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渔人甚异之
便要还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诣太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有哪些?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理想社会,你认为这个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
2、古诗词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传承传统文化,走进古典诗词”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要举办诗词朗诵会,请你为朗诵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在活动中,老师要求大家从初中课本中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改写或续写。请你选择一首,完成这个任务。 -
4、默写(1)、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4)、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C、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 D、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
-
6、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课堂上总是夸夸其谈,积极回答问题,深受老师喜爱。 B、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C、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众多观众。 D、他的书法作品笔走龙蛇,入木三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
7、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我们邂逅了许多动人的故事。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经典作品,宛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心灵。比如《骆驼祥子》,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画卷,祥子的命运起伏,让人感慨万千。
(1)、“广袤”的“袤”读音是;(2)、“沉淀”的“淀”读音是;(3)、文中拼音对应的汉字是:邂。 -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
以上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
9、名著阅读。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说过,经典作品会与读者建立一种个人关系。也就是说,在阅读经典作品时,你会产生只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请任选以下一本名著,谈谈你在阅读中的个人体验。
备选名著:《艾青诗选》《儒林外史》《海底两万里》
-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人用什么计时法呢
①在十二时辰计时法诞生之前,古人采用的是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的时称计时法。这种方法巧妙结合了太阳的运行、自然现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夜半、鸡鸣、昧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时段。这种划分方式在不同季节和气候下,其实际所指时间往往会有不同。如夏季日出早、日入晚,冬季则日出晚、日入早。晴天和阴天也会有差异。
②十二时辰计时法是唐代以后逐渐普及开来的一种计时方法。它展现出更为精细且均匀的时间划分特点:从夜半时分起始,将一日均匀切割为十二个时段,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辰作为标记。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天文杂谈》2023年9月,《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古人用什么计时工具呢
①古人发现物体阴影与时间的关系后,发明了日晷、圭表等计时工具,但由于对太阳的依赖,导致日晷等工具在阴天和夜间不起作用,漏刻的诞生恰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②漏刻中的“漏”是带孔的壶,“刻”是配有刻度的浮箭。漏刻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汉武帝之前的单壶泄水型沉箭式漏刻,是通过水从壶孔流出,壶内水位下降,浮箭随之下沉,观察浮箭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受水型漏刻由供水壶和受水壶组成。在供水壶的设计上,为了保持水流量的稳定,人们又加了一只、二只乃至三只供水壶,通过二级、三级、四级补偿的方式,提高计时的精准度。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天文杂谈》2023年9月、2024年5月)
