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古诗文默写。
(1) ,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东方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3)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5) ,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6)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出淤泥而不染,”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品质。
-
2、某语文小组开展“探文化,观生态”为综合性活动去深入了解深圳。
A.深圳不仅是一座具有多元文化的城市,而且是生态建设较好的城市。深圳文化以创新文化为核心。创新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bú xiè dòng lì①_______。同时深圳文化具有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的特点。深圳人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挑战传统观念,这种闯劲和包容性使得深圳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与资源。B.此外,深圳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深圳生态发展迅速,截至2025年1月初,全市公园总数已突破1300个,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公园的建设极大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C.同时,深圳市以“山海连城”为引领,积极推进生态综合整治。因此深圳市坚持 保护海洋生态,就是守护蓝色的生命的摇篮;维护森林生态,就是维系地球的绿色屏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我们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城市xié tiáo ②______化发展。
(1)、根据拼音写汉字:①bú xiè dòng lì②xié tiáo
(2)、阅读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句中“不仅而且”是转折复句关联词 B、B句主干是“深圳孕育丰富民间与传统文化” C、敢闯敢试属于偏正短语,开放包容属于动宾短语 D、C句句子有语病,在“为”后加“生态规划”(3)、请你为本次活动仿写句子。(4)、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名片。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从以下2个卡片选1个,围绕本次综合性活动主题,为同学介绍深圳市的“名片”。卡片一:南头古城 卡片二:深圳湾公园
(5)、本次综合性活动将在深圳市梧桐山公园实地考察与学习,请你结合本次活动内容以及活动主题,为本次活动填写进行设计形式。 -
3、作文
题目:照在生命里的光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
(2)写一篇记叙文;
(3)书写认真,力求工整美观;
(4)文中不得出现真是校名以及姓名;
(5)不少于600字。
-
4、作文
题目:微笑着前行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
(2)写一篇记叙文;
(3)书写认真,力求工整美观;
(4)文中不得出现真是校名以及姓名;
(5)不少于600字。
-
5、班级将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一:征集刊名】下面是征集到的班刊名称,你认为哪一个最适合,请说明理由。
扬帆 正青春 苔花 小荷 采露
最适合的是理由。
(2)、【活动二:吟诗诵文】你们小组在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时,不知道采用什么语调,请你帮助选择最恰当的一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A、欢快愉悦 B、舒缓惆怅 C、慷慨激昂 D、悲愤沉痛(3)、【活动三:书香传递】在《朗读者》栏目里,导演陆川朗读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是献给自由奔跑的圣灵;演员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是献给坚强生活的妈妈。我读的《》是献给。
-
6、《西游记》整部小说三次写到孙悟空离开取经团队。下面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你从另外两次中任选一次,概括写出悟空当时的表现,并结合下面选段说说他的成长变化。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聒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耸,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怒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去来!去来!”正是舍身挤命归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张。
(选自《西游记》第14回)
-
7、阅读下面读书卡片,完成相关内容。
读书卡片
作品
《朝花夕拾》(鲁迅)
《西游记》(吴承恩)
摘抄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的福橘……
水元下界东胜神洲东海小龙臣敖广启奏大天圣主玄穹高上帝君:近因花果山生、水帘洞住妖仙孙悟空者,欺虐小龙,强坐水宅,索兵器,施法施成;要披挂,骋凶骋势。惊伤水族,唬走龟悬,南海龙战战兢兢,西海龙凄凄惨惨,北海龙缩首归降。臣敖广舒身下拜,献神珍之铁棒,凤翅之金冠,与那锁子甲、步云履,以礼送出。他仍弄武艺,显神通,但云:聒噪,聒噪!果然无敌,甚为难制。臣今启奏,伏望圣裁。恳乞天兵,收此妖孽,庶使海岳清宁,下元安泰。
批注
此处细节描写的是阿长过年时规矩多、从说祝福到吃福橘,展现了阿长有许多繁文缛节,同时又体现出阿长的淳朴善良,对我关爱,为我操心。
(2)
书评
(1)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小说通过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有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勘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看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下面表格。“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1)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2)
