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面是小明准备的有关“诺贝尔奖”的新闻素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具体来说,瑞典学院的评语中写道:“古尔纳在处理‘难民经验’时,重点是其身份认同。他书中的角色常常发现自己处于文化和文化、大陆与大陆、过去的生活与正在出现的生活之间——一个永远无法安定的不安全状态。”

    ②颁奖词写道:“因为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和身处于不同文化夹缝中难民们的处境所具有的坚定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

    ③这种描述非常类似于社会学者齐美尔所说的“边缘人”,古尔纳的写作大多在其“流亡”期间完成,但都与其故乡相关。

    ④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

    ⑤或许也正是古尔纳文学书写的这种边缘性,使得瑞典学院评述:“记忆,永远是古尔纳笔下重要的主题。”

    A、④①③⑤② B、②④①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②③⑤①
  • 2、小雅的班级正在举行“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小雅所在的小组要搜集“诚信名言录”,请帮他从以下名言中删去与诚信无关的一项(     )
    A、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从》) B、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D、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2)、小雅在参加完班会后撰写了一封倡议书,请在A、B两处写出你的两个具体倡议。

    “知信、用信、守信”倡议书

    从古至今,无数诚信的故事被记载,无数诚信的警句令人警醒,然而,在我们身边,一些不诚信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为此,我们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

    (1)树立社会个人诚信形象:恪守承诺,实事求是,做一个守道德的社会公民;

    (2)树立家庭个人诚信形象:A

    (3)树立学校个人诚信形象:B

    我们号召大家一起知信、用信、守信,把“诚信”这一文化基因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光明中学

    2024年10月30日

    A:

    B:

  • 3、学习完新闻单元后,小雅同学主动承担了下周升旗仪式的新闻播报任务,以下是她准备的新闻素材和发言稿,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第一时间了解时事,第一速度直击新闻,很荣幸本次新闻速递由我为大家播报。

    ①首先聚焦社会新闻。“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话题在网友们的议论中登上热搜,那些动人心扉的文字勾起了无数人的青春回忆:鲁迅不忘藤野先生的教诲 , 写下一篇又一篇振聋发聩的文章;朱德的母亲一生勤耕不缀任劳任怨 , 始终支持革命事业;外表黝黑粗糙却能看透事物本质的托尔斯泰;一辈子殚精竭虑 , 最终发现美丽颜色的居里夫人……A.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让我们悄然间收获无数人生财富

    ②下面再来关注校园新闻。广大师生翘首以待的诗词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校园初选即日启动。除了常规的“飞花令”环节,本次大赛还新增文学知识考察,B.平日是否具备充分的诗词积累是取得佳绩的关键

    C.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我校于1030日开展诚信建设与反诈骗宣传进校园活动。活动通过邀请公安民警面对面与师生交流沟通的形式,讲述真实生动的案例和抑扬顿挫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理念,D.进一步提高学生们诚信守法的意识,争做诚实守信的践行者和倡导者。以上是本次新闻速递的部分内容,谢谢大家!

    (1)、发言稿中加点词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huì                 振聋发聩 B、黑yǒu                 勤耕不缀 C、粗糙                 精竭虑dàn D、然qiāo        翘首以待
    (2)、发言稿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振聋发聩 B、任劳任怨 C、殚精竭虑 D、抑扬顿挫
    (3)、发言稿中划线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让我们悄然间收获无数人生财富。 B、平日是否具备充分的诗词积累是取得佳绩的关键。 C、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我校于10月 30日开展诚信建设与反诈骗宣传进校园活动。 D、进一步提高学生们诚信守法的意识,争做诚实守信的践行者和倡导者。
    (4)、请你为第③段与“诚信”相关的新闻发言稿拟写标题,不超过 20 字。
  •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巴黎奥运会赛场上,全红婵的光芒让所有对手都黯然失色,她的炸裂表现惊艳了全世界。我们对于她的喜爱不仅仅源于她精湛、无可挑剔的跳水技术,更源于她真诚、善良的内心。为梦想而战,为热爱而战,就是传奇。如果我们身边的人物,心怀梦想,坚持热爱,也是传奇。

