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①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谭嗣同的《潼关》中,将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融入诗人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的诗句是 , 。
⑥诸葛亮的《诫子书》以“ , ”两句告诉我们志当存高远。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嘹亮 捉迷藏 花枝招展 爆怒无常 B、诀别 彩菱镜 各得其所 见异思迁 C、贮蓄 锡箔店 不求甚解 截然不同 D、静谧 水银柱 默不关心 人迹罕至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黄晕(yùn) 窠巢(kē) 烘托(hōng) 人声鼎沸(fèi) B、轻捷(jié) 澄清(dèng) 云霄(xiāo) 精神抖擞(shǒu) C、瘫痪(huàn) 侍弄(shì) 莅临(lì) 咄咄逼人(chuō) D、逾矩(jǚ) 着落(zhuó) 脑髓(suǐ) 博学笃志(dǔ)
-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跨入九年级,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同学们以《九年级,我多了一分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
5、下面两个语段,在讽刺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语段一
①周司业不胜叹息,说道:“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况学生已把你的大名常在当道大老面前荐扬,人人都欲致之门下。”
……
②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拨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语段二
①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实不相瞒,小弟为人率真,在镇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汤父母虽不大喜欢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著实关切!”
②正要退堂,见两个人进来喊冤,知县叫带上来问。一个叫做王小二,是贡生严大位的紧邻,去年三月内严贡生家一口才生下来的小猪,走到他家去,他慌忙送回严家。严家说,猪到人家,再寻回来,最不利市,逼著出了八钱银子,把小猪就卖给他。这一口猪,在王家已养到一百多斤,不想错走到严家去,严家把猪关了。小二的哥哥王大走到严家讨猪,严贡生说,猪本来是他的,要讨猪,照时值估价,拿几两银子来领了猪去。王大是个穷人,那有银子,就同严家争吵了几句,被严贡生的几个儿子,拿拴,门的闩,杆面的杖,打了一个臭死,腿都打折了,睡在家里,所以小二来喊冤。
-
6、小说中典型环境的设置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一点在名著《水浒传》中有充分的体现。例如吴用正是利用如火的炎热天气设下计谋,从而巧妙地(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杨志等人也是因为暑热难耐,口干舌燥,(细节) 才中了吴用等人的计谋。又如风雪山神庙手刃仇人这一事件中,正是数九隆冬的连天大雪压倒了 (人物) 居住的草厅,才使得他到山神庙安身,从而听到等人的谈话,进而杀敌复仇。
-
7、某班同学开展了以“关注中国慈善,关注中国老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三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青年志愿者网发布了 2017 年《中国慈善企业排行榜》,根据数据统计显示, 2016 年中国基善企业捐赠总额巨大,榜单中 100 家上榜企业捐赠总颜高达 119.74 亿元,有27 家企业捐赠过亿元。数据统计还显示,企业与企业家对于教育的捐赠最为热心,投入最 大。超四成的捐赠投入到教育领域,捐赠金额共计 48.48 亿元。腾讯公司 2016 年共计捐赠 总额 26 亿 7880 万元,主要拥赠方向为教育与社会公益。
【材料二】
2012-2016 年我国老年人口统计表 (单位:万人)
指标/年份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60 岁以上人口
19390
20243
21242
22200
23086
占 总 人 口 比重
14.3%
14.9%
15.5%
16.1%
16.7%
【材料三】
我国老年人消费规模预测 (单位:万亿)
指标/年份
2016 年
2020 年
2030 年
2040 年
2050 年
消费金额
3.2
5.3
16.6
34.5
60.4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2)、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的研究结果。 -
8、绝不回头
①这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大、刚刚成年的一匹公狼,它承袭了祖辈在大漠里奔袭捕杀养成的桀骜不屈的野性,浑身散发着生机蓬勃、特立独行的气息,两眼闪着气吞万里的寒光。
②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很少在白天出窝。可这匹公狼不然,光天化日之下照样在荒漠上游荡。它矫健、敏捷、凶悍,那森冷凛然的目光不是在沙漠里寻找猎物,而是在扫视天空,好像它的猎物潜藏在天空哪片云朵后面,潜藏在蔚蓝色的深处。
③它在等待和寻找一只鹰。
④那是一只曾经捕杀了它的父亲,又捕杀了它的母亲的一只食狼鹰。当时公狼还在哺乳期,父母太饥饿了,光天化日之下到荒漠上觅食,它跟随在后面撒欢。突然,飞过来一只巨鹰,就是凶猛强悍、以狼和黄羊为食的食狼鹰。乌孜别里山本来没有形体巨大的猛禽,这只食狼鹰不知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落户到这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狼的天敌。
⑤那时,公狼还不知道食狼鹰对于狼意味着什么,站着看稀奇。
