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举国同庆之时,学校将举办“为祖国献礼”活动,请你积极参加,一同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

    (1)【家国颂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的宣告,声振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四十载,您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的生活。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2)【家国事我探究】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请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材料一: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毛主席经常和他一起探讨国家的发展。主席曾问过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一枚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对战友大喊:“你退后,让我来!”他在进一步探查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士安然无恙。“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对雷场救下战友的这个选择,从未后悔。

    主要启示:

  • 2、默写。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游历天南地北,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诗文。白居易骑马游西湖,见“(1)”,赞早春花草;王维单车出边塞,借“(2)”,叹身世飘零;苏轼漫步承天寺,赏“(3)”,绘竹柏疏影;李白乘舟渡荆门,以“(4)”,思蜀地故乡;王绩登临东皋,望“(5)”,慨秋之萧瑟。

  • 3、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请从书中选择你最欣赏的人物,通过具体事迹探究人物形象。
  • 4、《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美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如《答谢中书书》《小石潭记》《核舟记》都是“记”这种文体。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受阴雨天气影响,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受灾严重。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惟妙惟肖 , 赢得了阵阵掌声。 B、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春天的大明湖,波光潋滟,真是美轮美奂 D、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娴熟             躁热             一丝不苟             眼花缭乱 B、匿名             吹嘘             藏污纳垢             油光可签 C、由衷             教诲             正襟危坐             和颜悦色 D、颁发             滞留             诚皇诚恐             抑扬顿挫
  •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sài)             首(qiáo)             然(qiāo)             锐不可(dāng) B、红(fēi)                    责(jié)             刻(juān)             深痛疾(wù) C、裁(zhòng)             琐(xiè)             形(qí)             精竭虑(dān) D、(qiè)             强(juè)             维(xiān)             无消息(yǎo)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森林里树木的绿色,田野里谷穗的金色,这是生命勃发的色彩;医护天使战袍的白色,消防战士铠甲的橙色,这是责任担当的色彩;辛勤园丁笔迹的红色,莘莘学子奖状的黄色,这是人生奋进的色彩……

    生活中,总会有你难忘的色彩,请以“最美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类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 11、阅读《老海棠树》,完成下面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

    (1)、文章讲述了老海棠树下奶奶和“我”的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① , 我在树上唱歌,不帮奶奶的忙;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喊“我”下来帮她洗菜,“我”胡乱一洗;

    秋天,② , 听到奶奶扫院子,“我”赶紧去帮忙,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冬天,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③ , “我”很敷衍,没有回答奶奶的问题。

    (2)、文章中的奶奶除了疼爱孙子,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至少写出一个方面)
    (3)、结合文章内容,你怎样理解文章结尾“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这句话?
  • 12、阅读《秋之声》,完成下面小题。

    秋之声

    ①“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一叶落,天下秋。秋天的天空分外明净高远,一行行高大的梧桐树站在这旷远的天空下,变得分外渺小寂寥,那枝头上片片枯黄阔大的叶子,在寂寂的秋风中无力地翻卷着,发出眷恋的“唰唰”“哗哗”的回响,这回响似慢板轻歌,一声声地击在心上,让心一阵阵揪紧,顿生无限惆怅。那黄叶落地的声音,更像无奈的叹息,拨动着内心的琴弦,有些萧瑟,有些悲凉,有些落寞。

    ②秋雨凉,加衣裳。伴随秋风的是一场更比一场寒凉的秋雨,把夏日最后一缕暑热赶到季节的深处。那纷纷飘落的细雨如雾如烟,落在褐黄的叶子上发出春蚕食桑般的“沙沙”的声音。与春雨的温润、灵动不同,秋天的雨冰凉、绵长,更易让人多愁善感,滋长纷乱的心事。偶尔,秋雨也有激烈的时候,落在树叶上、落在大地上,发出“嗤嗤”“嘶嘶”的声音,伴随着急促的风,敲在窗户上,发出“呼呼”“叮叮”的敲击声,这些声音尽管充满力度、富有张力,但与夏天的猛烈声相比还是温婉、低沉了很多。听着这声音,仿佛坐在一叶小舟上,随声音的波浪起起伏伏,充满了平平仄仄的韵律与诗意。

