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补 丁
①他的衣柜里一直保存着一条校服裤子。
②那条裤子的样式很老旧,黑色的裤腿上镶嵌着白色的条纹,膝盖磨破了一块,被人用细密的针脚缝好,并且还在上面绣了一只小鸟,振翅欲飞,栩栩如生。
③他搬了许多次家,好多重要的东西都丢掉了,唯独这条裤子还一直陪伴着他,每每看到裤子,他都仿佛看到了那双温柔的眼睛,注视着他前行……
④那是初中开学的第一天,父亲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打碎了他与从前小伙伴们玩耍的美梦。他躲开父亲粗糙的大手,正要再赖一会儿睡个回笼觉。母亲从一旁捧出一身衣服,笑道:”宝,你看这是啥?”
⑤他定睛看去,原来是一身校服。他立刻兴奋得跳起来,将校服抓在手里仔细地看。这可是他人生中的第一身校服啊,虽然不是很新,但洗得很干净。以前在山沟沟里读小学的时候,他就一直对校服有一种渴望。有时候看着电视里的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在阳光下奔跑,他甚至羡慕得流出口水来。
⑥“妈,哪儿来的啊?”
⑦“这不你大舅家的明哥升高中了嘛,正好他的身材和你差不多,就把校服给你拿来了,妈已经给你洗干净了,就是膝盖那里破了个洞,妈用针线补了补,不影响穿的。”他兴奋地穿好校服,膝盖的位置果然有缝补的痕迹,不过母亲在那里精心绣了一只小鸟,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他美极了,甚至还在逼仄的小屋里转了好几圈。母亲拽住他:“轻点轻点,开学第一天,可别磕了碰了!”
⑧父亲把他送到学校后便去工作了。他有些怯生生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内心却是雀跃:他要交到更多的朋友,读更多的书!下课后,同学们都围拢在他的周围,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聊天。他小心翼翼地回答着新同学的问题,自己也一点点被同学们的热情点燃了。
⑨忽然有一个同学抠了抠他的膝盖,美慕地道:“咦?你膝盖上的小鸟好漂亮啊!我们的校服上都没有呢!”
⑩他正要自豪地回答,那个趴在他膝盖上研究的同学似乎又有了新发现“大家快看,他的校服这里有一个洞呀!”
⑪“这也太有想法了!回家让我妈也给我缝一个小动物去……”
⑫“我要自己绣一个孙悟空……”
⑬围观的同学们都在赞叹,可是听在他的耳朵里却蛮不是滋味。他感觉有一团火,从自己的脸上一直烧到了心里,在他的心上烧了一个洞。
⑭回到家,他当着母亲的面把校服脱掉,气冲冲地说了句“我才不要穿带补丁的校服”,然后穿回从前的衣服,跑出了家门。他听到了母亲带着哭音叫他的名字,却没有回头去看……
⑮第二天他如愿穿上了真正的新校服,是父亲跑遍了小城才买到的。他穿上了,却再也没有了第一次穿校服的那种欣喜。母亲就好像昨天的事儿没发生一样,为他做了顿热气腾腾的早餐。他想对母亲说一声对不起,却又不知道如何提起,只好讷讷地走出家门。
⑯到学校之后,好多同学慕名前来观赏他校服上的小鸟,他再一次地脸红了。没有人关注他的贫穷,就像所有人都看不出他的自卑一样。
⑰从那以后,他努力学习,认真读书,拼命赚钱。终于他拥有了很多钱,也拥有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却再也没有感受到第一次穿校服时的那种喜悦与感动。
⑱母亲去世那天,他终于对母亲说出了那句“对不起”,可是母亲迷离的眼神告诉他,母亲真没有把那件事放在心上。
⑲回到家,他从柜子里翻出那件带补丁的校服裤子,哭了一整晚。
⑳从此,他的心上有了一块补丁。
(1)、说说选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并分析其作用。(2)、阅读选文,说说标题《补丁》具有什么含义。(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说说“他”一直保留着这条裤子的原因。(5)、你读完选文后有哪些感悟?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西南交大开学典礼上,大一新生代表陈一宁用文言文发言,发言稿骈骊对仗、音律工整,视频刷爆朋友圈。
②陈一宁的文言文发言,着实是开学季新生发言的一股流。开学典礼发言视频的火爆,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文学的非凡气势,也传递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情愫,文言文开学致辞,是创新,更是传承。
③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最主流的书面语体,是中国文学的明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言文篇目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文质兼美,气势非凡,感情充沛。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联系很大,现代汉语的很多词汇源于文言文。当代人学习文言文,不仅直接获得进入古代典籍、与古人进行对话的能力与体验,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从而丰富人们的文化内涵,帮助养成谦恭的气质。
④为了文言文更好的传承,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古文教学的重视程度,甚至在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篇幅上做足文章。然而,文言文句式复杂、用词精炼、表意深奥,加上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学生学习之时就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学习文言文,基本属于枯燥的死记硬背积累。文言文的博大精深,使学生无法轻易走进作者表述的文字世界里,何谈进一步的传承。
⑤继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文言文作为一种文体,应在广泛应用中传承。我们课堂中所学的《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兰亭集序》等,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性,也具有很强的欣赏性。若能在学习过程中,多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少做些机械性的字词句的分析,不仅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也能从感悟中增加认同感,继而用于日常,充分发挥文言文“传承文明”的功用。