第三盏
女同学
(3)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品味下句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4)、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5)、如何理解文中“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这句话?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面对琳琅满目的书架,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籍并不容易。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您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②一、明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如果您对历史感兴趣,那么选择一本历史类的书籍可能会更加令您愉悦。如果您希望提升职场技能,那么选择一本商业类书籍可能会更加有帮助。
③二、 (1) 。在选择书籍时,可以借助专业推荐和书评来了解书籍的质量和内容。可以关注公众号、博客、论坛等平台,寻找一些具有优秀口碑的书籍推荐。
④三、 (2) 。作者的背景和专业性对于选择书籍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您希望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可以选择那些在该领域有专业背景的作者所写的书籍。他们对于该领域的理解和分析更加深入、准确,能够给您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和观点。
⑤四、关注阅读简介和目录。简介通常会介绍书籍的核心观点和作者的写作风格,而目录则能够让您对书籍的结构和章节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材料二:①选定适合自己的书籍后,那怎样去阅读呢?其实是有很多方法的。
②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开始阅读之前,明确你想要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这将帮助你更加专注,并从阅读中获得更多价值。
③略读和寻读:对于某些书籍,你可以先进行略读,以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和结构。而对于特定的章节或段落,寻读可以帮助你快速找到特定的信息或观点。
④做笔记:在阅读时,写下重要的观点、感悟或者你认为值得复习的内容。这将帮助你巩固记忆,并且在后续回顾时能够快速找到关键信息。
⑤深度阅读:对于重要的章节或段落,需要进行深度阅读,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逻辑关系。通过分析作者的论点、证据和推理过程,可以更好地吸收书中的智慧。
⑥批判性思考:不要盲目接受书中的观点,而是学会批判性地思考。评估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以及是否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相吻合。
⑦与他人讨论:与他人讨论你所读的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见解,你可以获得新的启发和认识。
⑧定期复习:定期复习你所读过的书籍可以帮助你巩固记忆,并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通过不断回顾和反思,你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智慧。
材料三:
初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1)、阅读材料一,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1) (2)
(2)、阅读材料二,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是( )A、重要的章节或段落,需要进行深度阅读,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逻辑关系。通过分析作者的论点、证据和推理过程,可以更好地吸收书中的智慧。 B、对于某些书籍,你可以先进行略读,以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和结构。而对于特定的章节或段落,寻读可以帮助你快速找到特定的信息或观点。 C、书籍中作者的观点一定是合理的,因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相吻合。 D、定期复习读过的书籍可以帮助你巩固记忆,并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智慧。(3)、根据材料三所呈现的初中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请你向学校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 -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鸡黍之约(节选)
范式字巨卿,山阳乡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________,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①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耶?”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②。”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南北朝·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释】①馔(zhuàn):酒食。②乖违:违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期日中 (2)入门不顾
(3)二人并游太学 (4)后期方至
(2)、【乙】文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家母 B、令爱 C、尊亲 D、家君(3)、请用“/”号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二 年 之 别 千 里 结 言 尔 何 信 之 诚 耶?