    ③秋天,更多的声音是热烈的,丰富的,多彩的,欢乐的,兴奋的。金黄的稻浪,闹腾在秋风里,发出“哗啦啦”的喜悦声;火红的柿子,摇曳在枝头,发出“嘎嘎”的笑声;橙色的柑橘,藏在深碧的叶中,宛如捉迷藏的孩子发出阵阵调皮的“咯咯”声;淡蓝色的长空上,白云高悬时行时止,发出小猫夜行时若有若无的足音;红彤彤的枫叶,沉醉在秋日的温阳里,相互碰撞时发出“喀喀”的金属声……听到这些七彩的声音,就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慢慢地连呼吸心跳都变得平缓起来,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开启一场盛大的梦幻之旅。

    ④秋天最动听的声音,是果实开裂的声音。黑色的绿豆荚、土黄色的豇豆荚,在阳光下不断炸裂,发出“啪啪”的脆响声;芝麻张开小口发出“嚓嚓”的轻响;棉花轻裂声此起彼伏,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甲】这些丰收的果实,在阳光的抚摸下汇成了欢声笑语的河流,在村庄上空、在田野上空、在大地上空远远地弥散开来,把秋天渲染得分外生动。一只长着大红冠子的大公鸡带着一群母鸡,乘人不注意急急忙忙地溜到稻场里,发出欢欣的“咕咕”的呼叫声。它们一边低头频频啄食,一边用锋利的爪子刨食钻出豆荚的肉虫。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合奏成秋天最丰满、最动听、最悦耳的声音。

    ⑤【乙】秋天果实开裂的声音,更像是丰收的锣鼓声,铿锵有力,激情四射。听到这声音,劳碌奔忙的庄稼人开心地笑了,那爽朗开怀的笑声在晴空下四处回荡,把村庄的里里外外都洗涤得格外喜庆、火红、热烈。

    【丙】这才是村庄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季节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大地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天下最美好的模样。

    (取材于涂玉国的文章)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声音类型

    声音特点

    秋风、秋雨的声音

    萧瑟、悲凉、温婉、低沉等

    七彩的声音

    最丰满、最动听、最悦耳

    (2)、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请从【甲】【乙】两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处,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其表达效果。
    (3)、下列对文章结尾【丙】处画线句,从重音、停连、语速、语气等方面给出的朗读方案及理由,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这才是”“最”“美好”要加重语气,突出强调作者对于村庄、季节、大地和天下最美好的模样的看法和强调。 B、在每个“最美好的模样”之后停顿一下,以突出每个“最美好的模样”的重要性。 C、在读到“这才是”时语速要稍微放慢,以便强调其重要性和强调其真实性。然后在读到“最美好的模样”时语速要稍微加快,以突出其美好和令人向往的感觉。 D、要用低沉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在读到“这才是”时语气要坚定有力,表现出作者对于自己看法的自信和坚定;在读到“最美好的模样”时语速要放慢,表现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喜。
  • 13、《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有非凡的本领,又有常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一个人物,先说一说他的神奇本领,再结合书中的具体情节,谈一谈他所具有的普通人的特点,100字左右。
  • 14、读了《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班委会拟以“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为专题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请结合你的阅读,为书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填写记录卡。

    人物(人名)记录卡

    (1)出自文章:

    (2)他(她)的主要性格特点:(至少写出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个四字词语)

  • 15、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奋不 B、一切 C、茅庐 D、瞻前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我期待着同行,他却委屈我自己离开了,
    理解:这句话表现友人的无礼,自己失约,不反思自己不守时的错误,反而责怪别人。
    B、友人惭,下车引之。
    翻译:友人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
    理解:这句话通过友人的神态、动作,表现友人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取得元方的原谅。
    (3)、阅读以下文段,简要概括元方和文侯在为人处事方面的相似之处,并分别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②[虞人]掌管山泽打猎的官。③[身自罢之]亲自宣布取消了这次活动。

  • 16、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歌的首联叙事,“”“行舟”点明诗人离乡远游,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景,“”“”二字凝练地写出船上所见之景开阔的特点;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让人感慨时序匆匆交替的同时,也给人以的力量。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都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两位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思乡之情的。
  • 17、默写填空。

    (1) , 山岛竦峙。(《观沧海》)

    (2) ,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4)子曰:“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夏曰:“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思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代诗人常常借助意象表达这种情感。请写出两句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本试卷中已经出现的诗句除外)

  • 18、打开语文书,便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绘着多姿多彩的四季;细腻真挚的笔触,抒写着温暖心田的真情;深思熟虑的文字,记录着耀眼明媚的成长……学校初一年级想要开展“语文到底有多美”的专题活动,现邀请你一起加入!

