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忧戚(qī) 箴言(zhēn) 前仆后继(pū) B、筵席(yán) 拮据(jū) 自惭形秽(huì) C、压榨(yā) 停滞(zhì) 不省人事(xǐng) D、星宿(sù) 愧赧(nǎn) 忸怩作态(niǔ)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颜顺的作战靴
李宏
①坑道驻训任务终于结束了。
②大雪将远山近岭染成了银白,已经100多个小时没有见到日光月光的官兵们尽情地在厚厚的雪地上奔跑撒欢,打起了雪仗。此时,巴颜顺却独自蹲在雪地里脱下了靴子,表情很难看。
③营长走过来拍了拍巴颜顺的肩膀:巴班长,脚上的伤病犯了?巴颜顺迅速将靴子穿上,系好鞋带,站起来望着远天,自言自语地说,这雪算个啥啊,比我家乡的雪小多了!
④巴颜顺是某导弹旅的老兵,身高1米9,面孔黝黑,是训练发射场上数一数二的好手。
⑤那年,巴颜顺参加实兵实装演习,他所在的发射四营接到命令,务必一小时内全员全装到达指定区域。意想不到的是,经过花椒溪时突遇上游暴雨泄洪,桥梁被冲毁,河水漫涨。长长的装备车队被洪水阻挡在了岸边。旅长盯着湍急的河水注视了一阵,绷着脸问驾驶员,安全行驶到对岸有多大把握?驾驶员神情紧张地说,只有一半。旅长当即否定,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行,我要的是百分之百!
⑥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巴颜顺却一直没有闲着。他先是捡了几块石头,由近至远,扔向漩涡套着漩涡的急流中,又将背包带连结在一起,一头系在腰上,一头塞进连长手里,脱下作战靴,往岸上一扔,说:我去试试水。从对岸回来后,他一脸严肃地对营长说,让我来。
⑦旅长亲自将作战靴递给了巴颜顺。巴颜顺蹬上靴子,轻轻一跃,身手矫健地攀上一米多高的驾驶室,踩离合,点火,轰油门,平稳地将重达数十吨的导弹发射车开到了对岸。随即,演习部队的所有车辆也全部沿着巴颜顺刚才行驶的路线涉过花椒溪。后来,旅长对营长下了命令,务必在一年内把他培养成技术尖子。
⑧果然,一年后巴颜顺成了导弹旅的骨干。当兵22年,他驾驶过4种型号的导弹发射车,干过4个岗位的操作号手,亲手将两种新型号导弹发射到数千里外的预定地域,多次立功。有时,他还会得意地在新兵面前吹嘘,当年的旅长,如今的基地首长,还为他拎过战靴呢。
⑨南方的雪说化就化了,前两天还漫天白雪,隔几天就冰消雪融,营区周围的农田里麦苗已经拔节,杏花也含苞待放。
⑩一天,夜间紧急集合。连长点名让巴颜顺出列,质问他为什么不按规定着装。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巴颜顺身上。只见他身上穿着新作训服,脚上却穿了一双老式作战靴,格外显眼。解散后,连长找到巴颜顺,问他是不是新发的鞋不合脚。巴颜顺没说话,在一块石头上慢慢坐下,脱下靴子又脱了袜子,一双缠着纱布渗了血的大脚展现在了连长面前。
⑪原来,巴颜顺的脚本来就宽大,加上之前执行发射任务受了伤,穿新鞋一直磨脚,只好穿旧鞋。
⑫一直站在旁边的营长蹲下身子,看了巴颜顺的脚伤后说,你安心准备带兵参加实装操作比武,必须从今年补充的新兵中带出至少5个全能号手。靴子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⑬接到任务后,巴颜顺除了完成新兵日常训练任务,每天还给他们一招一式地“加餐”。一个月后的比武大赛中,巴颜顺带的兵全都名列前茅。
⑭比武结束的第二天晚上,连长告诉巴颜顺,下周首长要来检查工作,你可别再吹乎首长为你拎靴子的事,之前说过你多少次了。巴颜顺说,保证不提了。
⑮晚餐时,他记住了连长的提醒,取了餐,悄悄地去了离首长最远的那张餐桌。刚坐下,连长走了过来:巴颜顺,首长请你坐他旁边去。
⑯巴颜顺迟疑了一下,端了餐盘坐到了首长对面。首长一脸幽默地问巴颜顺,听说你经常跟大家说我当年为你拎过靴子?巴颜顺一下羞红了脸,忙回答:我吹牛的。首长摆摆手说,我就喜欢你这种本真性格,这次呀,我还真的是给你拎靴子来了。首长将一个纸盒子递到巴颜顺面前说,这是按你的鞋模定制的,以后应该不会磨脚了。你们营长在报告中专门就你的情况做了汇报,我让有关部门专门调研了,全基地还有三例与你类似的情况,我们一一解决。
⑰又到了进坑道驻训的日子,没有阳光,与世隔绝。好在,连队还有巴颜顺,巴颜顺还是巴颜顺。熄灯之前,他又给新兵们吹嘘起了这么多年来他带新兵训练的事。当然,还有这双新作战靴。
(节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小说中的巴颜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具体事件简要分析。(2)、请结合语境,品味小说的语言。(1)第⑦段画线处,句式短小,富于表现力,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请品味第⑰段中加点字“又”的精妙之处。
(3)、首长给巴颜顺送作战靴这一情节是否突兀?请说说理由。(4)、“作战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运用活字印刷术印拓清明诗词,在田野中放飞亲手制作的纸鸢,品尝一个个馅料饱满的青团……广大青少年在清明假期纷纷加入非遗研学,深入领略非遗技艺的精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非遗研学的独特魅力在于“亲”,这种“亲”不仅是感官上的体验,更是心灵上的历史亲情和民族亲缘。我国清明扫墓的传统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文化符号,清明节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孕育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亲手触摸非遗技艺,是感受岁月沉淀的过程,更是与历史对话的过程。当非遗走到青少年手中,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与深邃触手可及;非遗也走进了青少年的心里,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纹理与温度,了解非遗的艺术价值。而正是这种“亲”的体验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育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小小传承人”的使命感。
③非遗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走向青少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从长远看,非遗研学的火热,不仅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为文化传承奠定基础,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④推动非遗研学,关键在于激活资源。非遗作为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种类丰富,犹如浩渺无垠的星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戏曲、技艺、医药、民俗等共同织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壮丽图景。基于本土非遗项目,讲好当地故事,是推动非遗研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摘编自《非遗研学游开辟文旅融合新路径》,2024年4月8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①4月9日,“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专列,载着1000多名高中生,从湘西出发,穿山越岭,奔赴韶山。
