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渔人甚异之         

    便要还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诣太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有哪些?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理想社会,你认为这个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 2、古诗词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传承传统文化,走进古典诗词”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要举办诗词朗诵会,请你为朗诵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在活动中,老师要求大家从初中课本中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改写或续写。请你选择一首,完成这个任务。
  • 4、默写
    (1)、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
    (4)、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C、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 D、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
  • 6、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课堂上总是夸夸其谈,积极回答问题,深受老师喜爱。 B、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C、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众多观众。 D、他的书法作品笔走龙蛇,入木三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 7、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我们邂逅了许多动人的故事。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经典作品,宛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心灵。比如《骆驼祥子》,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画卷,祥子的命运起伏,让人感慨万千。

    (1)、“广袤”的“袤”读音是
    (2)、“沉淀”的“淀”读音是
    (3)、文中拼音对应的汉字是:邂
  •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

    以上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 9、名著阅读。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说过,经典作品会与读者建立一种个人关系。也就是说,在阅读经典作品时,你会产生只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请任选以下一本名著,谈谈你在阅读中的个人体验。

    备选名著:《艾青诗选》《儒林外史》《海底两万里》

  •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人用什么计时法呢

    ①在十二时辰计时法诞生之前,古人采用的是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的时称计时法。这种方法巧妙结合了太阳的运行、自然现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夜半、鸡鸣、昧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时段。这种划分方式在不同季节和气候下,其实际所指时间往往会有不同。如夏季日出早、日入晚,冬季则日出晚、日入早。晴天和阴天也会有差异。

    ②十二时辰计时法是唐代以后逐渐普及开来的一种计时方法。它展现出更为精细且均匀的时间划分特点:从夜半时分起始,将一日均匀切割为十二个时段,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辰作为标记。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天文杂谈》2023年9月,《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古人用什么计时工具呢

    ①古人发现物体阴影与时间的关系后,发明了日晷、圭表等计时工具,但由于对太阳的依赖,导致日晷等工具在阴天和夜间不起作用,漏刻的诞生恰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②漏刻中的“漏”是带孔的壶,“刻”是配有刻度的浮箭。漏刻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汉武帝之前的单壶泄水型沉箭式漏刻,是通过水从壶孔流出,壶内水位下降,浮箭随之下沉,观察浮箭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受水型漏刻由供水壶和受水壶组成。在供水壶的设计上,为了保持水流量的稳定,人们又加了一只、二只乃至三只供水壶,通过二级、三级、四级补偿的方式,提高计时的精准度。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天文杂谈》2023年9月、2024年5月)

    【材料三】古今计时法对照表

    时称计时

    夜半

    鸡鸣

    昧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十二时辰计时

    现代计时

    23—1时

    1—3时

    3—5时

    5—7时

    7—9时

    9—11时

    时称计时

    日中

    日昃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十二时辰计时

    现代计时

    11—13时

    13—15时

    15—17时

    17—19时

    19—21时

    21—23时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古人的计时方法不仅细腻地描绘了古人对时间的把握,更体现了他们深邃的人生思考。时称计时法常常出现在古人的诗篇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夜半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张继难以入眠,却意外地从寺中传来的钟声中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灵感迸发,创作出千古名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使用十二时辰计时法和漏刻计时工具的科学性。
    (2)、下图是同学们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手绘的计时器示意图,请你根据【材料二】推断计时器名称并简述设计思路。

    (3)、请你任选【甲】【乙】中一首诗词,结合【材料三】【材料四】,从时称计时角度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甲】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

    雪夜小屋

    ①从承德去塞罕坝,春节前后正是路难走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能下坝回姥姥家过春节了,好在祥林叔叔刚好办完事要返回坝上,姥爷拜托他把我捎回林场。

    ②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到了傍晚,大如馒头片的雪花落在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雨刮器也被冻在了上面。

