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工作时,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压气机被压缩,再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后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涡轮转动并从尾喷管高速喷出,从而获得动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涡轮转动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B、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就越大 C、燃料燃烧越充分,喷气发动机的效率就越高 D、燃气从尾喷管喷出获得动力的过程,其内能增大
  • 2、为杜绝操作工手指损伤事故的发生,某厂家设计制造的切纸机,必须将两只手同时分别按住左、右开关,切纸机才能正常工作。下列电路设计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 3、图甲中力F1水平拉动重为G的物体A在水平路面匀速移动了s。改用滑轮组拉动A在同一路面匀速移动了s,拉力为F2(如图乙),此过程中滑轮组(  )

    A、总功为F2s B、有用功为F1s C、机械效率为GsF2×3s D、额外功为3F2s-F1s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中,分子不能从密度小的物体运动到密度大的物体 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 C、烧红的铁丝放入冷水中,铁丝的温度会转移到水中,使水的温度升高 D、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 5、小明把一瓶酸奶、咸鱼放在冰箱里,过了一晚,他闻到从冰箱拿出的酸奶瓶有一股咸鱼味。此现象能说明(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酸奶瓶对咸鱼分子有引力 C、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D、咸鱼的温度高于酸奶瓶的温度
  • 6、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太空电梯

    2023年,电影《流浪地球2》上映,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喷出巨大光柱的行星发动机、无所不知的量子计算机、让人类实现“永生”的“数字生命计划”..不仅呈现了一幕幕宏大震撼的视觉奇观,“太空电梯”更是给人们展示了未来科技的无限可能。《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建在非洲中部西海岸的加蓬,位于赤道线,最高处连接地球同步轨道的太空站,可达3.6万公里。太空电梯的主体是连接太空站和地球发射平台的缆绳结构,可以用来将人和货物从地面运送到太空站。太空电梯的轿厢空间很大,可以容纳许多宇航员来回往返太空,从上电梯后到3.6万千米的高空要花去7天的时间。在返回地球时,为了应对穿越大气层的摩擦生热,电梯舱会在太空中注水,瞬间形成冰盾,把火焰融成冰。避免舱室与大气直接摩擦,节省返回成本。

    石墨烯的发明,使建设“太空电梯”成为了可能,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

    (1)、以地球为参照物,太空站处于状态(运动、静止):
    (2)、制造“太空电梯”时,对其中的精密装置测量要求较高,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选填“消除误差”、“减小误差”或“避免产生错误”),用超声波可以清洗这些精密零部件,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
    (3)、“太空电梯”从地面到达3.6万公里的太空站,运行速度为km/h(保留到整数位)
    (4)、电梯舱会在太空中注水,瞬间形成冰后,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热量:
    (5)、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针对这一发现,请你提出一个不同于材料中的应用方向:
  • 7、如图所示,长度为200m的火车从山崖匀速驶向一座大桥,当车头在距离桥头150m,距离山崖785m处鸣笛,5s后车头到达桥头,同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火车又用40s完全通过了该大桥,求:

    (1)、火车的速度;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3)、大桥的长度。
  • 8、已经测出小明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口到学校要走900s,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要300s。问:
    (1)、从家门口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9、暑假,小沙去游乐场游玩滑道,感觉从顶端冲下来太刺激了。于是利用如题图所示器材测量小车下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较(选填“大”或“小”),目的是便于测量.
    (3)、小车下滑过程中经过4、B、C三个点的时间依次如图所示,测出图中4B段的路程sAB=cm,小车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VAB=m/s,小车在AB、BC、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B、VBC丶VAC 的大小关系是
    (4)、为了测量小车下半程BC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下半程BC的平均速度,他这样做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若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0、如图:将铁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共缠了30圈,读出30圈铁丝的宽度cm,铁丝的直径是cm:如果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是某种表的实物图,图中的时间为s。

  • 12、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开始甲在乙前方48m的位置,6s后两者距离为12m,则
    A、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B、乙的速度一定比甲的速度大6m/s C、再过2s后,甲乙一定相遇 D、若甲的速度为2m/s,则乙的速度可能为12m/s
  • 1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此时的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从S点向E点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在这段过程中,由照片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B、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C、甲球与乙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1 D、甲球与乙球的平均速度之比为2:3
  • 14、有一只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标准大气压下,在冰水混合物中其读数为25℃,在沸水中的读数为85℃,当温度计示数为55℃时,其对应的实际温度是
    A、55℃ B、60℃ C、50°℃ D、45℃
  • 15、在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78.5℃和-56.6℃,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的是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二氧化碳由I区域的状态到I区域状态时,该晶体物质发生升华现象,且吸热 B、-78.5℃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后,温度可能不变 C、-56.6C的二氧化碳且处于II区城状态时,需要放出热量才能到达III状态 D、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温度处于I区域
  • 1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熔点是80℃ B、该物质是非晶体 C、该物质熔化时不需要吸热 D、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
  • 17、如图,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水珠都在a、b的上表面 B、小水珠都在a、b的下表面 C、小水珠在σ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D、小水珠在α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 18、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贫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控中倒入铜液,待钢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炙化其中油蜡”是熔化过程,需要放热 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需要吸热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D、铜变成铜液是凝华过程,需要吸热
  • 19、室内温度为2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A、 B、 C、 D、
  • 20、在科学兴趣班开展温度测量探究的实验时,小顾同学用体温计分别测量了3位同学的体温,由于操作疏忽,每次测量完都没有甩就维续测量下一位同学的体温。现依次测得甲、乙、丙3位同学的体温分别为38.5°℃,39°℃,39°℃,则

    A、甲、乙、丙三位同学都发烧了 B、甲发烧了,乙、丙是否发烧不能确定 C、甲、乙都发烧了,丙是否发烧不能确定 D、甲、乙都发烧了,丙没有发烧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