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 , 按前两句判分)
① ,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②我欲乘风归去, ,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大雪三日,。(张岱《湖心亭看雪》)
(2)请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卷上写出题目,再默写诗的颔联和颈联。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 空:空中 B、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C、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 D、树林阴翳 翳:遮盖(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以己悲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B、①行者休于树 ②于我如浮云 C、①杂然而前陈者 ②面山而居 D、①宴酣之乐 ②何陋之有(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A、野花散发出幽微的香气,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繁乱而略显阴冷,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B、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繁乱而略显阴冷,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落下,击打石头,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C、野花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落下,击打石头,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D、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甲文描写洞庭湖上阴天和晴天的景色变化;乙文则写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季景物的迥然不同。 B、两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而往,暮而归”,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两文都传达出作者的理想或态度。甲文作者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乙文则表现了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两文语言都具音韵之美。甲文骈散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乙文“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探寻汉字起源”主题宣传活动在胜利中学启动,活动旨在以探访中华文明源头,发掘汉字文化魅力为目的。 B、广大青少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畅想未来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把自己的爱好和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紧密结合。
-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爱国是什么?爱国是一种坚守:邓稼先投身祖国核武器研究,埋头苦干几十年;袁隆平为了培育出杂交水稻,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研究。爱国是一种奉献: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 , 救民族于存亡之时;一代代爱国青年断章取义 , 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奉献青春与热血。
A、埋头苦干 B、持之以恒 C、前仆后继 D、断章取义 -
5、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习惯和愿望总是莫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B、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C、我也端祥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却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就是一种诬篾。
-
6、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恪守(kè) 娉婷(pīng) 箪食壶浆(dān) B、摇曳(yè) 豢养(huàn) 根深蒂固(tì) C、瞥见(piē) 桑梓(zǐ) 彬彬有礼(bīn) D、嗤笑(chī) 眺望(tiào) 强聒(guō)不舍
-
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针对美方发起的“关税战”,我外交部以一句“谈,大门敞开。”作出铿锵回应。门,是阻隔的屏障,也是联结的纽带,是生活中常见的存在。推开家门,是游子对温暖港湾的回归;跨进校门,是少年对知识殿堂的奔赴。历史的门扉后,藏着文明的兴衰与时代的更迭;心灵的门坎前,横亘着理解与隔阂的距离。有人在门的开合中学会接纳与拒绝,有人在门里门外的徘徊中领悟成长与责任,也有人在跨越重重“门障”后,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请以“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主题健康,积极向上;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涉及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信中国,相信明天
①这个春天,“相信中国”成热词。
②“对我们来说,机遇存在于中国所有城市”“中国科技创新生态为促进全球协同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关村论坛三场高层次论坛2025年年会次第启幕,“看好中国”成为普遍共识。国际医药巨头阿斯利康宣布将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上海浦东再迎1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外资研发中心……外企高管密集访华,“到中国去”成为众多外商的坚定选择。