⑥食狼鹰从高空俯冲而下,箭镞般迅猛。当它意识到危险,拼命逃跑时,食狼鹰已经逼近,巨翅扇起的风飞沙走石。父亲见状猛扑过来,用身体阻挡食狼鹰的攻击。近在咫尺的食狼鹰随即改变了攻击目标,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父亲的后腰。父亲号叫着转过头,欲同天敌拼一死活。不料食狼鹰老练而迅速地伸出另一只爪子,准确无误地钩进了父亲的双眼。
⑦那一刻,公狼目睹了食狼鹰的凶猛,凶猛到没有可能抵挡。对于相对弱小的狼来说,除了被捕杀似乎再无其他选择。不久,母亲同样丧命于食狼鹰的利爪。
⑧这匹公狼是在对食狼鹰的仇恨和恐惧中长大的,是在对父母痛苦的思念中长大的。仇恨、恐惧和思念,最终熔铸成了讨还血债的欲望。它走上了光天化日之下的荒漠,向仇敌挑战……
⑨食狼鹰终于出现了,悠闲、高傲地在天际盘旋,如同在巡视自己的领地。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食狼鹰一阵回旋作势后,敛翅俯冲而下,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射向公狼。
⑩公狼开始加速,撒开四蹄向一片灌木丛狂奔,那是展示公狼全部野性和活力的狂奔。从天而降的食狼鹰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近了公狼,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它的后腰。公狼感到钻心的疼痛,但它没有停止狂奔,更没有像父辈那样掉转头与食狼鹰相搏。
⑪其实,对狼的攻击,食狼鹰的第一爪不是杀手,而是激发狼回头反击; 当狼回头欲以死相拼时,食狼鹰才使出撒手锏——迅雷不及掩耳地将备用的利爪钩进狼的双眼。
⑫从父母被捕杀的惨痛记忆中,从一次又一次同类遭捕杀的血淋淋场面中,这匹公狼掌握了食狼鹰的伎俩。因此它克制了自己的反击的本能,绝不回头,继续狂奔。而食狼鹰这时完全不必等待狼的回头,它完全可以用另一只爪子抓住狼的脖颈或脑门,腾空而去。但食狼鹰墨守惯用的章法套路,固执地、坚定不移地在等待狼的回头,被狂奔的公狼拖着朝前飞。
⑬公狼已经狂奔到了灌木丛的边缘,食狼麑还抱着胜券在握的信心在等待。公狼拖着张开翅膀的食狼鹰,狂奔进了灌木丛,食狼鹰被灌木丛撕扯成了碎片。
⑭痊愈后的公狼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
(节选自《微型小说名作选》)
(1)、阅读全文,概括故事情节。(2)、分析④-⑦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3)、食狼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公狼能够成为狼王的原因是什么?(4)、赏析品味加点词语。(1)这匹公狼掌握了食狼鹰的伎俩。
(2)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
-
9、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③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④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⑤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⑥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注释】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③扳:通“攀”,牵,引。④王子:王安石的自称。⑤受之天:先天得到的,指天赋好。⑥受于人:指接受后天的教育。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翻译划线句的意思: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方仲永的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选择恰当的角度谈谈对你的启示。 -
10、(1)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四面歌残终破楚, 。(《满江红》 秋瑾)
(3) ,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4)塞下秋来风景异,。(《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 。
-
11、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小题。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间:参与 B、忠之属也 忠:忠诚 C、战则请从 请:请允许我 D、望其旗靡 靡:倒下(2)、下列加点词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 B、牺牲玉帛 C、可以一战 D、齐师伐我(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印证了曹刿所说的“肉食者鄙”。 B、第②段叙述长勺之战的经过,将曹刿和鲁庄公的不同指挥方式进行了对比,显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也再次表现出鲁庄公的鲁莽和无知。 C、本文较多地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略写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D、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是通过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完成得。 -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
张贺
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
