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结合课内外阅读填空。
【诗中赏春】春天万物复苏:“阳春布德泽,。”春天草长莺飞:“ , 水村山郭酒旗风。”
【读书立志】李贺一心报国,志向远大:“ , 快走踏清秋”;于谦品格高尚,坚贞不屈:“粉骨碎身浑不怕,”;文天祥爱国情深,不怕牺牲:“?留取丹心照汗青”;司马迁坚韧不拔,追寻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 , ”。他们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
-
2、毕业了,要想勉励同学们多学习多实践,努力增长才干,在纪念册上写下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因为 B、孰为汝多知乎? 为:同“谓”,说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从前 D、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 处:地方
-
4、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毕业联欢会策划书的撰写,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离别的滋味儿。 B、在学习奥运精神的主题班会课上,李华首先第一个发言。 C、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 D、他年纪不算大,可满头乌发的头上长出了不少白发。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红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又哭又闹,爸爸早已司空见惯。 B、山路上,溪水边,游人们呼朋引伴 , 玩得好不热闹。 C、这豆子非常不好咀嚼,我费尽口舌才吃几个。 D、刘伯伯虽然知识渊博,著述很多,可依然虚怀若谷 , 平易近人。
-
6、下列各项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碗盏 彻底 恐俱 阶段 B、剔除 悼念 僻静 栅拦 C、清脆 出板 干燥 风暴 D、拨弄 通宵 等候 搅拌
-
7、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圈(quān)养 目瞪(dèng)口呆 B、间(jiān)隔 含情脉脉(mò) C、生肖(xiāo) 哄(hòng)堂大笑 D、徘徊(huái) 独出心裁(cái)
-
8、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爱读书的人说话有____,掷地有声;为人有____,豁达淡泊;生命有____,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所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A、质量 分量 雅量 B、分量 雅量 质量 C、雅量 分量 质量 D、分量 质量 雅量 -
9、语段阅读
经过六年的学习,我们长大了。我们不再yòu zhì,也不敢zì'ào;我们对学习充满rè qíng,有了明确的mù biāo。我们知道未来的路很长,若想将来有所jiàn shù,一定要投入shū jí的海洋中xì tǒng学习,为梦想而奋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书香“润”童年吧!
(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下面的方格里按顺序写出字词,注意把字写美观。(2)、“书香‘润’童年”的“润”与下列词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润泽 B、湿润 C、润色 D、利润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温暖的话,或许有“时差”,可能你暂时没听到,但入耳的瞬间,你会开心地说:“期待这句话很久了。”
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触动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 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文章。
题目一:这样的表扬好温暖
题目二:以“欣赏”为话题,自拟题目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广场看月亮
王墨杰
①暮色垂落时,人民广场的玻璃幕墙最先接住了月光。那些棱角分明的建筑群在霓虹里逐渐融化,像被某种远古的咒语唤醒的冰雕。我坐在广场西侧的长椅上,看月亮从购物中心的穹顶跃出,像一枚被反复擦拭的银币,倒映着无数人间的故事。
②十年前,在故乡的小院里,这样的月亮会穿过枣树的枝桠,在青砖地上投下碎银般的光斑。父亲总在此时搬出那把竹编躺椅,金属骨架与石阶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动。那时月光是流淌的溪水,漫过老井沿的苔藓,浸湿母亲晾在竹竿上的蓝布衫。
③而今在这钢筋森林里升起的月亮,却更像悬在摩天楼之间的探照灯,照见地铁口涌出的疲惫人群——他们的影子被拉长又揉碎,像散落一地的旧信笺。
④古人在月下总爱做些痴事。李白捞月而逝,苏轼把酒问天,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参悟永恒;希腊神话中的塞勒涅驾着银车巡游天际,日本俳句里松尾芭蕉溅起一阵阵月光碎片……博尔赫斯说,月亮是时间的镜子,此刻我却看见那镜中浮现父亲的白发——上周视频通话时,他身后的窗框正嵌着半轮故乡月,像一张褪色的邮票贴在深蓝信封上。