③信念,源于信心。中国作为“确定性的绿洲”,正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信心、动力与正能量。进入2025年,中国创新成果井喷式涌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飞天在即,CR450动车组祥车试验时速达450公里,DeepSeek与宇树机器人全球瞩目……新质生产力深刻改变着中国经济发展轨迹。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实验室”,中国厚积薄发的创新实力令人惊叹——今年前2月,工业机器人、动车组、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64%、91.5%,人工智能技术跑出加速度。德国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斯特凡·哈通评价:“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制造中心,更是全球创新引擎。”
④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向“新”而行。中国已建成3万多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高盛研报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中国GDP增速带来每年0.2—0.3个百分点的提振。通过积极创新和奋力博弈,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开拓新局,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⑤开放共赢,彰显东方智慧。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时,中国以“越开放越安全,越融合越繁荣”的理念赢得国际信任。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生效,95%税目产品零关税;对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零关税,成为首个践行此承诺的主要经济体。从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吉乌铁路到秘鲁钱凯港连通拉美,中国以“和合共生”传统推动全球化进程。扩大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开放试点,优化外商投资环境,“China Travel(中国游)”热潮兴起……中国以行动诠释“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怀。正如外媒所言:“国际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
⑥风雨淬炼,韧性铸就未来。面对全球经济逆风,中国经济展现出非凡韧性。2024年,中国以一揽子增量政策,实现5%的增长目标,赢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超出预期”的评价。如今,每天8万多辆汽车下线、340万台智能手机出厂、4.7亿件快递流转,雄厚的产业基础与超大规模市场构成强大支撑。正如外宾所言:“中国具备未来增长所需的一切条件。”
⑦“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这句《哪吒之魔童闹海》台词恰似中国经济写照。从反贫困到战疫情,从稳经济到化危机,中国始终以韧性突破困局。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市场潜力激发创新动能,企业活力推动产业升级。风雨洗礼后的中国,正以更坚定的步伐走向复兴。
⑧“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正确道路,要继续往前推进。”
⑨相信中国,相信明天。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11日版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5年三场高层次论坛上,“看好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外企高管密集访华体现了外商对中国的坚定选择。 B、中国创新成果显著,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CR450动车组、DeepSeek大模型等,显示出中国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实验室”的转变。 C、中吉乌铁路和秘鲁钱凯港的案例,说明中国以“和合共生”的传统推动全球化进程,开放共赢,彰显东方智慧。 D、结尾引用《哪吒之魔童闹海》台词,意在强调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挑战。(2)、结合材料,概括“信念,源于信心”中“信心”的具体表现。(3)、结尾句“相信中国,相信明天”与标题形成呼应,请结合全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过村庄
胡启涌
①风把我与一地的落叶吹向村庄,步履窸窣,叶子窸窣。
②河流紧贴着村庄,娴静的河水湛蓝如练。风拂过时,河中清波粼粼,两岸也随着波纹荡漾开去。几棵有些年数的柳树,痴守着河岸,风急柳乱,河风任意侍弄着柳树的长发,河面也变得影影绰绰起来。
③这个隐在山间的小村庄,现在只剩下一片宁静了,人们离开了这里,集体迁到了远处更为便利的小镇。我无数次走过这里,欣赏过这里的草木人间,我在这里能快速地找到内心的故乡。现在,河边没了挑水的人,没了洗衣的人,没了放牛的人……整条河流已交给了几只黑水雉,黑水雉是一种文静的水鸟,如一串草甸子浮在水面,时而将藏在翅膀下的头抬起,看一下四周后又把头埋下。它熟悉这条河流,只需要抬头一瞥,就会读懂河流的每一个细节。
④整个村庄都是青瓦木房,石墙护院,推开虚掩的木门,屋里的烟火已远去,抬手触摸旧物件,润润的凉凉的,就像受潮的记忆,时时处于破壳发芽的状态。只要随意一摸,手印就会真实地印上去,指纹与木纹清晰地重叠着,一个完整的村庄顿时在心中温暖起来。
⑤瓦房一间挨着一间,沉默得像一群闲坐院边的老人,坐姿各异,满是沧桑。房顶上,道道瓦沟和排排瓦垄上的湿湿印迹告诉我,一场小雨刚刚来过。排排青瓦,是村庄一架铺陈开去的大号钢琴,风吹过,琴声响起,轻时如低诉,急时似号鸣。檐角上的一撮松土上,一根蒿草在风中时俯时仰,指挥着村庄的露天音乐盛会。
⑥瓦檐下的木房已无人居住,一码一码的柴火堆在房前房后。曾经奔忙在田间的铁铧光亮不再,在岁月的销蚀中斑驳暗沉。挂在木梁上的一把锄头,紧紧贴着墙壁,与脱了齿的犁耙、断了柄的钉耙,在时光中保持着一致的静谧。一个完整的背篼搁在屋角,还配有一对精致的棕丝背带,里面装着一些包谷壳,算是对屋里残缺旧物的一个补充。门外一口石水缸,底部已陷在了泥土中,古意苍苍。在曾经的时光里,这座瓦房主人的每一餐饭,每一次浆洗,都从这口水缸开始演绎。还有随处可见的石猪槽,没入瓦砾中的石磨盘,干爽如昔的地窖……待到春天,草芽陆续冒出地面,几阵春雨后,疯长的绿意就会再次把它们覆盖,会将这些故园中的旧物件,精心做成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包裹,存放在村庄这里,耐心地等待取件人的到来。
