正方体物体B边长为10cm、重为6N,静止在水平放置的平底柱形容器A底部,如图1所示;质量不计的细线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固定在物体B底面中央,向容器A中缓慢加水,物体B上浮后停止加水,当物体B静止时如图2所示(细线处于松弛状态);继续向容器A缓慢加水,物体B随水上升后细线拉直,当物体B的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时停止加水,如图3所示,g取10N/kg,ρ=1.0×103kg/m3 , 求:

    (1)图1中物体B对容器底的压强;

    (2)图2中物体B排开水的体积;

    (3)图3中细线对物体B的拉力。

  • 2、“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只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如图所示,已知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0.5m,最短的木板长0.2m,桶底内部底面积4×102m2 , 空桶的质量2kg,当桶装满水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103Pa。(忽略圆桶外壁的厚度,ρ=1.0×103kg/m3 , g取10N/kg)求:

    (1)、当桶装满水时,桶内水的重力;
    (2)、当桶装满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
  • 3、小明同学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压强计进行了图乙、丙所示的操作:

    (1)、实验前,小明发现U形管两液面高度不相同,接下来的操作是;组装好的液体压强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液体中,要通过观察判断压强大小变化的,此处所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3)、分析图乙A、B两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在图乙B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只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小明想知道C图中的盐水密度是多少,于是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内外两个容器紧密粘合在一起,内部小容器的底部为一张弹性很好的橡皮膜,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内部小容器内装入适量待测盐水,发现橡皮膜向下突出;

    ②在外部大容器内装入清水,直到橡皮膜变平,测出盐水深度h以及清水与盐水的液面高度差Δh , 请你写出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用含有h、Δhρ的式子表示)。

  • 4、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方式匀速拉动木块,测量滑动摩擦力,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选填“大于”或“小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木块对木板的压力(选填“等于”或“不等于”)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
    (2)、小明提出如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明以v1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进行了如图乙、丙、丁所示的实验探究过程。比较图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A;比较图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B。
    (3)、如图丁所示,小明以v2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再次进行实验。已知v2>v1 , 此时毛巾对木块的摩擦力(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为了验证是否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小明进一步设计了如图戊、己所示的实验, A、B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木块,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两次实验木块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可得结论:
  • 5、如图所示,是一块重为20N正在水中加速下沉的物块,请画出物块在水中所受重力G和浮力F的受力示意图。

  • 6、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刀刃磨得很薄 B、蚊子尖尖的口器 C、骆驼宽大脚掌 D、滑雪者穿滑雪板
  • 7、如图是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装置,玻璃管长约1米,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从竖直位置适当向右侧倾斜,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变大 B、若将玻璃管下按1cm(水银未充满玻璃管),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为750mm C、在实验中,若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所测得大气压值偏小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大
  • 8、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两人通过腿、肩等部位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僵持不动,若布带的重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地面的压力和甲所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布带的拉力和乙对布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甲受到的拉力和乙受到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布带对甲的拉力和地面给甲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9、我国第三艘国产航空母舰“福建号”满载时排水量为88000t,当一架质量为3×104kg的歼十五舰载机飞离航母后,“福建号”因舰载机飞离而少排开水的质量(       )
    A、等于3×104kg B、大于3×104kg C、小于3×104kg D、等于87970t
  • 10、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A、图甲,刮大风时,伞面会被向上“吸”起 B、图乙,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吸”起来 C、图丙,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可能会被“吸”向列车 D、图丁,将吸管插入饮料瓶中用力吸,饮料就“吸”到口中
  • 11、小明妈妈买了一款轻便电动车,其部分参数如表。周末妈妈骑着电动车载着小明去超市购物,当电动车在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摩擦力为35N。已知电动车所受摩擦力f随车和人的总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妈妈质量为60kg。(g取10N/kg)求:

    整车质量/kg

    30

    最高车速/kmh1

    ≤25

    行驶过程中每个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面积S/cm2

    60

    车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Pa

    1.2×105

    (1)、小明的重力;
    (2)、妈妈载着小明骑行时车对地面的压强(保留一位小数);
    (3)、为保障返回时能正常骑行,购买货物的最大质量。
  • 12、如图,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有一个木块被细线系着,已知水深为0.5m,容器底面积为4000cm2 , 木块质量为3.2kg,密度为0.8×103kg/m3 , g取10N/kg,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绳子的拉力;
    (3)、若绳子断了,木块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 13、同学们按图甲、乙、丙步骤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该实验中应该沿水平方向拉动小木块,使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由甲、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2)、丙图中,在物块上方放置一个砝码,从而增大的压力(填“砝码对物块”“砝码对长木板”或“物块对长木板”),这样就可以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的关系。以下各种现象中,利用甲、丙两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工作的是(选填字母代号);