    请以“你,也是传奇”为题,写一篇父母或同学的小传。

    要求: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②通过记言述行,展现人物风貌;③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眼镜的见识

    王安琪

    ①高一时杨老师教我们语文,也是班主任。高二分科时,我被分到文科,很伤我自尊。不是我多么喜欢理科,而是理科生都是成绩较优秀的,文科生要差一些。

    ②我去找了杨老师,说我想上理科。杨老师还教我们语文,但他是理科班主任。杨老师略低下头,目光从老花镜上边看着我,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成绩差,主要差在数理化,这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我不努力,是因为我近视,看不清黑板。

    ③我喜欢看小说,看进去就不能自拔。那时农村没电灯,我常常就着小油灯通宵达旦,初中时就深度近视了。语文、政治等科目,听老师讲或者自学也能懂;数理化不行,主要得听老师讲,还得看老师板书。我看不清黑板,只能支着耳朵听,一句没听清,这节课就瞎了。

    ④杨老师取下老花镜,表示理解,但劝我说,你喜欢文学,正好读文科,成绩上去了,对高考也有好处。还劝我不要有虚荣心,说鞋子得劲不得劲自己的脚知道,不是给别人看的;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总归是苦口婆心。

    ⑤那天说了许多话,杨老师却没说让我配副近视镜。当时,乡下没有眼镜店,县城也没有,要配眼镜,得去洛阳。坐车、配镜,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杨老师知道我的家境,知道我拿不出这笔钱。

    ⑥后来,还是因为眼镜,我跟杨老师产生过一次误会。离高中不远,是公社卫生院,卫生院墙外,有个垃圾堆,其中不乏药瓶、针瓶之类的东西。有一次,我在垃圾堆里捡了个药瓶,不知因何我把那个药瓶放到了眼上,立刻,世界透过瓶底,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路边的花朵,色彩缤纷;墙上的标语,横平竖直。我挑着挨个儿试,最后发现链霉素的针瓶,个头大,效果最好,就拣了几个带回学校。从教室最后边看黑板,上面的字不再笼统,看同学的脸,也不再模糊……于是,这个针瓶,就成了我的眼镜。

    ⑦玻璃瓶很薄,被医生敲开时,留下参差不齐的茬口,极尖锐,一不小心就会扎伤眼睛,我只能用手掌握住瓶口,抵在眼上,像个单筒望远镜。或许我的样子太怪异,被杨老师发现了,以为我调皮捣蛋,没收了那个针瓶,还把我撵出教室,到外边面壁思过。

    ⑧我觉得我没过错,心里委屈极了。有头发谁会当秃子啊,有眼睛谁会装盲人啊,看不见嘛,买不起眼镜嘛……越想越委屈,就低声哭了起来。教物理的张老师路过,问我为什么不上课。我把针瓶的事说了。张老师怀疑地说,针瓶还有这功用?我说,真的啊,不信你看。就掏出另一个针瓶让他看。他把针瓶对着光线看了看,又用瓶底对着书页,书上的字果然小了许多。

    ⑨还真是凹透镜啊。张老师说,看来,杨老师误会你了,没事儿,我跟他说一下。也不知张老师跟杨老师怎么说的,到了晚上,杨老师找到我,对我说,对不起,我没体谅你的难处,还误解你了,我向你道歉。说罢,杨老师给我鞠了一躬。