⑦一堵半人高的老墙,像村庄的一道浓眉,由脸盆大小的砾石摆砌而成,大约是村民们从村外河里拾来,光滑的表面有水流的痕迹,也有村民的体温。石缝中生长着坠盆莲和金边吊兰,缀有水珠,透明喜人。满墙缠绕的枯瘦南瓜藤,恰似一幅章草书法作品中的几道焦墨,恣意地交织在墙上。几个南瓜无人摘回,如几滴硕大的墨点滴落在墙头。南瓜上有几个小洞,走近探看,里面的瓜子和瓜瓤早被松鼠和鸟儿啄去,只剩下一个个空壳,写意地悬挂在墙头。一群麻雀在墙头翻飞,蹦上跳下,叽喳不休。一只流浪猫突然出现,麻雀“噗”的一声飞向瓦房。瓦房是鸟儿最安全的家,麻雀总能在檐下的檩条间找到舒惬住处。它们与燕子为邻,同在屋檐下,燕子的旧日泥巢还空着,一个挨一个的“挂”在檐下。等到草绿花开的日子,燕子归来,它们就会同守屋檐下,共话杏花春雨。
⑧我披着轻寒,一个人走过村庄。这里的瓦房依山而建,一条青石满铺的路,顺着山势随弯就弯地穿过村庄。其实村庄不大,就十几户人家,人们离开后也很少回来了,把带不走的瓦房和过去留在了这里,交给了四季的风雨管理。时间愈久这里就愈安静,适合一个人孤独地走过。
⑨还好,河流不会离开这里,始终以母性的温情拥抱着村庄。我与瓦房、石板,还有那些静躺在光阴里的旧物件,一起依偎在河流的臂弯里,用最暖心的语言慰藉彼此,想起沈从文那一句:我就这样一边看水一边想你。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1月2日版)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写“步履窸窣”,暗含了“我”走向村庄时的孤独;“叶子窸窣”则写出了村庄的冷寂与落寞。 B、“我无数次走过这里”并“在这里能快速地找到内心的故乡”,从中可看出“我”对村庄的熟悉与眷恋。 C、结尾引用沈从文的话,作者“看水”不仅是凝视河流,更是回望村庄消逝的时光,“想你”则是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深切思念。 D、“指纹与木纹清晰地重叠着,一个完整的村庄顿时在心中温暖起来”一句,暗示了“我”与村庄旧物之间的情感联结。(2)、结合全文概括文中村庄的特点并简要分析。(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瓦房一间挨着一间,沉默得像一群闲坐院边的老人,坐姿各异,满是沧桑。”(4)、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时间愈久这里就愈安静,适合一个人孤独地走过”的感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10、2024年绵阳科博会为了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制定了相关的便民措施。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科博会游园护照功能
打卡手册
前往设置在科博会内的专属盖章点打卡盖章
收集特色印章
导览地图
设置科博会园区的导览地图,标注盖章打卡点的具体位置
①
独家攻略
护照页面有专属二维码,扫描便可浏览园区建筑的理念
②
③
凭印章打卡享受指定商家的优惠折扣
促进园区消费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摆渡车上,一名中学生志愿者在介绍绵阳的同时,也在向游客讲述有关《西游记》《水浒传》的故事。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保护唐僧,反而遭到唐僧的驱逐,悟空一气之下来到观音处诉苦,请求摘掉紧箍咒。
②《西游记》中,很多妖怪及其“宝贝”都与天上神仙有关,比如乌鸡国的假国王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精,金兜山上青牛精的“宝贝”金刚琢是太上老君的法宝。
③《水浒传》中塑造一批忠义好汉,他们讲情讲义,如:宋江得知“生辰纲”事发,义释晁盖;燕青舍命保护卢俊义,甚至得知其将被斩首时,从酒楼跳下救走卢俊义。
④《水浒传》中有三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其中只有顾大嫂在征方腊中幸存。
(1)、材料一是绵阳科博会为游客定制了专属游园护照,结合思维导图,补全空缺处。(2)、一位外地游客乘飞机到达南郊机场,想要参观绵阳科博会,却不知该如何前往,请你结合材料二的路线图,告知他前往科博会会场的最快路线信息,注意语言准确连贯。(3)、材料三中关于《西游记》《水浒传》的故事,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名篇名句默写。
(1)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2) , 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此中有真意,。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有修养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影响心境,正如《论语》中所言:“ , 。”
(6)《十五从军征》中用“ , ”写出庭院荒凉、凄清之景,反映了乱世百姓的深重苦难。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咏橘
[宋]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①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②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释】①新苞:指新橘;②噀(xùn):喷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暗”“枯”两字表现了菊花与荷花受不住寒霜的摧残,将残未残又颜色暗淡的样子。 B、“竹篱茅舍出青黄”承接上句对橘树果、叶的描绘,写其果实颜色,使“橘”的形态更加丰满。 C、四、五句中,一个“惊”是惊讶于上好的橘子竟然橘皮破了,“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涩。 D、“吴姬三日手犹香”表现了橘子的芳香浓郁持久,意境清新雅致,使得“橘”的形象更为绮丽。(2)、本词表现了“橘”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①不忽木,大奇之,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②也。”
