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勋章(xūn) 惩戒(chén) 抖擞(sǒu) 拈轻怕重(zhān) B、蜕变(tuì) 惬意(qiè) 淅沥(lì) 人迹罕至(hǎn) C、着落(zháo) 热忱(chén) 高邈(mào) 博学笃志(dǔ) D、凯歌(kǎi) 提防(tí) 侍弄(shì) 畏罪潜逃(qiǎn)
-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这些节日所具有的独特理念内涵和精神价值的认识很模糊,因而对这些节日不是很重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3、【材料一:非遗是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占比
【材料二:非遗的传承】
在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出现了一批“95 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创作了“烟熏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篮高手等一些造型可爱的面人,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以往的面塑大都注重写实,郎佳子彧却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的面人作品《花季》,生动地表现了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学习状态。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郎佳子彧或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
(摘编自《北京日报》《“95 后”传承人捏面人 20 年:把“面人郎”变网红》)
【材料三:非遗传承要创新】
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以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为例,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手工艺类非遗还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此外,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祥。”
(摘编自季中扬、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1)、请你认真阅读材料一图中的内容,然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图中的信息。(2)、你知道哪些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列举两项。(3)、读下面链接材料,完成问题。链接材料: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中国年”变成“世界年”,申遗成功的消息登上热搜,网友们最多的转发语便是“自豪”“欣喜”,国人对于春节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感溢于言表。这是对中国春节的文化认可,这是中华文化精彩世界的扬帆启航。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符号,是延续数千年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春节文化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岁终大祭与新年祈谷之礼,后经时代的变迁,春节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社会意义也不断丰富。如今,一些新兴春节文化形式日趋成熟的同时,一些传统习俗仍在延续:祭祖、守岁、写福字、贴春联、包饺子、打年糕、逛庙会、猜灯谜……正是这些传统文化的保留营造了浓浓的年味,也唤醒了许多人的春节记忆。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请结合材料和本地实际,说说你的家乡通过哪些活动庆贺新春?这些活动有何寓意?
-
4、【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不诚丈夫 诚:真正,确实 B、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C、行拂乱其所为 拂:扰乱 D、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发于声,而后喻/委而去之 B、妾妇之道/女子之嫁 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告之于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对他不具有的能力有所益处。 B、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忍受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C、有扰乱的行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D、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中心明确。甲文在最后提出了大丈夫三个方面的标准,乙文也在文章最后揭示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用对比。甲文以妾妇之道和公孙衍张仪一味顺从做对比,乙文反面写个人“生于忧患”与正面写国家“死于安乐”形成对比。 C、两文语言具有雄辩气势。甲文“居天下之广居”三句用排比,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增强语势;乙文开篇以相同句式连举六例,形成无可辩驳之势。 D、两文意义深远。甲文对“大丈夫”的阐释,引领后代无数仁人志士做孟子这一观点的践行者;乙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一段的论述,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
5、赏析古诗,完成对话。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①酒,千壶百瓮花门②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①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②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
小文: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抒情小诗。诗人来到凉州城中,看到了(1)“”的春色和老人(2)“”的场面。
小逸:此情此景堪称盛唐时期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的风俗画。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边塞百姓(3)的生活。
小文:最有情趣的是,诗人与卖酒老翁开玩笑:(4)
小逸:诗人是“戏问”,你觉得老翁会如何“戏答”呢?