    ⑩杨老师治学严谨,不苟言笑,很有昔日先生的风范。记得刚入校时,政治老师给我们念报纸,是一篇批判“师道尊严”的文章。杨老师忽然进了教室,夺过那张报纸就撕了,继而,神抻衣摆、扶扶帽子,嗤之以鼻地说:哼,“师道”要是失去尊严,还成何体统!如今,每每想起“师道尊严”这个词,都会想起杨老师抻衣正冠、浩气凛然的样子。这么一位严厉、严肃的老师,他却向一个学生鞠躬道歉。而且,杨老师把针瓶还给我时说,记住,它叫安瓿(ān bù),装注射剂用的密封的小玻璃瓶,用药时将瓶颈处弄破,是一种密封的小瓶。瓶口已经被他磨得平整了许多,边沿部分还裹上了胶布。显然,老师是怕锐利的玻璃伤了他学生的眼睛。

    ⑪我学了一个新词:安瓿;还有一个生字:瓿。把“安瓿”放到眼上,看着杨老师渐行渐远的背影,能看清他头上稀疏苍白的发丝,也能看清天上晶莹剔透的星星。一个“安瓿”,让我第一次看清了世界,也看到了杨老师为人师表的境界,认识到了“老师”的含义。这就是见识,眼之所见,心之所识。

    (选自《河南日报》2024年4月11日,有删改)

    (1)、本文回忆了“我”和杨老师之间的几件往事,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补充下面表格。

    “我”

    杨老师

    “我”去找杨老师请求把“我”调到理科班

    杨老师耐心劝“我”读文科

    “我”去垃圾堆找了针瓶做“我”的眼镜

    杨老师因误解向“我”道歉

    “我”回忆杨老师治学严谨,不苟言笑的往事

    (2)、第⑩段是如何对杨老师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文章主要是围绕“针瓶”来叙事的,开头为什么花费大量笔墨叙述与文理分科相关的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章结尾处的“安瓿”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愉夺得拳击女子50公斤级金牌

    ①北京时间的8月10日凌晨,中国选手在奥运会拳击比赛中再夺金牌,吴愉在女子50公斤级决赛中战胜土耳其选手恰克尔奥卢,获得冠军。

    ②首回合刚开始,吴愉就主动发起进攻,用中近距离的组合拳击打对手。恰克尔奥卢在身高和臂长上占优,希望拉开距离多打反击,但吴愉距离控制得很好,不给对手机会。

    ③第一回合之后,五位裁判有四位认定吴愉占优。第二回合中段,吴愉在下蹲防守的同时,利用组合拳进攻效果非常好。这个回合双方都有重拳击中对手,不过还是吴愉占据了明显优势。第二回合她再次以4比1占优。第三回合吴愉一度在对手快要跌出拳台时击打对手,被裁判罚分。最后阶段,她再次击中对手,最终她以总比分4比1击败恰克尔奥卢,夺得金牌。哈萨克斯坦和菲律宾选手并列排在第三位。

    (《朝闻天下》2024年8月10日)

    材料二:

    贵州吴愉拳击赛场勇夺金,________

    ①本报讯(记者赖盈盈袁鹏)当地时间8月9日晚,巴黎奥运会拳击女子50公斤级决赛上,出生贵州贵定的拳击运动员吴愉对阵土耳其选手布塞·纳兹·恰克尔奥卢,最终获胜夺得金牌。

    ②根据本届奥运会赛制,新增设了拳击女子50公斤级比赛。曾在世界军运会、杭州亚运会折桂的吴愉感到十分幸运。“机会来了,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奥运会。”备战的每一天,她都逼着自己往前走,遇到再大的困难都未曾退缩。

    ③面对东京奥运会51公斤级银牌得主,吴愉步伐灵活,主动出拳,第一回合就把对手逼到场边,最终以4比1的总分战胜对手。

    ④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贵定县昌明镇文江村篮球场灯火通明,乡亲们自发准备烟花、摆好板凳,围坐在投影幕布前观看吴愉在巴黎奥运会的比赛。

    ⑤当场上裁判将中国选手吴愉的左手高高举起,乡亲们难掩激动,竞相燃放烟花庆祝,点亮了这个黔中小山村的夜空。

    ⑥看着女儿16年的坚持与努力一朝圆梦,母亲黎燕流出了欣慰的眼泪。“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的辛苦与努力,没有辜负国家对她的培养,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没有辜负家人的养育。”

