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0-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
2. 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A、小于6mL B、大于6mL C、等于6mL D、无法确定范围
-
3. 经研究表明,一般人耳能分辨出回声的时间是0.1s.某人站在一高墙前想听到回声,则他距墙的距离至少为( )A、34m B、68m C、17m D、136m
-
4.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才开始计时,若气温为15℃,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时间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 )A、少了2.94s B、多了2.94s C、少了0.294s D、多了0.294s
-
5. 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 )A、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大 B、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小 C、听到闹钟走时声不变 D、无法确定
-
6.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
7.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降低 C、响度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色、音调和响度都不会改变
-
8.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A、
平面镜中的像 B、
竖直杆的影子 C、
雨后彩虹 D、
拱桥的倒影
-
9.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月食现象 B、阳光在浓度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 C、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 D、岸边看到清流见底的湖水中嬉戏的小鱼
-
10.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
11. 光在下列透明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空气、水、玻璃 B、空气、玻璃、水 C、水、玻璃、空气 D、玻璃、水、空气
二、填空题
-
12. 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到闪电后,3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m. 雷声在传播过程中,音调 , 响度 . (选填“不变”、“改变”)
-
13. 2016年1月6日,我国地震台网探测到朝鲜境内发生了一次强度约为5级的地震,朝鲜证实进行了核试验,核爆炸产生的(超声波/次声波)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这种波的频率比可听声波(高/低),这种波对人体有杀伤力,这说明它具有 .
-
14.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增大/不变/减小).
-
15. 网上有新闻说“江西武宁现海市蜃楼,时长近半小时”,“海市蜃楼”之所以会形成是因为光发生了 .站在地面上的人观看“海市蜃楼”时,还发现水中有楼房的影子,这个“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发生了 .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18.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 .(2)、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是声音一定要在介质中传播.(3)、说明了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声调不同. -
19.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验:(1)、
如图所示,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5 mm的正方形的“孔”.把这块挖有方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选填“正方形状”、“圆形”或“三角形”)亮斑,这是造成的;
(2)、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我们学校茂盛的樟树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选填“像”或“影子”).(3)、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台乎探究要求的是
-
20.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结束,老师出了几道练习题,其中下列一道题请你帮助完成:李明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像与他相距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像的大小将 .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