小文:我想,老翁会说:(5)
-
6、
某学校八年级(1)班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网络热词我知道】
(1)网络词语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你认为下面哪个网络词语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请说明理由。
网络词一:躺平
躺平,指人在面对压力时,内心再无波澜,主动放弃,不做任何反抗。
网络词二: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源自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天安门广场庆典上青年学子的庄严宣誓。这一词语是青年一代对党和人民许下的庄重誓言,彰显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网络词三:绝绝子
绝绝子,表示好极了、太绝了,多用于赞美。这个词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响。
【网络安全我采访】
(2)为了解班级同学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度,班长准备随机对同学们进行相关采访。请你帮他设计两个有针对性的采访问题。
【网络沉迷我防范】
(3)小文同学搜集到下面这幅漫画,请你帮他向同学们介绍漫画内容,并阐述其寓意。
-
7、古诗文默写。
(1)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
(2) ,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崔颢)
(4)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用“ , 望峰息心”表达了爱慕自然、淡泊名利的志趣。
(5)《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高峻挺拔的句子是:“ , 。”
(6)故乡是诗人心中的根,梦中的魂。崔颢在《黄鹤楼》中借“?。”写出了诗人登上黄鹤楼,见江雾弥漫,暮霭沉沉,油然而生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写道“ , 。”借水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别具风趣,耐人寻味。
-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B、风靡一时的淄博烧烤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当地特色美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喜爱,人们纷纷为其美味和独特的烹饪风格所倾倒。 C、“一带一路”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在双赢、多赢、共赢中造福各国人民的美好画卷,展现了“一起向未来 ”的澎湃力量。 D、近日,大熊猫花花“火出圈 ”,先后多次登上热搜,“去成都看花花 ”已成为时下潮流。
-
9、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B、转眼又因忧郁而暗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 C、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婉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D、这个物理学家和言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他有很美丽的颜色。
-
10、下列句子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学如弓弩(nǔ), 才如箭镞。”青年人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 B、脊柱畸(jī) 形的筛查、监测及干预已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点关注内容之一。 C、“中东已经濒(pín)临深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在一份声明中沉重地表示。 D、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yú) 起来,山从苍翠转为碧翠,会是一片葱葱茏茏的景象。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学会如何学习将成为未来毕业生的核心技能。
————凯文·凯利
这句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或传授方法。
要求:⑴角度自定,题目自拟;⑵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⑶不少于500字;⑷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西村十记(节选)
【明】史鉴①
杭人多春游。盛时常苦多雨,为之废者什六七。今年雨独少,客来游时,鲜或值之。游城中后之三日,天宇忽黯。然云气自山谷中出,上接太空,顷刻弥布,欲雨不雨。客顾笑曰:“天殆将促我游乎?”乃始整顿为游事。
乃折而西行,登万松岭,凤凰山之左翌也。可二三里许至绝顶,见怪石数十株,奇秀挺拔无与比。屹立相向,中止通一人行。路尽有草屋一间,僧一人居之。南下转西,有坊曰万松② , 故宋宫也。然陵谷变迁城邑移改非复往时气象矣。不胜黍离之悲③ , 彷徨者久之。
自是益西,至圣果寺,凤凰山之右翌也。背山临江,风景殊绝。主僧茂古林迎客松树下,欢然如旧相识。因导登寺后之高阁遥望。见江波浩渺,东连大海,与天为际。而会稽佳山水,屡见叠出,萦带如画。西南一岭甚平坦,云女教场也。嗟乎!高宗④有臣如岳飞而杀之,乃欲教女子以兵用图恢复,难以哉!
是日竟不雨,明日乃雨。客曰:“天之成全我者至矣,可不知止乎!”因共谋为归计。
(选自《中国古代山水游记菁录》,有删改)
【注释】①史鉴:平生好读书,喜出游。多次婉拒入朝为官,一直隐居不仕。②万松:凤凰山上的南宋皇宫牌坊遗址。③黍离之悲:指国家败落后,对往昔兴盛的哀叹。④高宗:指南宋皇帝宋高宗,他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了抗金名将岳飞。
(1)、根据文章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①客顾笑 顾:
②可二三里许至绝顶 绝:
③自是益西 益:
④是日竟不雨 雨: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D中选出正确的两处(涂黑相应字母)。然陵谷变迁A城邑B移改C非复往时D气象矣。
(3)、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山水游记探究单。山水游记探究单
所至
所见
所感
景物
特点
万松岭
怪石
①
故宋宫
衰败
②
圣果寺
江波、远方山水
天水相接,时隐时现
因眼前开阔缥缈的景象而心旷神怡
女教场
平坦
③
探究结论:④以上梳理对你阅读山水游记有何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4)、同游山水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志趣。你认为以下人物谁会与作者同游?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A.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B.范仲淹《岳阳楼记》
C.张岱《湖心亭看雪》 -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报纸摘录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跌倒,其中一半是60岁以上人群。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
———选自《生命时报》
材料二:相关统计
其他
材料三:卫生间改造产品介绍表
名称
价格
功能介绍
洗澡椅
216元
放在浴室,椅子腿不会因为地面湿滑而侧翻,椅子上有孔,不积水。
马桶扶手
294元
安装在马桶两侧,左右两边的扶手供人在蹲下和起身时抓住支撑。
浴室防滑垫
68元
放在浴室,垫子表面摩擦力大,不会因为积水而移动。
一键求救器
180元
安装在淋浴区的墙上,在意外跌倒后可以按压进行呼救。
材料四:小语爷爷健康档案卡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写出两点。
(1)、为了避免爷爷跌倒,小语计划用500元给爷爷改造卫生间。请你结合材料三,帮他选择两件产品,形成最佳组合,并说明理由。(2)、改造计划提出后,爷爷发出了下面的感慨。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帮小语劝说爷爷接受改造卫生间。要求:语言表达得体,至少有两条劝说理由。小语爷爷
卫生间好好的,
花这钱没必要!