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③ , 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释】①平章:官职名。②掾(yuàn):属官,指副职、助手。③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的规定。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人有遗币于途者 遗:丢失 B、大奇之 奇:称奇 C、互相戒曰 戒:劝诫 D、特拜养浩 拜:拜访(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B、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C、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D、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年幼时就有德行和节义,即便在路上拾得钱物,也追着归还,稍长又勤奋读书,后来焦遂听说了这些,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 B、张养浩对有盗窃前科的百姓较宽容,而严处祸害乡民、暴虐残忍的土匪严处,深受百姓爱戴,以致调离堂邑十年后,人们仍然树立石碑赞扬其美德。 C、关中遭受天灾,张养浩接受命令后,便遣散了家里所有的人,轻车简从去陕西任行台中丞,在路上赈济饥饿之人,埋葬死者。 D、选文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既表现了张养浩勤苦好学、为人正直的品质,又突出其清廉爱民、疾恶如仇的高尚人格。(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
14、夏天将至,为了配合绵阳文旅做好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来绵阳避暑,同学们拟了下面四条宣传标语,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微风送香气,骄阳迎宾朋。 B、清爽绵阳,22℃的夏天。 C、四季入绵阳,无处不风光。 D、魅力绵阳,风景这边独好。
-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江三角洲地区于今年开始播种新型水稻种子,使得今年水稻的收成是几年来水稻收成最好的一年。 B、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大国“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C、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窜访台湾,严重违背了美国政府的“一个中国”的承诺。 D、米粉,是绵阳地区的传统名小吃之一,有着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源于三国时期的名人蒋琬。
-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春日里,杜甫草堂繁花似锦,翠竹轻摇,游人前呼后拥 , 慕名而来,寻找春日诗意。 B、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技术过硬与心理强大相得益彰 , 取得佳绩顺理成章。 C、游曲阜,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及深远影响,孔子被尊为“至圣”,当之无愧。 D、当外界一切喧嚣戛然而止 , 世界猛然出奇地安静,人们忽然觉着这个地方如此陌生。
-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朗润 格物致知 懈怠 白手起家 B、驰骋 翻来覆去 琐屑 意想天开 C、宽敞 川流不息 维幕 郑重其是 D、告磬 前仆后继 瞻仰 纷至沓来
-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愧怍(zuò) 翩然(piān) 粗犷(kuàng) 拈轻怕重(niān) B、震悚(sǒng) 亘古(gèng) 伫立(zhù) 坦荡如砥(dǐ) C、汲取(xī) 酝酿(yùn) 校对(jiào) 人迹罕至(hǎn) D、摇曳(yè) 遵循(xún) 缄默(jiān) 不屑置辩(xiè)
-
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天冷了,多穿点衣服,这是为你好。”
“我经历的多,听我的没错,是为你好。”
“作业要认真完成,严格要求是为你好。”
“让你这样要你那样,还不都是为你好。”
听到类似这样的话,你会有抵触情绪吗?根据你的体验和思考,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
要求:角度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20、“学问之道”诗文探究活动。【甲】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①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②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乙】善学者,师逸④而功倍,又从而庸⑤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⑥ , 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礼记·学记》)【注释】①杜荀鹤:晚唐现实主义诗人,经历唐末黄巢起义。②家山:指故乡。③礼乐:指儒家思想。④逸: ▲ ⑤庸:功劳。⑥节目:泛指枝干的节疤。⑦从容:同“春容”即撞钟。(1)、【甲】诗颈联“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用词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其妙处。(2)、结合【甲】诗,谈谈作者为什么将这首诗题写在弟侄的书房。(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善学者 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B、及其久也 及郡下(《桃花源记》) C、不善问者反此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D、此皆进学之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请根据【乙】的上下文推测“逸”字的意思,补全注释,并简要说明理由。(5)、【乙】文中画横线处需断句,请从AE中选出正确的三处。善问者[A]如攻[B]坚木[C]先[D]其易者[E]后其节目
(6)、请结合以上诗文,联系自身学习实际谈谈如何才能使学习更上一层楼。(7)、【乙】文中出现了“善学者”、“善问者”、“善待问者”这三类人,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个,指出这个人属于以上哪一类人,并结合名著中人物的经历说说理由。A.鲁迅(《朝花夕拾》)B.王冕(《儒林外史》)C.谭波尔小姐(《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