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情境,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句。

    诗言志,歌咏言。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借各种意象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水何澹澹,①”来刻画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景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运用“海日生残夜,②”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通过“③ , ④”两句诗点明主旨,道出了漂泊天涯的游子内心的思乡之悲;而在《论语》十二章中“⑤ , ⑥”则写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 2、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组成了新的班集体。为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班级组织了“有朋自远方来”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古人关于朋友的称呼有很多,如打破年龄、辈分差异而结成的朋友叫① , 看上去平淡如水却重道义的朋友叫②

    A.竹马之交       B.忘年之交        C.君子之交       D.布衣之交

    (2)、【活动二】你制作了一个书签想要送给好朋友小语,请你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话,完成赠语。

    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

    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

    朋友是

    (3)、【活动三】在“讨论怎样交友”这一环节中,大家对“网上交友的利与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赞成网上交友,有人反对网上交友,双方各执一词,请谈谈你的观点。
  •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①解决散步时的分qí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②瘫痪的史铁生与母亲jué别时收获了“好好儿活”的勇气;③跟轻风流水应合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④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等……⑤在语文的世界里,遇到的一切都会让你喜出望外,尽收眼底的一片片天光云影,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qí       蓄       jué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喜出望外”的意思是
    (4)、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
  • 4、请以《这一路,竟有你相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5、《西游记》《水浒传》《海底两万里》《红岩》讲述的都是团队的故事。如果将来你要建设、管理一个团队,他们的经历对你有什么重要启发?请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点,结合其中两部小说,简要分析。
  • 6、名著阅读活动征集了同学们关于名著阅读的看法。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朝花夕拾》时,无需关注作者生平,只需从文字表面体会鲁迅对童年趣事的怀念即可。 B、读《海底两万里》时,需梳理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关注科学幻想元素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C、读《经典常谈》时,可快速略读文言段落,直接背诵朱自清对经典典籍的结论性评价。 D、读《简·爱》时,要重点关注情节的变化和人物的性格,对于写作背景则不需要涉猎。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孤岛

    何君华

    ①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我们叫队长给骗了。队长说,还有最后一个哨所,最后一个边防连队,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

    ②我们乌兰牧骑慰问演出小分队出来巡回演出已经一个多月了,所有人早都已经疲惫不堪,听队长这么说,我们一下雀跃起来。去边防哨所的路程虽然漫长——听说有整整五十公里,但好歹有了盼头,大家脸上的倦容也都舒展开来,一路上有说有笑。

    ③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哨所呀?总共只有三间屋子,面积不过四十平方米。更主要的是,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

    ④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只有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吗?我们队里最活泼的舞蹈演员那日松在屋里屋外到处找,发现这个哨所除了几只鸡以外,当真只有一个人,就是这位站在我们跟前的哨长呼日勒,一个体格健硕、脸庞黑黢黢的蒙古族汉子。他是这个哨所的哨长,也是这里唯一的哨兵。说白了,他是这个哨所的“光杆司令”。

    ⑤呼日勒哨长已经提前接到了我们要来慰问演出的通知。我们的汽车离着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并跟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⑥我们都很吃惊:目下正是盛夏,呼日勒哨长嘴里的“过年了”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每年只有到过年的时候,上面才会派三五个人来送慰问信和一些慰问物资,从来没有像我们慰问演出小分队一样,一下子扎进来十几个人——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⑦我们问:“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呀?”