小语
-
14、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云朵棉袄
阎秀丽
山花钻进被窝,却没有一丝睡意。
月光清亮亮地顺着窗缝溜进来,爬上山花的脸。她翻个身,月光便调皮地从她的脸上蹦到鼻尖上、睫毛上。寂静的夜里便有了月光跳动的声音,哪啦啦、唰啦啦 , 像爸爸走路的声音。
想到在雪山上当兵的爸爸,山花更睡不着了。
山花很想有一双翅膀,能够飞到天空。只要飞到云朵的旁边就可以。天空上有那么多的云朵,松松软软的,像棉絮。如果能摘下几朵白云,给爸爸做一件棉袄,这样爸爸就不冷了。穿着这样的棉袄一定是轻飘飘的,然后也像云朵一样飘浮在天空。
山花为自己有这个愿望暗自高兴。因为,她想爸爸了。
山花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爸爸在一个很远的地方,具体有多远,山花不知道。她问过妈妈,妈妈说你从咱家这坐车到县里,再从县里坐火车三天两夜,才能到爸爸所在的地方。
在山花的记忆里,妈妈曾经去过爸爸工作的地方。她告诉山花,那个地方很美,是一片银色的世界,目光所及之处,漫天开着白色花朵。包括爸爸,也是白色的。
那天晚上山花做了一个梦,【甲】爸爸的眉毛是白的,胡子是白的,头也是白的,包括他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白的。山花高兴地说:“你怎么变成白色的爸爸呀?”
爸爸揪着山花的小鼻尖说:“知道宝贝要来,这里就给你开了白色花朵,漂亮不漂亮?”
山花顺着爸爸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一棵树,一片雪白,正矗立在这些花海中,一动也不动。如果爸爸不说,她还真没注意。她不由得大叫起来:“好漂亮的树啊。”
“那不是树,是人。”
“人?不会吧?”山花吸了吸冻得通红的小鼻子说,“他怎么一动也不动?他不冷吗?可是我感觉好冷啊。”
“他……冷,但是他必须站在这儿,就像爸爸一样。”
“那如果把云朵摘下来,让妈妈给叔叔做一件棉袄,软软的,就不冷了是不是?”山花扑闪着大眼睛,很认真地和爸爸说。
“这孩子,做什么梦呢,高兴成这样。”山花隐隐约约听到妈妈在耳边咕哝了一声。
窗外的月光亮晃晃地溜进屋子。山花翻了一个身,搅碎一屋的月光。
终于,妈妈带着山花去看爸爸了。一路上,山花坐车坐得吐了好几次,等到了地方,感觉胸膛像要爆炸一样。山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似乎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了。
等下了车,山花看着眼前的一切,愣了一会儿,带着哭腔说:“这里没有清亮亮的河水,没有青蛙呱呱唱歌,更没有小鸟在天空飞……好没意思!”
妈妈忍不住笑,捏着山花的小鼻子说: “这里的水是从雪山上流淌下来的,这里雄鹰能飞到最高的山峰,这里的青蛙嘛……嗯嗯,这里的青蛙……”
妈妈变得有些结巴,因为她不知道怎么说下去了。
山花觉得这里的空气越来越沉闷,心口上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连喘气都是那么难受。可是她没有告诉妈妈。因为爸爸从小就告诉她要勇敢,她又是那么想看到爸爸。
这时,一位穿着军装的叔叔,开着车带着她和妈妈,说去哨卡看爸爸。山花感觉很冷,她缩了缩身子,看了看妈妈。妈妈抿着嘴,趴在车窗上,轻声说:“怎么就变天了,要下雪了吧?”不知什么时候,蓝色的天空不见了,灰蒙蒙的,像个灰色的大锅盖笼罩在他们的上空。叔叔点点头。车里人谁也没有再说话,山花感觉心口一阵阵地疼,那种喘不上来气的感觉,更加厉害了。
车忽然剧烈地颠簸一下,吱嘎一声停下来。山花睁开眼,外面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白茫茫一大片。
“呀,下雪了。”山花惊叫道,“爸爸呢?”
