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汽车行驶了14m。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新交通法规定严禁酒驾,醉酒后司机反应时间增加一倍,若汽车还是以20m/s的速度行驶,假如前方25m处有行人,行人有危险吗?(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 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如此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用铅笔先作图,然后用黑笔描好)。

    (3)、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产生的气泡现象为图丙中的图 (选填“A”或“B”);
    (4)、当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水的温度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此时水的沸点为 ℃,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5)、在水沸腾后,小明发现烧杯内的水比较少,于是他又往烧杯里迅速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样大的火加热直至水再次沸腾。图戊能正确反映小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3、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距离/米

    1.5

    3

    0.5

    (4)、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远,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时,应使铃声响度(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
  • 4、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使小车以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速度从斜面滑下,以便能较准确地测量小车运动的
    (3)、实验的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A、B、C点的不同时刻,则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显示时间的格式为“时:分:秒”);
    (4)、图2能准确反映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运动情况的图是
  • 5、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产生高温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把馒头蒸熟;馒头蒸熟后,通常会把手先沾上一些水再去拿馒头,这样手上的水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避免手会烫伤。

  • 6、李明在“探究碘升华”实验中用了两个方案进行实验:

    A.用水浴法,将碘锤放入酒精灯加热的水中,看到碘锤中出现紫色碘蒸气;

    B.用酒精灯直接对碘锤加热,碘锤中出现浓重的紫色碘蒸气;

    同时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大约为800℃,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你认为 (填“A”或“B”)方案好,因为

  • 7、如图所示为用琵琶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悦耳的琴声经 传播到听众耳中。演奏者不断用力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听众能区分琵琶琴和二胡发出的声音,因为两者的 不同(选填“音色”、“响度”或“音调”)。

  • 8、如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s。

  • 9、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图甲为该车行驶的s-t图象,请在图乙中作出该汽车行驶的v-t图象。

  • 10、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A、1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B、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0℃ C、图乙中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立刻降低
  • 11、为了救治病人,需将一种药品送至偏远的山村,这种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如图是小青同学设计的医用冷藏盒,保温瓶外的包装盒的材料应具有下列哪种性质?(  )

    A、导热性差 B、熔点高 C、隔热性差 D、透光性好
  • 12、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中国龙舟队获得5金1银的好成绩,龙舟比赛的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变 C、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选手能从现场嘈杂声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调来辨别的
  • 1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 s时甲在乙的前方 B、4 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C、0~4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 m/s D、2~4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 14、生活中经常要对长度进行估算,以下数据不合理的是(     )
    A、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 B、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 C、初中生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5dm D、物理课本的厚度大约是10mm
  • 15、星期天,爸爸带着小明开车送妈妈到机场乘坐飞机去上海出差,途中小明看见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并观察到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请完成以下问题:


    出发

    到达

    厦门航空

    17︰50

    19︰50

    MF1043小型机

    南阳姜营机场

    浦东国际机场

    (1)汽车以图乙中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匀速行驶15min后到达机场,则标志牌到机场的路程是多少?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该标志牌到机场的最短行驶时间是多少?

    (3)小明妈妈乘坐的飞机航班信息如图所示,小明查询到飞机从南阳姜营机场到浦东国际机场飞行的距离为1000km,则MF1043航班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16、某高校科研人员根据西藏地区太阳辐射强、供暖周期长等特点,为西藏地区某县设计了太阳能供暖蓄热系统。该系统由集热、蓄热和供暖三部分组成,其基本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集热板白天接收太阳辐射时,其内部水温升高,然后通过热交换器,使蓄水箱内水温升高,再通过水泵将热水送入用户。集热板无法供热时,蓄水箱与热交换器之间阀门关闭。晴天时,集热板获得的内能不仅能满足县城用户全天24小时的取暖需求,同时富余的内能可储存在蓄水箱中,用以解决阴雨天集热板无法供热的问题。

    如图2所示,太阳能集热板中有许多玻璃吸热管并列排布,每根玻璃吸热管由双层玻璃管组成,双层玻璃管之间是真空,真空不利于热量的传递,如图3所示是双层玻璃吸热管的内部结构,其与保温瓶的玻璃内胆相似,只是在玻璃吸热管的内表面涂了一层黑色的吸热材料,能更有效地吸收太阳能。