    ⑧呼日勒哨长沉默了一会儿,说:“能不寂寞吗?寂寞,我就养鸡。”

    ⑨给哨所运送给养的卡车每七天左右才来一次。之所以用一个模糊的时间“七天左右”,是因为一旦遇到极端天气,譬如暴风雪之类,那就不一定能准时了。于是呼日勒哨长就想到了养鸡。养鸡就可以吃鸡蛋。一提到鸡,呼日勒哨长兴奋了:“都说老鹰捉小鸡,你们听说过小鸡捉老鹰吗?在我们哨所,个个都是捉老鹰的鸡!”“捉老鹰的鸡?”我们满脸狐疑。

    ⑩原来呀,打小在这哨所长大的鸡们哪里知道老鹰是自己的天敌呢?别处的鸡一旦发觉老鹰在头顶盘旋躲都来不及,这里的鸡非但不躲避,竟然还敢于张开翅膀反击。老鹰哪见过胆敢反抗的鸡啊?有一次,一只老鹰俯冲而下,群鸡一跃而起,展翅伸爪迎击。老鹰一下慌了神,反而真的被鸡啄伤了。后来,几只鸡群起而上,当真把老鹰活活啄死了,你说是不是天下奇闻!

    ⑪这可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都惊掉了下巴。

    ⑫“不过那都是以前了,”呼日勒哨长接着说,“现在,极端天气都有预警,因此在极端天气到来之前,上级就会安排将补给提前送来,断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但我仍然养鸡。寂寞的时候,我听见鸡们咯咯咯咯地叫,想到还有它们陪着我,我就不寂寞了。”

    ⑬呼日勒说着就沉默了,我们也都沉默了。还是我们队长出来打了圆场:“呼日勒哨长,那我们开始演出吧!”我们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挺胸抬头,清喉润嗓,纷纷认认真真地准备起来。我们的表情都很庄重。哨所前院空地上除了一杆国旗分明空无一物,但此时此刻这里仿佛一座极华丽的剧院。我们摩拳擦掌,准备为这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奉献一场尽我们所能的精彩演出。

    ⑭演出正式开始,我们队长亲自报幕。有人独舞,有人合唱,有人朗诵诗歌……大家都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没有人懈怠,跟以往我们在首府剧院演出时没有差别。最后一个节目,是我们的“台柱子”娜仁花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

    ⑮听着听着,呼日勒哨长流泪了,“全连官兵”也就都流泪了,娜仁花也流泪了,我们也都流泪了。

    ⑯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

    ⑰天色已晚,我们的汽车在美丽的草原公路上疾驰,回身望去,呼日勒哨长的身影渐渐变小,最后完全看不到了,只隐隐约约能看见一抹红色,一抹高高飘扬的红——呼日勒哨长正是为了守护它,一个人守在了那里。

    (选自《小说月刊》2024年2月,有删改)

    (1)、在这篇小说中,情节在不断推动的同时,乌兰牧骑慰问小分队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你补全思维导图。

    (2)、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并跟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3)、第⑮段写到在歌声中,呼日勒哨长与我们都流泪了,流泪的原因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红星中学戏剧社准备根据《孤岛》制作一个舞台剧节目,其中根据结尾段的内容创作了节目结束的定格画面,请从“我们”的视角,为这个画面拟写一段独白。(要求:结合文本内容,体现画面与思想内涵)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标准,其计算方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应维持在18.5≤BMI<24.0,BMI<18.5为体重过轻,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对成年人而言,腰围也是评估体重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判断脂肪在人体里的分布。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85厘米≤男性腰围<90厘米、8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前期。

    ②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吃和动之间的不平衡。进食量大而身体活动量不足,就会造成超重或肥胖。

    ③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素,所以要保证食物的多样化,限制高糖、高盐、高脂和加工食物的摄入,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盲目减重不仅无法实现减重的目标,还可能导致体重反弹,甚至带来更大的健康危害。

    ④运动健身也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对于体重较大且没有锻炼习惯的人,要控制每一次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或过小。

    (摘编自2024年7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①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管理首先要转变其观念,坚持预防先行,摆正心态。

    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人的健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60%取决于自己。学校和家长应抓住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帮助其正确认识生命、认识自我,树立“自己健康,自己管理”的意识,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正确认识体重,学会自我评估。学校和家长应注意增强儿童青少年对体重的认知,指引其从科学视角认识肥胖的评估指标以及肥胖可能引发的风险、预防肥胖的举措等,主张以过程性记录的方式进行动态自我评估,从预防层面降低肥胖发生率。呵护心理健康,克服肥胖羞耻。预防是关键,肥胖也不可怕。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较易受他人评论和外界思想的影响,肥胖往往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危害心理健康。学校和家长应倡导积极观念,帮助孩子摆正心态,克服肥胖羞耻,以发展的眼光激励其正确认识自己、采取正确行动。

