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九年级1班举办了一场以“走进小说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作为本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2)、同学们对于怎样阅读小说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下列四位同学的发言,总结关于阅读小说的方法。
甲:我认为阅读小说,首先要把握住题材的特点。我国早期的长篇小说,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都是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立意构思的,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
乙:阅读小说也需要了解它们的艺术手法。比如一般采用单线结构,在情节上善于设置悬念,在矛盾冲突中推进情节等。
丙:大家可别忘了分析人物形象。长篇小说中许多人物有着各自的特点,个性十分鲜明。
丁:阅读时一定要注意体会语言的风格。小说的人物语言俚俗而又生动,叙事描写多是白描式的,简洁精练,极富表现力。
(3)、通过调查,得出了“初中生阅读小说困难的原因”有以下结论。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针对下面的原因提出两条合理建议。阅读困难的原因:没有时间;没有兴趣;沉迷游戏;不会选择。
-
2、下列对语法、标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中的两个逗号应该使用顿号。 B、“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C、“美观结实”“储物丰富”“扩大疆域”“增修新舍”这几个短语的结构都相同。 D、“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今天的中国,“红装素裹,分外妖(ráo)______”,正迎接五洲宾客;今天的中国人,踔厉奋发,在空(kuàng)______的原野上,勇毅前行。今天的中华儿女正在恪尽职守,心无旁(wù)______地为实现强国梦而努力拼搏。历史将继续证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分外妖 ②空 ③心无旁
(2)、文段中加点的“恪”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gè B、kè -
4、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2)、请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5、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谢公泛海
谢太傅盘桓①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②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③使还。太傅神情④方王⑤ , 吟啸⑥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盘桓:徘徊;逗留。②泛海:坐船出海。③唱:提议:④神情:精神兴致。⑤王:同“旺”。⑥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傅神情方王 方:正 B、诸人皆喧动不坐 皆:都 C、公徐云 徐:慢慢地 D、如此 , 将无归 如此:这样(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3)、选文在塑造谢太傅这个人物形象上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 -
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友情,讲究朋友之谊。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新学期、新同学、新气象,同学们来自不同学校,为了增进大家对彼此的了解,使大家尽快融入集体中,七年级一班决定举办一次“珍惜缘分,珍爱友情”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1)、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请你给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①紧扣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②具有一定的宣传性和鼓动性;③字数在20字以内。(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暖的友谊让人的心灵获得滋养,请写出两句关于友谊的诗句,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发。
-
7、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论语·雍也》中孔子盛赞颜回“贤”,为了突出颜回的“贤”,这一则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
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相委而去 B、去后乃至 胜败乃兵家常事 C、匹夫不可夺志也 逝者如斯夫 D、与儿女讲论文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
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明知故问 B、相委而去 大势已去 C、日中不至 , 则是无信 人迹罕至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舍近求远
-
10、用原文补写出诗文的空缺部分或按要求填写诗句。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
-
11、阅读下面课外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叫作母爱的汤
陈云霞
①小雪过后,气温骤降,超市里卖炖锅的生意特别火爆,导购拿着大喇叭喊:“天冷了,买只锅炖汤,美味又暖胃。”我架不住导购的舌灿莲花,脑子一热就买了只陶炖锅。母亲见了,说:“你买这做什么?家里有电炖锅。”
②“据说不同的锅能炖出不同的味。”我笑道。天蓝色的盖、圆胖的锅体,厚实又漂亮,想必用这个锅炖出来的汤也是人间至味吧。
③不过,要炖个什么汤呢?首次开锅总要隆重一点,才显得不辜负这个“宝贝”。我思索着,微信突然发出一阵叮咚声,原来是团购群里预订农家散养老鸭。
④我乐了,陶炖锅慢火炖老鸭,真是绝配啊!老鸭汤具有养胃生津、止咳润肺、补气益阴的功效,自古就是一种美食养生、传统滋补的汤品,民间亦有“老鸭胜补药”的说法。我立马就在团购群预订了一只。
⑤第二天下午,老鸭到货了,母亲做晚饭时就把鸭肉剁成小块。我赶紧说:“妈,你慢点,我先搜索一下老鸭汤的做法。”母亲从未做过老鸭汤,我担心她不会。谁知母亲头也不抬地说:“不用在网上找,我知道怎么做。”
⑥我将信将疑,看着母亲手脚麻利地将鸭肉倒入锅中的清水中,和姜片、料酒一起煮,煮开后将鸭肉捞出用清水洗净,母亲说:“这样就不会腥了。”她将鸭肉倒入油锅翻炒一会儿,再倒进我买的那只陶炖锅中,加入热水、姜片,开始炖。两个小时后,一股清新的鸭肉香气丝丝缕缕地从锅中飘散出来。
⑦我忍不住掀开锅盖,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热气模糊了我的眼镜片。母亲撒入盐、胡椒粉,此时汤浓白如凝脂,最后撒入枸杞和葱花点缀,红、白、绿,色香俱全。我迫不及待尝了一下,鸭肉绵软,汤汁鲜美,没想到母亲竟能做得这么好!