    ⑦听闻父老乡亲都在观看直播,吴愉非常感动:“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一定会继续努力。”

    (选自《贵州日报》2024年8月11日)

    材料三:

    吴愉:________

    《新华社》记者张百慧、乐文婉

    ①9日,日落时分的巴黎下了一场细雨。雨后,天边浮现的绯红晚霞犹如罗兰·加洛斯体育场内的红土一般绚烂。在这里,又一颗顽强的种子即将破土而生。

    ②当晚,在菲利普·沙特里耶球场内临时搭建的奥运会拳击赛场上,一位留着寸头的拳击手淡定地迈上了最高领奖台。在这一瞬间,她的名字响彻全场——吴愉,一个为中国夺得第二枚奥运女子拳击金牌的“95后”姑娘。

    ③从观众席远远望下去,吴愉给人的印象是酷劲十足。在当晚的女子50公斤级决赛中,面对东京奥运会银牌得主、土耳其名将恰克尔奥卢,首次作为主力征战奥运的吴愉毫无惧色。刚一上场,脚下灵动、拳风凌厉的她明显占据主动。伴随土耳其选手的两次倒地,中国拳手以两个4:1轻松拿下前两回合。待到第三回合的结束信号声一响,吴愉自信地将双拳举过头顶。在等待宣布比分之际,预知胜局的身体甚至开始随着音乐扭动。

    ④“我今天拿下(金牌),没有掉一滴眼泪,甚至没有很惊喜,因为我内心觉得我做到了,我战胜了自己,这块金牌真的是我应该拿的。”吴愉在赛后解释了台上这份“松弛感”的由来。

    ⑤走入混采区,摘掉了拳击手套的吴愉露出了手上的红色美甲,这份隐蔽的爱美之心与那一头男孩子般的短发形成鲜明反差。其实,在去年杭州亚运会上夺冠时,吴愉还是一个绽放着灿烂笑容的长发姑娘。不过,那场胜利不仅为她赢得了巴黎奥运会入场券,也让她在不久之后下定决心斩掉“软肋”。

    ⑥“因为我有时会害怕它(头发)跑出来,影响比赛。其实我也在犹豫……但我自己会觉得剪掉头发后,又可以多吃0.3(公斤),洗澡可以少洗个三分钟。”吴愉对当时的纠结记忆犹新。

    ⑦当然,为了奥运舞台上的荣耀一刻,吴愉“牺牲”的又何止一头长发。回望来时路,吴愉只总结了三个字:“很辛苦。”

    ⑧从上初中开始,吴愉便在家乡贵州省学习拳击。紧接着,她只身前往福建练拳、打比赛、上大学。2016年左右,吴愉被选为国家队队员任灿灿的陪练,长期“仰望”光环的她愈发渴望亲自上场为国争光。如今,凭借不懈努力,吴愉已经集齐了世锦赛冠军、军运会冠军、亚运会冠军等诸多荣誉,直至今年以头号种子身份出征巴黎奥运会。

    ⑨不久前,电影《热辣滚烫》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女子拳击这项运动。吴愉坦言,电影呈现的只是女拳击手现实生活的一小部分,不过女主角的“减肥之路”的确令她深深共鸣。

    ⑩与很多小级别拳击运动员一样,吴愉常常要忍受降体重的痛苦,有时甚至要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穿着羽绒服连夜跑步。“减重很辛苦,因为减重的同时你还要保持很好的状态去训练,这很难。”想到这段艰辛的历程,吴愉至今仍会面露难色。

    ⑪好在,巴黎奥运会上这场酣畅的胜利似乎成为她与一切和解的理由。

    我每一天的训练从来没有(懈怠),我战胜了自己的恐惧,面对各种困境一直在义无反顾地坚持。拿下这个奖牌,我会觉得自己没有辜负任何人,也没有辜负自己。吴愉说,现在我都还不想留长发,我觉得很舒服。女孩子的定义不在于长发还是短发,而应该是你的心态和内在。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24年8月11日)

