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诚信,乃做人之本。冯玉祥说过: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说的就是诚信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诚信意识,八(1)班开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材料一】《南阳晚报》讯:5月4日,南阳理工学院女大学生秦嘉欣骑车时不小心蹭到了一辆私家车,虽然车主不在,她还是留下了“诚信字条”,表示道歉并愿意赔偿。车主被其诚信举动感动,不仅没有让这个学生赔偿,还安慰她不要放在心上。
【材料二】
对话
小强:你怎么能偷瞄别人的试卷呢?
小明:现在学习竞争压力山大,一道选择题可能就会让我的名次落后几十位;有偷瞄机会的话我还是不会放过的,但我会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诚信底线。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新闻的主要内容。(2)、读【材料二】的对话,你赞同小明的说法吗?请阐明理由。(3)、请写出两个与诚信有关的成语:、。(4)、请简要说说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闻一多:一个时代的鼓手
马识途
(1)我的老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在参加完李公朴教授追悼大会后,返家途中突遇国民党特务的枪击,身中数弹,不幸遇难。
(2)闻一多先生的音容形貌却还那么样活地留在我脑子里。那些过往,仿佛就在昨天。
(3)闻一多先生风尘仆仆地从老远的昆明乡下下马村步行进城,到西南联大来给我们中国文学系的学生上“唐诗”来了。
(4)他的个儿不很高,有几分清瘦的身子裹在那宽大的褪了色的蓝布大褂里,潇洒自如。他的脸说不上红润,可也并不显得阴暗晦气,像当时在落难中的许多知识分子那样。他那过早脱去头发的脑门在阳光下闪亮,配上深邃而充满智慧的眼神,一望而知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学者。他的胡子不茂密,可是长得很长,大概留的年代不短了。
(5)他的手里攥着一个特大的蓝布口袋,这个口袋似乎和他在这个世界上是同时存在的,那里面藏着他多年的心血和打开中国古代文化的钥匙。他从容不迫地向新校舍里东南角上一间破旧的泥坯草房走去。他抬头望着人,却并不和人打招呼,或者他还在梦幻中和庄子、屈原、杜甫这些古人一起神游吧。
(6)他走进教室,在小讲桌前坐下来,他把老怀表摸出来放在桌上,时间还不到,他摸出他黑亮的烟斗来点上,吸起烟来。选“唐诗”这门课的本来只有十来个学生,可是教室里早已座无虚席。有的就坐在窗台上有的站在后边,连窗外也站了一些人,旁听的比选课的多了几倍。我是选“唐诗”的,来迟了一步,也只好站在后边了。
(7)上课的钟声响了。他立刻从大书袋里摸出讲稿来,开始讲课。其实他并不照本宣科,往往是不看稿子,越讲越远,越讲越自在。用那充满激情的调子,诗意般的言语,给我们讲杜甫的“三吏”“三别”,用生动的形象展示在你的眼前,把你带到古代的社会里去。
(8)但是他并不是想把我们拉回古代,把我们带进故纸堆里去,像当时中文系里许多教授干的那样,引诱你钻进去,用一字的考证获得学术上的稀有荣誉,叫你在蜗壳里自我满足。
(9)他却用历代人民的悲惨命运来引出对于今天现实的留心他愤愤地说:“杜甫描写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你们仔细张开眼看看,这却是写的眼前抗战时期的事。比唐肃宗那时更卑鄙更无耻。”于是他讲一件国民党军队拉壮丁的事,他说着说着站起来叫:“这样无法无天,还成什么国家?这是什么‘国军’?这是土匪,比土匪还土匪!”
(10)这是在讲唐诗吗?有的教授也许认为不是的。但在这教室里听讲的学生却认为是讲了最好的唐诗。听的人越来越多,窗户外都拥不下了。
(11)他说他在编一本《现代诗抄》。朱自清教授给他一本田间作的诗,就是田间在抗战初期和在解放区写的那些激昂的诗,有的人称之为“楼梯诗”。他说几年没有看新诗了,乍一看,吓了一跳。他想,这叫诗吗?再看,才恍然大悟。他说:“这不仅是诗,而且是擂鼓的声音。”
(12)于是他擂起鼓来。他亲自朗诵一首田间的长诗《多一些》。他朗诵得真好,那么激昂而有节拍,就像一声声的鼓点,就像为配合解放区军民英勇前进的步伐而敲的鼓点。念到后来,他越更激昂了,像一头雄狮抖动着头发和胡子,大声地吼了起来:“呵枪!呵刀!呵祖国!呵人民!”