【材料三】古今计时法对照表
时称计时
夜半
鸡鸣
昧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十二时辰计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现代计时
23—1时
1—3时
3—5时
5—7时
7—9时
9—11时
时称计时
日中
日昃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十二时辰计时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计时
11—13时
13—15时
15—17时
17—19时
19—21时
21—23时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古人的计时方法不仅细腻地描绘了古人对时间的把握,更体现了他们深邃的人生思考。时称计时法常常出现在古人的诗篇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夜半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张继难以入眠,却意外地从寺中传来的钟声中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灵感迸发,创作出千古名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使用十二时辰计时法和漏刻计时工具的科学性。(2)、下图是同学们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手绘的计时器示意图,请你根据【材料二】推断计时器名称并简述设计思路。
(3)、请你任选【甲】【乙】中一首诗词,结合【材料三】【材料四】,从时称计时角度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甲】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
雪夜小屋
①从承德去塞罕坝,春节前后正是路难走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能下坝回姥姥家过春节了,好在祥林叔叔刚好办完事要返回坝上,姥爷拜托他把我捎回林场。
②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到了傍晚,大如馒头片的雪花落在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雨刮器也被冻在了上面。
③祥林叔叔慢慢停下车,摇下车窗,往远处望了望。
④“小琳,雪太大,咱们不能继续走了。乌日娜阿妈家就在附近,咱们去借宿一晚。我可是向你爸爸妈妈保证过的,必须把你安全送回他们身边。” ⑤祥林叔叔和爸爸是同学、同事,更是最要好的朋友。祥林叔叔的老家在山东济南,爸爸的老家是湖北洪湖,天南地北的两人,缘分却不浅。
⑥之前听妈妈说,在她和爸爸还不认识的时候,塞罕坝的地上只有石头、沙子、衰草和树墩子,放眼望去一棵树都没有。1962年,国家下决心在坝上建一座大林场,种好多好多树,阻挡风沙。也就是在那一年,祥林叔叔和爸爸响应新中国的号召,没有丝毫犹豫,唱着《勘探队员之歌》,来到了荒山秃岭的塞罕坝。国家考察队在坝上考察了三天,最终才在红松洼找到了一棵存活的落叶松。爸爸说,有这一棵松,以后就能种出一片森林。在坝上的这些年,他们每天就做一件事:努力种活每一棵树,让荒原变林海。现在,小树苗越种越多,已经像铺下的毛绒绿毯子,盖住了越来越多的荒山秃岭。
⑦车在雪地里停了下来。在白茫茫的雪雾中,终于,我们看到了【A】一小团玉米饼似的金黄色光芒。祥林叔叔说:“小琳,咱们到啦!那就是乌日娜阿妈的小屋!”
⑧还没等祥林叔叔的手拍上栅栏门上的铜铃铛,屋门就开了,【B】一束温暖的暗橘黄色光亮从门里照射出来,那是煤油灯的光亮。一位穿着羊皮袍子,梳着两根花白辫子的老奶奶走了出来。
⑨“乌日娜阿妈,我是林场的祥林。”“祥林呀,这么大的雪,你怎么在路上?走不了的。住下吧。快进去,喝点儿热奶茶。”
⑩炉子上的大水壶里煮好了奶茶,乌日娜奶奶一边倒好两碗奶茶递给我们,一边看着祥林叔叔问: “祥林,你不是山东的吗?你把娃娃接到坝上去?”乌日娜奶奶又好奇地转头望向我。
⑪祥林叔叔笑了,回答道:“这是我同学萧一凡的大女儿萧小琳。小琳的妈妈当初从承德来坝上,还在您家大炕上睡过一晚呢。那个梳着两根小短辫的姑娘——关思雅。”
⑫乌日娜奶奶一把抱住我:“哎哟,乖乖,是思雅的闺女,像小树一样,长得好快呀!今天晚上和奶奶睡大炕。”
⑬说着,乌日娜奶奶就拿着煤油灯,走进有大炕的房间,打开箱柜、拿出褥子、被子和枕头。
⑭我和乌日娜奶奶躺在大炕上,炕越来越热,奶奶睡在靠窗的一边,我睡在里面。
⑮乌日娜奶奶小声说:“那是夏天金莲花快开完的时候,坝上的风已经开始刮了。你妈妈是第一次来坝上。和她一起来的也都是城里娃娃,个个都像金莲花那么美、那么嫩。这些学生娃在我的屋子里笑呀,唱呀,屋子都变得亮堂起来。她们说要留在塞罕坝,我心疼。那里不能住人的哟,就是一片沙子海,没有一间屋子呀。但是她们跟我说,‘乌日娜阿妈,我们就是去种树的,而且要种出一片树海,让那里变成大森林。’我那时根本不信。不要说森林,就是种活一棵树,都是很难的。谁知道思雅听了我的灰心话,一点儿也不生气。她眼睛亮闪闪的,耐心地对我说,‘阿妈,我们有知识,懂科学,会想办法让树苗在沙漠里扎根的。我们还有很多拖拉机,可以大批量机械造林。我们更有青春的力量,不种出一片森林,决不下坝!’十几年,接连不断地来了那么多学生娃,种的树满坡满谷都是,全都活了,而且连成了一片又一片的林海。”
⑯乌日娜奶奶说着,说着……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乌日娜奶奶睡着了吧。
⑰____。
(节选自保冬妮长篇小说《童年树》,有删改)