⑥陈一宁通篇的文言文,打破了文言文只是停留在课堂的荒凉景象,让文言文自然地走进了我们的日常,尤其如今网络时代,微博的流行和朋友圈的普及,为文言文的广泛应用与传播带来了新契机。广泛应用,让文言文典雅的语言,高尚的格调,与现代气息融合,穿越古今,更好地传承下去。
(1)、学习文言文有哪些好处?(2)、有哪些途径可以让文言文更好地传承下去?(3)、现代汉语的很多词汇源于文言文,请从你学过的文言文中,列举出两个成语并指出出自哪篇文章。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之处,少长,貌寝陋,人咸易②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③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乙]
(陆)倕字佐公,少勤学,善属文。于宅内起④两茅屋,杜绝往来,昼夜读书,如此者数岁。所读一遍,必诵于口。尝借人《汉书》,失《五行志》四卷,乃暗写⑤了还之,略无遗脱⑥。
[丙]
侯均⑦者,字伯仁。每读书,必熟诵乃已。尝言:“人读书不至千遍,终于己无益。”故其答诸生所问,穷索极探⑧ , 如取诸箧笥⑨ , 名振关中,学者宗⑩之。
注释:①殊:特别。②易:轻视,看不起。③匕:古代一种形似汤勺的取食器具。④起;兴建。⑤暗写:指默写。⑥遗脱:遗漏。⑦侯均:人名。⑧穷索极探:指极其深入地寻根究源。⑨箧笥(qiè sì):藏物的竹器(多指箱和笼),在古代主要是用于收藏文书或衣物。⑩宗:尊崇,敬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人咸易之 咸:
(2)如此者数岁 岁:
(3)每读书,必熟诵乃已 乃: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暗写还之,略无遗脱。
(2)人读书不至千遍,终于己无益。
(4)、三篇短文都涉及到的读书方法是什么?(5)、从甲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4、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问题。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谈谈你的理解。(2)、[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5、默写句子。
(1)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以“长风破浪会有时,”表现自己倔强、自信,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则表达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决定北上伐魏,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却无意于功名。《出师表》,文章中“、”表明了作者无意于功名。
(3)“喝酒”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内容。晏殊《浣溪沙》中“ , 去年天气旧亭台”展现了词人在明媚春光里,聆听新曲,品尝美酒,过着优雅的生活;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显示出他豪放的性格与非凡的气魄。
(4)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家国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同样表达这种情怀的千古名句是: , 。
-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篇小说的成功决定于人物塑造的好坏,而人物是用文字语言来塑造的。正如高楼大厦,是由钢筋、水泥、砖瓦、木石建造起来的一样。如果建筑材料很粗劣,建筑物______建成,______不适用和美观。文字语言粗劣,文字没有光彩,人物也不会有光彩,读起来索然无味。
(1)、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在文段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经过五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邯郸这座古老的城市发生了fān tiān fù dì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A(落成 建成),使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市的chéng zǎi能力与辐射能力进一步扩大。今日,B(漫步 迈步)邯郸街头或登高远望,鳞次栉比的高楼,宽阔笔直的道路,优美典雅的绿色环境,繁华热闹的都市街景,舒适方便的住宅小区……,充满生机与活力。邯郸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冀南大地。
(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①镶嵌 ②鳞次栉比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fān tiān fù dì) ②(chéng zǎi)
(3)、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缺处。A处 B处
-
8、请以“永恒的传承”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
9、现代社会,人们上下班路上学习,出门旅游不停打卡,追剧加快视频播放速度……似乎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倍速”模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不少于100字)
-
10、经典寻途,启思明志
班级开展《水浒传》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在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填写相关内容。
读书卡片
英雄的情怀
经典故事
事件简述
杀泼皮牛二
杨志在街上卖祖传宝刀,泼皮牛二要抢宝刀,被杨志杀死。杨志主动到官府自首。
行侠仗义
林冲被刺配沧州时,鲁智深一路保护林冲,在野猪林及时出手救下林冲。
知恩图报
醉打蒋门神
-
11、“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紧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作“艾青式的忧郁”,如《旷野》中写道“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你悲哀而旷达,辛苦而又贫困的旷野”。你觉得这种忧郁是一种颓废消极的表现吗?
