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吊椅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是同一分力
  • 2、小斌同学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他通过吹气改变空气流速,其中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两张纸靠近 B、纸条被吹起 C、两个乒乓球靠近 D、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 3、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图中的v-t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 4、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 B、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5m3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N D、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对地面的压强约是1.5×106Pa
  • 5、小科在学习了化学知识后得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并经查询资料后得知,除了碳酸钙之外,蛋壳中还含有少量碳酸镁以及其他杂质。为了研究其中碳酸盐的含量(其他物质不与酸反应),小科做了如下实验:称取12g蛋壳并将其捣碎,分四次加入到40g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记录数据并绘制图像如图。请回答:

    (1)该鸡蛋壳中碳酸盐的质量分数范围是多少?(计算结果准确到0.1%,下同)

    (2)所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6、小龙用过量的稀盐酸溶液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后(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得到了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了探究该混台溶液中氮化钙的质量。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混合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并记录相应数据。结果如图所示。(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2H2O+CO2↑;Na2CO3+CaCl2=2NaCl+CaCO3↓)

    (1)、小龙发现碳酸钠溶液与混合溶液反应时存在多步反应,则a曲线代表的是碳酸钠与反应,并说明理由
    (2)、图中n=
  • 7、按要求填空:

    (1)、室温下,充分燃烧1g天然气和1g煤,产生的(CO2及热量的对比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2)、甲烷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催化重整(Ni作催化剂)可制得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甲烷无氧催化重整可获得碳氢化合物X,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则X的化学式为
  • 8、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和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2)取(1)滤出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根据上述实验,如果原白色粉末中含有Na2SO4 , 则白色粉末的组成是或者

    (3)为进一步确定原白色粉末中是否同时含有BaCl2和NaOH,在(1)的滤液中加入一种能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这种试剂可能是

    A.CO2  B.Na2SO4  C.CuSO4  D.FeCl3

  • 9、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

    (2)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的名称是

    (3)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1 , 可燃空气的质量为m2 , 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m3 , 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m1m2m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

  • 10、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变化。
    (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 , 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 11、A-I是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转换关系如图所示。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G、H、I、F也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B、C中含有同种元素,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镁合金(已知其他杂质不溶于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为了测定易拉罐铝镁合金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小明开展了如图甲的实验,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资料: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沉淀,可与氢氧化钠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 , 氢氧化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1)操作①表示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2)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为c克时,充分反应后,溶液乙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3)根据实验数据,该易拉罐中铝元素和镁元素的质量比为(用mAmB表示)。

  • 13、某物质可能由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二种混合而成,在固体中逐滴滴入盐酸,与盐酸反应图象如图:
    , 且c>2b。已知: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NaHCO3+NaOH=Na2CO3+H2O则该固体的组成可能是
  • 14、“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的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药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是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杀菌剂。如图所示是利用废弃铜料(只含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和石灰石制备“波尔多液”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1中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的目的是 , 反应器1的作用是

    (2)反应器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写一个即可)。

    (3)气体B的化学式为

    (4)反应器3和反应器4的内壁不能为铁或铝,原因是

  • 15、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实验

    A+B

    A+C

    A+D

    B+C

    现象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1)、写出溶液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写最简比)。
  • 16、往一定量某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Ba(OH)2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甲,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电导率越高表示溶液的离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CuSO4溶液显酸性 B、图乙中B点和D点电导率相同是因为它们溶液的成分相同 C、图乙中的C点表示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液体的pH=7 D、图乙中D点表示滴加Ba(OH)2溶液大于50mL且溶液呈碱性
  • 17、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CO2 , 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如果继续通入CO2 , 浑浊的液体又会变成澄清,此时发生的反应是:CO2+H2O+CaCO3=Ca(HCO3)2。然后,向变澄清的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会发生反应:Ca(HCO3)2+2HCl=2CO2↑+2H2O+CaCl2。整个过程沉淀或气体的质量m1与加入物质质量m2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澄清石灰水中所含氢氧化钙的质量为7.4g B、反应至A点,反应所需要的CO2质量为8.8g C、反应至B点,溶液的溶质为CaCl2和Ca(HCO3)2 D、反应停止,需要稀盐酸质量总共73g
  • 18、小敏称取等质量的铜粉和铁粉,分别加入到25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银溶液中(如图所示),充分反应。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铁和铜都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7:8 B、铁和铜都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1 C、铁有剩余,铜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5:16 D、铜有剩余,铁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5:14
  • 19、取200g一定质量分数的CuSO4溶液,先逐滴滴加100gBa(OH)2溶液至b点,后再逐滴滴加稀HCl溶液至过量,整个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a段溶液的导电性将逐渐减弱 B、至d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BaCl2、CuCl2、HCl C、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Ba(OH)2=BaCl2+2H2O D、m的值是3.35g
  • 20、向100g稀硫酸中先加入20g的CuO粉末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g的铁粉,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粉末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原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B、m值为16 C、d点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11.2g D、当加入固体n克时析出的固体总质量为16.8克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