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 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g):从前。③轻鲦(tiáo):即白鱼名。④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

    (1)、下列对文中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中的“入”“见”分别是“耸入”“看见”的意思,写出了山峰之高,溪流之清澈。 B、“猿鸟乱鸣”中的“乱”写出了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渲染了早晨热烈欢快的气氛。 C、“晓雾将歇”“夕日欲颓”中的“歇”“颓”分别是“消散”“颓废”的意思,都写出了此处景色在一天内的变化多端。 D、“傥能从我游乎”中的“从”是“跟随”的意思,体现出王维对好友裴迪的邀请,希望好友来年春天能够前来一同游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甲】文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
    (4)、甲、乙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任选一篇并分析其作用。
  • 2、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 C、首联奠定了全诗哀伤的感情基调,并由“望”字领起中间两联。 D、颔联写山野秋景,于萧瑟恬静之景中流露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2)、尾联化用典故,这样写有何作用?
  • 3、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古诗文。

    天地万物皆有“真意”,人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一路走来,一路高歌。一站边塞,面对落日,吟唱起王维《使至塞上》中“”;行至三峡,面对急湍的江水,咏唱起郦道元《三峡》“其间千二百里, , 不以疾也”;面对明月清影,还可以讴唱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行走山间,看到刚劲的松柏,哼唱起刘桢《赠从弟》“ , 终岁常端正”;来到西湖边,感受花草之美,不禁欢唱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当你思乡时,可以浅唱崔颢《黄鹤楼》“”。

  • 4、判断下列选项表述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依据图字源分析可知“短”字由“矢”(箭,表义)、“豆”(图)(一种食器,表声)构成。

    ②图片右边的“短”字属于隶书,具有“蚕头燕尾”的特点。

  • 5、学校准备邀请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来校开设“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专题讲座,时间定在本周星期三下午两点,请你以xx学校“运河印象”社团负责人的身份与馆长电话联系,你该怎么说?
  • 6、学校开展“探寻运河文化之旅”的主题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历史长河,奔流浩荡;文脉延续,弦歌不。中华文明经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chéng,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提供丰厚滋养。其中大运河便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刻着数千年中华文明的记忆,是流动的血脉。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沿线城市①______地构建了大运河监测和预警体系,为这条②______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大动脉不断地注入新的生机。运河由南向北,③______的是两岸的古寺塔影,婀娜多姿的杨柳,细如羊肠的纤道,破浪前进的船队……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的运河景观带被我们所míng记。人们在一个个文旅项目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弦歌不       一脉相chéng       刻       míng

    (2)、请你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写在①-③后面的横线上。

    A.传承       B.翘首可望       C.承载       D.因地制宜

    (3)、上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7、写作。

    请以《我与______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选取你和家人的故事,你和小动物的故事,你和老师、同学的故事……表达你的喜怒哀乐,烦恼或困惑、思考与感悟……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作、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 8、结合《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中,A、B、C三处孙悟空的“名称”各是什么?
    (2)、取经过程也是孙悟空成长的过程,悟空曾和唐僧发生三次矛盾而离开,请你说说孙悟空在几次“离开”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成长表现。

    材料提示:

    第一次: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聒噪我,我回去便了!”(第十四回)

    第二次:悟空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第二十七回)

    第三次: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第五十七回)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地主”

    ①它歪着脑袋,嘴巴向上翘成45度角——我看不出恐惧和紧张,它的表情就像在示威。可以肯定,这是一只雏鸟,因为它的神态太天真了,有种孩子式的任性。我初见到它时,它正扑腾着翅膀,累得气喘吁吁却收效甚微地停在大树底下。我不知道它是急于成长趁父母不在就翻窗跳出家门,还是太过淘气,总在试飞练习中逃课才造成今天的危险局面。我弯腰捡起它,它用小翅膀用力拍打着我的手,并发出带着感叹号的抗议,非常反对。如同外婆威胁童年的我“大灰狼来了”以使我听话,我教育它说:“别动,有猫!”

    ②它的体形比麻雀大,羽色黑灰,我们宿舍为它的身份争论起来,有的说是喜鹊,有的说是乌鸦。我总结,说它是乌鸦的人肯定出于嫉妒。我相信每个人都愿意拥有救助小鸟的机会,只不过这次的幸运落在了我头上。我从感情上不希望它是乌鸦,也许这在鸟类看来是种族歧视的表现。面前摆着小米、菜叶和清水,可它不吃不喝,就在那儿歪着脖子生气,也不知道是生自己的气,还是生我的。我质问它:“凑合吃吧!难道想让我给你满处捉虫子不成?”它一翻白眼,还是不领情,干脆转过头不理我了。根据它的脾气和对食物的挑剔,我给它起名“小地主”。