    【新闻·体裁】

    【新闻·标题】

    【新闻·采访】

    (1)、请按要求完成表格。

    角度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新闻事件

    (1)

    新闻体裁

    消息

    (2)

    新闻信息

    简明

    (3)

    报道侧重

    (4)

    吴愉赛场夺冠的经过和家乡父老乡亲看比赛并庆祝的情景。

    赛台上的“(5)”(请用原文的词语)和比赛前的“辛苦”。

    (2)、新闻最讲究客观、准确,但也隐含作者的情感。

    材料一这个标题中,我们可以从“(1)”(词语)中读出作者的自豪兴奋之情。

    材料二新闻标题有缺失,请根据内容再补上一句使之与前句对称:(2)

    材料三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 , 请补写出吴愉这位奥运冠军在你心中的形象,使标题既有情感态度,又能吸引眼球:《吴愉:(3)》(15字以内)。

    (3)、采访要注意对象,表达要得体。请阅读材料三,根据画横线句的回答,联系上下文,推测记者采访提了什么问题?

    记者采访: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丹水东南流至其县南。黄水北出芬山黄谷,南迳丹水县,南注丹水。黄水北有墨山,山石悉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今河南新安有石墨山,斯其类也。丹水南有丹崖山,山悉赪壁霞举,若红云秀天,二岫更为殊观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漾水丹水》)

    【注】①水:指丹水,长江水系支流汉江的支流,在丹江口市注入汉江。②黄水:古河流名。③赪(chēng):红色。④岫:峰峦。

    (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其类也”的“斯”与“斯是陋室”的“斯”,意思相同。 B、“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在句中指飞奔的马。 C、“巴东三峡巫峡长”和“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三”均为确指,即数词,三。 D、“有时朝发白帝”是倒装句,应为“有时朝(于)白帝发”。
    (2)、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石悉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

    【文言知识资料卡】

    悉:①详尽,详细;②了解,熟悉;③全,都。若:①像;②及,比得上;③假如,如果。

    (3)、【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

    (4)、下面是【甲】文段中画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甲】【乙】两文中所写到的山分别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段内容简要作答。
  •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有“诗圣”之称,精通书画。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B、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有“五律”和“七律”之分,每首只有八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C、《龟虽寿》的作者是东汉末年曹操,他与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D、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和“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都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的。
  • 9、埃德加·斯诺在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结合整本书内容,说说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 10、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的内容和下面的图片提示,依次在后面的括号中补充完整长征中的重大事件。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

  • 11、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整合阅读所得,语文课代表做了一份“领袖形象”专题梳理表,请根据表格中典型事例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对应的人物及个性特点(     )

    人物姓名

    典型事例

    个性特点

    (1)①______

    他青少年时期不愿意按照父亲的安排生活,从家里逃出来到新学堂读书。

    ③______

    (2)②______

    他把胳臂爱护地靠着“红小鬼”的肩膀,走过乡间田埂。

    平易近人

    (3)朱德

    他喜欢运动,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打个“不厌”;他喜欢读书,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④______

    A、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③有反抗精神       ④爱好广泛 B、①周恩来       ②毛泽东       ③爱好广泛          ④有反抗精神 C、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③爱好广泛          ④有反抗精神 D、①周恩来       ②毛泽东       ③有反抗精神       ④爱好广泛
  • 12、下面是小文撰写的新闻稿件,请你帮她完善各题。