    (摘编自2024年3月28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①为了让老百姓多动,浙江台州千方百计创造便利条件。在基础设施方面,新增132个群众身边的口袋公园,完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软实力方面,通过建立县、镇、村三级组织架构,发动村民身边的体育社会工作者,并建立管理评价机制,台州现有3620名基层体育委员活跃在线。

    ②在台州实践的基础上,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推广基层体育委员制等机制的批复》,意味着这一探索已经从台州走向了全国。基层体育委员已经成为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健康治理新格局中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2024年4月21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①今年,上海将面向2500万市民编写“体重管理”健康科普手册,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切实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②自2008年起,上海向市民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及实用健康工具,同时开展各类健康科普,促使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2.09%,实现17年“连升”,市民主要健康指标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

    ③上海市政府将组织全上海临床、营养、公共卫生和运动健康专家,从饮食控制、运动促进、规律作息和必要医疗干预手段等维度,编写市民“体重管理”健康科普手册,并积极运用AI技术提升体重管理成效。手册将印发数千万本纸质读本,并将通过电子书、有声书和视频等,进行全媒体推广传播,除了惠及本市市民,也可辐射至长三角和全国各地。

    (摘编自2025年3月11日《文汇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成年人而言,判断肥胖与否,主要看体重指数,与腰围指数关系不大。 B、盲目减重不能有效地减重瘦身,还可能对个体健康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C、学校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过程性记录的方式进行动态自我评估。 D、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的风险。
    (2)、小湛同学制定了个人体重管理计划,请结合材料一和生活实际为他提出优化建议。

    个人体重管理计划书

    个人分析:我是一名初三学生,长期饮食结构不均衡,目前身体超重,不爱运动。

    行动计划:每餐只吃1个苹果和1根黄瓜;进行高强度体育锻炼,每天跑步5公里,跳绳3000个;目标达成后,奖励自己吃蛋糕,喝奶茶。

    (3)、浙江台州和上海两地在居民体重管理方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哪些有益的经验?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概括。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念自七岁时先妣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夜课。天黎明,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节选自王拯《媭砧课诵图序》)

    【注】①先妣(bǐ):已去世的母亲。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媭(xū):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

    (1)、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媵人持沃灌(2)白玉之环(3)缊袍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姊携拯焉       无何 B、夜课       耕之垄上 C、呼拯起       饮少 D、夜读倦       一食尽粟一石
    (3)、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比 夜 则 姊 恒 执 女 红 篝 一 灯 使 拯 读 其 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2)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

    (5)、甲乙两文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曾经读书的经历,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 10、班级将举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活动一:分门别类·辑录古诗】

    【活动二:艺海徜徉·品鉴古诗】

    (1)、采集组收集了名家的诗作,发现诗人通过“花”这一意象的不同特性,表现了丰富的意蕴。请参考示例,为另两句诗撰写注解,句式不限。

    诗句

    注解

    无可奈何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抒发时光易逝的哀怨惆怅。


    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感时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2)

    (2)、创编组计划采用其他艺术形式对诗句进行再创作。请你帮他们选择最适配的一项(     )
    A、“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竹笛配乐,柔美婉转。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运用行书,彰显壮志。 C、“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排练话剧,再现冲突。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绘制油画,五色斑斓。
  •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何谓“风雅”?“风雅”寓于伟大和平凡。

    ②雨果以一封信撕开殖民者的伪善面纱,那些为劫掠圆明园歌功颂德的狡辩,终究难以A自圆其说。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的生死jué   zé,以鲜血kè   shǒu文人气节,恰如一道惊雷劈开了反动派的枷锁。心存正义与良知的他们以伟大诠释风雅。

