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漫步于古诗文的殿堂,我们可欣赏“庭中有奇树,(1)”的庭院春景,“树树皆秋色,(2)”的山野秋景:可感受“清初霜旦,(3)”的清晨之景,“夕日欲颓,(4)”的黄昏之景;也能领略“乱花渐欲迷人眼 , ”的江南美景,“(6) , 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奇景;在“(7)?松柏有本性”中,我们看到刘桢借松树的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在“(8) , 寄身于草野”中,我们体会到曹植对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同情。当人生遭遇挫折困顿,我们可以用古诗中的“ , ”来勉励自己,振奋精神。(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
2、初二年级11月墙报的主题是“拼搏·梦想”,墙报小组的同学在巴黎奥运会的资料中寻找素材。请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奥运会,中国新一代青年凭借勇气、毅力和对卓越的不懈追求,在多个项目中接连收获惊喜,不断创造历史,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突破。郑钦文女单网球荣耀登顶;游泳界的新秀潘展乐以惊人的速度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创造了历史;18岁的小将邓雅文横空出世 , 凭借娴熟的技术将金牌收入囊中;历经40年的奋斗和等待,中国花样游泳队终于在巴黎迎来绽放时刻。
团结协作、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自强不息 , 这些精神品质在运动员们身上展现得入木三分。他们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更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巴黎奥运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奥运精神永不落幕,激励着无数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为了理解“新秀”的意思,有同学查阅词典,找到“秀”字的六个解释:①植物抽穗开花;②凸出,高出;③清秀;④聪明;⑤优异;⑥优异的人才。请你帮他解释“新秀”在此处的意思。(2)、你检查后发现,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锐不可当 B、横空出世 C、自强不息 D、入木三分(3)、以下是墙报小组的同学合作撰写的赞美运动员的句子,请你从中选择两句组成一副对联,用正楷或行楷字抄写。①好健儿奋写体坛新史 ②历艰辛战强手国威震
③众英杰威振民族雄风 ④健儿驰骋世界英名扬
上联:下联:
-
3、金秋十月,学校举办了盛大的秋季运动会。年级宣传部的同学采集赛场上的新闻,准备编辑一份运动会特刊。下面是两篇新闻特写的节选,请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他手持实心球,缓缓走向起点。他抬手的一瞬间,场内场外的观众都屏息liǎn( )声,翘首以待。
只见他两脚前后叉立,双手持球手腕后翻,将球置于额头右斜上方,他的身体仿佛弓弦被缓缓拉紧,实心球化作弹弓上的石头蓄势待发。然后,右脚奋力蹬地,腰部、腹部、手部肌肉同时向前发力。
沉甸甸的实心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观众和选手的目光紧紧追随。随着一声闷响,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哇”的一声惊叹——这凝结着辛勤汗水和热切盼望的球,最终完美地落在了12米线上。
“太棒了!”观众席中发出一声惊呼。紧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
【乙】
“预备——”,她将上身下压,呈起跑姿势,犹如居高临下的狼王。随着发令枪“砰”地一声响,她疾驰而出,快如闪电。跑道上,她步伐矫健,身姿轻yíng( ),像在风中穿梭的猎豹。向前!向前!向前!她的双腿似滚滚车轮般转动,看得观众眼花缭乱,看得对手胆战心惊。每一次大幅度的摆臂都凝聚着对胜利的渴望【 】每一次沉稳的呼吸都向世界宣告她已胜券在握。尽管强手如林,她的眼里只有终点。
(1)、将文段中拼音对应的汉字依次书写在田字格里。
(2)、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qiào liáo B、qiào liào C、qiáo liáo D、qiáo liào(3)、在文段【乙】的【 】中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4)、下面画线句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A、实心球化作弹弓上的石头蓄势待发。 B、紧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 C、她将上身下压,呈起跑姿势,犹如居高临下的狼王。 D、每一次沉稳的呼吸都向世界宣告她已胜券在握。 -
4、写作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的第一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还会有很多的人在你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七年级拟编辑“再见2023,你好2024”的寒假专刊,请你在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参与投稿。
任务一: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请以“______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讲述你的成长经历。
任务二:亲人、老师、朋友,甚至是一面之缘的陌生人,都曾在某些时刻带给我们温暖,给我们以前进的力量和勇气。请你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选择其中一位给他/她写封信,表达你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5、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A骂道:“这个好打的劣货!你怎么还要者嚣?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免打!”八戒闻得此言,叩头上告道:“哥啊,分明要瞒着你请你去的,不期你这等样灵。饶我打,放我起来说罢。”
(1)、选文中的A是《西游记》中哪一人物?选文刻画出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2)、下列出自《西游记》的情节,与A无关的一项是( )A、车迟国斗法 B、三打白骨精 C、误打破玻璃盏 D、智取红孩儿 -
6、那妖王道:“这猴儿是也不知我的姓名,故来冒犯仙山。此处唤做小西天,因我修行,得了正果,天赐与我的宝阁珍楼。我名乃是黄眉老佛,这里人不知,但称我为黄眉大王、黄眉爷爷。一向久知你往西去,有些手段,故此设象显能,诱你师父进来,要和你打个赌赛。如若斗得过我,饶你师徒,让汝等成个正果;如若不能,将汝等打死,等我去见如来取经,果正中华也。”(1)、唐僧师徒是如何被黄眉怪俘获的?(2)、孙悟空是在谁的帮助下,如何收服了黄眉怪的?