⑤广场一旁的露天剧场里正在放映《月球旅行记》。乔治·梅里爱镜头下的炮弹扎进月亮的右眼,溅起的尘埃落在地球上就成了乡愁。那些穿着反光背心的建筑工人蹲在台阶上观看,安全帽上的夜光条与银幕辉映。他们中有人用河南腔说起老家的月夜:“这时候该割麦子了,月亮地里干活凉快。”他的手机屏保是女儿站在金黄麦田里的照片,月光在像素点间凝成思念。
⑥视线往左,美术馆的落地窗前,梵高的《星月夜》在电子屏上旋转。那些钴蓝色的漩涡让我想起童年夏夜,祖母用蒲扇指给我看月亮里的桂树,她说吴刚砍树的声音会顺着月光淌下来,落在听话孩子的枕边。此刻,玻璃幕墙上的月亮突然扭曲变形——是无人机群在进行灯光表演,数百架闪着幽蓝光点的机械造物,正拼凑出“海上生明月”的画卷。
⑦右侧,便利店的白炽灯下,收银女孩在偷闲读《红楼梦》。书页间夹着晒干的桂花,细碎的金黄跌落在“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间。她手腕上的智能手表突然震动,提醒她该叫三千里外的母亲吃降压药了。月光透过便利店的旋转门流淌进去,在二维码扫描器上折射出虹彩,像连接两个时空的虫洞。
⑧我走过广场中央的许愿池,硬币在池底铺成银河。有人掷出地铁票根,看它载着未说出口的爱意沉向水底。流浪歌手拨动吉他,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副歌部分被救护车的鸣笛声切断。急诊楼顶的红十字亮起时,月亮恰好移至中天,成为巨大表盘上唯一的指针。
⑨二十四小时书店的橱窗里,《追忆似水年华》与《三体》并排陈列。普鲁斯特的玛德琳蛋糕碎屑、刘慈欣的二向箔,都在月光里发酵成相似的惆怅。穿西装的男人蜷缩在阅读区的角落,平板电脑泛着冷光,视频通话界面定格在“对方已拒绝”的提示。他的领带夹上镶着月亮形状的水钻,折射出老家屋檐下半融的冰棱。
⑩凌晨三时,清洁车摇摇晃晃驶过路面,刷洗着广场上残留的月光。早市摊主支起帐篷,第一笼包子蒸腾的白雾裹挟着残月上升。
⑪几刻钟过去,穿校服的女孩背着画板从广场穿过,炭笔勾勒的月影还带着露水。她耳机里播放着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急板惊飞了银杏树上的麻雀,振翅声摇落枝头最后的月光。
⑫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月亮变得透明。广场大屏开始滚动播放早间新闻:高铁新线路贯通,“嫦娥六号”带回月壤样本,某互联网巨头推出“数字乡愁”虚拟社区……清洁工扫走昨夜许愿池里的星群,某片碎纸上还留着“但愿人长久”的笔迹,墨痕在朝阳里渐渐淡去,昨天的故事与爱恋终究还是被遗忘。
⑬我站在玻璃幕墙前整理衣领,看见无数个月亮在镜面中繁殖。有的映着大观园里的凹晶馆联诗,有的照着梵·高病房窗外的丝柏,有的倒映着父亲独坐老院的身影……这些月亮层层叠叠,构成莫比乌斯环状的通道,让苏轼的酒杯碰响博尔赫斯的硬币,让李白的衣袂拂过建筑工人的安全帽。
⑭此刻广场广播突然响起《平湖秋月》的旋律,电子合成的琴音里,所有离散的月光开始共振。
⑮人民广场的月亮终究要西沉了。但在某个平行时空里,它永远悬在玻璃幕墙与青砖小院之间,成为所有漂泊者共用的路由器,持续发送着加密的乡愁。
⑯当暮色再次降临,那些被月光标记的灵魂终将在时差中完成对接——就像童年时井水倒映出的月亮,此刻正在某个写字楼隔间的水杯里微微荡漾。
(选自2025年08月18日的《羊城晚报》)
(1)、【梳理内容】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使月亮出现的场景与其对应的意象或情感相吻合。(4分)场景描述
意象/情感
月亮从购物中心穹顶跃出
如反复擦拭的银币,倒映人间故
父亲在故乡小院竹椅上
①
地铁口涌出的人群
②
视频通话中父亲身后的半轮月
③
便利店女孩读《红楼梦》
④
(2)、【品味语言】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的句子:“那些棱角分明的建筑群在霓虹里逐渐融化,像被某种远古的咒语唤醒的冰雕。”
(3)、【赏析写法】文章倒数第二段:“人民广场的月亮终究要西沉了。但在某个平行时空里,它永远悬在玻璃幕墙与青砖小院之间,成为所有漂泊者共用的路由器,持续发送着加密的乡愁。”请分析其妙处。
(4)、【文化参与】某文化机构计划举办“城市与月亮”主题摄影展,现面向市民征集摄影作品。请你结合本文内容,为一张以“人民广场的月亮”为主题的照片写一段展签说明。要求:突出画面意境与情感内涵,语言简洁有力。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故乡,何以在文学中“永恒” ①“故乡”是中国文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母题。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古典诗词中的思乡名篇,再到现代文学中鲁迅的《故乡》、沈从文的《边城》等,“故乡”始终是作家们深情书写和反复探寻的精神家园。 ②作家笔下的故乡,往往并非地理意义上的原乡再现,而是经过了情感发酵与艺术提炼的“文学故乡”。它可能融合了记忆、想象与期待,是一个复杂的情感综合体。学者指出,文学中的故乡书写,常常是作家身份认同、文化归属感以及观察社会变迁的独特窗口。 ③在现代性和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故乡的面貌发生巨变,甚至许多人的故乡在物理意义上正逐渐模糊或消失。然而,这并未减弱人们对故乡的情感依恋和精神追寻。相反,对“失乡”的焦虑、对“根”的渴望,使得“故乡”在当代文学中呈现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表达。作家们通过回望故乡,既是在追溯个人生命的来路,也是在思考民族文化的根脉与未来。
(摘编自《文艺报》《“文学故乡”的精神坐标》)
【材料二】