    2024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祖国的75周年华诞。回首过往,75年的历史犹如一幅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1982年,新德里亚运赛场,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让多少首以盼的华夏儿女欢欣鼓舞;2012年,浩瀚的渤海某海域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惊天一 , 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2017年,国行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zhèn(振 震)聋发聩,让一切罪恶灵魂无处遁形……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通过阅读优秀的新闻作品,使我们了解世界,铭记历史,深刻感受其中体现的价值观、世界观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iào   zháo   juān   震 B、qiáo   zhuó   juàn   震 C、qiáo   zhuó   juān   振 D、qiào   zhāo   juàn   振
    (2)、文中①②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应该是(     )
    A、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 B、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 C、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 D、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
    (3)、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味道环绕,酸甜苦辣构成了我们的百味人生。被人理解,一滴眼泪,是苦涩的味道,也是感动的味道;深夜归家,一碗梨汤,是清甜的味道,也是亲情的味道;除旧迎新,一盘饺子,是鲜香的味道,也是团圆的味道……时光流转,留住这千滋百味,留住味道背后的那些真情。

    请以“留住_________的味道”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写完整。(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4、学校开展“阅读名著,致敬英雄”《红星照耀中国》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参加,按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问题

    关注人物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能说会道,有一种强烈的人格魅力。

    (1)他是(人名)。

    (2)写出“他”的性格特点:

    品味特色

    据红军告诉我 , 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 , 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

    (3)加点词体现了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是:

    作者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

    (4)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撰写感悟

    有同学发现,可以借助反义词表达阅读名著的感悟。

    【示例】《朝花夕拾》(小—大)

    读《朝花夕拾》,我看到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鲁迅,还看到一个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大”鲁迅。

    (5)请参照给出的《朝花夕拾》示例,写出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感悟。《红星照耀中国》(苦—乐)

  • 15、阅读下面《月光烧成的灰》一文,完成小题。

    ①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一直在等一场霜。

    ②霜落之后,菜就甜了。腌白菜,腌芥菜,腌雪里蕻,上色入味。腌萝卜尤其美味。老种白萝卜,纺锤形的,洗净了,切成月牙状,齐齐码在竹簸箕上,像一只只小白鸭。最初是晶莹水润的,半日后就蔫了,边角内卷了,有了皱纹,惹了灰黄。再晒一日,吹小半天风,就可以进入坛坛罐罐腌制了。

    ③每到大雪后,我都会给旅居海南的一位老友寄点儿咸货。咸鸭子,咸肉,他都特别喜欢。海南冬天的轻寒不够锋锐,就像挠不到的痒,不足以让腌味侵入腌货内部,无论如何也泡制不出记忆里舌尖上的“腊味”。用冰箱模拟内地的冬天,腌出来也只是概念上的咸货。味觉的火柴棒,无法引燃舌尖上斑驳的记忆。

    ④缺了什么呢?

    ⑤母亲的腌菜手艺,比起外婆的要差很远。外婆腌的萝卜缨子,一根根似金丝缕缕,拍碎的蒜如碎玉,切丝的辣椒如红线。用干筷头夹一碟子,下入烧熟的香油,略翻炒,脆黄酸香,宜配稀饭干饭,宜搭面条,宜夹馍,寡吃也好,只是太奢侈。【A】外婆腌的水萝卜,水嫩嫩,白生生,咬一口嘎嘣脆,夹着润润的酸,让人半夜想起来不吃一块就睡不着。村里有个孤寡老人,临终前想吃一口我外婆腌的水萝卜。外婆赶快送来,老人吃了一口,长叹一口气,这才去了。外婆腌的五香萝卜更是极品,我不曾见过谁会把萝卜切成那样的长条,长得像蚕豆的豆荚,简直有点儿媚,像青衣的水袖。【B】那会儿,一排排这样的萝卜躺在竹簸箕上,就像一条条秀美的江南划子停在河边,在月色里轻轻荡漾。