②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博物馆的藏品本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理应走出“深闺”,为社会所共享。但现实是,博物馆的展馆面积、服务人员等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把所有展品一股脑儿全拿出来展览。如何解决博物馆有限展馆面积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特别是未来VR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各种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在虚拟中触摸,实现全方位、沉浸式、交互性地参观。这就在实地参观之外创造了替代性选择,对于扩大受众群体、保护文物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在不少博物馆在展品和展厅里设置传感器,收集观众停留时间和是否拍照等行为数据,以此作为改进展览的依据。法国卢浮宫用蓝牙传感器采集观众参观行为数据,分析短期停留和长期停留的参观者的不同参观模式,为治理馆内拥堵提供决策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观众对有文字的展品、图版、威套的文物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明显更长,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效率。
④目前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拔求的成功经验不少,比如“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但与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数字博物馆点击率很低,对非遗的记录还停留在录音录像的初级阶段。应当看到,当前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在故宫的参观者中,一半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数字时代的“源住民”;青年人已经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才能赢得青年人,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
⑤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数字技术武装自己,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3日05版;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新路。 B、文物保护需要打造数字化博物馆。 C、青年人要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 D、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跟上时代潮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以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资源面临流失的现状为立论基础,提出论点。 B、第②段从突破博物馆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的角度阐述了数字技术的优势。 C、第③段列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事例,证明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简便的特点。 D、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技术能解决博物馆展馆面积有限与社会公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 B、现在VR技术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观众可足不出户,遍游天下。 C、大数据分析准确、简便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D、数字技术在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但还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
13、选出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本词是苏轼在任密州太守时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此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B、本词上片记叙出猎情况,集中表现了词人的“狂气”,下片侧重于抒发自己日益衰老却得不到重用的惆怅。 C、本词多处用典,如“看孙郎”“遣冯唐”,分别以孙权、魏尚自比,使人既感受到此人的狂放,又体会到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情感。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中运用了比喻,形象地表现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百花园的左上角有一片技术革新的园地,它使每一个参观者相信,人力能够巧夺天工□这儿有春兰、夏莲、秋菊、冬梅□它们数千年来生不同时,现在都一齐开放,向人民共献祥瑞。这儿还有提前开花的黄桷兰和延后开花的水仙,花姿绰约,香风四散。在一株树上,并开着海棠、杜鹃两色鲜花□在另一株树上将结出柠檬、寿星橘、季橙、柚子四种果实。看来它们已经走出了小家庭的圈子,结成和睦的大家庭了。这儿不仅有四时的名花,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异种,如曹州的牡丹,广州的乳茄,上海的蟹爪兰□风信子和飘飘欲仙的仙客来都远从天外飞来了。
A、。 , ; 、 B、。 , 。 , C、, 、 ; 、 D、, 、 。 , -
15、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自强不息意味着自信自立,面对困难,既不会絮絮叨叨地抱怨,也不会人云亦云地盲从。②自强不息意味着既要怀有面对未来奋斗终身,又要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③自强不息是对心灵的历练,是对德行的培养。④我们要做自强不息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纵使前路坎坷,你我永不言弃。
A、① B、② C、③ D、④ -