(1)、请你以文中“小琳”的口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2)、文中【A】【B】画波浪线处的描写,内容与意境相似,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3)、以下是选文的两个不同结尾,请你任选其一作为第⑰段,并说明理由。【甲】窗外的雪光透过窗户上的缝隙照进了屋子。妈妈住在乌日娜奶奶家的时候,是靠窗睡,还是睡在我这个位置呢?身子下的土炕真暖和呀,我好像睡在阳光里。
【乙】我也沉沉地睡去,在梦里,我见到了年轻时的妈妈,她梳着两根小短辫,笑着和同学们种树。似乎那又不是妈妈,是我。
(4)、请结合“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对塞罕坝开拓者的敬意。 -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时雨春风,沾被①卉木,莫不萌动发越②;若冰霜剥落,则生意③萧索,日就枯槁矣。……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④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钝。
(节选自王阳明《训蒙大意》,有删改)
[注]①被:及,遍及。②发越:散发。③生意:生机,生命力。④调理:管教,训练。
(1)、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翻译画横线句子。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释词译句
潜消其鄙吝
课内迁移:潜滋暗长(《白杨礼赞》)
潜:
课内迁移: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鄙:
默化其顽钝
对称结构: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钝
默化其顽钝:
(2)、选文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3)、请说说选文带来哪些教育启示。 -
13、纪念活动后,班级向同学们征集学习心得。
____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新征程上,我们要高擎革命先辈的精神火炬,做新时代的奋进者。青年人要有志向,守气节,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三军可夺帅也,①____。”青年人要有理想,肯攀登,正如杜甫在《望岳》中所写:“②____,一览众山小。”青年人更要有胸怀,懂奉献,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所言:“③____,④____。”
新时代,新使命。愿吾辈青年有如秋瑾《满江红》中“算平生肝胆,⑤”的济世情怀,把人生理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时代同行!
(1)、小真写下了上面的学习心得,请你帮他拟写一个标题。(2)、请你将学习心得中空缺的古诗文补写完整。 -
14、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家书博物馆,请你参与活动。
致儿子: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你的母亲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致母亲:我军在西北的战场上,取得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他们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左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日
致战友: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
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愿与诸弟共勉之。张自忠一九四〇年五月一日
下面是同学们看到三封家书时与解说员的对话,请你根据情境补写对话内容。
解说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家书或语之切切或言之铮铮。大家读完有什么感想呢?
小语:我在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书信中,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与嘱托。
我:① 。
小文:读张自忠烈士的书信,战友间同仇敌忾的报国誓言深深感染着我。解说员: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生活学习中该如何践行书信中的精神呢?小美:我会去社区当志愿者,帮助身边更多的人,让奉献精神得到发扬。
我:②。
解说员:同学们的发言让人振奋。原来,那些革命先辈从来没有真正离开,他们的精神一直在我们的行动中传承。
-
15、下面是你所在小组拟写的宣传文稿,请修改完善。
在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中,革命先辈英勇抗争,用热血和生命【甲】(A.捍 B.撼)卫祖国山河,用智慧与无私谱写出伟大民族精神的壮丽篇章。
80年光阴流转,历史的回响依然激荡在我们记忆深处。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一跃壮山河;刘老庄连,血战到底抗顽敌;“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守四行……革命先辈们以铁肩担道义,____了中华儿女的精神脊梁,____了强大的精神力量,____了不朽的精神丰碑。【乙】殷殷(A.yān B.yīn)之情系于中华沃土,寸寸丹心忠于国家使命。
纪念不仅是对未来的照亮,更是对历史的回望!
