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鲁迅及相关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少年闰土》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新鲜事。 B、《好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个故事非常优美,鲁迅很喜欢在昏沉的夜里做梦。 C、《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周晔对伯父的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D、《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
  • 2、鲁迅写作风格多样,鲜明独特:____,像寒风扑面;____,似秋风扫叶;____,若静水深流;____,如烈火焚烧。下面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剖根揭骨    ②冷嘲热讽    ③举重若轻    ④言简意丰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④②①③
  •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B、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C、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D、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阅读鲁迅的文章时一定要学会思考,千万不要囫囵吞枣 B、你把鲁迅的作品说成是巴金的,这不是张冠李戴吗? C、老师详细介绍了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D、少年闰土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
  • 5、小文在搜集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时,遇到一些问题,请你帮他解决。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差(cān)    世(shì)    毡帽    瞬间 B、(biǎn)    脂(yān)    伶俐    澄碧 C、(diào)    不(xiǔ)    厨房    荡漾 D、蓝(qié)    吊(yàn)    刺猬    潮讯
  • 6、阅读语段,认识鲁迅,完成下面的练习。

    鲁迅生活在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cuò zōng____复杂的历史时期。他níng shì____着这个hūn chén____而líng luàn____的社会,见识到国民的愚昧和麻木后,决定弃医从文,以笔代戈。面对种种shù fù____,面对反动派狂风zhòu yǔ____般的迫害,他丝毫没有tuì suō____,shòu xuē____的脸上满是zhèng zhòng____坚毅的神情。他用慷慨激昂的文字直击人们心灵的深处 , 希望唤醒民众。鲁迅是文学之光,是革命先锋,更是中国的脊梁。

    (1)、根据拼音写词语。
    (2)、中国的脊梁是什么?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看到“心灵的深处”一词,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用一段话写下来。
  • 7、请将鲁迅的名言抄写在横线上,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 8、闰土是鲁迅少年时期难忘的伙伴,鲁迅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炽热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在你的童年时期,是否像鲁迅一样,也有一个人让你印象深刻?你可以通过具体的事情写这个人,突显这个人身上最闪亮的一点,注意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 9、阅读二: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①朋友,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鲁迅先生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②在万国殡仪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站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都看进去了。

    ③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次了。”

    ④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点着。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⑤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把一只手扶在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地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⑥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或远或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1)、文章标题“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在文章中指的是(   )
    A、鲁迅先生去世了。 B、在万国殡仪馆里发生的事。 C、鲁迅先生去世时的情景。 D、“我”的事情。
    (2)、阅读短文,照样子填写表格。

    来悼念的人

    秃顶的老人

    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杂志社的工友

    神情、动作

    埋下头低声哭

    排成两列、抬头痴望、鞠躬、头频频点着

    (3)、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描写,作用是
    (4)、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不同”指的是;“相同”指的是
    (5)、结合下面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谈谈为什么鲁迅先生的追悼会会如此隆重。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英雄。”

  • 10、阅读一:联读1+1

    【文段一】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文段二】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文段一】中“”“好容易”和“”三个词,表现了“我”对见到闰土一事的急切盼望之情。
    (2)、【文段二】中对闰土的外貌进行了描写,完成下面的表格和练习。

    时间

    过去

    现在

    这一段主要运用了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通过这两个文段来看,少年闰土给人的感觉是 , 中年闰土给人的感觉是
    (4)、三十年后鲁迅与闰土再次见面时,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写一写他们的对话。

    鲁迅说:“

    闰土说:“

  • 11、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是文化长廊中的珍宝,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让我们一起走进六⑴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去感受书法的无穷魅力吧!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王羲之《兰兰亭集序(冯承素摹本)

    (1)、书法赏析:看到柳公权的作品,我想用词语(   )来形容;欣赏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我想用(   )来赞美。

    A.飘逸遒劲、婀娜多姿                       B.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2)、除了柳公权和王羲之,我认识的著名书法家还有
    (3)、在交流环节,优优对“意见不同怎么办”提出了建议,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坚持自己的观点,断章取义地进行辩驳。 B、听到不同的意见时,要“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C、以正面、积极、合作的态度参与到协商中去,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4)、课上,老师请你介绍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你觉得怎样才能讲述得更加生动?
  • 1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 , 那猹却 ,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句话对闰土的进行了描写,塑造了一个的少年闰土形象。
    (2)、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 , 有 , 有 ,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
    (3)、鲁迅先生曾说:“ , 走的人多了,。”所以,我们要敢于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创新。
  • 13、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正月过后,闰土必须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2)、把短语补充完整,再从短语中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写几句话。

    的脸   ②的脸

    我选

    (3)、(芜湖)读课文重点语句,答题。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将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②结合资料理解这句话,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鲁迅先生以幽默的话语暗示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屡遭挫折和迫害。

    B.表现出鲁迅先生对孩子的爱护,他不想让孩子过早了解社会的黑暗。

    C.显示出鲁迅先生对困难和敌人的轻蔑,体现了他自信和乐观的精神。

  • 14、下面这副悼念鲁迅的挽联中,上联缺了两个字,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A、风波 B、故乡 C、呐喊 D、祝福
  • 15、下列和鲁迅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C、《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赞颂了鲁迅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D、《好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表现了作者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 16、下列文章拟题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草船借箭 B、爬天都峰 C、蟋蟀的住宅 D、“诺曼底号”遇难记
  • 1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B、这两个人长得很像,经常被人张冠李戴 C、爷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D、中午放学回家,小华饥饿难忍,拿起包子就囫囵吞枣地吃起来。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大约;几乎) B、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C、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D、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 , 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追求精美,要求高)
  • 19、下列词语中的“素”与“素不知道”中的“素”意思相同的是(   )
    A、素不相识 B、艰苦朴素 C、荤素搭配 D、银装素裹
  • 20、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jiù)      差(cān)    浮苹 B、(ci)       仪(bīn)    荡漾 C、(yán)     囵(hú)     凝聚 D、子(niè)     住(fù)      瞪清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