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①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公孙丑下》)
② ,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③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④ ,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⑤《春望》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再现了国都沦陷、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的句子是: , 。
-
2、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B、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C、得志,与民由之 由:由于 D、贫贱不能移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2)、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子未学礼乎 B、往之女家 C、独行其道 D、威武不能屈(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景春首先提出观点,并且运用反问句加强语气,透露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钦佩和羡慕。 B、第②段中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并对景春的观点进行反驳。 C、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有两点:做事情要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D、文章主要探讨了“何谓大丈夫”的问题,先破后立,且多处采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磅礴。 -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简 牍
①文字的诞生,是一个民族走出蒙昧的象征。作为文字载体的材料,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不断变化。西汉时,简牍是人们书写的主要“纸张”,承载着当时的文化与精神风貌。
②据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周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意为殷商时期,即有成册的文书典籍。在纸张出现以前,作为书写载体的材料种类丰富——龟甲兽骨、金石帛书、竹简木牍……简牍作为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最早可追溯至商,盛行于秦汉,在华夏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
③简牍是“简”与“牍”的合称,是古人用于书写的木片和竹片。依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竹简、木简、竹牍、木牍。简又称“毕”,多为细长条形,可供书写的面积较少。连续书写时,以麻绳编联,单支称为“简”,多支连编在一起称为“册”,如同现今的书籍册页一样。在实际使用中,简的制式多有差异,根据书写需求被制成不同形状,且因内容不同,长度也有差别。牍又称“版”或“方”,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的薄板,比一般的竹简要宽,可供书写的面积较大,不穿孔,常单片使用,可做到“一板书尽”,多用于记录小事。
④作为古代的“图书”,简牍的内容包罗万象,诸如医药养生、天文数术、兵法礼制、行政公文等。根据内容的不同,定名也有所差异,例如:信牍是用于写信的书简,遣册是记录墓中随葬品器物清单的简牍,签牌是起标识、凭证作用的简牍。古人书写时,自右向左,以毛笔蔽墨书于简牍上,若有错字,则用书刀 (古时刮削文字的小刀,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橡皮擦) 刮去墨迹,再重新写即可。
⑤简牍的原材料为竹木,数量丰富,价廉而易得。古人因地制宜,南方地区多竹,则多为竹制;北方地区便多以松木、红柳等木材替代。
⑥作为典型的西汉列侯蒫箅遗址,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了5300余枚简牍,包含众多珍贵古籍与文书档案,生动再现了西汉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从内容上看,这批简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著作典籍,一类为公文奏牍,一类为签牌。其中,典籍类简牍数量最多,内容丰富,尤其是出土的《论语》《诗经》 《礼记》 《春秋》 《孝经》等典籍,对研究汉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第4期,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文字载体的材料,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不断变化。 B、简牍是“简”与“牍”的合称,是古人用于书写的木片和竹片。 C、古代简牍内容包罗万象,虽然内容不同,但定名是一致的。 D、简牍的原材料为竹木,数量丰富,价廉而易得。(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待说明内容,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简牍。 B、本文第①③段中加点词语“主要”和“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海昏侯墓中出土大量典籍,对研究汉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D、本文是“分——总”结构,采用空间顺序说明了简牍的历史发展脉络。 -
4、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问题。
①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②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③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在园林里装上镜子的作用。 B、第②自然段通过选取的几幅小景,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C、第③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D、选文中“大多” “几乎”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