②目前,湖南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8个,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整个三湘大地,遍布着灿若繁星的红色地标,宛如一座巨大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湖南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富矿”,完善革命文物系统保护格局,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开发复合型红色旅游项目,让“湖南红”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③当前,湖南正聚焦相关革命文物、湖南境内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以及与重大革命活动相关的旧址遗址,进行重点保护,用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线路,举办纪念活动,持续掀起怀念尊崇英烈的社会热潮。一场场英烈事迹展,成为弘扬英烈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湖南打造出的“红色资源库”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摘编自《以文塑旅绘新景且怀诗意赴远方》,2024年5月7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①目前,全国首家以海洋为主题的特大型综合科技场馆——青岛科技馆又“上新”了。以“海洋奇珍”为主题的海洋生物标本公益科普展开展,吸引不少学生前来参观研学。
②通过科技手段对真实的海洋生物进行处理、加工,最终“还原”其在海底时候的真实样貌,就能让这些经历过“惊涛骇浪”的海洋生物们“开口”,为我们讲述蓝色世界的生命故事。
③与“灌输式”讲解的展览模式不同,青岛科技馆“海洋奇珍”主题展览的解说文案诙谐幽默,风趣有加,突出每一类生物的最大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④鲫鱼是“海洋搭车客”,它们会通过吸盘吸附在鲨鱼、海龟等大型海洋生物身上,进行远距离移动;达摩毒鲉是“伪装毒师”,它们常“潜伏”在近岸珊瑚礁和岩礁间,伪装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逍遥馒头蟹是“宠妻狂魔”,遇到危险的时候,雄蟹会抱着雌蟹逃跑……讲述海底“奇趣”故事的同时,展览还进一步围绕海洋生物的“珍”,增强人们珍爱与保护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的意识。
(摘编自《青岛科技馆再“上新”:海洋奇珍“上岸”,化身“科普大餐”》,2024年4月8日《青岛日报》)
(1)、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青少年参加非遗研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展现了非遗研学的魅力和意义。 B、材料二中,湖南拥有数量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推进文旅融合。 C、材料三中,青岛科技馆创新展览模式,让参观者在真实的海洋环境中认识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 D、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目前研学资源非常丰富,研学主题多种多样,学生成长的平台十分广阔。(2)、下列对三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遗研学目的在于让青少年掌握非遗技艺,培育民族自豪感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B、红色研学可以让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C、科技研学可以让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技创新与发展,提升科学素养。 D、参加研学活动是青少年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丰富体验、获得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3)、请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就如何广泛开发青岛的研学资源提出三条建议。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理①之本,惟在于审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
(取材于《贞观政要》)
【乙】
初,四明人王桓与二儒者同赴召,见太祖( )便殿。
上问二儒者:“在家何业?”一对曰:“臣业农。”上曰:“卿业农,亦知禾麦之节有不同乎?”对曰:“知之。禾三节,而麦四节,是不同( )。”上曰:“禾麦类耳节之不同何也?”对曰:“禾播种于春,至秋而获,历三时,故三节;麦则历四时始成,故四节。”上曰:“是能知稼穑之艰难者。”即擢某州知州。
其一儒对曰:“臣业医。”上曰:“卿为医,亦知蜜有苦而胆有甜者乎?”对曰:“蜂酿黄连花,则蜜苦;猿猴食果多,则胆甜。”上曰:“是能格物者。”擢为太医院使。
次问及桓,桓对曰:“臣所业训蒙。”上曰:“卿亦有好恶乎?”对曰:“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上曰:“是能明理者。”擢国子助教。
(取材于明代笔记小说《涌幢小品》)
[注]①致理:使国家安定。②审:仔细考察。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字词理解
A
务省官员
查阅词典:①问候 ②反省 ③精简
③精简
B
卿业农
课内迁移: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C
麦则历四时始成
联想成语:周而复始
开始,开端
D
是能知稼穑之艰难者
字形推断:“稼穑”的形旁是“禾”,可能与农作物相关
泛指农业生产
