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1)、[甲]诗中,诗人移步换景,一步数景,用让人目不暇接的自然风景,来展示西湖初春的 特点,抒发了诗人______的感情。(2)、[乙]诗以雪喻______,因凭栏所见引发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深思和感慨。(3)、[乙]诗描写的景物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请说明理由。 -
2、同学们总结古诗文常见“章法结构”,请你补充小唐同学的经验交流稿。
古人作诗为文,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往往也遵循这样的格局。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以交代时间和起因起笔,承接“念无与为乐者,①”句,以叙事延伸推进;崔颢《黄鹤楼》以“② , ③”为转折,转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李白《渡荆门送别》合拢于“④ , ⑤”,以含蓄点明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之情为收结……了解这样的章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作品的整体性,把握作者的思路。
-
3、请为同学草拟的新闻采访提纲补充采访目的。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9月29日上午跳高成绩宣布后,主席台西侧
采访对象
男子跳高八年级组冠军小唐同学
采访目的
采访方式
访谈,照片、视频拍摄
采访用具
纸、笔、手机
采访问题
(1)您第几次参加跳高比赛?
(2)您在面对1.65米的最高挑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您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难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九班同学打出一幅宣传标语。如果给标语加标点,最符合当时情境,反映同学心声的一项是( )
A、九班第一?那咋了。 B、九班第一,那咋了…… C、九班第一!那咋了? D、九班第一——那咋了! -
5、请修改、完善同学来稿。
值此祖国母亲75岁生日之际,我们召开运动会,心情倍加激动,我们要把最好的运动成绩作为献给祖国的礼物。不忘历史:1949年的长江前线,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飞跃长江,解放南京;A2012年的勃海海域,中国科研人员用惊天一着,将国防科技飞速发展的特殊一刻(juān kè)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传承精神:B我们一定会像所有祖国至上、玩强拼搏的中国人一样,在我们的运动场上(bù chuò)挑战,突破自我,以健康的体魄,昂扬的精神面貌,唱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斗强音!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①juān kè
②bù chuò(2)、为了播报流畅,请给加点的易读错字注拼音。①锐不可当 ②惊天一着
(3)、你发现A、B两处画线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修改。①改为 ②改为
(4)、你发现“飞跃长江”中“飞跃”一词用词不当,你把它改为 , 理由是 。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自清的《春》中写道,孩子在春风中放飞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小鲁迅在泥墙根找到了无限的趣味,在堆雪罗汉与捕鸟中获得快乐;泰戈尔的《金色花》里,小花儿和母亲玩着游戏;《咏雪》中谢太傅与子侄们“讲论文义”是一种更为高雅的游戏……游戏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童年时游戏可以增加快乐、开发智力、深化伙伴间的友谊、健全心灵,甚至启迪人生……
请以《童年的游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积极健康(不建议写电脑手机游戏);(2)题目自拟;(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5)不少于600字;(6)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朝花夕拾》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温儒敏)
请结合你对《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就文中加横线句子,举出实例加以证明。(70字以上)

-
8、阅读《西游记》节选,回答问题。
却说猪八戒见那黄风大作,天地无光,牵着马,守着担,伏在山凹之间,也不敢睁眼,不敢抬头,口里不住的念佛许愿,又不知行者胜负何如,师父死活何如。正在那疑思之时,却早风定天晴,忽抬头往那洞门前看处,却也不见兵戈,不闻锣鼓。呆子又不敢上他门,又没人看守马匹、行李,果是进退两难,怆惶不已。忧虑间,只听得孙大圣从西边吆喝而来,他才欠身迎着道:“哥哥,好大风啊!你从那里走来?”行者摆手道:“利害!利害!我老孙自为人,不曾见这大风。那老妖使一柄三股钢叉,来与老孙交战,战到有三十余合,是老孙使一个身外身的本事,把他围打,他甚着急,故弄出这阵风来,果是凶恶,刮得我站立不住,收了本事,冒风而逃。哏,好风!哏,好风!老孙也会呼风,也会唤雨,不曾似这个妖精的风恶!