5、赏析李清照的《渔家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殷勤问我归何处”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暮”中,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D、本词通过记梦,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B、“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通过天神移走大山的结局,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古人以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与“阴”相对。《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南岸, D、《周亚夫军细柳》出自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科技进步,数字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我们阅读的内容更加多元丰富,阅读载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阅读,地铁上、电梯里、上下班途中□生活中的每个间隙都能碰到进行数字阅读的人。
A、。” , 。 B、。” , …… C、”。 、 。 D、”。 、 …… -
8、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天堑 颓唐 虬枝 自出心裁 B、婆娑 遏制 狼籍 坦荡如砥 C、干燥 琐屑 挑衅 重峦叠障 D、防御 序暮 簇拥 恹恹欲睡
-
9、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俯瞰 (kàn) 秀颀(qí) 上溯(shuō) 惟妙惟肖 (xiào) B、濒临(pīn) 鲜腴(yū) 喧嚣(xiǎo) 络绎不绝(yì) C、踌躇(chú) 洗涤(dí) 纤维(qiān) 摩肩接踵(zhǒng) D、遒劲(qiú) 逾越(yú) 瞻仰(zhān) 潜滋暗长 (qián)
-
10、根据你对《西游记》的阅读,回答后面的问题。(1)、请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只填写选项字母代号)。
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生性 , 号称“美猴王”,敢于挑战天宫权威,自封“齐天大圣”。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 , 制伏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得真经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 。
A.善恶不分 B.忠诚不贰 C.搬弄是非 D.桀骜不驯
(2)、《西游记》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中,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拒绝?在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认为“进退两难”,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孙悟空几经挫折最后在托塔天王和哪吒的帮助下拿到真扇,灭了火焰山的火,扫平了去西天取经的障碍。师徒四人面对困难的不同态度,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吧。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30多岁才懂父亲
陆川
①小时候,看到别的父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我既羡慕又忧伤。
②我在一个家教很严的家庭里长大,父亲陆天明在外人眼里很温和,但对我从小就很严格,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回到家就扎进书房看书、写作,很少与我交流。从我的童年到青年,父亲与我沟通的次数屈指可数,淡淡的隔阂像薄纱一样,将我和父亲的心灵分隔在两个世界。
③我从小酷爱文艺,梦想长大后能成为张艺谋那样的国际名导。高中毕业后,我准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但父亲坚决反对我的选择,认为我没有生活积淀和感受,拍不出什么好电影,还会沾染上自高自大的毛病。他自作主张,为我填报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志愿。父亲掐断了我的梦想,为此我对他有了怨言。
④大学毕业后,我在国防科工委当了一名翻译。一次,我路过北京电影学院,发现海报栏里张贴着导演系招收研究生的简章,我沉睡的梦想再度被激活了。这次,我没有告诉父亲就报考了导演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电影学院一位教授是父亲的朋友,给父亲打去电话:“导演系研究生很难考,你不替儿子活动活动?”父亲断然拒绝了:“他行需要我活动吗?他不行拉关系又有什么用?”
⑤虽然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导演系录取,但父亲的“冷酷”还是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我总觉得父亲有些自私,过分专注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我的发展。
⑥几年后,我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业导演,因为是新人,我整整3年时间没有导过一部电影,那时候,我整天无所事事,常常坐在街头发呆。此时,父亲已经写出了《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颇有影响的剧本,我很希望父亲也能为我写一个剧本,再利用他的影响力为我寻找投资,我委婉地暗示过父亲,但每次父亲都这样告诉我:“你是个男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想到别人的父亲想方设法为子女牵线搭桥,而自己的父亲却对我的事业不闻不问,心里有种难以言说的滋味。
⑦2001年,我的事业终于迎来了转机,我导演的电影《寻枪》荣获国际国内10多项大奖。满以为父亲会表扬我几句,谁知,父亲从电视里看颁奖典礼时,只是淡淡地说: “还行,但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回敬了父亲一句:“在你眼里,我永远成不了气候。”因为话不投机,我与父亲吵了起来,很长时间谁也不搭理谁。