⑧在我印象里,母亲之前从未做过老鸭汤。也许是儿时家里穷,我除了猪肉就没吃过别的荤菜,长大后就不喜欢吃鱼、鸡鸭、牛羊肉,总觉得有一股腥味。母亲深知我挑食的毛病,便围绕着猪肉做出了各色美味,糯米猪肉丸子、回锅肉、扣肉、红烧肉、粉蒸肉,我百吃不厌。
⑨我工作后,在偏远的乡镇工作,再也不能挑食,食堂做什么菜就得吃什么,挑食就要挨饿。慢慢地,我学会了接受原本抗拒的鸡鸭鱼肉,后来,我竟然发现,鸡鸭鱼肉其实也很美味!
⑩可母亲并不知道,她把我最爱吃的红烧肉、红烧排骨、梅菜扣肉,做得更美味可口,简直可以媲美饭店大厨。我结婚生子后,孩子也遗传了我当初的毛病,鸡鸭鱼肉全不吃,只吃猪肉。过来帮我带孩子的母亲仍然围绕着猪肉来做“满汉全席”,以至于我认为母亲都不会做别的荤菜,直到我买了一只陶炖锅,又买了这只老鸭,第一次做老鸭汤的母亲却做出了如此美味。
⑪难道真的是这只陶炖锅炖出的汤特别不同?“做了几十年饭菜,煎煮炸炒,只不过换个食材,做法都是相通的。”母亲边说边往外走,因为给我炖这道汤,她快赶不上去跳广场舞了,而她花了两小时炖出的汤,自己只匆匆喝了几口。
⑫我突然明白,这道汤如此美味,不仅是因为母亲是个厨艺高手,还有最关键的秘诀就是爱。这小小的一碗汤里,承载着母亲对我满满的爱。
(刊载于《春城晚报》2023年12月5日,有删改)
(1)、【任务一:把脉络 明思路】初读全文,将文章的行文脉络补充完整。
①→“我”决定用新锅炖从未做过的老鸭汤→②→③
(2)、【任务二:品段落 悟思想】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②段的作用。
(3)、【任务三:析情感 察深意】本文第⑧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任务四:撰理由 悟主旨】学习本文后,你推荐将其收录为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请结合下表中的单元导读和单元目录,请你从选材、情感角度撰写推荐理由。
单元导读
单元目录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散步/莫怀戚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
12、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②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③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④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⑤“人都到那里去了?!”
⑥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⑦“读书!”
⑧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⑨“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⑩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⑪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在三味书屋中读书时的几个生活场景。(每个场景不超过10个字)(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语句。(3)、文中的寿镜吾老先生一直颇受鲁迅的尊重。请摘录文中具体描写寿镜吾老先生的词句并分析他的人物形象。(4)、有人说“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趣味盎然’,而三味书屋的生活却‘枯燥乏味’,两者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有人说“无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都是作者的童年美好所在”,你更同意哪个观点?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 -
13、阅读语段,完成下面试题。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以上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文,写的是的情景。(2)、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藤野先生
-
1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首《我的祖国》为什么久唱不衰?因为它用质朴的语言唱出了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B、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C、还大自然以蓝天、青山、碧水是人们的心声,然而温室效应、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等不断加剧,环境日益恶化。 D、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
15、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周恩来纪念网是为缅怀周恩来同志丰功伟绩,建设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的开放平台。 B、透明化的售票手段不仅能提高售票效率,也能改善售票公平。 C、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不仅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直接关系中国的前途命运。 D、港珠澳跨海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的生产和安装技术为世界跨海大桥的建设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样本和宝贵经验。
-
16、下列各项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秋节前夕,汉文化广场开展了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活动,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B、他把今天所发生的事情细细的想了一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 久不成眠。 C、果然拿到了预料中的第一名,他不由喜出望外的跳起来。 D、面对庄重简约、刚劲有力的党史陈列馆,仰望着庄严肃穆的高悬于正门之上的党徽,青年干部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文字记录的一个重大特点,便是它_______的持久性和延续性。这一特点使得世界上一个有创造性的远古文化,得以继继绳绳,_______至今。中国文字有其特殊的形体,这种具有特殊形体的文字,超越了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限制,_______了中华民族,更造成了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文化整体。
A、具有 顺延 团聚 B、独有 绵延 团结 C、具有 绵延 团聚 D、独有 顺延 团结 -
18、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C、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概万端。 D、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因因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
1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鸟儿将窠(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hé)着。 B、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jì)儿白花,好像日本看(kàn)护妇。 C、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tān)痪以后,她侍(sì)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D、梗(gěng)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
20、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第一课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春》的开头。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曾有过急切盼望。
请以“我盼望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开头第一行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3)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