    ③于我们而言,平凡亦可追寻“风雅”,其中的B不二法门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______。这便是平凡中的“风雅”。

    ④反观今日,一些“文人雅士”在客厅挂满名画,却对艺术C目不识丁 , 不过是D附庸风雅 , 掩饰庸俗。他们自诩“风雅”,却在千年古寺的壁画上刻字留名,sì   yì损毁历史文物;他们以“茶道”效仿王阳明“格竹”,与他们追名逐利的行径一唱一和,将清雅茶席化作浊世名利场的延伸。

    通过伟大者的壮举、平凡者的日常以及伪善者的丑态。让我们对风雅更深刻的认知

    (1)、根据拼音写词语。

    (1)jué   zé       (2)kè   shǒu       (3)sì   yì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圆其说 B、不二法门 C、目不识丁 D、附庸风雅
    (3)、将下列五个句子填入第③段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走向社会后,当你目睹世间不公与苦难,可以笔为刃,唤醒良知。

    ②在庭院角落,一把椅,几本书,午后沉浸于书海,感受着平凡日子的温度。

    ③并且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依然能够怀揣对世界的热爱,不被世俗的喧嚣所干扰。

    ④山林溪边,席地而坐,曲水流觞,与晚风和唱,让雅韵在自然间流淌。

    ⑤清晨为自己煮一碗热粥,备几碟小菜,细嚼慢咽,亦别有一番风味。

    A、②⑤①③④ B、①③⑤④② C、⑤②④①③ D、⑤④②①③
    (4)、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伟大者的壮举、平凡者的日常以及伪善者的丑态,让我们对风雅更深刻的认知。 B、通过伟大者的壮举、平凡者的日常以及伪善者的丑态,让我们对风雅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C、伟大者的壮举、平凡者的日常以及伪善者的丑态,让我们对风雅更深刻的认知。 D、伟大者的壮举、平凡者的日常以及伪善者的丑态,让我们对风雅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 12、默写古诗文。

    (1)香远益清,。(周敦颐《爱莲说》)

    (2)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5)古人常借诗词传情达志。“”(《登飞来峰》)是王安石坚定的政治理想,言在此而意在彼;“”(《赠从弟(其二)》)是刘桢借松柏之刚劲,委婉表达对堂弟的无限期望;“ , 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是李贺报国之志的书写。

  • 13、作文

    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提灯人”,帮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母亲(节选)

    邹韬奋

    ①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②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③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蒙眬中睁开眼睛,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幢幢的大客厅里。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谈笑,还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的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作母爱。

    ④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到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A】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⑤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自己为我“发蒙”,读的是《三字经》,我一个人“朗诵”了半天,苦不堪言!家里虽一贫如洗,但母亲情愿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哭着。【B】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⑥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1)、回忆性散文通过对典型事件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本文回忆了母亲很多事情,请你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其主要事件。(写出三件即可,每件不超过15字)
    (2)、精彩的细节描写能为人物添彩,平实如话的语言同样饱含深情。请从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完成批注。

    我选 , 批注:

    (3)、有读者认为文章重在刻画母亲的形象,因此第⑤段中写请老师的内容和父亲的文字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4)、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阅读结尾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文,谈谈你对这句话含意的理解。
  • 1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新闻回放】

    ①在教育部10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②同时,将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减)

    【材料二:新闻回放】

    (2)        

    ①新华社昆明12月3日电(记者字强)云南省教育厅3日向社会通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

    ②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体育考试分三年6次进行,总分100分,其中七年级满分20分、八年级满分40分、九年级满分40分。考试采用“统一测试”和“预约测试”两种方式,“统一测试”指学校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按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学生的体重身高指数(BMI)、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每学年测试一次,并根据学生本人每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赋分,以减少个体先天因素影响。竞赛加分按年度学校体育竞赛计划有序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进行加分。

    (选自新华网有删减)