⑧2004年9月,就在我执导的电影《可可西里》进行后期制作时,我年仅55岁的姑姑、著名作家陆星儿患癌症在上海去世。这给亲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特别是父亲,他从小与姑姑感情很深,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
⑨料理完姑姑的后事,我陪着父亲回到北京,此时再看父亲,那个威严、冷酷的男人竟那么瘦弱无助,我内心五味杂陈……见父亲头发乱了,我打来热水为他洗头。这一平常举动,竟让父亲老泪纵横:“孩子,从小到大爸爸对你很严厉,你也许觉得爸爸很冷酷,但爸爸从来都把你的每一步成长放在心里。溺爱和纵容孩子,是一个父亲最大的失职……”
⑩父亲的话让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告诉我:“你在青藏高原拍摄《可可西里》时,你爸爸听说你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病,累得吐血,因担心你,整夜睡不着,一说起你就泪流满面。”原来父爱一直伴随着我,只是父亲的爱含蓄而深沉,用心良苦,当读懂父爱时,我已经30多岁了。
⑪2009年4月16日,我呕心沥血4年拍摄出的史诗电影《南京!南京!》在央视电影频道举行首映式。记者现场连线远在上海养病的父亲。4年来,父亲知道我数次阑尾炎发作,昏倒在片场;知道我冒着零下30度左右的严寒,一拍摄就是10多个小时……在显示屏上,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嘴唇哆嗦、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难语:“孩子,4年来你受的苦,我和你妈都看在眼里。”我有太多的话想对父亲说,可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向父亲深深地鞠了一躬……
⑫这些年来,我一直有个心愿,想与父亲合作一部戏。前不久,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高兴地说:“孩子,咱们来个约定:爸爸给你写剧本,你要答应爸爸一个条件,把个人问题尽快解决好。”我们父子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我的心头奔涌着激动和幸福……
(选自《小品文选刊》,有改动)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从小到大“我”对父亲的态度变化。对父亲有怨言——(1)——(2)——(3)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在显示屏上,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嘴唇哆嗦、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难语:“孩子,4年来你受的苦,我和你妈都看在眼里。”
(3)、第⑩段中的“当读懂父爱时,我已经30多岁了”有什么作用?(4)、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其中先“抑”的内容是什么?后“扬”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敢于推翻自己
宛江平
①据传苏轼有一次去拜访王安石,正巧赶上他外出没在屋。苏轼看到桌上留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便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后来苏轼被贬到南方某地,一天,闲来无事的他听见天上有只鸟叫声奇特,便问这是什么鸟,当地人回答:“明月鸟。”过了不久,他又在庭院中看见经常有一些黄色小虫钻进花心,便问当地人这虫叫什么名字,当地人回答:“黄犬虫。”苏轼想起改诗的事,不禁汗颜。
②可见,苏轼是敢于推翻自己的。其实,敢于推翻自己,是不容易的,不过这是可以修炼达成的事。如果悟得其中的奥妙,必将受益无穷。
③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未经自省的人生没有意义”。善于自省,才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理清自己的优长短处,进而勇于推翻自己。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④很多时候,否定别人容易,推翻自己很难。不敢于“自我否定”或者不愿意“自我否定”的人,不能正视自身缺点短板,就可能满足于一时的成绩,很难取得长足进步,甚至功亏一篑,走向绝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也不可能一直处于低谷。每个人要成长、成才、成功,要领略“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就应该在不断推翻自己、完善自己中披荆斩棘、奋斗到底。
⑤推翻自己并非全盘否定自己,而是改造旧我、打造新我、提升自我。做任何事情都应从现实出发。倘若效果达不到预期,或者方向出现了偏差,停下来就是止损,退回去就是进步。掩耳盗铃、讳疾忌医、一意孤行,甚至用错误掩盖错误,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⑥推翻自己,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知过不讳的胸襟和精益求精的品质。孟子云:“人恒过,然后能改。”著名作家熊召政精心创作完《张居正》第一卷后,不料遭到编辑退稿。对此他一时难以接受,于是把书稿送给三个朋友看。结果没有一个人说“这本书好看”,其中一位更是直言:“你那是学问书,拿来给我看做什么。”面对这些善意的批评,熊召政痛下决心,全部推翻重写,才有了后来这部广受好评的佳作。
⑦总而言之,一个人只有敢于推翻自己,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成长。“吃老本”长不了新本事,“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 “重复昨天的故事”难以铸就明天的精彩。身处新时代、迈入新阶段、建功新征程,必然伴随着新的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刷新思维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经常让自己的头脑“换代”,始终跟上时代节拍,方能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推翻自己、找到自我、实现自我。
(选自《共产党员》,有改动)
