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9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8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2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踩下刹车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完全停下。求:
    (1)、汽车在司机反应时间0.8s内运动的距离?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5倍。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 2、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的装置和数据关系图像。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图甲中(选填“A”或“B”)的高度。
    (2)、如图乙是小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标准大气压。
    (3)、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图中(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5)、如图丁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烧杯和试管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若继续用猛火加热,试管中的水(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选填字母)。

    A.试管中的水达不到沸点                    B.酒精灯火焰温度足够高

    C.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        D. 试管内外的水没有区别,都会沸腾

  • 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
    (4)、如果本实验中小车滑下的总路程为s , 总时间为t。小车到达路程中点时刻的速度记为vs/2 , 小车运动到全程时间一半瞬间的速度记为vt/2 , 则vs/2vt/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4、
    (1)、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cm。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2)、如图所示,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响度越来越。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完全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我们仍然得出了不能传声的结论。

    (3)、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通过____这一结论的(选填序号)。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 5、
    (1)、 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木棒从左到右依次敲击,可听出音调越来越高,请你根据所给信息画出乙瓶中水位的大概位置。

    (2)、一物体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画出该物体的v-t图像和s-t图像。

  • 6、小聪一家去旅游,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120km/h”表示的意思是 , “广州360km” 表示的意思是 , 汽车遵守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处到达广州,最快需要h。

  • 7、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大小关系为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的松紧程度一致。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若选择琴弦a和c进行研究,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关系。某次拨动琴弦d , 1分钟振动了3600次,则它发出声音的频率是hz。

  • 8、夏天,小宁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后发现两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都是由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宁还发现小水珠出现在杯壁的位置不同,其中甲烧杯是在(选填“内壁”或“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同时发现乙杯热水上面在冒“白雾”,此“白雾”是(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 9、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的目的是。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04cm、26.00cm、26.02cm、26.98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cm。
  • 10、如图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情景,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具有性。

  • 11、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音叉的声音是通过传到人耳的,敲击音叉和吹笛子的声音明显不同,那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 12、根据图甲、乙、丙三个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比乙的响度大 B、甲和乙的音调不一样 C、甲比丙的响度小 D、乙、丙的音色不同
  • 13、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蒸发和沸腾是液化的两种方式 B、游泳者身上的水正在升华 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D、图中狗吐出舌头并不断哈气,是为了减慢舌头上的水分蒸发
  • 14、如图所示,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液化 B、雾凇的形成---升华 C、露珠的形成---凝华 D、湿衣服变干---汽化
  • 15、下列关于声的应用中,主要体现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B、声波震碎玻璃杯
    C、体检时使用的B操 D、蝙蝠利用声音辨别方向
  • 16、如题2图所示,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 17、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凝华 B、熔化 C、凝固 D、液化
  • 18、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1.8s,求:

    (1)、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0.8s通过的路程;
    (2)、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路程;
    (3)、汽车行驶的速度。(当时声音在空气中速度340m/s)
  • 19、一列火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求:
    (1)、该大桥的长?
    (2)、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上的时间?
    (3)、坐在车上的一名乘客通过大桥的时间?
  • 20、同学们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斜面的坡度为好,(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填“大”或“小”)。从实验可以看出小车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m/s。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