(1)、小冀同学对这段文字进行了精读,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说明理由。(2)、简要概括这一段所属的情节。(10个字以内)(3)、从这一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征。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家的猫
莫言
①我家那只猫生第二窝猫的时候,已是初夏,家家户户都赊了毛茸茸的小鸡雏。放在院子里,唧唧地叫着,跑着,确实有几分可爱的样子。
②我家自然也赊了鸡雏。我经常发现猫蹲在黑暗的角落里,目光炯炯地窥视着鸡雏。
③几天之后,邻居一个孙姓的老太太,我要呼之为“姑奶奶”的,拄着拐棍,骂上门来了,自然是骂猫,说有一只小鸡被我家那只该千刀万剐的瘟猫给吃了。
④祖母与这孙姑奶奶素来不睦,跟着骂了几句猫。孙姑奶奶还不完,叨叨着,意思好像是要从我家这群鸡雏中捉走一只权充赔偿。
⑤祖母说:“姑奶奶,畜生的事,人能管着吗?要是我的孙子吃了你的小鸡,我这群小鸡里就任你挑走一只,这还不完,我还要拔掉他的牙!”
⑥祖母对着我挥了挥手。
⑦孙老姑奶奶还在絮叨,意思是非要祖母赔偿她一只小鸡不可的。
⑧祖母那群屁股上染上鲜红颜色的金黄色小鸡雏在院子里欢快地奔跑着。猫卧在门旁一个蒲盘上,团着身体睡觉。
⑨“反正是你家的猫吃了我的鸡……”孙老姑奶奶说。
⑩有些愠色上了祖母的脸。她把小鸡唤到眼前,捉起一只,攥着,走到猫旁,蹲下,拍了猫一掌,问:“猫,你吃小鸡吗?”
⑪猫睁开眼看着祖母。
⑫祖母把小鸡放到猫嘴边,猫闭上眼睛,把嘴扎到肚皮下,又呼呼地睡起来。小鸡雏在猫的背上蹒跚着。
⑬祖母冷笑一声,说:“姑奶奶,看到了吧?这只猫怎么会吃你的小鸡?你的小鸡兴许是被老耗子拖去,被黄鼠狼叼走,被野猁子吃掉啦!”
⑭孙姑奶奶说:“你家的猫当然不吃你的鸡,再说它吃了我的鸡,已经饱了。
⑮祖母说:“‘抓贼拿赃,捉奸拿双’,你说我家猫吃了你的小鸡,有什么证据?”
⑯孙姑奶奶说:“我亲眼看见!”祖母说:“我亲眼看见你吃了我家一头牛!”
⑰孙姑奶奶气得翻白眼,原地转了两圈,嘴里骂着猫,歪歪扭扭地走啦。
⑱几天之后,又有一个人提着一只鲜血淋淋的小鸡雏骂上门来了。
⑲猫正蹲在门边,舔着胡子上的血。
⑳祖母无法,只好捉了一只小鸡雏,换了那只死鸡雏。
㉑后来又接二连三地有人骂上门来,我们本是积善之家,竟因一只猫担了恶名,并不仅仅赔偿人家几只鸡罢了。
㉒我家的猫恶名满村,骂猫时,总是把我父亲的名字作为定语:×××家的猫。
㉓祖母惶惶起来,先是以涂满辣椒的小死鸡喂猫,想借此戒掉它的恶习——祖母是用给小孩子断奶的方式——乳头上涂满辣椒,孩子受辣,便不想吃奶——来为猫戒食鸡癖的,但毫无效果。
㉔想那涂满辣椒的鸡不是成了一道名菜“辣子鸡”了吗?