    ③祥林叔叔慢慢停下车,摇下车窗,往远处望了望。

    ④“小琳,雪太大,咱们不能继续走了。乌日娜阿妈家就在附近,咱们去借宿一晚。我可是向你爸爸妈妈保证过的,必须把你安全送回他们身边。” ⑤祥林叔叔和爸爸是同学、同事,更是最要好的朋友。祥林叔叔的老家在山东济南,爸爸的老家是湖北洪湖,天南地北的两人,缘分却不浅。

    ⑥之前听妈妈说,在她和爸爸还不认识的时候,塞罕坝的地上只有石头、沙子、衰草和树墩子,放眼望去一棵树都没有。1962年,国家下决心在坝上建一座大林场,种好多好多树,阻挡风沙。也就是在那一年,祥林叔叔和爸爸响应新中国的号召,没有丝毫犹豫,唱着《勘探队员之歌》,来到了荒山秃岭的塞罕坝。国家考察队在坝上考察了三天,最终才在红松洼找到了一棵存活的落叶松。爸爸说,有这一棵松,以后就能种出一片森林。在坝上的这些年,他们每天就做一件事:努力种活每一棵树,让荒原变林海。现在,小树苗越种越多,已经像铺下的毛绒绿毯子,盖住了越来越多的荒山秃岭。

    ⑦车在雪地里停了下来。在白茫茫的雪雾中,终于,我们看到了【A】一小团玉米饼似的金黄色光芒。祥林叔叔说:“小琳,咱们到啦!那就是乌日娜阿妈的小屋!”

    ⑧还没等祥林叔叔的手拍上栅栏门上的铜铃铛,屋门就开了,【B】一束温暖的暗橘黄色光亮从门里照射出来,那是煤油灯的光亮。一位穿着羊皮袍子,梳着两根花白辫子的老奶奶走了出来。

    ⑨“乌日娜阿妈,我是林场的祥林。”“祥林呀,这么大的雪,你怎么在路上?走不了的。住下吧。快进去,喝点儿热奶茶。”

    ⑩炉子上的大水壶里煮好了奶茶,乌日娜奶奶一边倒好两碗奶茶递给我们,一边看着祥林叔叔问: “祥林,你不是山东的吗?你把娃娃接到坝上去?”乌日娜奶奶又好奇地转头望向我。

    ⑪祥林叔叔笑了,回答道:“这是我同学萧一凡的大女儿萧小琳。小琳的妈妈当初从承德来坝上,还在您家大炕上睡过一晚呢。那个梳着两根小短辫的姑娘——关思雅。”

    ⑫乌日娜奶奶一把抱住我:“哎哟,乖乖,是思雅的闺女,像小树一样,长得好快呀!今天晚上和奶奶睡大炕。”

        ⑬说着,乌日娜奶奶就拿着煤油灯,走进有大炕的房间,打开箱柜、拿出褥子、被子和枕头。

    ⑭我和乌日娜奶奶躺在大炕上,炕越来越热,奶奶睡在靠窗的一边,我睡在里面。

    ⑮乌日娜奶奶小声说:“那是夏天金莲花快开完的时候,坝上的风已经开始刮了。你妈妈是第一次来坝上。和她一起来的也都是城里娃娃,个个都像金莲花那么美、那么嫩。这些学生娃在我的屋子里笑呀,唱呀,屋子都变得亮堂起来。她们说要留在塞罕坝,我心疼。那里不能住人的哟,就是一片沙子海,没有一间屋子呀。但是她们跟我说,‘乌日娜阿妈,我们就是去种树的,而且要种出一片树海,让那里变成大森林。’我那时根本不信。不要说森林,就是种活一棵树,都是很难的。谁知道思雅听了我的灰心话,一点儿也不生气。她眼睛亮闪闪的,耐心地对我说,‘阿妈,我们有知识,懂科学,会想办法让树苗在沙漠里扎根的。我们还有很多拖拉机,可以大批量机械造林。我们更有青春的力量,不种出一片森林,决不下坝!’十几年,接连不断地来了那么多学生娃,种的树满坡满谷都是,全都活了,而且连成了一片又一片的林海。”

