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取一个橙子,把铜片、铁片插入其中,就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用电压表测量其电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是水果电池的正极 B、水果电池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C、该水果电池的电压是3V D、取不同种水果制成的水果电池,其电压一定是相同的
  • 2、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轻握细丝,从上向下摩擦几次后,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A、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间的斥力 D、塑料丝的弹力
  • 3、如图是一种太阳能背包。它的前面有一个太阳能电池板,里面还有一个蓄电池,可以给手机、小风扇或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供电。下列与之相关能量转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给蓄电池充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蓄电池放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小风扇工作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 4、在某段区间测速路段,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8s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 间隔是1.1s,求:

    (1)、汽车反射第一次信号时距离测速仪多远?
    (2)、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间行驶的路程;
    (3)、汽车行驶的速度。
  • 5、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此时试管中冰的温度为 ℃;
    (3)、小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是(选填“晶 体”或“非晶体”);加热至第4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态。
  • 6、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的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2)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3)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①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 , 由图象并可知m1m2(选填“>”、“<”或“=”).

  • 7、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时: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得出:
  • 8、某物理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所用秒表每格为1s,小车车身长5cm。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在实验中,斜面倾斜的角度应较小,目的是
    (3)、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v= m/s。
  • 9、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着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由图片可知:

    (1)、蜻蜓飞行的方向沿着y轴向
    (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3)、若蜻蜓点水的图片如乙图,蜻蜓每隔1s点一次水,则蜻蜓的飞行方向、速度及水波速度又为                  
    A、向左、3m/s、2m/s B、向右、3m/s、1m/s C、向左、2.5m/s、1m/s D、向右、2.5m/s、1.5m/s
  • 10、超声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B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利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时,若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4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
  • 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cm。秒表的读数是s。

  • 12、如图是自然界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吸热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 D、因为自然界水是循环的,所以人类不必担心水资源枯竭的问题
  • 13、甲、乙两同学在一段平直道路上学自行车,他们从同一地点O同向出发,两位同学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20~80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比甲晚20s出发,且甲运动的速度为3m/s C、当t=40s时,甲、乙第一次相遇,相遇时距离O点120m D、0~6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6m/s
  • 14、如图所示,在严寒的冬天,小明起床后发现窗户的玻璃上结上了美丽的冰花。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的形成需要吸热 C、冰花在玻璃窗的室外一侧 D、冰花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 15、唐代诗人李绅的诗作《悯农·其一》中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收季节,农民为了尽快减少稻谷中的水分,以便于长时间保存,会把刚收的稻谷摊开晾晒,如图所示。摊开稻谷可以加快水分蒸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B、提高了水的温度 C、减小了水的体积 D、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速
  • 16、小丽和妈妈自驾去姥姥家的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则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8km是指小丽和妈妈驾车驶出哈尔滨18km B、40是指机动车限速40m/s C、若小丽和妈妈驾车从该标志牌到达哈尔滨用时25min,则该车已经超速 D、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小丽和妈妈驾车从此处至少需0.48h到达哈尔滨
  • 17、如图所示是自制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酒精热缩冷胀的原理制成的 B、若看到吸管中液面升高说明外界气温升高 C、若看到吸管中液面下降说明外界气温升高 D、若吸管越粗看到吸管中液面变化就越明显
  • 18、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于实际的是(  )
    A、考生正常步入考场的速度约为10m/s B、考场里安静作答时声音分贝数约为90dB C、一支全新的2B铅笔长度约为18c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5s
  • 19、人眼对观察到的景物有暂时的“记忆”,在外界景物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s左右,这种特征叫视觉暂留。例如在一张白色卡片纸的正、反面分别画上鸟笼和鸟,让卡片纸快速旋转,当正、反两面交替出现在眼前的时间间隔在0.1s之内时,人眼就能看到鸟在笼中的现象(图甲)。一些城市地铁行驶在某些区间时,乘客能看到窗外出现清晰的动态广告,往往也是利用了视觉暂留的原理。某段地铁内隧道广告的制作方法如下:在隧道侧壁与车窗相同高度处,沿运行方向每经过距离d,安装一块大小相同的广告灯箱,如图乙。灯箱采用频闪方式实现亮、暗交替,且工作时各灯箱亮、暗同步变化(人的视觉暂留时间以0.1s计算)。

    (1)、以运行的地铁为参照物,窗外的广告牌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要实现时长15s的广告效果,至少需要安装块广告灯箱;
    (3)、在安装灯箱时,需调节灯箱发光频率f保证车运动到相应广告牌位置时广告牌发光;已知地铁运行速度为15m/s,两个广告牌之间允许的最大间隔是m,乘客能看到流畅稳定的广告画面;
    (4)、灯箱安装好后,调节灯箱发光频率f,控制地铁速度v,当它们满足下述哪种情况时,乘客能看到流畅稳定的广告画面?答:________;
    A、f=5Hz,且v=df B、f=10Hz,且v=12df C、f=20Hz,且v=df
    (5)、座位上乘客发现正常显示的广告画面突然向地铁前进方向缓慢移动,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 20、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千百年来,人类对月球充满了好奇。对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止。中国在人类探月的航空航天事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并传回了珍贵的月面照片,这是我国登月探索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嫦娥四号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之为月球背面。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由于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挡,无法直接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而“鹊桥”中继星则将为嫦娥四号搭建地月信息联通“天桥”。

    (1)、运载火箭使用的液态燃料是通过降低温度和的方法使燃气液化而形成的;
    (2)、火箭发射时,会产生频率低于20Hz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航天器外壳的材料,要求轻巧、耐高温,熔点(选填“高”或“低”);
    (4)、为了防止航天器在发射后与大气层摩擦过热而烧毁,通常在航天器外壳的表面上涂上一层固体烧蚀材料。烧蚀材料在高温、高压气流的冲刷下会发生热解,同时发生熔化、汽化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可以(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起到保护航天器的作用;
    (5)、由于月球的遮挡,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探测器无法与地球直接传输信息(信息的传递可类比于光的传播),“鹊桥”中继星应该位于图中(选填“A”或“B”)位置时,可起到信息中转作用;
    (6)、已知无线电波在太空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当“鹊桥”卫星距离地球约4.5×108m时,地球控制中心向“鹊桥”卫星发出无线电波指令,需要s时间,“鹊桥”卫星会收到指令。

上一页 897 898 899 900 90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