(13)他极力称赞这样的诗,他说这样的诗是时代的鼓声,这样的诗人是时代的鼓手,他兴奋地用一连串的形容词来赞美这样的诗:“沉着的”“庄严的”“雄壮的”“勇敢的”“浑厚的”“猛烈的”“刚毅的”“激动的”“粗犷的”“急躁的”“横蛮的”“倔强的”“男性的”……
(14)然后他慨乎言之:“我们的民族正走到我们历史的转折点,我们要一鼓作气渡过这个危机,完成独立建国的大业。”他大声呼吁:“这是一个多么需要鼓手的时代呀!我们要有更多的这样的时代的鼓手!”
(15)我们听他朗诵田间的诗,也跟着激动起来。在我们的面前,分明站着一个兴奋得面孔发红,每一根头发、胡子的末梢都在颤抖的鼓手,在奋力地擂着战鼓,鼓舞着人们踏着他鼓起的鼓点子前进。他的每一句朗诵的诗,他的每一句激昂的话,才真正都是沉着、庄严、雄壮、勇敢、浑厚、猛烈、刚毅、激动、粗犷、倔强、男性的。他才真正是一个鼓手,一个时代的鼓手!
(本文选自《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
(1)、作者回忆了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上课的过程,其中叙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好在哪里。他朗诵得真好,那么激昂而有节拍,就像一声声的鼓点,就像为配合解放区军民英勇前进的步伐而敲的鼓点。
(3)、第(6)段和第(10)段两次写听课学生之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他才真正是一个鼓手。一个时代的鼓手!” -
3、《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1)、请仿照示例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彭德怀 周恩来 徐海东
【示例】毛泽东:他博览群书,高瞻远瞩,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生活简朴,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吃辣的嗜好。
(2)、《红星照耀中国》中对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等都有详细介绍,在讨论长征精神时,有的同学认为,如今是和平年代,长征精神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了,没有必要学习长征精神。请你结合实际,对这位同学的看法予以反驳。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石钟山记
宋 苏轼
昔郦氏注《水经》,载石钟山,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东坡夜舣①舟其下,闻噌吰②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察其声,出自空洞,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③也;窾坎镗鞳④者,魏庄子之歌钟⑤也。自此,人始知石钟山得名之由。
然余以为不然。石钟山者,山形特奇,上锐中洼,形如覆钟,而其声自有所出。盖其山多窍,风入窍中,激荡回旋,其声自应。凡世间山川名胜,得名皆有其故,非独石钟也。
注释:①舣(yǐ):停船靠岸。②噌吰(chēng hóng):形容钟声洪亮。③无射(yì):钟名。④窾坎镗鞳(kuǎn kǎn tāng tà):击物声。⑤歌钟:古乐器。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详其故 详: (2)徐察其声 徐:
(3)舟人大恐 恐: (4)然余以为不然 然: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此,人始知石钟山得名之由。
(2)凡世间山川名胜,得名皆有其故,非独石钟也。
(3)、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4)、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作者的质疑精神? -
5、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螣蛇为例,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人以老骥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能益寿延年。 D、全诗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基调消沉,悲观。(2)、请简要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诗。 -
6、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信任……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知识、勇气、宁静、自由……
请以“渴望得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
①自康乐以来,。(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② ,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请在崔颢《黄鹤楼》与王绩《野望》中任选其一,在下面的横线上先写出题目再默写诗的颔联和颈联。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B、乘奔御风 奔:奔跑 C、鸢飞戾天者 戾:至、到达 D、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不以疾也 自康乐以来 C、春冬之时 何陋之有 D、则素湍绿潭 蝉则千转不穷(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B、层层的悬崖排排的障碍,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自认为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C、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自认为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美好的月亮。 D、层层的悬崖排排的障碍,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美好的月亮。 -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