    ⑯乌日娜奶奶说着,说着……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乌日娜奶奶睡着了吧。

    ⑰____。

    (节选自保冬妮长篇小说《童年树》,有删改)

    (1)、请你以文中“小琳”的口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文中【A】【B】画波浪线处的描写,内容与意境相似,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3)、以下是选文的两个不同结尾,请你任选其一作为第⑰段,并说明理由。

    【甲】窗外的雪光透过窗户上的缝隙照进了屋子。妈妈住在乌日娜奶奶家的时候,是靠窗睡,还是睡在我这个位置呢?身子下的土炕真暖和呀,我好像睡在阳光里。

    【乙】我也沉沉地睡去,在梦里,我见到了年轻时的妈妈,她梳着两根小短辫,笑着和同学们种树。似乎那又不是妈妈,是我。

    (4)、请结合“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对塞罕坝开拓者的敬意。
  •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钝

    (节选自王阳明《训蒙大意》,有删改)

    [注]①被:及,遍及。②发越:散发。③生意:生机,生命力。④调理:管教,训练。

    (1)、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翻译画横线句子。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释词译句

    潜消其鄙吝

    课内迁移:潜滋暗长(《白杨礼赞》)

    潜:

      
     

    课内迁移: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鄙:

    默化其顽钝

    对称结构: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钝

    默化其顽钝:

    (2)、选文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3)、请说说选文带来哪些教育启示。
  • 13、纪念活动后,班级向同学们征集学习心得。

    ____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新征程上,我们要高擎革命先辈的精神火炬,做新时代的奋进者。青年人要有志向,守气节,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三军可夺帅也,①____。”青年人要有理想,肯攀登,正如杜甫在《望岳》中所写:“②____,一览众山小。”青年人更要有胸怀,懂奉献,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所言:“③____,④____。”

    新时代,新使命。愿吾辈青年有如秋瑾《满江红》中“算平生肝胆,⑤”的济世情怀,把人生理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时代同行!

    (1)、小真写下了上面的学习心得,请你帮他拟写一个标题。
    (2)、请你将学习心得中空缺的古诗文补写完整。
  • 14、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家书博物馆,请你参与活动。

    致儿子: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你的母亲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致母亲:我军在西北的战场上,取得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他们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左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日

    致战友: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

    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愿与诸弟共勉之。张自忠一九四〇年五月一日

    下面是同学们看到三封家书时与解说员的对话,请你根据情境补写对话内容。

    解说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家书或语之切切或言之铮铮。大家读完有什么感想呢?

    小语:我在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书信中,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与嘱托。

    我:① 

    小文:读张自忠烈士的书信,战友间同仇敌忾的报国誓言深深感染着我。解说员: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生活学习中该如何践行书信中的精神呢?小美:我会去社区当志愿者,帮助身边更多的人,让奉献精神得到发扬。

    我:②

          解说员:同学们的发言让人振奋。原来,那些革命先辈从来没有真正离开,他们的精神一直在我们的行动中传承。

  • 15、下面是你所在小组拟写的宣传文稿,请修改完善。

    在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中,革命先辈英勇抗争,用热血和生命【甲】(A.捍   B.撼)卫祖国山河,用智慧与无私谱写出伟大民族精神的壮丽篇章。

    80年光阴流转,历史的回响依然激荡在我们记忆深处。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一跃壮山河;刘老庄连,血战到底抗顽敌;“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守四行……革命先辈们以铁肩担道义,____了中华儿女的精神脊梁,____了强大的精神力量,____了不朽的精神丰碑。【乙】殷殷(A.yān   B.yīn)之情系于中华沃土,寸寸丹心忠于国家使命。

    纪念不仅是对未来的照亮,更是对历史的回望!