故乡情结的心理与文化根源 ①从心理学角度看,故乡情结与人的早期经验密切相关。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会深刻烙印在一个人的记忆深处,形成一种原始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会在离开故乡后,因时空距离而愈发显得珍贵和美好,甚至被理想化。 ②从文化学角度看,故乡是承载地域文化、民俗传统和家族伦理的实体空间。对于深受农耕文明和宗族观念影响的中国人而言,故乡不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更是祖先安息、血脉延续之所,寄托着深厚的宗亲情感和文化认同。“叶落归根”的观念至今仍对许多中国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③因此,故乡情结既是个体情感的天然流露,也是集体文化无意识的深刻体现。它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概念,成为一个饱含情感温度与文化密码的精神符号。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论故乡情结的生成机制》)
(1)、【信息辨析】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中的“故乡”通常是经过作者情感和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并非完全写实。 B、即使物理意义上的故乡发生变化或消失,人们对故乡的情感依恋也不会减弱。 C、材料二从心理学和文化学两个角度,分析了故乡情结产生和延续的原因。 D、“叶落归根”的观念主要体现了故乡作为地理实体空间的重要性。(2)、【思路梳理】请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材料一首先提出① “”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母题。接着指出作家笔下的是②的“文学故乡”。最后探讨在当今社会变迁下,③。
(3)、【内容理解】根据材料二,概括故乡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哪些重要意义?(4)、【学以致用】链接材料中艾青的诗句共同指向了哪个意象?这个意象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艾青的这种情感为何能引发广泛而深刻的共鸣。【链接材料】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欧阳公为政,宽简而不扰。凡历数郡,不求声誉。或问公:“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公尝曰:“凡人材性不一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吾亦任吾所长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丙】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节选自陆游《游山西村》)
(1)、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有人,与《岳阳楼记》“或异二者之为”的“或”意思相同。 B、“弛”,松懈、废弛,与“弛担持刀”《狼》的“弛”意思不同。 C、“举”,成功、办成,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意思不同。 D、“逮”有达到、捉拿等义项,推测成语“力有未逮”的“逮”意思应为“达到”。(2)、【乙】文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 B、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 C、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 D、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3)、请将【甲】【乙】两文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4)、【甲】【乙】两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欧阳修的为官之道。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5)、【甲】【乙】【丙】三篇诗文都描绘了和谐的景象或表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请选择其中一篇,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14、【活动三:写讲稿 绘青春梦】 同学们参与了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某同学演讲稿选段。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科研工作者小陈带领年轻团队大胆创新,终于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许多快递小哥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风雨无阻地奔波在路上,提升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边防战士小陈十年如一日守卫祖国边疆,做忠诚的戍边卫士……