-
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①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②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③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 , 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⑤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⑥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⑦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⑧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⑨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⑩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我
外婆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静静地坐在家门口
A
快乐地与“我”交谈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B
(2)、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1)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
(2)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角度)
(4)、本文题为《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题目的好处。 -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狼》)
【乙】
鹿亦有知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① , 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②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选自《小豆棚》,有删改)】
【注】①秋祭:秋季的祭祀。②旬日:十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屠暴起 暴: (2)止增笑耳 止:
(3)鹿稍长,甚驯 甚: (4)至暮必归 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是夜鹿去,遂不归。
(3)、“鹿亦有知”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小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意,你从《鹿亦有知》这则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夜雨寄北》中,李商隐由眼前的情景而产生想象;《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白居易由在邯郸客栈中过节的情景而产生想象。(用诗句回答)(2)、两诗中,李商隐和白居易虽所处的时间、环境有所不同,但都抒发了相同的情感,两诗都表达了诗人的之情。(3)、《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能换成“填”吗?说说你的理由。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刘禹锡屡遭贬谪,借“ , ”[《秋词》(其一)]抒发豪壮的情怀;李商隐羁旅巴蜀,道出了“ , ”(《夜雨寄北》)的未来期许;马致远漂泊异乡,流露出“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的无限哀愁;谭嗣同途经潼关,借“ , 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表现了昂扬的少年意气。
-
11、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级计划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筹备活动。(1)、下面是小语同学对班级50名同学的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20字左右)
名著
阅读情况
没读
只读序言
读了部分
重点选读
专题探究
精读与跳读
《朝花夕拾》
8
3
20
6
6
7
《西游记》
2
1
28
4
8
7
(2)、下图是同学们为本次活动设计的宣传海报,如果让你选择一幅贴在本班的文化墙上,你会选择哪一幅?请说明理由。
-
1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小说、童话、神话和寓言常运用想象,引人遐思。如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的《皇帝的新装》,着实耐人寻味。又如《女娲造人》中,作者对人类 qǐ yuán展开大胆新奇的想象,详细讲述女娲造人的缘由、过程和结果,在想象中又有着合理的联想。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这篇神话体现出作者fēi fán的创造力。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qǐ yuán fēi fán
遐思 滑稽
(2)、文段中的“诞”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3)、下面是“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两个义项,文段中“耐人寻味”的“耐”意思是什么?耐:①受得住;禁得起。 ②忍受;勉强承受。
(4)、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建议。 -
13、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无数次的错过:或因为犹豫不决,错过了与新朋友相识的机会;或因为一时拖延,错过了和家人共度的重要节日;或因为缺乏自信,错过了上台演讲展示自我的契机;或因为疏忽大意,错过了冲击奖牌的机遇……一次次的错过可能造成了一次次的遗憾,但反过来想想,它也成就了一种别样的美丽,它更能使我们看清自己、认清方向、珍惜拥有。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14、阅读名著,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迪。小文同学想要提高成绩,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仍然不见起色,因此萌生了放弃的念头。那么作为好友,你决定借用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个人物来劝说他,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阐述。
-
15、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作品
人物
文段或评述
《西游记》
(1)
这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1)西行取经,途经历了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骆驼祥子》
(2)
(2)没想到事情破的这么快,自己的计划才使了不到一半,而老头子已经点破了题!怎办呢?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
《朝花夕拾》
(3)
(3)是一个女佣,睡觉时喜欢摆成“大”字。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真诚无私,为童年的我买《山海经》。
《昆虫记》
(4)
(4)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十卷本科普巨著《昆虫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1) (2) (3) (4)
-
16、天津港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处渤海湾西端,辐射东北、华北、西北等内陆腹地,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东部起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也是京津冀的“海上门户”。某班学生将开展以“天津港的发展与影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资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2023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

【材料二】
天津港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绿色港口建设。通过引进环保设备、优化作业流程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港口运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材料三】
天津港致力于打造智慧港口,通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提高了港口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目前,天津港已建成多个自动化码头,并实现了主要业务的线上办理,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材料四】
天津港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枢纽港口,不断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开通新航线、拓展业务领域等措施,天津港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
(1)、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港的发展特色。 -
17、阅读《菊有黄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菊有黄花
丁立梅
①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②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
③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晋代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④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⑤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⑥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⑦现在想来,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⑧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⑨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⑩周日逛衔,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 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⑪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选自《杭州日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作者围绕“菊”写了“我”的哪几件事。(2)、请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3)、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②③段的作用。(4)、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段的深刻含义。 -
1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② , 谕中书③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④ , 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⑤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注释】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朔方:北方。③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④退以名上:退朝后把姓名呈了上去。⑤谅:相信,信任。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 上尝欲遣人使朔方 尝: (2) 上不许 许: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人可使,余人不及。
(3)、请结合原文分析,太宗称赞的“蒙正气量”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19、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其五)》)
(4)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 。
-
20、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 尽、全。 B、且焉置土石 焉:表示语气助词,可不翻译。 C、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D、惧其不已也 已:停止。(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甚矣,汝之不惠 D、无陇断焉(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了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了铺垫。 B、文章写年迈的愚公仅以全家的力量来移山,接着又写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和费时,这些都一再显示了愚公的“愚蠢”,因此他的决定没有得到文中其他人物的支持。 C、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D、这则寓言中的人物语言非常生动,鲜明地反映了不同人物内在的态度、心理和性格,值得细加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