    (1)、同学们阅读文稿时,对【甲】【乙】两处字形、字音使用不确定,请你选出正确项。

    【甲】 【乙】

    (2)、同学们对文稿横线处依次填哪个词意见不同,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铸就        挺起 凝聚 B、挺起        铸就 凝聚 C、铸就        凝聚 挺起 D、挺起        凝聚 铸就
    (3)、文稿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 16、请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正楷准确、端正地书写活动主题“山河不忘,浩气长存”。
  • 17、【绽放思想之花】写作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⑴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青春激情飞扬。请你就学校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写一则新闻。

    作文⑵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亚冬会作为亚洲规模盛大的综合性冬季体育盛会,汇聚了亚洲各国的顶尖运动员。他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挑战极限,不仅展现了高超的竞技水平,更诠释了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同时,亚冬会也是亚洲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不同国家的特色服饰、音乐、美食在赛事周边碰撞交融。此外,从充满科技感的赛事设备,到智能化的赛事管理系统,亚冬会也处处彰显着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作文要求:⑴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500字。

    ⑷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⑸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 18、【走进传统文化】专题学习活动

    班级开展以“走进传统节日——春节”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小雨和小雯特邀你参与完成小题。

    (1)、任务一:下图是小雨展示的“春”字的篆文写法。

    上部是“草”,表示草木重新发芽吐绿;中间是“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下部是“日”。整个字形描绘了  。

    (2)、任务二:甲辰蛟龙去,乙巳灵蛇来。2024年11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主题和主标识。蛇年春晚将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总基调中,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欢度农历新年。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标识

    ①请描述2025年央视春晚的主标识,并解释其寓意。

    ②请结合2025年央视春晚的主题和主标识,设计一段开场白,用于春晚节目的引入。

    (3)、任务三:贴春联是春节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活动主题的对联。

    情韵 中华 节日 传承 文明 品味

    (4)、任务四:根据示例,仿写一个句子。

    蛇年,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流淌着智慧与灵性的波澜; 

  • 19、【读经典悟人生】名著阅读
    (1)、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匹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B、朱德——他天性极端温和,以爱护部下闻名,喜欢运动,但也喜欢读书。 C、彭德怀——他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D、贺龙——他受部下拥戴,其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极其真诚。
    (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温儒敏评价它“真实而纯粹”,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斯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 20、【弘扬传统文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材料一: 

    “蛇”字的本字为“它”字,原指爬行动物蛇。甲骨文的“蛇”字,蛇的形状清晰可见,突出上面的蛇头以及身上的鳞片。金文的“蛇”字象形性有所减弱,字形变得更加简单规整。小篆的“蛇”字承袭金文字形,象形性进一步减弱,变得较为对称、规整。隶书的“蛇”进一步简化了笔画。楷书的“蛇”字就是我们如今常见的模样,笔画分明,结构稳定。

    材料二:

    ①《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巴蛇食 , 三岁而出其骨。”意思是说巴地的蛇能够吞食大象,三年之后把它的骨头吐出来。《山海经》中的记录,让人们觉得蛇非常恐怖。为了避讳,很多北方方言当中至今都还保留着称蛇叫长虫。

    ②巳蛇,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六位。蛇这么一个令人觉得害怕的动物,为什么会成为十二生肖当中的一员呢?这是因为上古时期先民的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像蛇这样一种地上爬行的动物,人们是没有办法躲避它的危害的。所以他们幻想着把蛇看作是一种神灵的动物,甚至把蛇作为图腾来进行崇拜。

    ③《山海经·大荒经》记载:“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七十里。”这也说明蛇不仅是让人们觉得害怕的动物,也是人们觉得有灵性的动物,所以这样蛇能够进入十二生肖也就不会奇怪了。

    (1)、写出两则包含“蛇”字的成语。
    (2)、根据材料一,简述“蛇”字在字体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特点? 
    (3)、材料二中两次引用《山海经》,作用有什么异同。
    (4)、有同学认为蛇令人恐怖,不该列为十二生肖之一,请联系两则材料和链接材料进行解释。

    链接材料:

    起蛰良时在,鸣风异禀存。大能吞巨象,长可绕昆仑。

    出笥彰嘉庆,衔珠报厚恩。由来禀龙质,灵化出山门。

    —— 《蛇》丁谓(宋)

上一页 274 275 276 277 27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