    ⑥我记得那是个月色皎洁的冬夜,霜染大地,晚村寂寥。院子里,芦秆编成的晒席上,依然晾着萝卜干。露珠在凝结,霜也在凝结,漆黑如墨的树冠里,鸟呢喃有声。霜是凝华态,露是液化状,总归是水的前世今生,总归是和着尘土的。“脏,我可不吃!”外婆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这可不脏,正是这霜和露的包裹才好吃呢!天明吹一阵小风,晒半天日头就好吃了。”看月光透过斑驳的树影照亮她微笑慈祥的脸,我立时羞赧了。外婆用新稻草烧灰,这是她做食物的“秘方”。稻草灰沾染白净如玉的糯米裹粽子,我们称之灰粽,我能一口气吃三五个,不蘸糖。外婆将绿豆壳晒干了,焚成灰,晒好,放一把煮稀饭,那个香,那个糯,今生恐怕再难重温了。

    ⑦如今外婆走了很多年,母亲也已经七十三岁。母亲一辈子忙碌,没有时间将心思放在食物上,食物对于她就像汽油对于汽车,是续命的能量而已。那天我给她做了蒿子粑粑,她说真好吃。她是知道好吃的。外婆一生悲苦,却依然那么热爱生活。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便是。爱是最大的奇迹。

    ⑧霜未至,月色如霜。等霜落后,今年我要腌点儿萝卜,腌点儿肉,腌点儿鸭子。今年我得给旅居海南的老友寄一些过去。我或许还应该告诉他,其实参与味道酿制的,不仅仅是温度,可能还有虫鸣、犬吠,可能还有月光烧成的灰。

    (1)、通读全文,分析文章题目的妙处。
    (2)、本篇文章的语言生动,韵味隽永。请你从第⑤段【A】【B】两处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处,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赏析。
    (3)、文章第④自然段以问句独立成段,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结尾段画线句的理解。
  • 16、阅读下面《李子柒,来雄安看看这些非遗!》一文,完成小题。

    ①时隔1200多天,李子柒终于回归啦!两天内连发三条视频,粉丝总数超过一亿,瞬间点燃了整个网络。她的回归视频以“非遗”为主题,生动展现了中华非遗的独特美学。一时间,各地文旅炸开了锅,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邀请她前往体验自家的宝藏非遗。在这场非遗“盛宴”中,雄安人民似乎有些急了:“我家文旅呢?怎么还没动静?”别急,这不就来了!

    白洋淀芦苇画

    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里提到的“蒹葭”,指的就是芦苇;而白洋淀芦苇画,选用的就是白洋淀水乡本地的芦苇,经过巧妙的剪裁和拼接制作而成。白洋淀芦苇画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是白洋淀地区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从选材到制作,每一幅芦苇画的诞生,都凝聚着当地匠人的巧思:壮丽的万里长城、宏伟的雄安高铁站、可爱的青头潜鸭……在勤劳智慧的白洋淀人手中,芦苇的艺术价值不断被挖掘与创造。2009年白洋淀芦苇画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4年5月1日,白洋淀芦苇画《万里长城》在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上精彩亮相,让白洋淀芦苇画登上国际舞台。

    雄州黑陶

    ③雄州黑陶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选用当地特有的红胶土为原料,这种泥土细腻无沙、黏性大且富含矿物元素,为制作出优质黑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手工拉坯、晾晒、轧光、画线、雕花及烧结等多道复杂工序的精心打造,雄安黑陶呈现出色泽多样、品种繁多的艺术风貌。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当属“汉瓦”。“汉瓦”的灵感汲取自汉代瓦缸的经典设计,壶嘴与壶把均采用了多棱造型,既为壶体增添了视觉上的层次感,也完美体现了方圆结合的艺术美学。

    雄县古乐

    ④2008年,雄县古乐作为冀中笙管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占3项,近20项省级非遗中占6项。雄县古乐曲调古朴悠扬、气势恢宏,是古典民族音乐中不可多得的瑰宝。经专家考证,雄县古乐曲谱与唐宋诗词和元明戏曲的曲牌有密切的联系,是研究中国古代乐曲的重要资料,堪称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⑤雄安三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凝结着当地人民智慧和匠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会成为雄安新区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1)、第①段中,加点词“杀手锏”的意思是:
    (2)、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白洋淀芦苇画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是白洋淀地区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4)、小雄为河北文旅拟写了一条微博,邀请李子柒来雄安,体验当地的非遗。请你通读全文,依据下面微博中画线句子,将文末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雄安别样美!千年文脉,润千年之城。@李子柒,在雄安,你可以亲眼目睹匠人们将一块普通的泥土变成一件件精美的黑陶艺术品,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质朴与优雅;在雄安,你可以亲耳聆听那些源自唐宋诗词和元明戏曲的曲牌,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旋律与节奏;在雄安,你可以