(1)、写出选文第③段加点字“这”指代的内容。(2)、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出下列适合充当第④段事实论据的一则,并说明理由。【甲】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三次报考巴黎美术专科学校,名落孙山。在老师勒考克的鼓励下,罗丹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坚持不懈,最终成了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最有影响的雕塑家。
【乙】西楚霸王项羽冲出刘邦的包围,撤退到乌江江边的时候,亭长建议他返回江东,认为江东地方千里,民众数十万,也可以称王。项羽却做不到“包羞忍耻”,最终选择了自刎。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 , 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及选授堂邑县尹 (2) 尽置诸法 (3)去官十年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 ②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B、①追而还之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C、①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②其真无马耶 《马说》 D、①犹为立碑颂德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十二则》(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4)、选文第一段表现了张养浩哪些可贵品质? -
14、【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一封①朝奏②九重天③ , 夕贬潮州路八千。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欲为圣明④除弊事⑤ , 肯将衰朽惜残年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①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②朝奏:早晨上奏。③九重天:这里指皇帝。④圣明:指皇帝。⑤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⑥肯将衰朽惜残年:意思是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肯,岂肯、哪能。
(1)、解释甲诗诗题中“酬乐天”的意思。(2)、品析甲诗中“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中“弃”字的妙处。(3)、请简要分析甲乙两诗在情感方面的不同。 -
15、学校文化科技节即将拉开帷幕,同学们为《校园好诗词》中的“古诗词中的酒文化”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你帮助补全。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喜欢把“酒”写进诗文中,“酒”在中华文化中更是大放光彩。李白用“ ① , 玉盘珍羞直万钱”极写宴会之奢侈; 苏轼用“明月几时有? ② ”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范仲淹用“把酒临风,③ ”写出“迁客骚人”内心的无限喜悦; 张岱用④“”(《湖心亭看雪》)写出了自己对知音热情招待的回应;欧阳修用“醉翁之意不在酒,⑤ ”表明了自己的情趣。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已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今天,我们品酒诵典,感悟中华文化。
-
1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洋淀的淀区(甲)景色秀丽,(乙)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季,水域清澈,烟波__________(浩瀚/浩渺),芦苇出水,满淀青翠,每逢清晨,红日映透淀底,白洋淀好像披上了绿带霞衣。夏季,淀水涨满,鱼跃水面,绿苇__________(摇曳/摇荡),荷花吐艳,层层叠叠的荷花一眼望不到边,如诗如画。秋季,芦花纷飞,稻谷飘香,莲菱遍布,蟹肥味香,小舟穿梭往来,渔歌此起彼落。冬季,皑皑白雪,漫天盖地,银装素裹,冰封地冻,淀区恰似一面巨大的明镜镶嵌在冀中的原野上。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 而且 B、不是 就是 C、因为 所以 D、虽然 但是(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17、“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小冀回到河北故乡,爬山游玩,他还为故乡的高山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助完善。
①家乡远处高山的绿色就像海那样深邃,连绵起伏,整座山的天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互相映衬,相得益彰。②我们拾级而上,百花恣意绽放、殷红欲燃。③山顶的雕像,远远望去让人心生敬畏,不敢(xiè dú) 。④走到近前,雕像宁静、安详的面容,让人驻足沉思、心无旁骛。⑤这里的鸟儿也忽然停止了鸣叫,或许是听到了不知哪里传来的(zhēn yán) , 或许是在尽享这份世俗之外的清净。⑥站在山顶俯瞰,高山风景尽收眼底,谁也不能否认这里不是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①xiè dú ②zhēn yán
(2)、同学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彰”的义项有:A.明显,显著; B.表彰,显扬;C.姓。根据文段内容和词典释义,你认为文段句①中“相得益彰”的“彰”的意思是: (填写字母序号)(3)、语段中画线句⑥存在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
18、按要求作文。
回首已经过去的日子,总有难舍的人、难忘的事、难别的情,触及你心底的柔软,撩动你如丝的心弦。
请以“回首,难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9、请你从《简·爱》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推荐一位人物,并结合相关故事情节,陈述推荐理由。
-
20、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抢起来打两个公人。
这个“胖大和尚”就是①,他因②,出家当了和尚,故绰号“花和尚”。他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细。有关他的故事还有:③火烧瓦罐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