    A.要让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可以用力捏车闸

    B.冰壶比赛时,运动员蹬冰脚的鞋底为橡胶制成,而滑行脚的鞋底为塑料制成

    C.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

    D.轮滑鞋的底部装有滚珠

    (3)、实验过程中发现拉动物块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主要原因是
    (4)、某同学设计了如丁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优点是(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用F=3N的水平拉力向左拉动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B,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相对地面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3N,则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N。
  • 14、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及数据。

    (1)、若图a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图b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
    (2)、比较图a、b、c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的结论是
    (3)、图c、d中,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选填“相等”“图c大”或“图d大”);
    (4)、比较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浓盐水的密度是kg/m3g=10N/kgρ=1.0×103kg/m3)。
  • 1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大气压的发现

    2000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是否有质量”和“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然厌恶真空”的理论,认为抽水机能把水抽上来,是因为活塞上升后,水要立即填满活塞原来占据的空间,以阻止真空的形成。后来人们发现,当水井的水位低于10米后,抽水机就无法把水抽上来。“自然厌恶真空”的理论受到了挑战。

    伽利略是第一个提出“真空力”的人。伽利略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只气温计,如图所示。后来伽利略发现,水柱的高低除了受温度的影响,还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他推测:空气是有质量的,可能是天气变化引起了空气质量的变化;真空有力量,抽水机是靠“真空力”把水压上去的,“真空力”所支持的水的高度是有限度的。

    托里拆利总结了伽利略的理论和实验,设计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证实了空气有质量和真空存在的说法,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帕斯卡根据托里拆利的理论,猜想大气压既然是由于大气重力产生的,那么,越往高处大气越稀薄,大气压也应当越小。他请朋友在1000米的多姆山山顶和山脚下同时做托里拆利实验,验证了他的猜想是正确的。

    1654年,奥托·冯·格里克听说许多人还不相信大气压强的存在,在马德堡市中心广场上向市民展示了马德堡半球实验,随着“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成两半,格里克举着两个重重的半球高声宣告:“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强是大得惊人的!”

    大气压发现的历史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质疑,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念,坚持真理,求实创新。

    (1)、图1是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它是根据气体的性质制成的;若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可能是球内气体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引起的,也可能是外界大气压(选填“升高”或“降低”)引起的;如图2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吸管从玻璃瓶中吸饮料,则(选填“甲”或“乙”)同学能把饮料吸到嘴里。

    (2)、小明同学用一个薄壁玻璃瓶、带色的水、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橡皮塞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气压计,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为了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小明同学用双手捧着自制的气压计从我校教学大楼的五楼跑到一楼,发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于是他得出了“高度越低,大气压越小”的结论。小明的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此过程中水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3)、关于大气压强的发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在托里拆利实验之后完成的 B、帕斯卡进行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猜想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D、托里拆利用“真空力”解释抽水机抽水的原理
    (4)、如图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和自制的气压计,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当两者都从山顶拿到山脚时,托里拆利实验的玻璃管内水银液面下降,而自制气压计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B、自制气压计使用时,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C、自制气压计的玻璃管越粗,液面高度变化越明显 D、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内如果有少量空气,气压测量值会偏大
  • 16、重5N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受到斜面的支持力是4N,请在图中画出木块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 17、如图所示,密度为2×103kg/m3、厚度为5cm,边长为10cm的均匀正方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齐。板与桌面间的光滑程度不变,现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加速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其伸出桌面的长度为2cm时,薄板对桌面的压力为N,压强为Pa。(g取10N/kg)

  • 18、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把吸管两端堵住,在吸管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制成一支简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ρ1ρ2的两个烧杯中,静止后情景如图,可以判断:ρ1ρ2(选“<”、“=”或“>”);若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 , 则m1m2(选“<”、“=”或“>”);密度计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F1F2(选“<”、“=”或“>”)。

  • 19、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静止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当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N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当弹簧测力计示数是5N时,木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弹簧测力计示数是7N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N,此时木块的运动状态是(选填“匀速直线运动”“减速运动”或“加速运动”)。

  • 20、排水量为1000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共重N,如果河水密度为10×103kg/m3 , 船排开河水的体积是m3(取g=10N/kg):若该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所受的浮力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