“你们看。”叔叔指着远处一棵白色的“树”说,“那就是你爸爸,他正在站岗。”
【乙】“和我梦到的一样,爸爸真的变成一棵白色的树。”山花伸出手掌,一朵朵晶莹的花朵落在她掌心。一朵一朵又一朵,很快就有厚厚的一层白色花朵叠加起来,那种沁骨的凉一直蔓延到山花的心里,“我要给爸爸做一件棉袄,软软的,厚厚的,爸爸就不冷了。”
山花看着那棵“树”,就如青松一般,在暴虐的风雪中纹丝不动,心里的愿望更强烈了……
(选自《小说林》,有删改)
(1)、根据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完成探究单。(2)、品味语言可以从用词、修辞等角度反复推敲,请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对画波浪线句子进行赏析。月光清亮亮地顺着窗缝溜进来,爬上山花的脸。她翻个身,月光便调皮地从她的脸上蹦到鼻尖上、睫毛上。寂静的夜里便有了月光跳动的声音,唰啦啦、唰啦啦,像爸爸走路的声音。
(3)、“白色”在本文中反复出现。结合课内梳理示例以及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探究“色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原文
效果
课内梳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写出敌军来势汹汹的强烈压迫感,渲染出战前紧张危急的氛围。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黄”“白”“紫红”描绘出菊花的绚烂,象征着作者走出阴霾,积极面对生活。
课外拓展
【甲】爸爸的眉毛是白的,胡子是白的,头也是白的,包括他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白的。【乙】和我梦到的一样,爸爸真的变成一棵白色的树。
①
探究发现:“色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②。
(4)、有人说本文的主人公是山花,有人说是山花爸爸,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
15、活动三:赞歌·成长
名著中的很多人物以自己的蜕变,谱写着一首首生命的赞歌。这让你想到了名著中的哪个人物?请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
16、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学习任务。
醉歌①
【南宋】陆游
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渍短貂裘。
谁知老卧江湖上,犹枕当年虎骷髅②。
【注释】①这首诗是陆游82岁时所作,回顾了中年时在西北前线射猎的情景。②虎骷髅:这里化用了汉朝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射杀老虎“断其骷髅以为枕”的故事。
(1)、上面的插图是否符合诗中的中年陆游形象?结合诗句说明理由。(2)、从以下诗句中任选一项,与本诗后两句组成探究专题,并简述选择理由。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17、活动二:赏歌·明志;根据语境填写古诗名句。
古人以诗为歌,在字里行间倾诉胸臆、寄寓情志。曹操在《观沧海》中,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① , 若出其里”谱写了一统天下的豪情之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② , ③”唱响了即便相隔万里仍心意相通的友谊之歌;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用“④ ,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壮之歌;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⑤”吟咏了历史兴衰的忧愤之歌。
-
18、活动一:集歌·励志;阅读以下歌词片段,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挺立着希望
生生不息护佑八方
看我的脊梁
不偏不弯坚韧如 gāng____
——《栋梁》
梦都在【甲】____,似天上的繁星
感受到幸福才是最贴心
把【乙】____汇成一首歌
奔放着,激荡着,勇进着
——《伟业》
归港的船帆,从灯塔掠过
追梦脚步月下交错
广场焰火在节日诉说
星空升téng时代的巍峨
——《灯火里的中国》
奋斗吧,少年
别害怕跌倒
“长风破浪会有时”
希望在闪耀
——《奋斗吧,少年》(AI生成)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歌词中相应的汉字。坚韧如gāng 升téng
(2)、【甲】处应填入哪个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A、闪击 B、闪烁(3)、根据语境,在【乙】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B、惊慌失措 C、草长莺飞(4)、请仿照《奋斗吧,少年》中的画线句,续写一个句子。要求:引用一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本试卷中出现的除外)。 -
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世界赠予我的》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共鸣,其中有几句歌词这样写:“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赠我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感情……”
这些歌词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可讲述经历故事,亦可发表看法,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
20、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①。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乙
陈子昂
陈子昂,蜀射洪人,十年居京师,不为人知。
时东市有卖胡琴者,其价百万日有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于众,谓左右:“可出千缗②市之。”众威惊问曰:“何用之?”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
来晨,集者凡百余人,皆当时重誉之士。子昂大张宴席,具珍羞。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 , 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会既散,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
时武攸宜为建安王,辟为记室,后拜拾遗。
【注释】①绮筵:华丽的宴席。②缗:指成串的钱,一千铜钱为一缗。③京毂(gū):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1)、阅读甲诗,简要分析尾联“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蕴含的诗人情感。(2)、阅读乙文,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①可出千缗市之
②众咸惊问曰
③具珍羞
④声华溢都
(3)、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价百万日/有豪贵/传视无辨者。 B、其价百万/日有豪贵传视/无辨者。 C、其价百万日/有豪贵传/视无辨者。 D、其价百万日有/豪贵传视/无辨者。(4)、阅读甲乙诗文,根据内容填空。甲乙诗文都写到了琴,甲诗以“琴瑟”连用代指;乙文陈子昂买胡琴,其目的是。
(5)、你如何评价陈子昂以高价购得胡琴而碎之的行为?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