    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对该县太阳能供暖蓄热系统某一天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为便于计算,工作过程和相关数值均做了简化处理,如下表所示。不计集热板到水箱之间的管道、热交换器的热损失。[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集热板每小时、每平方米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集热板面积

    蓄水箱全天持续供暖输出能量(含用户得到的内能、蓄水箱和供暖管道的热损失)

    3×106J

    4×104m2

    1.74×1011J

    (1)、太阳光照射到集热板中黑色吸热材料上,使管内的水变热,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内能。
    (2)、图3中,能否将黑色的吸热材料涂在玻璃管的表面上?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3)、若这一天光照时长为10h,集热板的光热转化效率为60%,则集热板中的水获得的内能是J;这些内能,一方面通过蓄水箱对用户全天持续供暖,另一方面使得蓄水箱的温度最终升高了10。请分析计算该水箱中水的质量至少是kg。
    (4)、假设该县城用户均采用地暖供热,根据地理供热标准,用户的进水温度不低于40。若上述系统这一天持续供暖结束后,蓄水箱水温为:50 , 接下来为连续阴天气,该蓄水箱储存的内能是否还能为县城用户按标准持续供暖3天?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17、若架设在两地之间的输电线发生了短路,如何方便快捷地确定短路的位置?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某物理兴趣小组模拟真实情景,他们用两条足够长的电阻丝模拟输电线(图中L、N两条电阻丝每米阻值为0.5Ω),把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一个保护电阻R、一块电压表和一块电流表用导线连接起来装入盒内,制成检测装置盒:检测时将盒外的两根导线分别与L、N模拟输电线的接线柱相连,用导线将短路处输电线连接,计算可得短路处到检测处的距离(短路处导线和检测盒内导线电阻忽略不计)。

    (1)、短路位置距检测装置盒越远,电流表示数 , 电压表示数;(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2)、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短路处距离检测处米;
    (3)、若保护电阻的阻值为4Ω,根据(2)中数据V;
    (4)、不用电流表,且其他元件不变的情况下,仍要达到上述检测目的,并推导出短路处到检测处距离s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式:s=(请用物理量符号表示,电源电压用U表示,保护电阻阻值用R表示,结果可不用带单位)。
  • 18、如图甲所示是R1、R2两个电阻的I﹣U图像,请根据图像所给信息进行计算:

    (1)、若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如图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求电阻R1的阻值和此时的电源电压;
    (2)、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将两电阻的连接方式改为并联(如图丙),求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 19、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小龙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

    (1)、在连接实物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选填“断开”或“闭合”)的;
    (2)、图乙是小龙同学连接的电路,请你在只改变一根导线连接的情况下,使电路能正确完成测量任务(用“×”标出改动之处,画出改接导线)
    (3)、正确连接后,小龙继续实验,将有关实验数据标记在图丙上,分析图丙可知:

    ①接入电路的定值电阻R1Ω;

    ②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

    (4)、保持现有元件不变,若要完成“探究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的实验,需要增加的实验器材是
  • 20、图甲是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四根电阻丝作为被测导体,将电阻丝两端接入电路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列于表中。

    实验组

    电阻丝

    材料

    长度l/cm

    直径d/mm

    电流I/A

    1

    a

    康铜丝

    57.20

    0.50

    2

    b

    镍铬丝

    57.20

    0.50

    0.14

    3

    c

    镍铬丝

    57.20

    0.70

    0.26

    4

    d

    镍铬丝

    28.60

    0.70

    0.54

    (1)、将电阻丝a的两端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A;
    (2)、为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可选择电阻丝进行对比;
    (3)、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选填“增大”或“减小”)了输电线的电阻;
    (4)、小龙为了研究物质的导电性能与温度的关系,连接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开关S1、S2闭合后,分别用酒精灯给玻璃芯(中间有两根未连接的金属导线A和B)、细铁丝加热;

    ①在玻璃芯柱温度不断升高而发红的过程中,看到L1灯泡从不发光到发光,且亮度逐渐变亮,说明玻璃的导电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选填“变强”“变弱”或“不变”);

    ②在细铁丝温度不断升高而发红的过程中,看到L2灯泡亮度逐渐变暗,说明铁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科学研究发现某种金属其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请描述该金属电阻在降温过程中的特点: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