    语文之美,美在欣赏品味

    语文是否美丽、这常常取jué(     )于我们能否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感受。语文书中蓄着浓郁的语文之美。有一位同学阅读语文书中的相关课文后,写出了自己的感悟。

    跟随着少年鲁迅的脚步,我来到人迹罕至的百草园,支竹筛,撒秕谷,系长绳,等待鸟雀前来啄食;读到《春》,我看见城里乡下,老老少少都出来活动筋骨,抖精神;来北海看菊花,我想起史铁生答应母亲去看花时,母亲那喜出wàng(     )外的神情,不禁感慨母爱的深沉;和母亲一起散步时,我又不禁想到莫怀戚笔下散步的一家人,虽然有分歧,但奶奶为了孙子甘愿走小路。

    学习了语文书中的课文,我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不再徘 , 不再怅然,不再害怕jué(     )别,心怀美好与高贵,奋然前行。

    语文之美,美在吟咏感悟

    语文是人类情思的家园。捧起语文书,伴着清雅的乐曲,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收获感动,更收获感悟。①莫怀戚在一场春日的散步中努力让母亲和儿子各得其所;②老舍在济南小山的温暖拥抱下细细品味独特的冬天的韵味;③先秦弟子勤学善思,虚心求教,孔门座下人迹罕至;④唐诗宋词灿若繁星,耀眼夺目,读来令人心神荡漾……语文,真美!

    语文之美,美在风骨与精神

    语文的世界,有鼓舞我们前行的力量,有激励我们进取的精神。文人风骨感动心怀,世间万物精神昂扬。请看吧,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影响,迎向光明;请看吧,雄鹰打破风暴的阻遏影响,飞向云霄;请看吧,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奔驰原野……让我们用笔去讴歌和赞美,用心去聆听和感受,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真美!

    (1)、请用正楷字书写“语文到底有多美”这一活动主题。

    (2)、文段中应该填入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取决       抖(sǒu)       喜出望外       徘(huái)       诀别 B、取诀       抖(sòu)       喜出忘外       徘(huí)       决别 C、取决       抖(sǒu)       喜出望外       徘(huí)       诀别 D、取决       抖(shǒu)       喜出忘外       徘(huái)       诀别
    (3)、画线语句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4)、在活动过程中,一位同学想要用下面一副对联来讴歌语文之美。依次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①______,自成风景;

    下联:写物写人写时事,②______。

    A、①山好水好天光好       ②都是情意 B、①山好水好天光好       ②都是真情 C、①描山描水描天光       ②都是情意 D、①描山描水描天光       ②都是真情
    (5)、下列选项中的文字常识梳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 B、《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6)、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明同学对鲁迅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下面是他所写的介绍鲁迅先生的讲解稿。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大家看到的是鲁迅先生的小屋“老虎尾巴”的复制现场。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①斗室 , 成为了鲁迅先生的②“斗室”。他满腔热忱,在这里与黑暗顽强斗争,在短短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创作发表了230多篇散文诗、小说和杂文。他的创作为黎明前的中国带来了希冀,为还在迷惘和徘徊的人们指引了方向。

    借助《现代汉语词典》对“斗”的解释,说说两处画线的“斗室”在上面文段中的不同意思。

    斗   dǒu   ❶量容量单位,10升等于1斗,10斗等于1石。❷名量(liáng)粮食的器具,容量是一斗,方形,也有鼓形的,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❸名圆形的指纹。❹古代盛酒的器具。❺二十八宿之一。通称南斗。❻北斗星。❼名姓。

    斗   dòu   ❶对打。❷动斗争。❸动使动物斗。❹动比赛争胜。❺动往一块儿凑;凑在一块儿。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斗”的解释

    答:①       ②

    (7)、学习了语文,一位同学对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他参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展》看到的一些书籍,对书名所用书体的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中“子夜”用篆书,笔画圆润,古朴典雅。 B、【乙】中“赫胥黎天演论”用隶书,形体宽扁,庄重沉稳。 C、【丙】中“我们仨”用楷书,形体方正,端庄秀丽。 D、【丁】中“边城”用行书,笔画勾连,自由洒脱。
  • 19、同学们,不久前,你们迈进了初中的大门,从此你们有了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初中时光中,也许你们会遇见一位影响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 20、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__________。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A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

    【选段二】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选段一】提到的“赠品”是: , “A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的A是:
    (2)、【选段一】中说到“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请分析原因。
    (3)、【选段二】中“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此刻怎样的心情?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人?
上一页 228 229 230 231 2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