(4)、下面两张图用作【乙】文结尾处“升堂拜饮”的备选场景,你认为用哪一张合适?请简述理由。
图一:公堂 图二:厅堂
(5)、乙文中元伯母亲质疑之句可否去掉?为什么?(6)、甲乙两文带给你共同的人生启示是什么? -
11、阅读【心语栏】内容,根据语境完成古诗文名句填空。
古诗文名句是我们成长的精神导师。刘禹锡《秋词》“(1) , 便引诗情到碧霄”,让我们感悟到诗人屡遭贬谪、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李白借明月写给朋友王昌龄的诗句“(2) , ”,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诸葛亮教子名言:“夫君子之行,(3) , ”,让我们懂得修身养性需淡泊宁静;陆游虽年老多病,仍借风雨夜梦境,抒发报国之志:“(4) , ”,启示我们,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
1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某种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遨游于诗海,品味一个个别具一格的意象,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如鸟雀翱翔于云霄,我们可以仰望烂漫的星空,感受那浩瀚chéng________澈的天宇。温习所学知识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真是应(A.yīng B.yìng)了孔子的那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下面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赋有:具有某一样东西。 B、富有:大量拥有。(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并注明该词语的词性chéng 澈,词性为
(3)、加点字“应”在文中正确读音是( )A、yīng B、yìng(4)、根据语境,文章结尾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3、请以“掌声响起来”为题,写一件事。
要求:(1)文体不限;(2)字数在6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个人信息。
-
1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顶军帽
俞春放
①红军长征路过村子时,村里的老人告诉阿柴,红军是给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于是,他整天跟在战士们身后,他看到红军战士头上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军帽,越看心里越痒痒。一天,阿柴找到指导员,说:“报告指导员,我要参加红军!”看他一脸倔强的神情,指导员同意了。
②部队走得急,军装来不及发。阿柴对指导员说:“那军帽呢?头上没有军帽,算什么红军呀!”指导员摸着他的头,说:“别急,以后一定发给你!”阿柴只能一边行军,一边惦记着那顶神气的军帽。
③就这样,他跟着部队进了雪山。巍峨壮丽的雪山寒气逼人,泛出刺眼的白光。宣传队的战士们在队伍中穿梭着,每当走过阿柴身边,他们总是会说:“阿柴,雪山并不可怕,我们很快就会翻过去的。”听了宣传队战士的话,阿柴觉得翻过雪山并不困难。
④进入雪山后没多久,阿柴的鞋子就破得没法穿了。他的双脚很快就被冰雪冻得麻木了,双腿也慢慢被冻僵。它们开始不听他的指挥,每一步都像灌了铅一样。“扑通”一声,阿柴倒在了地上。他想要站起来,但是怎么努力都没有用。
⑤指导员从后面赶过来,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看到阿柴那黄黄的小脸冻得发青,看不出一丝血色,两只脚由于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他急切地把阿柴无法动弹的双腿焐在怀里。阿柴摇摇头,目光暗淡地说:“指导员,这路太难走了,我实在走不动了。”指导员没说话,在干粮袋里摸索了一阵,掏出一小块煮熟的牛皮,用冻得发抖的手哆嗦着递给阿柴。阿柴没有去接,他知道这是指导员舍不得吃节省下来的口粮。更何况指导员在战斗中受过伤,现在还没恢复呢!指导员硬把牛皮塞到阿柴手里,说:“快吃,一切行动听指挥。”阿柴颤抖着接过了牛皮。牛皮下肚,阿柴感到身体暖和了一些。指导员把阿柴扶起来说:“站起来!你可以的。”阿柴慢慢地站了起来,但这时指导员的脚像是被冻在地上一样,迈不开半步。阿柴拼命帮指导员搓着双脚,又搬着指导员的脚一步一步地往前挪。指导员终于缓过劲来,又能勉强迈开步子了。
⑥指导员拍拍阿柴的肩膀说:“我要跟你打个赌。我们来比一比谁先翻过雪山,你肯定比不过我。”阿柴说:“那可不一定,我行军速度可快了!”“要是你比我先翻过雪山,我的军帽送给你!”阿柴的眼睛亮了,拄起木棍,迈开大步在齐膝深的大雪中走了起来。虽然又冷又饿,可一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军帽,他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⑦指导员看着阿柴,心里想,年轻人是希望,是未来,他们一定要到达胜利的终点。指导员说:“阿柴,我看你还不一定能赢得我这顶军帽呢。”阿柴不服气地说:“指导员,我一定比你快!”对军帽的渴望让阿柴全神贯注,尽管走得吃力,但是每迈出一步都强而有力。