A、A B、B C、C D、D(2)、【乙】文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以 也 B、于 也 C、于 哉 D、以 哉(3)、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禾 麦 类 耳 节 之 不 同 何 也?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
(2)禾播种于春,至秋而获。
(5)、根据你对两则文本的理解,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甲】文中唐太宗提出要“量才授职”,【乙】文中(明)太祖的用人理念与此类似。(明)太祖让的人做知州,让的人做太医院使,让的人做国子助教。
①明道理辨善恶 ②能知百姓疾苦 ③善推究事物原理
-
5、下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送苏尚书赴益州
宋璟
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
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
-
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时间易逝,天地辽阔,激发了诗人珍惜时光、奋发进取之志。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之景,使得诗人的思乡之情更浓。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不怕浮云遮挡远望的视线,表现出诗人的远大抱负和大无畏精神。 D、“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歌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表达了对英雄的渴慕之情。
-
7、为重温名著内容、提升阅读质量,小语制作了人物卡片,请你帮他将卡片内容补充完整。
-
8、漫步诗文长廊,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请将下列诗文积累卡补充完整。
芳草萋萋
“芳草鲜美,①”(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世外桃源之美,“乱花渐欲迷人眼,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展现了花草蓬勃之势。
高山巍巍
“岱宗夫如何?③”(杜甫《望岳》)表现了泰山的巍峨绵延、雄伟高大,“④ , 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写出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
明月悠悠
“⑤ ,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饱含着对友人的牵挂,“但愿人长久,⑥”(苏轼《水调歌头》)寄托了美好的祝愿。
-
9、2024年是青岛市开展“挽留海鸥行动”30周年,同学们拍摄了主题为“山海鸥韵,和美青岛”的宣传短视频。作为文字编辑,请你对解说词进行修改完善。
【镜头一:鸥翔蓝天添灵动】
阳光和暖,碧水澄(chéng)净,海鸥翩然而至,在蔚蓝的天空下翱翔。它们时而展翅盘旋 , 轻莹地舞蹈;时而敛翼(yì)休憩,自由地浮潜(qián);时而徘徊(huí)沙滩,悠闲地散步。海鸥的到来,为青岛的冬天平添了几分灵动。
【镜头二: ① 】
栈桥边,前来赏鸥的游人摩肩接踵。这群“小精灵”呼朋引伴 , 或争相啄食人们投喂的食物,或亲密地围在人们身边强聒不舍……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人鸥同乐,共享山海,这幅和谐的图景令人心旷神怡。
【镜头三:爱鸟护鸟映文明】
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30年来,爱鸟护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落日余晖下,渔民给海鸥投喂小鱼虾;漫天飞雪中,志愿者给它们抛撒爱心粮……这一幅幅有温度的画面,折射出人们的友善与城市的文明。
【镜头四: ② 】
2024年1月20日,青岛市首届海鸥文化节开幕。举办海鸥主题音乐秀,组织海鸥科普公益宣讲,邀请青岛非遗传承人用剪纸、糖画等形式创作以海鸥为主题的作品……诸多活动以鸥为媒,展现岛城文化魅力,体现出青岛对文化的重视、传承与创新。
(1)、镜头一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澄(chéng) B、翼(yì) C、潜(qián) D、徊(huí)(2)、镜头一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翩然 B、盘旋 C、轻莹 D、悠闲(3)、镜头二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摩肩接踵 B、呼朋引伴 C、强聒不舍 D、心旷神怡(4)、镜头三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A、1994年,《青岛晚报》发起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回复。 B、1994年,《青岛晚报》发起挽留海鸥的行动,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 C、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 D、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回复。(5)、请结合解说词内容,仿照镜头一或镜头三的标题,给镜头二和镜头四拟写标题。 -
10、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繁华,一种繁荣兴盛的景象,它是自然的生机,是成长的丰盈,是家庭的和乐,是文化的昌盛,是国家的富强……为了这份繁华,你有怎样的思考和努力?
请以“为了这份繁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得抄写;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4行)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社会生产力每次出现大的跃升,都对应着新技术对旧技术的“创造性毁灭”。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蒸汽机大规模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化时代,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为标志,人类社会步入电气化时代。电力产业、通信产业、汽车产业、石油产业等开始迅速发展,取代纺织、钢铁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次产业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催生了计算机、半导体等支柱产业。