(1)、同学们阅读文稿时,对【甲】【乙】两处字形、字音使用不确定,请你选出正确项。【甲】 【乙】
(2)、同学们对文稿横线处依次填哪个词意见不同,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铸就 挺起 凝聚 B、挺起 铸就 凝聚 C、铸就 凝聚 挺起 D、挺起 凝聚 铸就(3)、文稿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
16、请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正楷准确、端正地书写活动主题“山河不忘,浩气长存”。
-
17、【绽放思想之花】写作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⑴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青春激情飞扬。请你就学校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写一则新闻。
作文⑵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亚冬会作为亚洲规模盛大的综合性冬季体育盛会,汇聚了亚洲各国的顶尖运动员。他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挑战极限,不仅展现了高超的竞技水平,更诠释了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同时,亚冬会也是亚洲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不同国家的特色服饰、音乐、美食在赛事周边碰撞交融。此外,从充满科技感的赛事设备,到智能化的赛事管理系统,亚冬会也处处彰显着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作文要求:⑴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500字。
⑷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⑸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
18、【走进传统文化】专题学习活动
班级开展以“走进传统节日——春节”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小雨和小雯特邀你参与完成小题。
(1)、任务一:下图是小雨展示的“春”字的篆文写法。上部是“草”,表示草木重新发芽吐绿;中间是“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下部是“日”。整个字形描绘了 。
(2)、任务二:甲辰蛟龙去,乙巳灵蛇来。2024年11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主题和主标识。蛇年春晚将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总基调中,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欢度农历新年。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标识
①请描述2025年央视春晚的主标识,并解释其寓意。
②请结合2025年央视春晚的主题和主标识,设计一段开场白,用于春晚节目的引入。
(3)、任务三:贴春联是春节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活动主题的对联。情韵 中华 节日 传承 文明 品味
(4)、任务四:根据示例,仿写一个句子。蛇年,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流淌着智慧与灵性的波澜; 。
-
19、【读经典悟人生】名著阅读(1)、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匹配有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B、朱德——他天性极端温和,以爱护部下闻名,喜欢运动,但也喜欢读书。 C、彭德怀——他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D、贺龙——他受部下拥戴,其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极其真诚。(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温儒敏评价它“真实而纯粹”,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斯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
20、【弘扬传统文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材料一:

“蛇”字的本字为“它”字,原指爬行动物蛇。甲骨文的“蛇”字,蛇的形状清晰可见,突出上面的蛇头以及身上的鳞片。金文的“蛇”字象形性有所减弱,字形变得更加简单规整。小篆的“蛇”字承袭金文字形,象形性进一步减弱,变得较为对称、规整。隶书的“蛇”进一步简化了笔画。楷书的“蛇”字就是我们如今常见的模样,笔画分明,结构稳定。
材料二:
①《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巴蛇食象 , 三岁而出其骨。”意思是说巴地的蛇能够吞食大象,三年之后把它的骨头吐出来。《山海经》中的记录,让人们觉得蛇非常恐怖。为了避讳,很多北方方言当中至今都还保留着称蛇叫长虫。
②巳蛇,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六位。蛇这么一个令人觉得害怕的动物,为什么会成为十二生肖当中的一员呢?这是因为上古时期先民的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像蛇这样一种地上爬行的动物,人们是没有办法躲避它的危害的。所以他们幻想着把蛇看作是一种神灵的动物,甚至把蛇作为图腾来进行崇拜。
③《山海经·大荒经》记载:“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七十里。”这也说明蛇不仅是让人们觉得害怕的动物,也是人们觉得有灵性的动物,所以这样蛇能够进入十二生肖也就不会奇怪了。
(1)、写出两则包含“蛇”字的成语。(2)、根据材料一,简述“蛇”字在字体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特点?(3)、材料二中两次引用《山海经》,作用有什么异同。(4)、有同学认为蛇令人恐怖,不该列为十二生肖之一,请联系两则材料和链接材料进行解释。链接材料:
起蛰良时在,鸣风异禀存。大能吞巨象,长可绕昆仑。
出笥彰嘉庆,衔珠报厚恩。由来禀龙质,灵化出山门。
—— 《蛇》丁谓(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