⑧指导员渐渐落在后面,他停下脚步,叫住阿柴。他把自己的军帽摘下来,庄重地戴到阿柴头上,又正了正,端详了一会儿,满意地说:“阿柴,你已经赢啦!你快走吧,不要误了下山的时间。”
⑨阿柴虽然觉着指导员的话怪怪的,但是掩不住戴上军帽的满心欢喜。他乐呵呵地摸着军帽说:“那,那我就戴着吧。”阿柴感觉自己戴上军帽,是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了。
⑩过了一会儿,阿柴意识到指导员没有跟上来,他回头看去,发现指导员一动不动地坐在雪地里。他赶紧跑过去,喊着:“指导员!指导员!”谁知,指导员就这么突然倒了下去,脸上还留着刚才的笑容。阿柴一下子跪倒在指导员身边,大颗大颗的泪珠滴落在指导员那冰冷的脸上。
⑪苍茫雪山,堆琼积玉,雄伟壮丽,刺眼的白光越发犀利。阿柴的眼神却越发坚定,特别是阿柴军帽上那颗红色五角星,在弥漫的风雪中显得尤为耀眼……
(选自《十四岁的长征》,有删改)
(1)、通读全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及阿柴的内心变化,将表格补充完整。主要内容
阿柴内心
阿柴参加红军,想要军帽
兴奋、期待
红军进入雪山
①
阿柴倒在雪地
想放弃
②
重拾信心
指导员给阿柴戴上军帽
③
④
伤心、坚定
(2)、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指导员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军帽摘下来,庄重地戴到阿柴头上?(4)、读了本文,同学们针对阿柴能否翻过雪山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5)、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多少英雄像文中的指导员一样留下了无数的感人故事,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位英雄(一个群体)及其感人事迹。 -
1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回头
高资悦
①假期回家,妈妈见我在家待得闷了,主动提出陪我去逛街。往日里她也常懒得出门,不知怎么来了兴致。春夏交际的风最是醉人,我俩一前一后地骑着车,下午两点的阳光铺洒在行道树上,照得路面斑斑驳驳,压在行人的脚步里。
②我妈骑车总是很快,就如同她走路也是雄赳赳的,一条马路的距离就把我甩开好远。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常走在前面,我一个人像跟屁虫一样在后面吊儿郎当。有一回,他们带我上丽江古城旅游,我被两边的小玩意吸引,不自觉就落后了许多。望着他们的身影一点点变小,我心生一计,躲到了楼下的柱子旁。潮湿的雨水一点点砸在青砖路的洼地上。我心惊胆战地等着他们回头寻我。他们自然是会回头寻我的。
③骑着自行车的我,故意放慢蹬车的速度,像小时候一样等妈妈回头找我。“快点咯。”她回头了。阳光下的视线有点不真实,为她身后层叠连绵的高楼镶上温润的金边。
④商场里,三三两两的人路过眼前,外卖员拎着好几袋餐食行色匆匆,推着婴儿车的奶奶坐在沙发上发起呆来,看起来很亲密的一对母女手挽手地站在橱窗前有说有笑。
⑤“你看她们。你现在都不像以前一样黏我了。”妈妈轻声嗔怪着。我端详起这对母女,女儿一只手缠在妈妈的臂弯里,身子紧紧贴在妈妈身上。她像是在和妈妈说着什么笑话,眉飞色舞,大笑起来,头倒在妈妈的肩膀上。看着眼前这对寻常的母女,我的喉咙里像被塞入了棉花一样,发不出声。我低头看看我的手,空荡荡地垂着。
⑥我不好意思地加快了步伐,跟上前去挽住了妈妈的左手。我生疏地将头朝妈妈靠过去,希望能掩饰我的尴尬。妈妈笑着拍了拍我的手,耸了耸肩膀。她假装嫌弃地说:“搞得这么肉麻干什么?”她嘴上说着肉麻,却没有松开我的手。从橱窗的反光里我看到了妈妈脸上藏匿不住的笑容,还有靠在一起的我们。此时此刻,橱窗里的我们好似有些陌生。我不知不觉地长大了,套上冷漠的外套,连最原始的感情也疲于表达。如果不是被妈妈一言道穿,我又怎么会察觉到。妈妈的话如一颗石子坠落寂静的海域,激起千层浪。
⑦于是,我一直挽着妈妈的手,逛遍了商场里的每一家店。我将购物袋全部挎在右手上,为了空出的左手能搂紧妈妈,就像是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
⑧脑海里回忆起过往的日子,我背着小小的行囊,从爸爸妈妈旁边的一方小房间走出来,然后迈着越来越大的步子,越走越远。
⑨我在不知觉中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知。我用这些认知建起了一道壁垒,隔开了我和妈妈之间的距离。但我知道,以后只要我像往常那样,喊一声妈妈,她就会回头看向有需求的我。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有删改)
(1)、以时间为序,梳理“我”与父母关于“回头”的那些事。
