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了监测超速行驶这种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当行驶的小汽车与测速仪距离为45m时(如图甲),测速仪向小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追上”小汽车时,小汽车刚好运动到B点(如图乙),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时0.3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 , 超声波的速度为。求:(1)、超声波在0.3s内传播的距离;(2)、小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
2、小刚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小明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7s,铁管的长度为255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m/s?
-
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信息,求:(1)、甲的速度是多少?(2)、0~5s内,甲和乙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
4、小明用图甲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后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2)、分析实验数据或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温度;(3)、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况如图丙所示,其中图(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现象;(4)、若按图丁所示装置用烧杯中的水为试管中的水加热,试管中的水(选填“能”或“不能”)沸腾。(5)、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白气”,这是(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撤去酒精灯,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冷水浇瓶底(如图),瓶内的水会再次沸腾,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选填“升高”或“降低”)。 -
5、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甲中所示的器材之外,还需要补充的测量工具是;(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在第分钟至分钟,试管内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小明将少量碎冰放入试管中,没有任何加热措施就能明显观察到有一部分冰熔化了。他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4)、冬天,室外已结冰。某同学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到室外(温度大约为),经过相当长时间后,却发现混合液体没有凝固。针对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猜想?
-
6、声现象有关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用橡皮锤使劲敲打音叉,声音的变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增大;(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3)、如图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同时通过推理可知:不能传声。
-
7、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1)、本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2)、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路程和时间分别为120cm和3s;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路程和时间分别为60cm和2s;请将记录数据的表格填写完整。
路程
时间
速度
全程
上半程
(3)、小明画出了小车从A到C的图像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__________A、B、
C、
D、
(4)、小明想测出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提出可以把小车从斜面的B点开始释放,测量BC段的路程和时间,从而算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结果发现这种办法测出的平均速度与AB段非常接近,请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
8、我国有些地方修筑了“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如图所示。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密,汽车行进时振动很(选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凹槽的疏密可以根据乐曲的音调高低来设计,假设某音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 , 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第一个音符“sol”的频率为392Hz,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约为cm。
-
9、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火车车厢内,通过观察窗外的景物判断火车是否运动的情景。小明认为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火车是的;小红认为:以窗外驶过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火车是的。你认为两个人的观点(选填“小明的”“小红的”或“都”)正确,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
10、在运输海鲜类食品时,人们常在食品周围放置一些冰块,防止温度过高、食品变质;在北方的冬天,人们常在存放蔬菜的地窖里放几桶水,防止蔬菜被冻坏。(1)、这两种保存食物的办法在物理原理上有什么不同?(2)、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物腐烂变质,还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来给食物降温?
-
11、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cm;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12、某同学将热水、冰水分别装入杯子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两只杯子的杯壁上有小水珠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杯的外壁出现小水珠 B、乙杯的内壁出现小水珠 C、两只杯子出现小水珠的现象,都是放热过程 D、甲杯杯壁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乙杯杯壁出现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
13、如图是某物体在5s内沿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1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3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C、在1~3s内,该物体静止 D、在3~5s内,该物体速度为
-
14、小明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分别为18.21cm、18.22cm、18.23cm、18.33c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0.1cm B、测量值18.33cm存在测量误差 C、书的宽度的测量值是18.22cm D、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B、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
16、某老师晨练时,在45min内快步行走4.5km。他在这段时间内行走的速度是( )A、 B、 C、 D、
-
17、夏天,将刚从冰箱的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过程中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能表示该物态变化的温度与时间变化图像是( )A、
B、
C、
D、
-
18、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A、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辅助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B、用一个刻度尺和一段棉线,可以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 C、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若干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n,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测细金属丝的直径D,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
-
19、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凉,是由于水的蒸发吸热 B、石油气液化主要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实现的 C、东北的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D、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
20、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运动鞋的长度约为50c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