  • 17、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其粮道,成安君不听。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使广武计行,信且成禽,信盖自言之矣。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会东南风急,烧操船,军遂败。使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

    (选自洪迈《韩信与周瑜》)

    (1)、请借助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语句

    方法

    释义

    其粮道

    课内迁移法:沿溯阻绝

    烧操船

    成语对应法:悉听尊便。

    使天无大风

    查阅词典法:A.命令,派遣;B.使用;C.假使

    (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则 大 喜 乃 敢 引 兵 遂 下 遂 胜 赵。

    (3)、翻译下面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

    (4)、根据情境,补充对话。

    小雄: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战争。对于战争的胜败,【甲】文中作者的中心论点是:“①”(用甲文中原句回答)。他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②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小安: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取胜,杜牧的《赤壁》一诗认为决定因素是“③”(用甲文中一个词语概括);而【乙】文作者则不认同这一观点。

  • 18、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杭州春望(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释】白居易:中唐诗人,时任杭州刺史。①堤:即白沙堤。②伍员:指伍子胥。③苏小:即苏小小。④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⑤青旗;酒旗。⑥梨花:梨花春,酒名。

    小雄和小安计划合作为这两首诗配一组插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讨论。

    小雄:从题目上看,这两首诗都围绕“①”字展开,我们在配图时应该从这一关键字切入。

    小安:我同意你的意见。【乙】诗中“②”一句可以采用远景的方式构图,展现出一幅海天瑰丽的画面;【甲】诗中“城春草木深”一句也可以采用远景方式构图,展现出一幅③的画面。

    小雄:是的。如果我们再来为两首诗的人物配图,我们可以通过【甲】诗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联,细致描摹出诗人在国破家亡之际④的心境;还可以通过【乙】诗⑤“”一联,勾勒出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杭州春日的⑥之情。

  • 19、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中国历代文人对“夕阳”有独特的情结。“夕阳”在空间上的“无限好”常带给人美的享受。美丽的落日,带给陶弘景的是“夕日欲颓,①”的灵动生机;带给陶渊明的是“② , 飞鸟相与还”的悠然自得;带给王维的是“大漠孤烟直,③”的奇特壮丽。但同时“夕阳”在时间上的“近黄昏”又增添了诗人的无限悲愁。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④夕阳西下,”一句抒发游子的孤寂愁苦;崔颢在《黄鹤楼》中生发出“⑤”的缠绵乡愁。

  • 20、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回答小题。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10月29日上午,2024年雄安非遗进校园启动仪式在雄安史家胡同小学举办。活动通过现场制作体验、非遗展示展演、小小讲解员介绍等环节,拉进了同学们与非遗之间的距离。启动仪式上,雄安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张欣欣、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新芦苇画代表性传承人杨丙军、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副局长党建伟分别致辞。接着,舞龙、舞狮、飞叉、空竹等精彩的杂技和武术非遗表演轮番上阵,赢得全场阵阵喝彩、掌声不断。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被非遗表演深深吸引。表演结束后,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宣布2024雄安非遗进校园——雄安史家胡同小学课程正式开课,同学们纷纷走进非遗展位,现场体验非遗制作技艺。

    (1)、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2)、为全方位了解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你作为学校小记者到场采访。请根据下面不同采访对象,各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采访对象:非遗传承人杨丙军;采访问题:

    采访对象:史家胡同小学学生;采访问题:

上一页 321 322 323 324 3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