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送友人》李白(1)、李白《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句子是“ , ”。(2)、《送友人》中,借离群的马的长鸣,衬托离情别绪的两句是“ , ”。
-
2、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 ,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 ”两句虽然写禅房僧境,但道出一个曲折前进的哲理,是客观辩证法的体现。
-
3、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卖炭翁》白居易(1)、白居易在《卖炭翁》里运用肖像描写刻画卖炭翁艰辛、苍老形象的诗句是“ , ”。(2)、白居易在《卖炭翁》中通过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 ”。(3)、白居易《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
4、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两句是“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展现忧国忧民和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展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
-
5、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石壕吏》杜甫(1)、《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是“ , ”。(2)、《石壕吏》中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的句子是“ , ”。
-
6、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马说》韩愈(1)、韩愈《马说》中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 ”。(2)、《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3)、《马说》中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4)、《马说》中以千里马“ , ”的悲惨结局写出了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的痛惜之情。(5)、《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 ”。(6)、描写食马者和执策者愚昧无知的句子是“ , , ”。
-
7、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大道之行也》《礼记》(1)、《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义相近的两句是“ , ”。(2)、《大道之行也》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 , ”。(3)、《大道之行也》中说生活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应该尽其力的句子是“ , ”。
-
8、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虽有嘉肴》《礼记》(1)、文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 , , ; , , 。”(2)、《虽有嘉肴》中,说明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句子是“__”。(3)、《虽有嘉肴》中隐含通过学习或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
-
9、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北冥有鱼》《庄子》(1)、《北冥有鱼》中用比喻来描述鹏鸟奋飞时的情形(翅膀状态)的两句是“ , ”。(2)、《北冥有鱼》中用“ , ”表现了鹏拍打水面的广度和盘旋天空的高度。(3)、《北冥有鱼》中写出了即使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也并非真正逍遥,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4)、《北冥有鱼》中,作者将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与大鹏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
-
10、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 ”两句,巧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引荐的情感。(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八月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的诗句是“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是“ , ”。
-
11、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体现真挚的友情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的句子是“ ,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勉友人要以豁达心胸坦然面对离别的句子是“ , ”。
-
12、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子衿》《诗经·秦风》(1)、《子衿》中“ , ”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形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心理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2)、《子衿》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 , ”。(3)、“”,“”,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
13、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式微》《诗经·秦风》
“ , ? , ?”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以及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
14、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蒹葭》《诗经·秦风》(1)、《蒹葭》中描绘萧瑟冷清、露凝霜结的秋景的句子是“ , ”。(2)、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的“ , ”。(3)、《蒹葭》中写主人公逆流而上,沿着艰险又漫长的道路寻找伊人的句子是“ , ”。
-
15、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小石潭记》柳宗元(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描绘了缠绕的藤蔓随风摇曳的画面。(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静相宜、灵动活泼的句子是“ , ”。(4)、《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逶迤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 , ”。(5)、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环境的清幽含蓄地表达自己内心悲凉凄苦的句子是“ , ”。(6)、小明同学在池塘边看到日光照耀下,鱼影倒映在石头上的可爱景象,联想到了《小石潭记》中的“ , ”。(7)、《小石潭记》中点明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16、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陶渊明(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运用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 , ”。(3)、《桃花源记》描绘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其中体现老老少少生活安康、心情舒畅的语句是“ , ”。(4)、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同学们来到农村,看到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村舍,兴奋地用《桃花源记》中的“ , ”来形容所见之景。(5)、《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 ”。
-
17、某校正在开展“向往的生活”实践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请根据提示填空。
【资料一】“生活”可以理解为“集体生活”
古人的生活不如我们现在这样安定、富足、和谐。他们经历战乱、饥荒、压迫之后,用文字构建了一个个理想家园,如:《大道之行也》用文字描绘着“故人不独亲其亲,①”的“大同社会”;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书写着“黄发垂髫,②”的安逸场景;《曹刿论战》中借鲁庄公之口言说“小大之狱,③ , ④”,体现了民心所向的重要性。
【资料二】“生活”可以理解为“个人生活”
理想的个人生活可以是颜回的“一箪食,⑤ , 在陋巷,⑥ , ⑦”的安贫乐道;也可以是王维《竹里馆》中“⑧ , 明月来相照”的高雅绝俗;还可以是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中“倚东风,⑨”的安闲自得。
-
18、“诗文社”同学制作了一册古诗文集作为毕业赠礼,邀你来完成。(1)、根据封面图片和目录标题,给古诗文集命名:。
目录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渡荆门送别》
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送友人》
E.《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F.《芙蓉楼送辛渐》
(2)、毕业在即,若从《论语》中选择一句话送给 自己,你会选择哪一句?(3)、“柳”与“别”有关,古人常“折柳寄情”。请根据积累完成填空。诗文中的“柳”
古诗里的“别”
摇曳多姿的柳,在古人笔下意趣万千。它是《诗经·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离愁;是谢道韫“①”(《咏雪》)的才情;是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美好;是李白“② , 何人不起故园情”的乡愁。
试听别语慰相思。“山回路转不见君,③”是岑参的目送;“挥手自兹去,④”是李白的静听;“⑤ , 随君直到夜郎西”是李白的牵挂;“此物何足贵?⑥”是古人的相思。
-
19、古代文人或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时,多会以诗文抒发情感,一篇篇意境高远、撼人心灵的佳作便吟咏而出。王维出使塞外,自比蓬草鸿雁,漂泊无定之感顿生“征蓬出汉塞,①”;李白受挫离开长安,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心中苦闷难当,“② , 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其一)》];秋瑾难觅知音,不禁泪水潸然“③? ④”[《满江红(小住京华)》];刘禹锡直陈“二十三年”被贬遭遇,字里行间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⑤ , 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20、历史的故垒楼台、古道巷陌,牵动着不少才子的心绪。陈子昂登临幽州台,感叹前代贤君已成历史,后世风云际会却无缘相见,“前不见古人,①”;张养浩经潼关西望,感慨昔日秦汉宫殿万千,如今已变为废墟尘土,“② , ③”(《山坡羊·潼关怀古》);杜牧途经赤鼻矶,忆起前朝历史,慨叹时势造英雄,“④ , ⑤”(《赤壁》);许浑独上咸阳城东楼远眺,昔日秦苑汉宫已荒废,如今唯见黄叶秋蝉,世事沧桑,感慨无限,“鸟下绿芜秦苑夕,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