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电视剧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一代代人,根据如图所示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西游记》孙悟空为国王“悬丝诊脉”的图片,“悬丝诊脉”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B、图乙是《三国演义》张飞大喝一声,把敌将吓得肝胆俱裂,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图丙是《红楼梦》林黛玉仅靠听笑声就判断出来人是王熙凤,利用了声音的音调不同 D、图丁是《水浒传》中燕青吹箫的剧照,吹箫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箫的振动
  • 2、小明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制作了一个带盖的塑料盒,将正在振铃的小闹钟放进盒内,然后将小闹钟分别用纸板、木片、EVA等材料包裹,放进盒内,分析不同材料的隔声能力,便制作成一个隔音房间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铃声的分贝值表示听到铃声的音调高低 B、该实验说明正在振铃的小闹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实验时应该在相同的位置打开手机中的虚拟声音示波器测量铃声的分贝值 D、测得铃声的分贝值越大,说明材料的隔声效果越好
  • 3、 抖空竹是中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宋代《梦粱录》中就有其详细记载。如图,空竹圆轮以竹木制成,其外侧开有若干矩形哨口,哨口内有大小不同的气腔,因其转动时会发出嗡嗡声,又名“空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竹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人耳的 B、空竹发出的声音是由气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气腔内空气振动越快,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 D、气腔内空气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 4、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小翠同学利用橡皮筋等材料,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古筝”并用它进行了演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同学们能感受到琴声表达的情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古筝”发出的声音婉转悠扬,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 D、“古筝”琴弦振动停止,琴弦发声和琴声的传播都会停止
  • 5、天际岭隧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我国跨度最大的城市隧道。一辆洒水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隧道前522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3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3s内洒水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3)、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4)、如果洒水车距隧道口400m时,步行于隧道中某处的小印刚好听到洒水车的音乐声(如图),他立刻向隧道前后两个方向跑,恰好都能刚好跑出隧道,进入到开阔地带,避免了水溅到身上。如果小印跑动的速度恒为4m/s,洒水车以第(3)问的速度行驶,试求该隧道的长度。
  • 6、如表所示是国庆假期小睿和同学乘坐出租车去湖南博物院游玩时车的码表及车票,请回答以下问题。

    TAXI车费发票

    车号:

    日期:2025﹣10﹣03

    上车时间:9:00

    下车时间:9:20

    里程:15km

    单价:3.60元/公里

    金额:46.00元

    (1)、由表中车票可知小睿和同学乘坐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出租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以图1中码表的速度行驶了12分钟,求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3)、在出租车行驶的过程中小睿看见路上的区间测速提示牌如图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该区间的最少时间为多少分钟?
  • 7、小勋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声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厚度相等的不同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勋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的原理;
    (2)、根据小勋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
  • 8、为了探究声音的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

    (1)、 如图甲,将钢尺一端紧紧压在桌面边缘,钢尺伸出       桌面的长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可以得出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  有关。
    (2)、把(1)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他操作相同,则两次声音的  不同。
    (3)、图乙为小雨做的“水瓶琴”,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 。
  • 9、 小洵和小暄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这个实验中应用了物理学中的  法;此时人听到的声音是由  传播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  (选填“能”或“不能”)被弹起;
    (3)、如图丙所示,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  ,进一步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
  • 10、小龙和小静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记录小车运动所用时间。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2)、为更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实验开始前,小龙需调节木块的位置,使斜面保持较  的坡度。
    (3)、小龙测得s=90cm,tAC=4.5s,则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4)、为了测量小车通过AC全程过程中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同组的小静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C点的时间,之后计算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龙认为小静的做法不正确。据你分析小静的测量结果比小车通过AC全程过程中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  。
  • 11、在某段区间测速路段,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测速仪接收到超声波用时0.6s,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则:0.6s内超声波传播的路程为m;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测速仪接收到超声波用时0.4s。若两次发出超声波的间隔是1.8s,小车在此路段的平均速度为m/s

  • 12、如图(a)是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甲、乙两球从A点竖直下落至B点的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曝光一次。甲、乙两球从A点竖直下落至B点的过程,平均速度之比为  ;(b)图中的图象描述的是  球的运动。

  • 13、 蝴蝶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20次,此时频率为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蝴蝶飞行时的声音。
  • 14、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的复原图。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

  • 15、如图1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图2停表的读数是  s。

  • 16、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0m/s C、0~6s内,a和b车有二次相遇 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
  • 17、.关于如图所示声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二胡的琴弦越紧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B、图乙: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图丙: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图丁:学校附近的道路上有“禁止鸣笛”的标志,此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1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9、汽车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音助手切换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B、语音助手能对用户指令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语音助手属于科技产品,发声时不需要振动 D、语音助手的音量减小,实质是降低音调
  • 20、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被称为“隐形杀手”。控制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下列关于如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B、图乙:演奏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噪声 C、图丙: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图丁:噪声监测器可以减弱噪声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