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

    《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1)”诉说着少年思慕意中人的怅惘;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2)”一扫离别时的悲戚惆怅,意境旷达;李商隐的《夜雨寄北》“(3)”两句,潇潇夜雨中,倚窗伫立,作者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不畏浮云遮望眼,(4)”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李白在《行路难》中用“欲渡黄河冰塞川,(5)”说尽艰难险阻、壮志难酬……

  •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随着语文课本徐徐打开,广阔的生活画卷也在我们的人生中缓缓展开。聆听老舍的温情叙述,我们一同欣赏水藻中终年zhù______蓄的绿意;静立于刘湛秋静______清冷的秋雨中,我们感悟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伴随史铁生深切的怀念,我们体味到了他与母亲诀别后内心那深深的愧疚;触摸鲁迅温馨的回忆,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情感。

    语文是一座         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一幅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          通过学习语文,使我们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有了语文,我们的成长定会一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①zhù蓄                       ②静

    (2)、下列成语放在甲处最合适的是(     )
    A、色彩缤纷 B、山高路远 C、尔虞我诈 D、山清水秀
    (3)、文段中划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4)、请仿照“语文是……,让人……”的格式,在乙处续写一句话。
  • 3、根据要求作文。

    岁月静好,芬芳满园,八年级,正是一个承上启下,雷雨交加的夏季。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我们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磨砺了意志,让我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我备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艺术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我们的身心,也让我们的青春岁月更丰富,更充实。加油吧,我的未来不是梦。

    请以“八年级,一个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补充完整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积极健康向上;②综合运用表达方式;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⑤不得抄袭套写。

  • 4、某班级举行了“阅读《经典常谈》一起说”主题活动。

    某同学读了这本书后,做了下面的读书卡片,请帮他填充完整。

    读书卡片

    作品:《经典常谈》

    作者:

    作品内容简介:这本书按我国古代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其中,

    ③《篇是我们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探究汉字起源的重要参考书目。而书中的《春秋》三传分别是《公羊传》《谷梁传》和④》。

  • 5、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的作者不仅在新诗和散文创作上卓有成就,也对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有深入研究。 B、《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史记》《战国策》《汉书》等,这些史书为纪传体或编年体体裁。 C、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这是新文化运动开辟的道路。作者也是按照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的。 D、作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纲目,统摄全文。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C、全诗情感率真、淳朴,可分为三个章节,最后一章节主要写主人公梦想成真的欢乐场景。 D、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而且也增添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2)、《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关雎》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核舟记(节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初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虞初新志)

    [乙]

    记桃核念珠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萌树趺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驱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期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栗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 , 或衣袈裟水田烯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选自《虞初新志》)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而多髯者        峨:高 B、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C、息心观                  谛:认真、仔细 D、不甚了了                  了了:了解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 B、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 C、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 D、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
    (3)、下面对两则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了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 B、甲文选段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C、乙文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 D、乙文所写的念珠有一百零八枚,每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罗汉,总数达五百之多。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2)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赔偿

    (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忙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声音:“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1)、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句子。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上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从描写角度赏析)

    (2)、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赔偿”的含义。
  • 9、诗词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为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班级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在黑板上写一条主题语:

    (2)、【分门别类辑古诗】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你根据它们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腹有诗书用古诗】得意之时,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展现神采飞扬;悲伤之时,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凸显满怀愁情……你的好朋友小谷考试失利,情绪低落,请你对他说一段话,并引用诗句鼓励他。
    (4)、根据活动安排,请用楷书书写下面的句子。

    五千载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如浩浩江河,滋养泱泱华夏。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蒹葭萋萋, 。(《蒹葭》)

    (3)青青子佩, 。(《子衿》)

    (4)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 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这篇散文,通过写“社戏”的故事,表现旧时乡村的淳朴民风,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B、《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用四川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间接抒情。 C、《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因其小石潭水清石奇,清幽寂静,加之有好友相伴,所以愉悦之情始终萦绕在作者心中。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应该保留怀疑求真的态度。 B、上课铃响了,正在操场打篮球的同学们戛然而止 C、春天来了,公园里的桃花树下落英缤纷 , 美不胜收。 D、小觉小悟,久而久之,自能大彻大悟
  •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晦暗            羁绊            撺掇          豁然开朗 B、闭塞            踊跃            静穆          人情事故 C、怠慢            辐射            撩原          叹为观止 D、珮环            褪色            争颂          蒙络摇缀
  •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rǔ)             子(méi)          大大悟(chè) B、缚(shù)            旋(wō)            然而止(jiá) C、然(qiāng)        衣(zhě)          参差披(fú) D、(bàn)            城(què)          怆幽邃(qiǎo)
  • 15、半命题作文

    生活中,有些事物看似普通,如:一份礼物、一张照片、一本书、一句话、一处风景……但在它们的背后藏着一个个或精彩或感人或深思的故事。

    请以《藏在             中的故事》为题,先补充完整题目,再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选材典型,感情真实。书写工整规范,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16、某学校的八年级三班进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分享时,老师要求张兰小组分享“保尔四次面对死亡”的经历,张兰分享了其中一次,请你补充另外的三次。