    ③为了让小地主进食,我在洗干净的眼药瓶里装上牛奶,然后我拿着它,像一枚导弹一样向它挤射过来。小地主不知何物,大叫一声——它一张嘴,牛奶就灌进去了。我怕热量不够才放的牛奶,我想大象都能靠喝奶长大,何况你这么个小东西。书上说幼鸟在发育期食量惊人,母鸟辛苦奔波,才能勉强满足它们的胃口。如今,让我像个保姆似的代劳了。由于小地主不配合,吃饭的时候,我不得不找一个人专门掰开它的嘴,我往里填,它吃得满脸都是。它昂着半只眼睛已被糊住的小脸,气愤地盯着我。

    ④很快就搞清楚小地主的身份了,因为我们宿舍被它的同类包围了。高高低低的树杈上,站了数十只灰喜鹊,也许不仅它的父母来了,连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也来了。小地主一看家里来了人,马上趾高气扬,一声又一声地叫起来,也许是告我的状,反正听了它的一番陈述,灰喜鹊们纷纷声色俱厉地指责起来。为了破除扣押人质的嫌疑,我打开纱窗,让小地主自由地站在窗台。显然窗台与树枝之间的距离超过小地主的飞行能力,它张开翅膀,呆了一会儿,又理智地收拢了。灰喜鹊家长们似乎不再怀疑我的清白,当我把小地主重新拿进房间,它们没有表示出什么激烈的举动。

    ⑤灰喜鹊这种鸟相貌优雅,胸部是柔和的灰蓝色,还拖着长长的动人尾羽,只是叫声高亢、粗实,甚至带点儿沙哑。它们轮流看望小地主,问寒问暖,虽然亲情可以理解,但是制造出一片喧哗——读书看报的事儿在我们宿舍是进行不下去了,午休的美梦就更别想。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休息,我只好每天中午把小地主带出来。烈日下,我在空无一人的校园操场上无奈地散步。我一边走一边跟小地主聊天,一个星期下来,我认同了这种说法:牙都被晒黑了。一次,小地主格外乖巧,后来我才发现事出有因,它竟然在我兜里拉屎——它使我成为一个有味道的女人。

    (1)、“我”为什么给捡来的鸟取名“小地主”?
    (2)、请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显然窗台与树枝之间的距离超过小地主的飞行能力,它张开翅膀,呆了一会儿,又理智地收拢了。

    (3)、“味道”词典里有以下五种含义——①体会味道的哲理;体察道理。②情味;意味。③滋味。④气氛,氛围。⑤气味(指的是嗅觉器官所捕捉到的感觉)。结合词典里的解释,说说你对结尾句子中“味道”的理解。
    (4)、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本文体现作者把小鸟当成我们中“一员”的语句很多,请你找出一例,加以说明。
    (5)、“我”爱小地主,但小地主也会慢慢长大,“我”应该怎样“爱”才算是真正爱它?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观点。
  •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非宁静无以远       致:

    (2)非学无以广才       广:

    (3)年与时       驰: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某同学画了下图来分析《诫子书》中“静”“志”“学”之间的关系。请你用文中的句子将下图补充完整。

    A.       B.

  •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①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在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僵卧孤村”写出了诗人此时凄凉的境遇,但“不自哀”是诗人坚持的信念。 B、“尚思为国戍轮台”写出年近七旬的老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忧。 C、“铁马冰河入梦来”写出诗人收复国土的壮志只能在梦境中呈现。 D、全诗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氛围,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情怀给人以激励。
    (2)、请写出本诗中“风吹雨”的含义。
  • 12、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

    (1)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抒发乡愁的句子是

    (4)我们本学期学过的描写月的诗句有许多,曹操《观沧海》:“① , 若出其中”,诗人借日月来表明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② , 随君直到夜郎西”来表达对朋友的牵挂之情。

  • 13、【赞童话大家】

    安徒生,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名字,它是亲切的、熟悉的,它能唤起我们心中一种难以言说的柔情和向往,仿佛春日午后的阳光【甲】,仿佛母亲温柔的手【乙】,仿佛回到从前、【丙】,仿佛我们与他早已熟悉,又仿佛【丁】。我最喜欢他的童话,他的童话,充满想象,但合情合理,比如______,______。

    (1)、下列句子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处,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①抚过脸庞       ②第一次相遇       ③回到大自然       ④照拂在清新的绿枝上

    A、①④③②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2)、在文段的横线处填写一个你喜欢的安徒生童话,分析这个童话想象合情合理的地方。
  • 14、【读经典童话】