②由此可见,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否掌握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决定了国家的兴衰成败。
③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科技攻坚战,才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从技术层面看,关键核心技术能否沿着技术创新链迅速带动产业创新,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从产业层面看,新技术形成的产业往往具有全新的工艺流程和新的装备,由此涌现出一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并促使传统产业经过改造发生质的变化。
(摘编自陈斌开《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
材料二
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我国政府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很多企业锐意创新,提档升级,用上新技术,持续推动产业焕新跃升,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
②在济南市起步区内,一批传统制造业企业以技术创造为驱动力,进行了智能化改造。明亮的工厂里,一条条明黄色的机械手臂上下左右飞舞,焊接、组装、切割;昏暗的矿井中,一座“岛屿”一样的地面控制中心,对井下生产全方位实时监测;自动化操控室里,工人们隔着屏幕在远程炼钢。
(摘编自《山东:提档升级,传统产业发力“新”浪潮》)
材料三
①据相关统计,2023年,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我国外贸“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了29.9%,国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我国每出口三辆汽车,就有一辆是电动载人汽车,全年出口177.3万辆,增长67.1%,光伏组件产品已连续16年全球第一,申请的动力电池专利占据了全球的74%,我国已成为驱动电机最大的生产国。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企业中,我国企业占据六席。
②新技术,新业态既推动着产业发展,又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医疗、教育、养老等各个领域,科技创新正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要出门可以提前预约无人驾驶的网约车。车辆到达后,刷脸,认证成功,行程随即开始。行程中,车辆通过雷达感知车距,摄像头辨识信号灯,转向、等候、加速等一系列自动操作轻松完成。不仅如此,还有智能家居控制、智慧便民生活圈、“5G+智慧旅游”……美好生活的新体验正在一一打开。
(摘编自央广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产业革命的历史论述了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B、从技术和产业两个层面看,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应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C、济南市起步区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全部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 D、我国已是驱动电机最大的生产国,申请的动力电池专利领先于其他国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B、材料二列举事例,具体阐释新技术催生出一批钢铁,石油等主导产业。 C、科技创新加持下的新技术、新业态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大于对产业的影响。 D、外贸“新三样”的发展真实反映出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3)、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部分企业有顾虑,“不敢改”“不会改”。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以上材料可以引发你的哪些思考?(答出三条即可) -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郊行
【宋】刘克庄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注]。
[注]问栖栖:从事忙碌劳顿的事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紧扣题目,围绕“郊行”,写出了雨后郊野的景象和出行的感受。 B、首联“一雨”简洁明快,一场清凉的雨送走残热,引发诗人欣然出行之意。 C、颈联记叙诗人的行踪,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迷路后的焦急和无奈。 D、尾联既抒发诗人的独游之“趣”,也表达出诗人不想忙碌于世俗事务的情感。(2)、诗歌颔联运用①、②等写景手法,描绘了一幅旷远的郊野图景。请就其中一种手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
公父文伯①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②。文伯曰:“以吾之家而母犹绩,吾不能事母乎?”其母叹曰:“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今尔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情,其何以避辟③?恐汝有废先人。”
(选自《国语·鲁语》)
[注]①公父文伯:鲁国大夫。②绩:织布。③辟:罪名。