(2)、从第⑤段中妈妈说的“你看她们。你现在都不像以前一样黏我了”话中,你读出了妈妈怎样的心理?(3)、第⑥段中写道“此时此刻,橱窗里的我们好似有些陌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们“有些陌生”的原因有哪些。(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妈妈的话如一颗石子坠落寂静的海域,激起千层浪。
(5)、小言认为本文题目“回头”过于简单,请你从含义、作用两个方面来说服他。 -
16、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各题。
(甲)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曹冲称象
陈寿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康肃忿然曰 (2)徐以杓酌油沥之
(3)少聪察岐嶷 (4)时孙权曾致巨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 我以日初出远 B、以我酌油知之 置象大船之上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置象大船之上 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孰为汝多知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4)、下列对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乙文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三国志》就是《三国演义》。 C、甲文揭示了做事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谦逊。 D、读乙文中的“太祖大悦”,能感受到曹操为儿子的智慧而自豪。(5)、“自古英雄出少年”,从小曹冲处理问题中,你能学到哪些方面? -
17、六年级正开展“让小说丰盈少年心灵”活动。(1)、小语摘录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请帮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小说是虚构的故事,但往往又有真实生活的影子。本单元的几篇小说,或讲述英雄人物在生死关头的抉择,或赞颂普通人心灵的美好,或讴歌革命烈士的崇高品质,让我们看见了“不一样的人生”,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体验。
几 赞颂 崇高 情感
(2)、小文整理了六年级上册所读小说中的人物及情节,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外祖父——因阿廖沙染错桌布而毒打他(《童年》) B、小伙子——被老汉从队伍中揪出来后不情愿地站到了后面(《桥》) C、桑娜——坐在温暖的火炉边读一本书(《穷人》) D、老班长——悉心照顾着三个病号(《金色的鱼钩》)(3)、六年级要将谈歌的《桥》编排成课本剧,让你饰演老汉,你将如何表演这个角色? -
18、六年级要开展《童年》读书分享会,请助力小语、小文准备好材料。(1)、小语:高尔基的《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贪婪恶毒的舅舅们、。(2)、小文:我搜集了六幅插图,根据原著按时间先后正确排序为( )

A、②⑤①⑥④③ B、④⑤①②⑥③ C、⑤②①④③⑥ D、④⑤②①⑥③ -
19、对下面这首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前两句描写了雨洗古城,春色欲滴,一派清新明朗的景象。 B、后两句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C、全诗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D、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此诗与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同属于饯别诗。 -
20、根据提示,用古诗词填空。
(1)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春》)
(2) , 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徜徉古诗文,感悟诗人情。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曹植的“ , 视死忽如归”(《白马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报国情怀;韩愈的“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现出诗人坚贞的忠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