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骆驼在沙漠中行进时,所载货物轻重不同,留下脚印的深浅也就不同,这是由于力的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骑自行车时,为了方便控制车的方向,一般将手放在车头两边的把手上,而不放在中间,这主要是因为力的不同,会使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 2、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向左拉下端固定的同一钢条,钢条发生的形变如图所示,本实验说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   )

    A、力的大小 B、力的作用点 C、力的方向 D、力的三要素
  • 3、一般来说,一个物体的重力跟自身质量的比值g,在同一个地点是一个定值。科学家们经过精确测量发现,不同地点的 g 值的大小有差异(如表所示)。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g 值/(N/ kg)

    9.780

    9.788

    9.794

    9.794

    纬度

    23°06'

    30°33'

    31°12'

    地点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 值/(N/ kg)

    9.801

    9.803

    9.816

    9.832

    纬度

    39°56'

    40°40'

    55°45'

    90°

    (1)、表中 g 值相同的两个地点是 , g值相差最大的两个地点是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g值的大小与纬度的关系是
    (3)、从理论上讲,在地球的不同地点举行运动会对铅球等项目的成绩是有影响的。在地点不同、其余所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在表中所列的各地点中,同一名铅球运动员取得最好成绩的地点应该是
    (4)、g值的大小对火箭的发射能力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嫦娥”系列的发射对火箭发射能力的要求较高,考虑到 g 值对发射能力的影响,你认为“嫦娥”系列在如表所示的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最好,理由是

    地点

    海南文昌

    西昌

    太原

    纬度

    19°1'

    28°2'

    38°

  • 4、小金想把弹簧测力计改装成“质量秤”。他用量程为5 N 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块的重力,将所得数据记录于表中。(g取10 N/ kg)

    物块的质量/g

    100

    200

    300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

    2

    3

    (1)、小金改装的原理是m=(填公式)。
    (2)、利用该“质量秤”可测量的最大物体质量为g。
    (3)、已知月球上的 g 约为地球上的 16 , 若把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移至月球表面,称量同一物体时指针的示数将____(填字母)。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 5、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格雷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物居住,且同一物体在“格雷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假设航天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格雷斯581d”,g 取 10 N/ kg,则测量方便面的质量和重力时仪器的示数分别为(   )
    A、100g、1N B、100g、2 N C、200g、1 N D、200 g、2 N
  • 6、某电梯的最大载重为 8000 N,假定每名乘客的质量均为60kg,g 取 10 N/ kg。
    (1)、则每名乘客的重力为多少?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此电梯一次最多能搭载多少名乘客?
  • 7、月球上物体所受重力只有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在地球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某物体重12 N,则该物体在月球上的质量为kg。如果一个人在地球上可以举起质量为 70 kg 的物体,那么他在月球上最多可以举起质量为kg的物体。(g地取 10 N/ kg)
  • 8、如图所示为一种“水上飞行器”表演时的精彩瞬间,人能悬停在空中,其原理是“飞行器”向下喷射水柱,水柱对人和装备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的。如果没有水的作用力,那么人就会下落,这是因为人受到了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9、关于g=9.8 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 N B、质量是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C、1kg=9.8N D、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其质量的9.8倍
  • 10、如图所示,支杆OB 固定在板BC上,小球A 用细绳悬在杆端O处,用此装置可研究重力的方向。现从如图所示的位置将板缓慢放平,在此过程中绳与虚线(虚线与 BC 垂直)之间的夹角α将(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 11、下列物体中,重力约为1 N的是    (   )
    A、一枚大头针 B、两个鸡蛋 C、一个乒乓球 D、一张书桌
  • 12、小科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

    (1)、实验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滑下,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小科通过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能够得出结论:阻力越小,物体滑行距离越远,滑行时间越长。在此基础上,小科作出了科学推理(如表所示),表中“?”处的内容为
     

    真实实验

    过渡阶段

    理想实验

    阻力

    较大

    较小

    变小

         ?  

    滑行距离

    较近

    较远

    变远

    无限远

    滑行时间

    较短

    较长

    变长

    无限长

    (3)、假设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为 v0 , 并且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减小的,则实验中三次速度变化如图丁所示。请在图上画出小车在理想实验时的速度变化情况。
  • 13、“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字母表示)。

    (2)、笛卡儿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那么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儿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 14、如图所示,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个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A、一定相撞 B、一定不相撞 C、若 m1<m2,  则肯定相撞 D、无法确定是否相撞
  • 15、在大量类似实验的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总结出了著名的____。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箱货物。如图所示为货物落地前与飞机的位置关系的几种情形。

    (1)、若不计空气对货物的阻力,则货物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图
    (2)、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货物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图
  • 16、竖直向上抛出一枚硬币,若在最高点时其受到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硬币将   ( )
    A、保持静止 B、向上匀速运动 C、向下匀速运动 D、向下加速运动
  • 17、小明发现实验室里的凸透镜有的凸度小一点,有的凸度大一点。那么同样大小和材料做成的凸透镜,凸起的程度不一样,会对成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在一个高15 cm的玻璃杯底部放一个F形状的 LED发光体,用透明的薄膜扎住顶部,在薄膜上倒入一定量的水,做成一个水透镜,再用薄膜的松紧程度来控制水透镜的凸起程度,最后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使像成在白纸上。

    实验次序

    玻 璃杯的  高度/ cm

    水透镜的凸起程度

    白纸距离玻璃杯上沿的距离/ cm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1

    15

    很大

    6

    倒立

    缩小

    2

    15

    较大

    8

    倒立

    缩小

    3

    15

    一般

    20

    倒立

    放大

    4

    15

    较小

    无法成像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透镜的凸起程度越大,白纸应越(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杯上沿,才能够接收到清晰的像,同时像会变(填“大”或“小”),说明水透镜会聚光线的能力变(填“强”或“弱”)。
    (2)、在第4次实验中,小明直接用眼睛从上往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实验中有几片小纸屑掉进了水透镜里,此时白纸上所成的像____(填字母)。
    A、无法成像 B、上面有几个黑色的斑点 C、完整但稍暗 D、完全没有影响
  • 18、现有一圆柱形玻璃瓶,将其装满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另有一张写着字母“F”的白纸(如图乙所示)。把白纸放在玻璃瓶后面的适当位置,眼睛透过玻璃瓶观察到字母“F”的像是水平方向左右颠倒且变大、竖直方向上下不颠倒且大小不变(如图丙所示)。

    (1)、请通过分析说明像产生的原因。
    (2)、若将白纸向远离玻璃瓶的方向移动,请描述字母“F”的像随白纸移动距离的变化情况。
  •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个点,如图所示,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1)、把蜡烛放在(填字母,下同)点,光屏上出现最小的像;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出现最大的像;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无法成像。
    (2)、若实验时用纸片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则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填字母)。
    A、光屏上无法呈现烛焰的像 B、光屏上只能呈现烛焰一半的像 C、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是像变暗 D、光屏上出现纸片的像
  • 20、若空间有一个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名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杂技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B、像的脚步始终比杂技演员大 C、像总朝远离杂技演员的方向运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