-
12、完成古诗 完成对话
行舟
【唐】李益①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②碧流。
闻道③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注释】①李益:唐代诗人。此诗为扬子江上舟行所作。②信:任凭。③闻道:听人说。
小甘:我从柳花、菱花两种植物读出诗人行舟的季节是(1)。
小苏:确实如此。第二句中“(2)”字,给人感觉诗人正悠闲地泛舟在扬子江上。
小甘:可是我还有一个问题,作者自己明明在这春光明媚的扬子江上,为什么要说“闻道”而不是“眼见”呢?
小苏:(3)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谢无通①闲居。一日,有一举子来谒,坐定,曰:“每欲问公一事,辄忘之。尝闻人言欧阳修者,果何如人?”无逸熟视久之,曰:“旧亦一书生,后甚显达,尝参大政。”又问:“能文章否?”无逸曰:“文章也得。”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此等举子,如何唤作书生?
【注释】①宋代临川城南人,北宋文学家。
(1)、解释下列加点词。(1)宴酣之乐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尝闻人言欧阳修者
(4)果何如人(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守之乐其乐也 无逸熟视久之 B、醒能述以文者 属予作文以记之 C、朝而往,暮而归 杂然而前陈者 D、醉能同其乐 其喜洋洋者矣(3)、翻译下列句子。(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
(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1)欧阳修把亭命名为“醉”,原因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有哪两大才能?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知识的责任
罗家伦
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
②担负学术责任,他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
③担负学术责任,还要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思想一旦建立之后,就应该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在发表以前,当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做出发表的决定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或修正,也没有为别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有力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比如哥白尼最先发表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围运行,他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后来布鲁诺继续研究,认可了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结果惹怒了教会,被处以极刑。伽利略继起,凭借物理学的证明,发扬光大了这种学说,却为此锒铛入狱。他们虽受尽困辱,但科学思想因他们的负责而熠熠生辉。
④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果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在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胸中十万兵”,也是由此而来的。
⑤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任来,克服困难,振兴民族。
(节选自《历史的先见——罗家伦艺术随笔》,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把握文章结构并填空。
(3)、第③节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罗家伦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下列材料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面对黑暗官场,陶渊明拂袖而去,在田园著文章自娱,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 B、面对国势倾颓,文天祥领兵报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光耀青史。 C、面对麻木国民,鲁迅弃医从文,在黑夜中呐喊,激励爱国者不断前行。 D、面对独裁统治,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疾呼,来唤醒民众追求民主。 -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微弱的光亮
黄海子
①晚上7点,我在盘山公路上开着车。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漫舞。
②我们此行的车上共有三人。我把车停在路边,下了车,坐在副驾驶的大姐也随我下了车。“这天气真是的……”大姐说。“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我对大姐说,大姐沉默着。
③没有风,路边看不见的树滴滴答答地滴着水。公路上除了我这辆车,再没有车驶过。我感觉浓雾里那些细小的雾的颗粒,慢慢地钻透我的衣服,贴上我的皮肤,我感觉到了隆冬才有的寒冷。而滴答的水声,让整个夜显得孤寂又没有生气。
④大姐是我不久前才认识的,60岁左右,人清瘦但很精神,我们同在一个助学群里。我们此行是去山里的一所学校开展调查,调查那里有多少孩子需要资助。
⑤我们在小镇上吃午饭的时候,同行的另一个人告诉我,他是冲着大姐的“精神”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他说,大姐早就退休了,老公走得早,孩子在国外生活,接她去国外定居,她去了,不喜欢那边的生活,一个人跑回国来了。跑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她想聚一帮人,在她有生之年,资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
⑥车上的人见我和大姐有一阵没说话了,便放下车窗喊我们:“大姐,你们两个上车来商量。”我和大姐上了车。
⑦大姐问我:“导航上我们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我说:“还有5公里国道、3公里村道。要是没有雾,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到达。”同行的另一人搭话:“我们往回走,到镇上有多远?”我说:“距离与到目的地差不多。”大姐见我们都想要返回,急忙说:“不能返回!”我和同行者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大姐说:“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一天期盼。”
⑧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转过身对坐在后面的同行者说道:“你不会开车,我虽然会开,但是眼睛不好,这样吧,我们两个下车去用手机电筒给车照路,连着车灯的光,我想应该看得见路,我们能早些到。”然后对着我说:“你慢慢开车跟着我俩,你看如何?”