    【材料三:新闻评论】

    为孩子体育培优,家长该有长远眼光

    王阳

    ①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体育考试改革政策,尤其是云南,体育分值增加到100分,媲美语数外等主课,对此,家长们有喜有忧。欢喜之处在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会因锻炼时间增多而有所提高;忧虑之处在于,孩子升学压力可能会因体育分值增加而加大,尤其是平常锻炼较少的孩子,更让家长心里发愁,眼看寒假即将到来,不少家长便打起了体育培优的主意。

    ②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也瞅准商机,推出各种速成班,迎合家长心态。但体育科目不同于文化科目,教师对于运动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勤加锻炼。其实,家长对孩子体育考试不必过度忧虑,改革后的体育考试依然聚焦基础体能和专项技能测试,长跑、跳远、引体向上等传统测试项目依然会是考试重点,体育分值不会有很大的区分度。对于考试政策的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同样敏感,他们一定会科学安排,把体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锻炼的质量提上去,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完善基础运动设施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运动量。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体育成绩应能逐步提高。

    ③盲目开展体育培优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没有坏处,孩子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强度过高对孩子成长弊大于利,有些运动项目也不是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合适。校外培优机构资质如何,教学老师水平如何,家长也不易验证。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④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如果体育培优还只是基础体能训练,孩子多半会学得索然无味,最后就是花了钱,反而没啥效果。体育培训项目很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击剑和跆拳道等,一开始可以让孩子都接触一下,看孩子兴趣择优报名。最初的三分钟热度非常重要,一开始“玩”得下去,以后才可能有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最终目标则是在培优过程中让孩子掌握几项运动爱好和技能,日后受益终身。

    ⑤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的精气神。锻炼如同读书,坚持久了,精神和气质自然会发生改变。家长要有长远眼光,培育孩子的体育特长不应被视作另一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恶性竞争,更应该被看作是孩子良性成长的助推器。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班级开展新闻阅读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老师:请同学们展示摘录的新闻标题,并交流讨论。

    小语:我摘录的标题是“啊!体育我的最爱!”

    小文:你摘录的不像新闻标题吧,因为①

    小语:我摘录的另一个标题是“全国举重锦标赛石智勇超世界纪录。”

    小文:这个标题好,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

    老师:大家的交流讨论非常好,请给材料二拟个标题吧

    小文:我拟的标题是②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要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B、《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分3年完成,总分100分。 C、“统一测试”指学校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 D、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要做两手规划,当下要去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长远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3)、结合材料,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采访时间

    6月15日

    采访地点

    校园内

    采访目的

    了解体育加分背景下学校的应对措施。

    采访对象

    体育老师

    校长

    采访问题

    您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学校会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吗?

    学校会配置更多的体育器材吗?

  • 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 ,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 , 昏黑无人往来,时闻风铎 , 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姪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趺(fú)坐:盘腿而坐。⑥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无与为乐者

    (3)秋夜坐钓月矶       (4)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月色美/急湍箭             然终不山空人静/猛浪 B、不恶/未能有与其奇者       相与趺坐石台/相与步于中庭 C、闻风铎/四俱备             与无际舍姪偕访仲和此/相与步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见虎丘本色       以静意对/山川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夜半月出无人。

    (4)、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5)、承天寺与虎丘的夜色所共有的两个特点是
  • 1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淡淡“青霭”,“青霭”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诗中未出现“我”,却处处有“我”,以“我”的行踪为主线,多角度勾勒终南山。
    (2)、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
  • 18、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结合括号中的内容,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 19、完成下面小题
    (1)、小辉选用下面漫画作为传统美德宣传画,请你帮他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寓意。

    (2)、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诚信的事发生,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假冒商品,撒谎等。请你说一说,诚信缺失,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 20、小辉想在介绍自然美景时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诵读古代诗文,可以领略自然美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让我们读出早春植物变化的景象,“”;王绩的《野望》让我们领略秋天醉人的色彩,“”;郦道元的《三峡》让我们欣赏夏日水势的汹涌,“”;王维的《使至塞上》让我们惊叹西北高原黄昏日落的奇特壮观“。”

上一页 347 348 349 350 3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