(1)、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与成语“闲情逸致”中的两个“致”,意思不同。 B、“意与日去”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两个“意”,意思相同。 C、“其母方绩”与“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中的两个“方”,意思相同。 D、“择瘠土而处之”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的两个“处”,意思不同。(2)、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中的“之”与“劳其民而用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 B、“静以修身”中的“以”与“以吾之家而母犹绩”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 C、古人常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劝勉,这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D、“庐”是简易的房舍,《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是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3)、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叙议结合,叙述详实,论证有力,阐明哲理,引人深思。 B、甲文句式整齐,读来富有韵律美:乙文以人物对话为主,人物形象鲜明。 C、甲文画线语句先正后反,论述了“静”与“学”“才”“志”之间的关系。 D、乙文中文伯之母察觉到儿子思想问题,及时劝诫,富有智慧,教子有方。(4)、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需要断句的选项标号下画“√”。(多选不得分)今尔在A下位B朝夕C处事D犹恐忘E先人之业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6)、传承家风家训,涵养时代精神,甲、乙两文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殷殷教诲。(1)文中的教诲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除此之外,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还给了我们哪些重要的启示。(每文各答一条)
-
14、请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高山不舍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① , ;森林不舍任何树木,所以能那样广袤。
中华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就在于其突出的包容性。从“胡服骑射”到“孝文汉化”,从“夷夏有别”到“中华一家”……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共同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不仅融合了我国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②。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地中海文明都相继进入中国,与中华文明融合共生,实现本土化。包容性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让中华文明彰显着勃勃生机。
-
15、根据下面图表中呈现的内容,为图表命名。(不超过15个字)
图表名称:
-
16、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一座城盈满书香,便会显现出光彩照人的气质。泉水泠泠 , 荷香沁脾,济南是举世闻名的泉城;文脉悠长,书香荧绕 , 济南也是名副其实的书城。①这里,不仅独具人文之美,更具自然之美。泉脉与文脉相映成趣。②历代文人雅士题咏济南的诗文超过两万首以上。一代大儒周永年在这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馆藏书籍______,供人免费抄阅,“与天下万世共读之”的理念由此推广。书多,爱读书的人更多。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整》公布结果显示:③在全国“最爱看书城市”评选中,济南位居36个大中城市之首。以书筑城,以城圆梦。④2023年,济南第三次承办全国书博会,成为万众瞩目的阅读盛会。以万卷智慧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书香正濡养着城市的创新发展。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见泉水叮咚,闻得见满城书香。书香如一泓清泉,在济南大地上诗意流淌。
(1)、文段中加点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泠泠(líng) B、荧绕 C、相映成趣 D、濡养(rú)(2)、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九牛一毛 B、汗牛充栋 C、应接不暇 D、纷纷扬扬(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共情是一种能力。与亲人朋友共情,理解他们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意愿,可以促进关系和谐;与仁人志士共情,体会他们的境遇,感悟他们的品格,可以获得精神滋养;与祖国母亲共情,铭记她曾经的屈辱,见证她今日的荣光,可以激发我们的报国豪情……
学校文学社举行以《我与 共情》为题的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
要求:①自选角度,补全题目,可记叙,可抒情,也可议论;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
18、请从下列备选名著中选择一位你心目中的“英雄”,参照示例,为其拟写推荐语。(100字左右)
备选名著:《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
我推荐的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战士。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取得了伟大胜利。他们信念坚定,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百折不挠。他们身上有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斗争精神,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
19、徜徉文学经典,我们习得很多阅读策略,比如精读与跳读、选择性阅读、快速阅读、圈点批注等。请任选下面一部名著,结合具体内容和自身的阅读体验,谈谈你是主要运用哪一种策略展开阅读的。
备选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经典常谈》《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
-
20、班级开展“自然·感悟”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参与。
遇见白玉兰
赵克红
①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白玉兰竟开得这么热烈和奔放!
