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华同学用小灯泡、电池、开关和导线等来模拟路口的交通信号为,要求红、绿、黄灯都可独立发光,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符合题意的是(  )
    A、 B、 C、 D、
  • 2、同一电路中的两只小灯泡,用电压表测量每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后,发现两只灯泡两端电压相等,由此可以判断两只灯泡(  )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一定不是串联 D、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 3、小星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个实验。

    (1)图甲所示的装置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

    (2)小星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一边认真观察现象,一边记录温度计A和B的示数。图乙是温度计A在某时刻的示数,其读数为℃;

    (3)小星将实验中记录的温度计A和B的温度数据分别绘制了图丙和图丁所示的图像。通过分析图丙中温度计A的图象可知该冰的熔点是℃;

    (4)通过分析图丁中温度计B的图象可知,当地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5)通过观察A、B温度计的图象,小星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有相同规律是:

    (6)小星发现试管中的碎冰在t3时刻以后,与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律一样,所以他认为这时试管中的水沸腾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

  • 4、如图所示为小华、小为同学用自制的土吉他研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acd粗细相同,b较粗),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两根琴弦。

    (2)若他们选择琴弦a和b,是为了研究音调高低与的关系。

    (3)他们能否选择c和d进行研究?答:(选填“能”或“不能”)。

    (4)两位同学所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法。

  • 5、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回答下列问题:

    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 6、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液态,由丙到甲是凝固过程 D、乙为固态,由乙到丙是升华过程
  • 7、今年6月,时逢夏收,却偏遇阴雨天气,收割的新鲜小麦含水量高,需及时脱水变为干粮后才能堆积保存,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小麦中水分蒸发的措施是(  )
    A、开放政府大院、广场等场地作为晒场,将小麦充分摊开晾晒 B、用谷物烘干机将小麦烘干 C、将小麦装在袋中,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照射 D、将小麦平铺在通风的场地进行晾晒
  • 8、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C、冰熔化成水后,质量在减少,密度变小 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 9、如图所示,小华发现风铃的金属管互相撞击时,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为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她用下表所示的几种金属管进行研究.其中在探究音调与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金属管的编号是(  )

    编号

    材料

    长度/cm

    20

    20

    40

    20

    40

    横截面积/cm2

    0.3

    0.7

    0.5

    0.5

    0.5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①③
  • 10、在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有的反映出了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人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了声呐 B、家用声波清洗机是声传递能量的实例 C、把脉(切脉)——利用声音音色诊病的最早的例子 D、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声传递信息的实例
  • 11、如图所示是智能机器人“小艾”,它可以与人讲话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智能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人和“小艾”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 C、有时对着“小艾”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它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频率足够高的声音才能使“小艾”接收到声音信号 D、你发出的声音和“小艾”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其他人的耳朵中的,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
  • 12、如图所示,小明吹奏长笛。并在A,B处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话筒,笛声通过话筒传到两个设置相同的示波器,得出如图的波形图,对比话筒的波形,关于A话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从小明传到A话筒,频率变小 B、笛声从小明传到A话筒,响度不变 C、笛声从小明传到A话筒,音色相同 D、笛声从小明传到A话筒,声速变小
  • 13、重庆轻轨李子坝站,因其“空中列车穿楼而过”成为蜚声中外的“网红车站”在别处人们听到轻轨运行时所发出的噪声,而在此处居住的居民在家中却丝毫察觉不到轻轨的来往,关于轻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坐在轻轨中的乘客感觉楼是迎面而来是以楼为参照物 B、楼中居民听不到轻轨的声音,是人们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C、轻轨从进站到出站,轻轨所做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D、轻轨中播报的到站提示的声音,是声音能传传递能量
  • 14、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在 6s 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前 2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C、物体在前 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第6s 的速度为2.5m/s
  • 15、小明绕长为400m的操场跑道跑了2圈,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跑过的路程为800m B、小明用时为170s C、小明全程做的都是直线运动 D、小明的平均速度约为4.7m/s
  • 16、下列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分 B、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为2s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课桌的高度为0.75dm
  • 17、声波在海水中传播,衰减程度很小,声呐就是利用声波的这一特点来对物体进行定位和测速的,图是一艘静止军舰上的声呐装置的显示器所显示出的声波信号的发出与接收的时间,图中P1P2是声呐发出的信号,n1n2分别是P1P2被不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发出信号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s ,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500m/s , 不明物体沿直线正对着军舰匀速行驶,求:

    (1)、信号P1遇到不明物体时,该物体到军舰的距离;
    (2)、不明物体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3)、不明物体行驶的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18、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的像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高,为了确定水中物体的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A.把一个防水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即为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2)、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右图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cm;
    (3)、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
    (4)、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选填“a到水面的距离”或“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 19、A、B、C三个物体在t=0时分别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60m,b、c之间的距离为40m,其中物体B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A、C同时出发,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像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t=8s时,B、C相距9m,A、B相距64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前3s的平均速度为4m/s B、物体C前8s内通过的路程为21m C、物体A运动的速度可能为6m/s D、8s时A、C两物体可能相距73m
  • 20、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 ,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 ,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v2>v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轨的长为v1v2v2v1t B、钢轨的长为v2v1v1v2t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v1v2v1t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v2v2v1t
上一页 819 820 821 822 8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