⑨我不同意,决意要大姐开车。最后大姐生气地说:“我知道你为我好,可是我眼睛真的不行了,从车玻璃看出去只看得到雾,一点路面都看不到,所以这车必须得你开。”
⑩正当大姐和同行者下车准备给我照路的时候,大姐的电话响了。是学校那边打过来的。大姐在电话里说:“不用不用。我们在公路上,雾是很大,我们开得慢,麻烦你们多等我们一会儿,不用来接我们,更不用来给我们照亮,我们开慢些就行,我们一定会到……”大姐接完电话,就下车给我照路去了。
⑪我随着大姐的身影,慢慢地开车往前行。凭脚下加油的力度,我断定我们到了一个很陡的上坡路。突然,我看见大姐的身子一晃,整个人栽倒下来,朝着车头滚了过来。我吓得有些手足无措,急忙停车去查看状况。准备扶大姐的时候,她自己却站起来,嘴里嘟哝着:“这该死的石子,我踩石子上了,溜了脚。”
⑫大雾里,大姐身裹雾气,拍了拍身子,倔强地继续探路。在她拍身子的时候,那些裹在她身上的雾变得缥缈起来。
⑬我刚上车,恍惚听到了呼喊大姐名字的声音。再仔细听,是很多声音在呼喊大姐。慢慢地,有微弱的光亮从陡坡往下缓缓下来。先是昏黄的几颗,然后是昏黄的裹着雾的大团,继而是几大束,在雾气里格外明了。
⑭是老师、学生、学生家长来接我们了。那段被雾埋没的路,一下子就明亮宽敞起来,我的眼睛却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模糊了……
⑮多年后,大姐在大雾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像那天大雾里的微光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
⑯她说:“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照亮人前行。”
(选自《党员文摘》,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题目“微弱的光亮”的含义。(2)、第②段和第⑧段的画线句都写到了大姐的“沉默”,结合上下文,分析两次沉默的原因一样吗? 为什么?(3)、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从描写方法、修辞、词语运用等角度进行赏析)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火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漫舞。
(4)、简要概括文中大姐形象的主要特点。(写出三点即可) -
16、填写古诗文名句,完成下面文段。
我们也能从古诗文中汲取力量,青春也因有诗文的点缀更精彩。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今日听君歌一曲,(1)”,点明酬答之意,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2) , 忽复乘舟梦日边”,借两位历史人物一开始仕途不顺,而最终大有成就的典故来勉励自己,表达了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3) , (4) , 此事古难全”表现了词人的旷达胸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5) , 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俱往矣,(6) , (7)”表达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
17、为了记录精彩的初中生活,班上要制作一本班史,请你根据下图,向同学们简要说明班史编写流程。

-
18、为营造活动气氛,班委会准备绘制黑板报、请你完善下面的方案。
板报标语
①(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板报素材
◆“闻鸡起舞”的祖逖,在听到鸡鸣时披衣起舞,勤学苦练。
◆“卧薪尝胆”的勾践,在柴草卧铺上舔舐苦胆,艰苦奋斗。
◆②。
-
19、从媒体上了解到甘肃运动员连浩自强不息的故事后,班级打算对他进行电话采访。假如你是本次的采访记者,请在实施采访前列出采访提纲。(至少两点)
人物卡片
兰州市古红区的连浩出生时右手残疾,让他的人生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挑战。5岁那年,为了锻炼手的功能,乒乓球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勤学苦练,克服右手残疾缺陷,获得2024年巴黎残奥会乒乓球-MS10级男子单打银牌,获得乒乓球MD18级男子双打铜牌,实现了单打奖牌零的突破。
-
20、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首诗,拥有它的时候,我们常常读不懂它; 。多年以后再回首,我们会为今天奋斗的自己感到欣慰,露出灿烂的笑容。
①青春是勇敢行动,彰显着自强不息、挥斥方遒的豪情。
②能够读懂的时候,我们却将与它告别。
③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④青春是激情宣言,昭示着舍我其谁的自信。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