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铁路工人根据动车的车轮声可判断动车离他们距离的远近,说明声可以传递。铁轨穿越居民区时,周围的隔音墙是在减弱噪声。
  • 2、如图是一个用密度为4×103kg/m3的金属制作的容器,注入某种液体时,测得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当总质量为80g时,液体恰好注满整个容器。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容器的质量40g B、制作容器的金属的体积为10cm3 C、该金属容器的容积为25mL D、注入的液体密度为0.8×103kg/m3
  • 3、如图所示,乘坐高铁需要通过“刷脸”进站,乘客进站时需要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通过进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刷脸”时,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B、为了使人脸成像小一些,我们应适当远离摄像头 C、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 4、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B、冰墩墩从地球带到太空,质量变大 C、杯中的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变大 D、将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橡皮泥质量不变
  • 5、如图所示,MN为水面,PQ为法线,水面下A处有潜水员,水面上方B、C处分别有小明和小红。他们分别通过水面观察对方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潜水员和小红看到的小明的像都是实像 B、潜水员看到小明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小红观察到小明像的光路中,OC是反射光线 D、潜水员和小明能互相看到对方的像,说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6、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些生活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视机遥控器通过紫外线控制电视机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鉴别钞票的真伪 C、漫反射的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电视画面颜色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 7、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光的色散 B、渔民叉鱼 C、潜望镜 D、日晷计时
  • 8、在莲花山滑雪场地,需要“造雪机”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工作的原理是: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压空气,把吸进机器的水吹成微小的水雾抛射到空中,水雾遇冷凝结成“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

    A、液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升华吸热 D、凝华吸热
  • 9、如图所示,A、B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相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容器的底面积为30cm2 , A容器内水的深度为20cm。(已知:ρ酒精=0.8g/cm3 , ρ=7.9g/cm3 , ρ=2.7g/cm3)求:

    (1)、水的体积;
    (2)、A容器中水的质量m
    (3)、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
    (4)、将质量为1580g的空心铁球浸没在水中,质量为270g的实心铝球浸没在酒精中,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一样高,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 10、为了测量盐水密度,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调平,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测量过程中,将最小砝码放置在右盘后,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该 , 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110.7g;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

    ③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g/cm3

    (2)、实验完成后,小明发现量筒内有少量盐水附在内壁上,则他所测的盐水密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红用以下方法也测出盐水的密度:

    ①用质量不计、瓶底面积为S的平底薄壁瓶子装满盐水,用电子秤测量瓶内盐水的质量为m;

    ②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L,倒出部分盐水,测出瓶中剩余盐水的高度为L1 , 如图丁所示;

    ③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液面高度为L2

    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为ρ=。(用m、S、L、L1、L2表示)

  • 11、小明和小华在江边捡回一块石头,准备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它的密度。

    (1)、小明将天平放在上,移动游码至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小华测出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为g;在量筒内装适量的水,将石块放入前、后量筒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是g/cm3
    (3)、若棉线吸水,则测出的密度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2、如图所示,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116g,将冰块放入底面积为100cm2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冰块完全沉入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1cm,则冰和石块的总体积为cm3 , 冰和石块的平均密度为g/cm3(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当冰全部融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1cm,则石块的密度是g/cm3。(已知ρ=0.9×103kg/m3

  • 13、市场上出售的“金龙鱼”牌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调和油的密度约为0.9×103kg/m3 , 其物理意义为 , 瓶中油的质量为kg,这瓶油用去一半后,其密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4、盐水选种需用密度是1.1g/cm3的盐水。现有500cm3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为600g,此盐水的密度为g/cm3 , 合kg/m3。需向其中加(填“水”或“盐”) 才能满足选种要求。
  • 15、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测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的质量为40g B、该液体密度为2.9g/cm3 C、图中V0的数值为50cm3 D、该液体的质量和体积不成正比
  • 16、某小组进行“物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他们加热1g冰,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B、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C、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 D、水和冰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
  • 17、一只总质量为60kg的氧气瓶,使用1h后,关于剩余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 B、体积不变 C、密度变大 D、密度变小
  • 1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相同时,乙的质量大 B、甲的密度是2g/cm3 C、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较小 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2
  • 19、用天平测量一个小铁块的质量,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使用前将天平调平 B、由大到小向右盘添加砝码 C、测量过程中,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调节平衡螺母 D、整理器材,用手把砝码放入砝码盒
  • 20、某同学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回标尺的“0”刻度,当天平调平时,游码位置如图所示。然后他用该天平测物体质量,正确操作后测出物体质量为32g,则被测物体的真实质量为(       )

    A、30g B、32g C、33g D、34g
上一页 795 796 797 798 7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