㉕人尚求食不得,拿来戒猫“食鸡癖”,无疑是火上浇油啦。
㉖再以后,凡有人找上门,祖母便说:“这原本不是俺家的猫,它赖着不走。现在俺更不管了,谁有本事谁就打死它。”
㉗再要祖母把自己的鸡雏赔给人家是万万不能啦。
㉘但我家的猫实属罪大恶极。
㉙祖母把猫装进一条麻袋里,死死地捆扎住了麻袋口,然后,由二哥背到街上,扔到一辆去潍坊的拖拉机后斗里。
㉚祖母对拖拉机手说了半天好话,央求人家第一不要厌烦猫叫把它中途扔下;第二到了潍坊后要把麻袋左转三圈右抡三圈,把猫抡得头晕了再放它出袋,免得它记住方向跑回来;第三就是希望千万把麻袋给捎回来。
㉛祖母再三强调麻袋是借人家的,我知道这麻袋是我们自家的。
㉜猫被扔进拖拉机后斗里,拖拉机后斗颠颠簸簸,把猫给拖到潍坊去了。
㉝这下子好了。
㉞村里的鸡雏们太平了。潍坊的鸡雏该倒血霉啦。
㉟潍坊离我们村子有多远?三百零二十里。
㊱失去母亲的四只小猫彻夜叫唤,激起我的彻夜凄凉。天亮后,祖母连连叹息,说:“可怜可怜真可怜,人猫同理,这四个孤苦伶仃的小东西。”
㊲祖母腾出一个筐子,絮上一些细草,做成了一个猫窝。又吩咐我从厢房里把四只小猫抱到家里来。
㊳梅雨时节到了,半月雨水淋漓,连绵不断。
㊴我无法出家门,百无聊赖,便逗着四只小猫玩,并用土豆糊糊喂它们。老猫已被送走半月多,那条麻袋,拖拉机手也给捎了回来。
㊵我看着生满绿苔的房檐下明亮的雨帘,雨大一阵小一阵,但始终不停,屋子里也一阵晦暗一阵明亮。
㊶当晦暗时,四只小猫的八只眼睛绿绿地闪着光,好像磷火一样。
㊷树叶沙沙响着,是风在吹,我想象着那只老猫的情景,它在那遥远的潍坊,生活得怎么样?
㊸农村的阴雨天,无事可干,劳累日久的大人们便白天连着黑夜睡觉,雨声就是催眠曲。我逗着猫玩一阵,看一阵雨,胡思乱想一阵,瞌睡上来,伏在一条麻袋上便睡。
㊹朦胧中看到那只猫穿越河流与道路,出没郁郁青纱帐,顶风冒雨,向家乡奔来……
㊺一阵喧闹吵醒了我,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那只猫果真回来了。
㊻它遍身泥巴,雨湿猫毛更显得瘦骨嶙峋。四只小猫与老猫亲热成了一个蛋。
㊼我大叫着:“猫回来啦!猫回来啦!”
㊽家里人纷纷起来,看着猫儿女与猫母亲生离死别又重逢的情景,这情景委实有点感人。
㊾祖母立刻吩咐母亲给猫备食,它吃鸡的罪恶阴影消逝。
㊿起码是在我家老幼的心里,洋溢着一片猫中英雄所创造的奇迹的辉煌光彩。
(51)猫离家十七天,如果不走弯路,跋涉三百余华里。它是被装进暗无天日的麻袋里运走,拖拉机手老邱又忠实地履行了祖母“左转右抡”的嘱咐,它是靠着什么方法重返家园的呢?
(52)这个谜我始终解不开。
(53)祖母看着急急进食的猫,感叹道:“猫老多啦!”
(54)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对这只猫的敬佩,一直认为这只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
(1)、作者为什么说“我家的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2)、文章为什么要用较大篇幅写“我家的猫”吃小鸡的情节?(3)、按要求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朦胧中看到那只猫穿越河流与道路,出没郁郁青纱帐,顶风冒雨,向家乡奔来……(这句话是实写还是虚写?有什么作用?)