②那天下午,我外出回家,途经小区花园,忽见一树晶莹洁白的玉兰花,兀自吐露着优雅的芬芳。那树玉兰花,如冰雪雕饰而成,让我沉郁一冬的心情瞬间明朗起来。
③玉兰花又名望春花。每年惊蛰,小区里、街道边、公园中,一树树玉兰花舒展花蕾,在离地面数米的高空熙熙攘攘地绽放,它花色如玉、凝脂停云,尽情拥抱着春天的阳光,将那些曾经的艰难曲折,化作欣喜和感动。
④玉兰是一种落叶乔木,也称木兰,花先放,叶后至。雨水前后,每次途经玉兰树下,我总会抬头打量一下这棵玉兰树,它昂首挺立在众多矮小的植物中,初看和其他树木没什么区别,光秃秃的枝干伸展向上。仔细观察,你会惊喜地发现,它的枝上已冒出毛茸茸的芽,那微微突起的芽是花芽,跟树枝颜色非常接近,若不仔细留意是不易发现的。
⑤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玉兰树可谓一日三变、幻化惊人。先是花芽孕育成苞,片片花瓣,层层相裹,不过婴孩嫩指般大小。忽然一天,花苞儿伸伸腰,一副刚睡醒的样子,它们缓缓睁开眼,接连伸出手臂,倏然爆棚似的炸开。白色的花瓣铺展开来,空中萦绕着丝丝缕缕的花香。
⑥多少次,我凝视如绢似纱、如锦如缎的白玉兰,那在枝叶间若隐若现的白玉兰飘散的花香是不用你靠近去闻的。“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蓦然想起宋代曹组的《卜算子·兰》里的这句词来,玉兰花香清淡幽远,不必刻意招揽,不会曲意逢迎,颇有君子之风,文人雅士、词人骚客莫不愿与玉兰为邻。屈原就曾以木兰明志,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⑦白玉兰的美,美在花姿,硕大的花朵、片片花蕊直立向上,朵朵花,在料峭的春风中摇曳生姿;美在花色,如池塘的白莲,洁白而温润;美在花香,它清幽淡雅,轻唤淡淡馨香,眼前鼻尖尘埃尽净。美在独特的气质,群芳谱上,没有任何一种花能像白玉兰这样既有一种冰清玉洁的高冷,又有一份绚烂喧闹的热情。而我认为,玉兰花还美在它独自绽放的孤勇,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强烈和震撼的,往往不经意间,给你带来一份惊喜和感动。它不同于梅花的冷艳、桃花的妖娆,更不同于牡丹的雍容华贵。它开在料峭的早春,卓尔不群,尽显风流,有着几分凛然的傲气。
⑧玉兰花的花期是短暂的。花谢了,那一片片花瓣,若春燕剪翼,从枝头从容落下,轻盈又厚重,带着一份完成人间使命的释然。我小心地绕过花瓣的空隙来到树下,生怕一不小心踩疼了它们。我知道,凋谢的花瓣,也是有灵魂有知觉的。恰在此时,一片玉兰的花瓣落在我的身边,我弯腰捡起这瓣落花,放在手心仔细端详,那微微卷曲的花瓣,茎脉间,分明还有汁液在流淌,但它却主动辞别枝头,没有一丝凄凉与眷恋,我不由得对玉兰花生出几分敬意来。
⑨我爱白玉兰,爱它独自灿烂的孤勇,还有悄无声息魂归泥土时的那份从容。
(选自《散文选刊》2024年第6期,有删改)
(1)、白玉兰的“美”,内外兼备。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2)、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忽然一天,花苞儿伸伸腰,一副刚睡醒的样子,它们缓缓睁开眼,接连伸出手臂,倏然爆棚似的炸开。(请你说说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2)群芳谱上,没有任何一种花能像白玉兰这样既有一种冰清玉洁的高冷,又有一份绚烂喧闹的热情。(请你从重音的角度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
(3)、文章第⑥段两处引用古诗词名句有何作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文章第⑧段说玉兰花“凋谢的花瓣,也是有灵魂有知觉的”,如果凋落的玉兰花有“心语”,它在“主动辞别枝头”时会说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段独白。(5)、托物言志是文学作品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下面的小贴士,请你说说本文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小贴士
所谓“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关键要有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找到物象的主要特点与所要抒发的情志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在此基础上写景状物,寄寓情思,抒发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