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王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时,需要用托盘天平取样15克食盐,放入称量纸后规范调平,称量过程中砝码质量为10克,游码指在5克位置,如图所示,此时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增加食盐 B、减少砝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 2、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压扁变形后的橡皮泥 B、书写中变短的粉笔 C、钢水被浇铸成钢锭 D、带回地球的月岩样品
  • 3、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D、密度与物质的物态无关
  • 4、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一瓶饮料的体积约5mL B、人的密度约1kg/m3 C、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D、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 5、以下字母中,不属于质量单位的是(  )
    A、m B、kg C、t D、mg
  • 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1和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速度 B、甲、乙、丙三辆小车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v>v C、运动1min时,乙、丙两车相距240m D、若以甲为参照物,则乙车向东运动,丙车向西运动
  • 7、

    电动自行车因为具有轻便、快捷和环保等优点备受大家喜爱,然而电动车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很严重。2023年4月15日起,《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开始实施。小明和学习小组同学展开了:“安全的电动车”学习活动。下面是该小组同学交流的实践过程,请帮助完成下列内容:

    【项目分解】

    1:了解电动车上的安全措施

    2:了解生活中电动车的安全使用

    【项目实施】

    (1)了解“安全头盔”。为进一步提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和汽车驾乘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有效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制作了一款智能头盔。平时将头盔锁在前篓里,先转动钥匙并取出头盔戴上(相当于闭合S1),再转动电动车钥匙(相当于闭合S2),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______。

    A. B. 
    C. D. 

    (2)了解“蓄电池”。

    蓄电池充满电能储能1.296×106J ,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η=75%。电动车工作过程中最多能输出的机械能为________ J;若车和人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为40N,该电动车的最大续航里程有________ km。

    (3)了解电动自行车充电口存在安全隐患。

    如图甲是电动车的充电插口,内有金属插脚,有孩子把一枚硬币塞入充电口的两个金属插脚之间,结果硬币冒出火花,孩子的手指严重烧伤,这是电路的________现象,人们要改进充电口设计,防止此类事故发生。

    【项目拓展】

    (4)优化充电系统。

    电动自行车电池不能长时间充电,为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定时充电器。用定时器控制充电时间,当定时器中有电流通过时,充电就会被断开。针对该充电器的设计方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充电时,定时器与充电器串联
    B. 充电时,定时器在电路中相当于一根导线
    C. 停止充电时充电器在电路中处于被短路状态
    D. 如果在b处安装一个开关S,断开此开关则停止充电

    (5)近年来,电动车充电不当引起的火灾时有发生,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地都加强了对电动车停放和充电的整治。以下规定和做法违背安全用电原则的是______。

    A. 严禁电动车进楼入户停放和充电
    B. 电线着火时应迅速泼水浇灭火焰
    C. 充电线绝缘皮破损后不能继续使用
  • 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用蜡烛做实验时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中做实验;
    (2)、在如图乙所示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拿大小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发现无法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像和物相对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 9、济南出租车司机因为驾驶技术娴熟,深受外地游客好评。求:

    (1)、司机行驶结束时车费小票如图甲所示,则该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要驾车去距离自己35km处的红叶谷接送游客,以图乙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h?
  • 10、如图是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试画出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α。

  • 11、按要求填空:
    (1)、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小明想测一测橡皮的宽度,如图他所选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橡皮的宽度为cm;

    (2)、“地震检测仪”是利用声波来检测地震的,这种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人说话的声速,地震很可能会引起海啸,这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3)、唐朝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从物理学的角度,水面相当于(选填“三棱镜”或“平面镜”),诗句中的“倒影”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4)、如图所示,语文课本《口技》一课生动地描述了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地模仿人、动物的声音,从物理角度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越大。

  • 12、关于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 B、楚人“刻舟”而不能“求剑”是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造成的 C、雨后彩虹是一种色散现象,它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D、“潭清疑水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的折射
  • 13、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根据你的经验,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50cm B、中学生跑完800米的时间约为1min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4km/h D、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dm
  • 14、如图所示的是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丁音叉发声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B、甲、丙音叉发声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音叉发声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甲、乙音叉发声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 1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听到的闹铃声是由于闹铃振动产生的 B、听到闹铃声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幅减小 C、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由实验推理可知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
  • 16、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53cm、2.3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 1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日食的形成 B、手影的形成 C、水中倒影 D、筷子折断
  • 18、如图为工作的联合收割机正将收割的稻谷放入拖拉机中的场景。对这幅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以拖拉机为参照物,收割机是运动的 B、以收割机为参照物,拖拉机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都是静止的 D、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 19、周末,物理兴趣小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古玩店里发现了一款灯盏,他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南宋陆游笔下有记载:“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其“省油”的主要原理是减少燃油的蒸发,体现了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图甲、乙分别为省油灯的实物图及结构示意图,则:

    (1)、图乙夹层中的液体选择水作为冷却剂,能起到快速降低燃油温度的作用,这利用了水的较大;
    (2)、省油灯点燃后,夹层中水的温度会升高,该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大的方式是
  • 20、小明的奶奶一直认为“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镜中的像越大”,为了纠正小明奶奶的错误认知,小明用如图所示器材做了如下实验。

    (1)、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2)、如图所示,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架在白纸上,并让玻璃板与纸面
    (3)、将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选填“A ”或“ B”),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
    (4)、若用不透明的纸遮挡玻璃板的左半部分,小明通过玻璃板的右半部分观察到蜡烛的像_____;
    A、完整,大小不变 B、变为原来的一半 C、变暗
    (5)、小明给奶奶变了个戏法:将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蜡烛B拿走,并在它的位置处竖放一个光屏,让奶奶透过玻璃板看光屏,光屏上有“蜡烛B”;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光屏上的“蜡烛B”却消失了。这个小戏法逗得奶奶开怀大笑,同时小明也给奶奶解释了玻璃板成(选填“虚”或“实”)像的道理。
上一页 796 797 798 799 8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