1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停滞(zhì) 虚妄(wǎng) 根深蒂固(dì) 玄虚(xuán) B、中伤(zhōng) 豢养(huàn) 聒噪(guō) 逞能(chěng) C、面面相觑(qù) 桑梓(xīn) 拜谒(yè) 箪食壶浆(dān) D、发怔(zhèng) 筵席(yán) 伤痕累累(lěi) 簇新(cù)
-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怒火中烧时,良辰美景形同虚设。
不要轻易发火哦,伤己伤人,伤身伤心。
这幅图片形象地揭示了“怒火中烧时,会让我们错失生活中许多美好的瞬间”和“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
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8、为营造书香校园,文创小组准备把以下内容印制在文创纸杯上,请你任选其一,并说说推介的理由。
[甲]]
要自爱。不要把自己全心全意的爱、灵魂、力量慷慨地作为礼物,浪费在不必要的、被人鄙视的地方。
(节选自《简·爱》)
[乙]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节选自《艾青诗选》)
答:我选择 , 因为。
-
19、小冀同学为主题“走近名著”的戏剧节制作的海报初稿,需要你帮助完善,并欣赏。(共6分)


图1 图2
(1)、仿照图2为图1设计海报配文标题。图1: 图2:大闹野猪林
(2)、两张海报配图都有“战斗”,图1的主角是格列佛,图2的主角是。(3)、你更欣赏哪位主角的“战斗”?请说明原因。 -
2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白银坨”
①如果给“白银坨”贴上一张色彩标签,一定是红色。红叶为妆,柿子摇曳,蕴藏在深山幽谷的,还有一段沉痛往事,那是太行山里最深沉的底色。
②深秋,走进保定市顺平县的白银坨,峰峦如油彩画,远近高低次第涂抹,一条幽谷劈开山峦,把山间秘境隐约勾勒出来。漫坡的柿子树个头高挑,挂满了橘黄的灯笼,与深深浅浅的白石红叶摇曳成趣。幽谷叫道士观沟,却不见道士,亦无道观,冀中抗战纪念园依山而建,昭示这里的岁月不凡。
③拾级而上,十七座古朴院落依山傍坡,静默在平缓的山腰。远望去,以为是温暖的农家小院,有老人守望,鸡犬相闻。一步步走近,小路幽静逼仄,悄无人声。每一间房屋,灰黑瓦、石头墙、土台阶,一幅幅图画、一段段文字……原来,这里是白求恩学校学子遇难遗址纪念馆,记录着150多名青年喋血不屈的故事。
④文字叙述,还原了80多年前的那个深秋,幽谷里,每片树叶都在枪声中颤抖。
⑤1941年10月6日,白求恩学校学子和部分战士、伤员从梯子沟艰难突围后,辗转走进道士观。姑娘们实在太累了,走不动了,她们想揉搓一下疼痛的脚板,包扎一下流血的伤口,却想不到,再次落入了敌人包围圈。几千装备精良的敌军,围堵背着医学讲义、戴着蝴蝶结发夹的百余名姑娘与伤员,这种不对等的较量,绝非战斗,而是杀戮。
⑥当溅满鲜血的讲义凌乱散落,当蝴蝶结发夹生出红色的翅膀,漫山黄栌叶见证了中华民族青年的勇毅,山河含悲,容纳了这些青春魂魄。
⑦左克,是这群青年的代表,时任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校部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组织极少数人突围出去后,她和战友们面对敌人的刺刀,用石头砸,用牙齿咬,拼尽最后一分力气,慨然赴死。那份决绝勇毅,高贵得像山间的泉水,不染尘埃。
⑧配得上“高贵”这个词的,不仅是这些勇敢的姑娘,还有那些纯朴的山民。
⑨李臭货的父亲,是山民中的普通一员。普通到无人知道他的名字;普通到给儿子起不出一个好听的名字。但是,那天,这位朴素的山民,冒着生命危险,背回一个叫曹竹青的姑娘,白天藏在山洞里,晚上抬回家养伤。大“扫荡”“铁壁合围”政策之下,这是普通山民,唯一能做的事。很遗憾,半个月后,一个年轻的生命终归陨落了。
⑩更让人动容的是,曹竹青牺牲后,李家人把家里唯一的木板衣柜作为烈士的棺椁,让烈士入土为安,此后,像对待自家先人一样,年年祭扫,从无断绝。也许,他们不理解这些青年的信仰,但他们知道,这些孩子究竟是为了谁,才离开了父母与家乡。
⑪阳光西斜,草木被雕镂出金色,冀中抗战纪念园墙壁上的一排大字“人民永远是靠山”沐浴在金色之下。人民永远是靠山,据说,这是吕正操将军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冀中战场征战一生,他见证了人民的力量。李家的故事,同样是对这句话最鲜活的注解。
⑫青山有幸埋忠骨,左克、曹竹青、李臭货的父亲……这些人,让模糊的过往生动起来。历史,为什么会选择白银坨,难道仅仅是一次偶然的突围吗?
⑬白银坨隐匿在太行山里,山高、林密、沟深、路险,被顺平、唐县、涞源、易县与满城环绕。正是这种地理位置和险恶环境,让这片深山区成为冀中军区抗战后方基地。像沧桑的母亲敞开宽大的胸膛,这里隐藏着冀中军区卫生部及下属的后方医院、休养所、制药厂与卫生材料厂,隐藏着冀中军区的供给部及下属的枪械厂、子弹厂、修械所、炸药厂及被服厂……
⑭在大山的褶皱里,每一个幽谷,每一条河流,每一个山洞,每一个村庄,都可能是绿树掩映下的敌后战场。冀中平原前线的伤员,通过秘密交通线转运到这里养伤,这里生产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冀中平原前线。一座不起眼的石碾,就是军工生产的利器;一名憨厚的农妇,放下农活,就是被服厂里的工人。这里,貌似群山寂寂,闭塞隔绝,实则组织严密,热气腾腾。
⑮走进白银坨,对这片群山的理解与敬意,愈发深沉。在山脚一家民宿,竟然传出久违的旋律:“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这歌声,太行山每一座幽谷听过,每一棵草木听过,每一条河流听过,每一只向往自由的飞鸟,也一定听过。
⑯狼烟四起,在浩荡的时空里,不过沧海一瞬;曾经的惨烈与悲壮,又是如此恒久,不容遗忘。如今的白银坨,天蓝如海,草木葱茏,山里人家鸡犬相闻,山下民宿粉饰一新,书写新时代太行故事。鸡鸣、牛嘶、炊烟、远山、随意熟落的红柿子、碧绿的菜畦、锅灶下红红的炭火、迂回在凛冽空气里的烟火气……原来,最平凡的山居画面,无关贫富,只问祥和。
(选自《河北日报》2024年11月15日第10版,作者:吴相艳,有改动)
(1)、说说“白银坨”的色彩标签为什么“一定是红色”。(2)、选文⑪段加着重号的“这句话”能让你联想到儒家经典中的哪句话( )A、舍生而取义者也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品味语言。(1)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⑬段画横线的句子。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⑯段画波浪线的短语。
(4)、为什么说白求恩学校的学子和白银坨的山民是“高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