(2)祖母看着急急进食的猫,感叹道:“猫老多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试找出一例,抄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5)、结合郑振铎的《猫》,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与动物相处。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谦词和敬词的正确使用是高考考查语言得体的重要内容,而且谦词和敬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能随意更改。因此,必须辨识、牢记一些常用的谦词和敬词,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言随旨遣。
②谦敬词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比自己年龄大的家人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了“家”、“舍”这两个谦词和“令”这一敬词外,“小”(小女)、“拙”(拙见、拙荆:自己的妻子)、“鄙”(鄙见)、“寒”(寒舍)、“愚”(愚见)、“浅”(浅见)等都是指自己的,属于谦词。常用敬词有“贵”(如贵校、贵公司)、“大”(如大作,用于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尊”(如尊姓大名)、“拜”(如拜托)、“赐”(如赐教,请别人指教)、“雅正”(如雅正,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等。
③面陈不仅仅是把内容讲清楚,关键是要学会使用谦称、敬称、谦词、敬词等。例如:一位家长对他儿子的老师说:“为了令郎能够考上一所好学校,希望您一定尽绵薄之力,如果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我一定鼎力相助。”这句话里“令郎”相当于“您的儿子”,是敬称,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称呼自己的儿子,此处可改为“犬子”;“绵薄之力”是谦词,只能用于自己,“鼎力相助”是敬词,只能用于对方,两处调换方妥。
④有些词语谦、敬的倾向似不太明显,但它是客观存在,也应留意。如“鼎力支持”中的“鼎力”用于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不能用于说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又如“略尽绵薄”,用于年长者的自谦,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
(1)、根据上下文,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恰当的话。(2)、阅读下面的情景对话,根据上面的选文内容,找出两处谦敬语使用的不妥之处并指出修修意见。小王和小李是好朋友,很久没见面了,这天小王去小李家做客。
小李:王兄,很久不见,今日您光临贵府,我受宠若惊。
小王:贤弟客气了,不知家父近来可安好?我远行回来,特备薄礼,略表心意。
(1)不妥之处: 修改意见:
(2)不妥之处: 修改意见:
(3)、叔叔出版了一本自己的文集,你想向叔叔求取一本。根据选文,你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求至少使用两个敬词)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诲学
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① , 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② , 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丙]
《曾国藩家书》节选
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读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③;谨慎,保家之本。
①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 德:品行,这里借指特性。②迁:改变。③齐家:治家。指用自己的德行影响、感化自己的家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号的词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 (2)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
(3)年与时驰 驰: (4)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舍:
(2)、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3处)玉 不 琢 不 成 器 人 不 学 不 知 道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富不读书,富不长久。
(4)、对比是把相反或相对的两种情况放在一起写,以突出作者的表达意图。这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写法,请找出一处,抄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5)、三篇文章都读到了学习(读书)的作用。甲文主要强调学习可以;乙文主要强调学习可以;丙文则强调读书可以。 -
1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1)、《浪淘沙•北戴河》中追述曹操写作《观沧海》一诗的句子是: , , 。(2)、两首诗词都突出了大海 的特点。(3)、《浪淘沙•北戴河》中“换了人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阅读经典诗文,能够对我们进行精神的引领,让我们获得生命的营养。请根据课内所学,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主题
诗句
对“快乐”的理解
(1)① , 不亦乐乎?(《论语》)
(2)饭疏食,饮水,② ,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对“秋天”的描写
(3)③ , 小桥流水人家,④。(马致远《秋思》)
(4)⑤ ,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对“友情”的珍重
(5)我寄愁心与明月,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正是江南好风景,⑦。(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①温柔的春/闯入了我的生活/冷漠的冰/似乎已成了过去。
②柳树套上了崭新的绿装/因为她跟春天有个约会/柳条扭动/尽情舞蹈。
③石榴花穿上了石榴裙/因为她跟春天有个约会/石榴花羞红了脸/暗自丛中笑。
④燕子披上了燕尾服/因为她跟春天有个约会/燕舞莺歌/衔泥筑巢不亦乐乎。
⑤我也从容赶来/因为我跟春天有个约会/我要茁壮成长/ 励志报国。
(选自诗歌《我跟春天有个约会》,有改动)
(1)、有关这首诗歌朗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宜用欢快、乐观的语气来朗读。 B、“因为/她跟春天/有个约会”四个脉络句应这样停顿。 C、后四句开头的“柳树”“石榴花”“燕子”“我”不必重读,轻轻带过即可。 D、“我要茁壮成长/ 励志报国”是主旨句,宜读得昂扬向上;“励志报国”四字可一字一顿,情绪高昂。(2)、仿照诗歌第②③④节的形式和修辞方法,在下面的横线上再仿写一节小诗。, 因为她跟春天有个约会, , 。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 , 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 甲 (柔弱/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 乙 (畅快/畅通),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①这一场雨,②完全驱走了冬天,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略有改动)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huā bāo) ②(jiāo mèi)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洗淋(lín) 彩棱镜(línɡ) B、洗淋(línɡ) 彩棱镜(lénɡ) C、洗淋(lín) 彩棱镜(lénɡ) D、洗淋(línɡ) 彩棱镜(línɡ)(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甲 乙
(4)、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B、只有 才 C、由于 就 D、只要 就 -
16、作文
