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小明将焦距为5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35 cm刻度处(图中未画出),移动光屏,则光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时若将凸透镜换成茶色玻璃板,则人眼需要在图中(填“A”或“B”)处观察光屏上的像,对比两次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这3个方面,共有个方面不同。
-
2、一支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在光屏上不再成像 B、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C、隔着透镜可以看到蜡烛的像 D、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
3、凸透镜的焦距为 f,当物体分别放在离凸透镜18 cm、12 cm和4 cm的主光轴上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 ( )A、18 cm>f>12 cm B、12 cm>f>8cm C、9 cm>f>6 cm D、6 cm>f>4 cm
-
4、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 )A、成倒立、放大的像 B、成倒立、缩小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
5、某校文化墙上需要展示一个直径为1m 、图文均正立的标识,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活动需求,更换标识底片,现向全校学生征集投影方案。小滨利用标识底片(直径 2cm )、纸板、打孔器和手电筒自制了一个“标识投影装置”(如图甲所示)。(1)、如图甲所示,第一次调试发现标识投影太小,在不增加器材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放大标识投影,可以。(2)、小海用凸透镜代替小孔,如图乙所示,在调试过程中,为保证标识投影大小达标,应在(填字母)位置固定凸透镜。(3)、小海的装置在使用时,对标识底片的安装要求是。
-
6、小王研究微距相机的成像情况。他先把相机调整到焦距为f1的普通模式,改变物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相机内感光元件上的成像情况如图甲、乙所示。由于物体距镜头太近时,感光元件上无法成像,因此他将相机切换到微距模式,调整焦距为f2 , 再将物体置于距镜头非常近的位置,此时在感光元件上能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1)、分析并比较图甲、乙可知:同一镜头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
。
(2)、观察图丙可知:微距模式下相机成的像是(填“放大”或“缩小”)的,据此可判断微距模式下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是 , 此时相机的焦距f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普通模式下的焦距 f1。 -
7、生产芯片时有一道工艺要用到光刻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缩图透镜(凸透镜)把掩膜上的电路图按比例缩小4~10倍,再被激光映射到硅片上(相当于光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要使硅片上的像更大、更清晰,需将掩膜和硅片向移动。若掩膜向上移动1 cm,则硅片向上移动的距离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cm,仍能呈清晰的像。
-
8、“五一”期间,小明和同学们到雁荡山游玩,当他为全体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后,又想为其中一位同学拍一张单人照,则他应 ( )A、保持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不变,拉长镜头 B、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保持镜头不动 C、增大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缩短镜头 D、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拉长镜头
-
9、小明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所示)。调节支架的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如图乙所示的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1)、图甲中,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镜。(2)、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如图乙所示的光学显微镜的 (填序号)。(3)、写出一种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
10、如图所示为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是透镜;检查时,想要观察
得更加仔细,就要缩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填“接近”或“远离”)患处,所成的像因此就会(填“变大”或“变小”)。
-
11、“自拍神器”————自拍杆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成的像更大 B、增大像距,成的像更大 C、减小取景范围,成的像变大 D、增大取景范围,成的像变小
-
12、下列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B、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 C、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投影仪 D、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
-
13、一些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需要配戴眼镜。已知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射光的本领越大,透镜这种折射光的本领可用焦距 f 的倒数(焦度 D)来表示,即 式中f 的单位是m,D的单位是m-¹。平时我们所说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 D 乘以 100的值。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1)、—500°镜片的焦距是。(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下列选项中,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A、物体成像的位置 B、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C、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
-
14、近年来,“人造眼球成像系统”开始应用于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造眼球成像系统”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镜。(2)、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电荷耦合器件)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造眼球成像系统”的人向远处眺望时,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 之间的距离 , 其中CCD 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
③将电信号传送给芯片电极 眼镜上的摄像头
-
15、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厚度可以改变(如图甲所示),它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如图乙所示为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他的视力缺陷情况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分别是(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I D、远视眼、镜片Ⅱ
-
16、陈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看远处的同学时又要摘下眼镜,这样一会儿戴上一会儿摘下,非常不方便,(第8题)陈老师是(填“近视”或“远视”)患者,可以配戴(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小羽将一款眼镜介绍给陈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 区可以矫正视力,B区为平光镜,现在陈老师可以通过区看书,通过区看学生,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
17、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某同学制作的眼球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内有透明液体)相当于玻璃体,其后壁相当于视网膜。该图模拟的是(填“近视眼”或“远视眼”),需要配戴用(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
18、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中,错误的是(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 2 倍焦距 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
19、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位置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大脑 C、视网膜、大脑 D、大脑、视网膜
-
20、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是否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他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 A 内,通过纸筒B 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保持纸筒A 和纸筒 B 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1)、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2)、小科联想到在实际生活中该实验结果的应用场景,如电影院室内的墙壁装饰最好用上述材料中的。(3)、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那么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