(1)、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本次演讲以“平凡的伟大”为主题,以同学们为听众。选段中快递小哥的事迹是否适合作为演讲素材?请判断并说明理由。(3)、有同学在演讲稿中提出:“真正的坚强,是在逆境中依然能坚守自己的信念。”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这一观点。“……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选自《艾青诗选》
“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5、【活动二:____】 同学们参与了朗诵爱国诗歌的活动,下面是有关资料。
导读
朗诵这些诗篇,我们就会chén zuì其中,为诗人那宽广的胸怀和赤诚的情感所打动。虽然那段艰难的岁月已然远去,但诗中yùn hán的精神力量,依然能激励我们奋进——请大声诵读,我们每个人都是传承人。
(1)、请根据导读部分的两处拼音写出相应词语。①chén zuì②yùn hán
(2)、请结合诗歌朗诵资料,仿照【活动一】的句式,为【活动二】拟写名称。【活动二:】
-
16、【活动一:集诗文明赤子心】 同学们分组梳理了诗文中蕴含家国之思、忧国忧民之情的句子,制成下面表格。
组别
内容
第一组
心系朝廷,忠贞不渝。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①“ ____?____”直言进谏、老而弥坚;李商隐《贾生》中② “____,____”则借古讽今,寄寓了诗人对国事深切的关怀。
第二组
羁旅愁思,家国一体。温庭筠《商山早行》中③ “____ ,____”以景抒情,道尽漂泊在外的孤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④ “____ ,____”在感慨离乱中,融入了对国家的忧虑。
第三组
乐观豪迈,心怀天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⑤ “____, ”展现出豁达的襟怀;苏轼《水调歌头》中⑥“ ____ ,____ ”由思亲转而向世间所有离人发出深挚的祝愿,境界阔大。
【小结】读这些诗文,我们明白了个人命运与____紧密相连。
(1)、将表格中的三组诗文补充完整。(2)、下列词语适合填在【小结】括号内的一项是( )。A、前途命运 B、国家命运 C、自然环境 D、个人得失 -
17、现代文阅读。
冬天
朱自清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煮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儿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儿灯光,还有走路的人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儿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样子。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文章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很好,请你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进行赏析。①“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注意加点的词)
②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儿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它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4)、全文由三幅画面构成,请你就其中某一幅画面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谈谈感受。 -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① , 乾坤②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坼(chè):裂。②乾坤:天地。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颈联和尾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体现了“诗圣”杜甫怎样的情怀? -
19、默写填空。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
③ ,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最是一年春好处,。
⑤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20、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校园是我们积聚知识能量、增长见识才干、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人生码头,我们从校园这个人生码头起锚,开着人生之船扬帆远航。六年的小学生涯,青青校园里留下了我们几多的欢乐,几多的忧愁,请你围绕“校园”这一话题,选择校园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人、事或景物,写一篇不少于200字左右的微作文。
要求: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感情真挚,能较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