别说我们还太小,其实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和劝告,其实我也懂;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无私的春风、感人的画面、美丽的故事、课文中的形象、作者的意图……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会一瞬之间漾遍全身。是的,时间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我懂得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能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立意深刻,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3)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字数不少于600字。
-
17、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陈柏清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顶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的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地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须说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又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被无限拉长。心里稍稍感觉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离开。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周围无声的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选自《思维与智慧》)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六岁那年的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笑着离开的母亲,内心有几分喜悦。 B、十七岁时夏末秋初的清晨,父亲在小站目送“我”离家到省城求学,“我”虽热切盼望离开,但是又略带伤感。 C、早春二月天蒙蒙亮时,父亲在简陋的门楼下目送“我”远嫁他方,“我”稍稍感觉酸涩,又觉无聊。 D、去年深秋,“我”目送父亲离世,“我”的内心痛苦沉重。(2)、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1)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被无限拉长。(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2)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4)、本文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手机依赖症”相关材料,完成题目。
【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调查统计】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摘自互联网)
【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比例
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例
1小时以下
19.23%
通信需要
21.15%
1到2小时
21.15%
放松需要
42.31%
3到5小时
44.23%
上网查资料
19.23%
5小时以上
15.38%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网友声音】
①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②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③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模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着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④野百合: 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⑤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专家观点】
①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模手机150次,除睡觉的八个多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
--王忠武
②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都加凡
③“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④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⑤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一孔屏
(摘自互联网)
(1)、结合材料,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去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寻求帮助。 B、由调查统计表可知,该市上班族和学生族将近有一半的人每天使用手机3到5小时。 C、如今,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厂商应负完全责任。 D、现代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这不利于健康。(2)、从文中的(调查统计)表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 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忽于眠中/于我如浮云 B、非淡泊无以明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意与日去/相委而去 D、俄而起惊/俄而雪骤(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吕 蒙 入 吴 王 劝 其 学 乃 博 览 群 籍 以 《易》 为 宗
(4)、乙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试着用自己的话回答。(5)、读了甲、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说说你的理解。 -
20、本学期,七年级开展了“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仔细观察生活,时时捕捉生活素材。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 滴见闻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美丽的四季是我们的素材:春天① ,鸟儿在繁花嫩叶间卖弄清脆的hóu lóng;夏天热烈又粗犷,万物 zhēng xiān kǒng hòu地生长;秋天稻香芬芳,背篓里满是肥硕的瓜果;冬天 qī lěng又宁静,轻软的雪覆盖着② 的荒原。生活的点滴是我们的素材:瘫痪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 与母亲诀别,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髓;孝顺的莫怀戚,解决散步时的分歧,选择了“走大路”,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③ 的小姑娘们,在舞台上跳出绚烂的舞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hóu lóng (2)zhēng xiān kǒng hòu(3)qī lěng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①花枝招展②人迹罕至③花团锦簇 B、①人迹罕至②花枝招展③花团锦簇 C、①花团锦簇②人迹罕至③花枝招展 D、①人迹罕至②花团锦簇③花枝招展(3)、下面是本次实践活动的写作素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烟波无际,水天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能不能重视积累,会不会用心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公园的荷花已经开放,我身处其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D、由于井房的经历,使海伦·凯勒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