    第一次:

    第二次: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头部受了重伤;

    第三次:

    第四次:

  • 17、下面对《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是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的经典《说文解字》放在首篇。 B、《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既可以当做历史书籍来阅读,也可以当成文学作品来阅读。 C、《春秋三传第六》中所说的《春秋》传说是孔子所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指的是《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它们是解释《春秋》的书。 D、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书”是指朱熹对《诗经》《论语》《孟子》《大学》四部书的合称,后来“四书”成了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 18、为了让同学们理解源远流长的“和”文化,光明中学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请完成下列任务。
    (1)、选宣传语。为营造氛围,准备在班上悬挂一条标语,下面的三条标语中,你最喜欢哪一条?请说明理由。

    备选标语: A.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B.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C.持久的成功是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上的。

    答:我选句,因为

    (2)、完善对联。在讲“和为贵”的故事环节,第三小组讲了历史上著名的“将相和”和“六尺巷”的故事。语文老师以“将相和”的故事出了一个上联,要求同学们以“六尺巷”的故事对出下联,你认为较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          

    A、六尺巷中让三尺显美德 B、六尺巷邻里相让传佳话 C、邻里间和睦相处有度量 D、劝家人一纸书信留美名
    (3)、以“和”劝人。周末,小明的爸爸要求一家人去看望爷爷奶奶,小明的妈妈又希望一家人去看望外公外婆,小明的爸爸妈妈因此事发生了争吵。假如你是小明,请从“家和万事兴”的角度,写一段劝说爸爸妈妈的话(100字内)。
  • 19、窗前的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图书搬进这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春分之后,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有几天事稍多,白日里耽误了,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中,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晨起后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年龄并不小。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被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来自一株大柿子树。它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孩拳头大。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口子,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工作人员闻讯赶来察看,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掉落伤人。工作人员登高爬低忙活了整半天,巨大的断枝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它平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居家办公,便有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当声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掉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浇灌。有时,我也会顺带浇灌小杏树周围的树木和花草。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或许,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里。

    ⑧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隔着朦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人民日报》2022.4.6)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第③段划横线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杏花诱人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杏花的喜爱之情。 B、我窗外的杏树年龄并不小,我之所以称之为“小杏树”,是因为它的前后左右都有高大的树木,头顶的天空被掠去了。 C、我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之所还会产生“无可奈何的怅然”,是因为我为小杏树不能拥有一方自由天空感到无奈和同情,也对小椿树和柿子树的霸道行为深感气愤。 D、本文细致地描写小杏树的花儿从孕育到凋零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小杏树深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第⑥段中说“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请结合文章说说它要经过怎样的考验?
    (3)、文章说小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结合文章说说它有哪些生存智慧?
    (4)、作者在第⑦段中说“它们在相互竞争,也似乎在相互成就。”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简述。
  • 20、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3年3月5日上午9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第十四届人代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在谈及能聊天的机器人ChatGPT时表示,ChatGPT从源头上来看是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两个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拥有大数据、强算力的智能系统。ChatGPT的火爆启示我们,人们不仅希望看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知智能,也希望出现更多“能读会写”的认知智能工具。

    (摘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聊天机器人ChatGPT刚出现,就在中外各大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阵狂潮。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

    (选自王钟《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的终结者》)

    材料三:寒假期间,“AI大模型课程”颇受欢迎。“这些由AI数字人讲解的课程,上线两个月,就吸引了超过15万名学员。”一家面向成年人继续教育的教育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技术限制,AI学习类产品只能聚焦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但是近期上市的AI教育新产品,能够实现“全科辅导”。“AI教师”不仅能够进行理科学科的辅导,还能与学习者进行多轮“对话”,甚至启发学习者的解题思路。

    “大的趋势都是希望通过大模型技术,不断接近真人教师授课的体验。如通过学生表情、学习阶段等历史学习数据,做到因材施教和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某智能学习机产品经理说。那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会在未来代替教师吗?

    受访的诸多专家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认为,部分知识性教学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师的业务重心将发生转移,教师要发挥人类的创新、复杂决策、情感关怀激励等优势,关注学生的幸福,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使得学生更具有创造性。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4.3.1)

    (1)、下列对“ChatGPT”的定义准确的一项是(     )
    A、ChatGPT就是一款能够与人自动聊天的机器人。 B、ChatGPT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台可以与人聊天的机器人的名字。 C、ChatGPT是运用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技术,拥有大数据、强算力的智能系统。 D、ChatGPT是具有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功能的,能自动与人聊天的机器人。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ChatGPT拥有大数据和强算力,因此,它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些大学生利用它完成作业就是最好的证明。 B、材料二中用ChatGPT写时评和做产品分析的例子,形象地说明ChatGPT不仅可以完成“客观题”,还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来完成“主观题”。 C、ChatGPT拥有海量的数据和超强的计算力,因此能快速回答用户的一些问题,看起来“聪明”,实际它是无意识的表现。 D、作为一款人工智能聊天程序,ChatGPT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越来越得心应手。
    (3)、为什么很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技术(AI)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请作分析。
上一页 582 583 584 585 5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