    《皇帝的新装》中的大臣、诚实官员、皇帝看不见新衣的情节(hài)人听闻。这其中的原因是皇帝喜欢穿新装,骗子投其所好。愚(chǔn)得不可救药的皇帝很轻易地就相信了骗子的谎言。皇帝身边的钦差大臣们只会随声附 , 不敢说出真相,最终出现了皇帝赤着身子参加游行典礼这滑的一幕A.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作者围绕B.《新装》这个中心,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甲______(行径/行动)C.直接讽刺了当时大大小小各式封建统治者的无知D.虚荣和腐败。篇末小孩子乙______(揭穿/解开)真相的情节意味深长,寄托了作者对人民大众、对未来的信心。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hài)人听闻             ②愚(chǔn)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随声附             ②滑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乙

    (4)、文段中画波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下列对词语词性或感情色彩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相”是贬义词。 B、“情节”是名词。 C、“意味深长”是褒义词。 D、“寄托”是动词。
  •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们,进入初中已经几个月了,你一定有了很多丰富多彩的经历。有的经历让你快乐、自豪、幸福,有的经历让你困惑、懊恼、伤心……这些都是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请以“这件事真让我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②用规范的汉字书写,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6、《西游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请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顺序,给下面三个故事排序(只写序号即可)。

    ①高老庄招亲                  ②大闹天宫                  ③鹰愁涧收白龙马

  • 1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各题。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人物

    甲:

    乙:

    丙:

    相关事件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甲)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乙)却能够做成功。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丙)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1)、请根据材料,写出甲、乙、丙三人的名称。

    甲:     丙:     乙:

    (2)、不惑之年的鲁迅,为何会以如此深情的笔触怀念甲、乙、丙三人?任选一人,请结合材料或《朝花夕拾》中其他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18、熄灭

    刘心武

    ①那天中午我心里太不痛快了。我觉得心里头火烧火燎的。这次数学考试,我竟然丢掉了一直以来都是我的第一名。考第一的是叶莲。说实话,以前她成绩一般,没想到了初三,她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这次竟超过了我!我心里头被火苗儿烧得发痛。

    ②这天放学后,我正收拾书包,叶莲突然过来说:“你这本习题集,太好啦!借我抄一晚上吧?”我一抬眼,才发现她正捧着我最珍贵的手抄习题集,那是考上科技大学的小表哥送给我的。我一把抢过来:“你干吗乱翻别人东西?”叶莲满脸通红:“我是从地上捡起来的……”“你这是偷看!”叶莲也恼了:“你这是什么态度!”她说完就走了。

    ③临近期中考试时,姥姥住院了,妈妈天天在医院陪护。考试那天,我早早就到了学校。没想到叶莲在打预备铃时才赶到教室,她眼圈好黑,昨晚准是熬了个通宵。这次考试,我很顺利地答完了试卷。

    ④考完试,我忙赶到医院。妈妈告诉我:“夜里,姥姥折腾得挺厉害。多亏有个跟你差不多大的姑娘,人家原本是来看快出院的舅舅的,看我忙不过来,便主动帮忙,天亮才走……”我忽然看到床头柜上有一个蔚蓝色的硬皮本儿,好眼熟。

    ⑤我拿起那个本儿,竟然是叶莲的。只见扉页上写着:“解几何题时加辅助线的技巧……”这正是我一直找都没找到的资料!昨晚帮妈妈照顾姥姥的是叶莲?她肯定是不小心落这儿的。我心里百味杂陈……

    ⑥第二天来到学校,我走到叶莲跟前,想道谢,却又说不出口。我索性掏出那个蓝皮本,说:“你的,我没有翻看……”她却说:“这是我专门为你抄的呀!早就想给你,可怕你不理我……前天我起初不知道那是你姥姥,后来知道了,才特意把本子留在那儿的……”叶莲惊异地望着我:“难道你没看见我给你写的字条?”我翻开本儿,这才看到字条:我们把资料合起来利用,不是可以共同进步吗?我觉得,生活中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你说呢?

    ⑦我愣住了,幸好这时上课铃响了,我赶忙回到座位。那张字条像一条小溪,熄灭了我心头的火苗儿。放学了,我头一个冲出教室。我要赶快回到家里,把我珍藏的习题集也抄录一份。只是里面夹的字条,我该写点什么呢……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叶莲所说的“生活中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是指什么?(写出三点即可)
    (3)、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4)、文章结尾说:“只是里面夹的字条,我该写点什么呢……”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我”拟写一张字条。(60字左右)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丁]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⑤覆:倾覆。

    (1)、《论语》是记录的一本书,宋代把它与合称为“四书”。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之者             (2)之者

    (3)思而不学则   (4)有敧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4)、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 20、阅读下面的古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 , 都表达了对朋友的(情感)。
    (2)、“杨花”“子规”有独特的意蕴,这两种意象的出现在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上一页 329 330 331 332 3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