10、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没有一丝不苟的专注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B、对于很多农家子弟来说,到城里去奋斗都是靠白手起家的。 C、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持续传来,令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 D、老师们任劳任怨地为同学们辛苦付出,从来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
11、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党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 B、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 C、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D、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应。
-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溃退(kuì) 国殇(shāng) 素湍(tuān) 殚精竭虑(tān) B、悄然(qiǎo) 翘首(qiáo) 缥碧(piǎo) 惨绝人寰(huán) C、屏息(bǐng) 澎湃(bài) 经纶(lún) 深恶痛疾(wù) D、镌刻(juān) 杀戮(lù) 禁锢(kù) 眼花缭乱(liáo)
-
13、我们每天都会经受各种诱惑,比如手机、电视、游戏、小说,还有舒适的被窝、玩伴的邀约……我们每天都需要战胜懒惰、懈怠、放纵、暴躁……因为成功只属于自律的人。
请以“今天,我终于管住了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不少于600字;(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
14、本社近期在进行红色印记人物史料整理,请你跨越时空,帮助《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还原他当时的局部采访提纲。
《红星照耀中国》采访提纲
作者
(1)
采访时间
1936年6月
采访路线
及大事记
1936.6北平(起)——西安(结识邓发)——陕北(初始周恩来、红小鬼,会见毛主席)——吴起镇(结识朱作其)——西北(同徐特立谈话) 长征((2)写出其中一件大事即可))——预旺堡(介绍彭德怀,了解红军作战策略,结识徐海东)——回到保安——西安事变(末)
采访对象
事件
印象
事件
印象
周恩来
初遇我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我。
温和文雅
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功组织了上海工人总罢工。
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3)
为了寻找共产党,他谢绝了军阀给他的师长职位。
执着追求,
意志坚定
(4)
天性温和,
爱护部下
……
-
15、我要和国旗合个影
①外孙可可和外孙女以以来北京,我问他们最想去哪里玩,可可说:“去天安门。”他说我在电话里总说来北京要带他去天安门。那里可以看升旗,还可以登天安门城楼。哦,确实如此。
②我们一到天安门广场,他们便欢呼雀跃起来。广场犹如一个盛大的花园,四周花圃环绕,圆形的花柱、球形的花坛错落有致,游人络绎不绝,争相在花海中拍照。以以跳起了舞蹈,跳完,她摆着姿势让我们给她拍照。可可拿过我的手机,乐呵呵地为妹妹拍照。
③那一瞬间,我忽然忆起了10年前在广场上帮人拍照的一幕。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为了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人口文化奖颁奖会”,我7点就到了天安门广场。让我惊讶的是,天安门广场上方的天空,与我以往看到的天空极不一样——居然透着浓郁的蓝,因为蓝而显得清澈无尘。清晨的广场,游人却已经不少了。广场中心的红旗高高地飘扬着,护卫它的哨兵在晨寒中岿然不动。三三两两的风筝飞上天,在广场上空漫天飞舞。有位戴着两杠四星肩章的大校让我帮她拍照,并强调说要将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和广场上空迎风招展的国旗拍进去。我按她的要求调整角度,连拍了几张照片。
④大校、飘动的红旗、天安门城楼和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构成的画面,一下子刻进了我的脑海。
⑤可可和以以的笑声让我回过神来。“宝贝们,我们和国旗合影去!”
⑥“为什么要和国旗合影呢?”可可正拿着小小的袖珍遮阳伞自由地比划着。“嗯,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嘛!你看它红红的,是不是很好看?”
⑦可可收住手,凝神看国旗:“那么高,怎么照得下?”“照得下。我们不仅要照国旗,还要把对面的城楼照下来,把那些花、树也照下来。”我说。
⑧“好呀好呀!我要和国旗合影。”以以满心欢喜地说。我们正在找角度照相,可可眼尖:“解放军叔叔!”我抬眼一看,只见国旗护卫队战士扛着枪、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金水桥那边走来,走向广场国旗哨。
⑨哦,是降旗时刻到了。“那是国旗护卫队的叔叔。他们是专门守卫国旗的。”我说。一转眼,国旗护卫队已到了国旗哨。降旗、甩旗、解旗、收旗,护旗手帅气地完成一系列动作后,降旗仪式结束,护卫队又迈着整齐的步伐护送国旗回天安门城楼。此时,太阳西落,天安门霓虹闪亮,一片辉煌。
⑩“嗯,因为我们是这个国家的人,所以要和国旗合影。但是现在旗降下来了,我们没有办法拍照了。”可可说。我说:“当然有办法,你真想和国旗合影?”
⑪“嗯。”可可点头。“我也想。”以以一直很用心地听我和可可说话,这时兴奋地扯了我一下。
⑫“好。那我们明天来看升旗好不好?升旗的时候,还有仪仗队,还会奏国歌呢,比刚才还要好看。看完升旗,我们就可以和国旗合影了。”
⑬“好啊!”
⑭“那我们凌晨3点就要起床,4点半前要赶到这里来,还要排很久的队,很辛苦哟,你们会不会变卦?”
⑮“不会!”小兄妹俩齐声响亮地喊了一声。
⑯热泪一下子涌上我的眼眶。我躬身张开手臂把他们揽入怀中,在他们的额上亲了又亲。我知道,这一刻,我已把一颗爱的种子植入孩子们那幼小的心灵,那是一颗大爱的种子。
(1)、阅读文章,说说题目有什么好处。(2)、文章中间穿插大校和国旗合影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4)、校刊《筑梦》设有《红色旗帜》《榜样如灯》《强国有我》等栏目,本文适合放在哪个栏目?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
16、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薄暮冥冥 日薄西山 义薄云天 势单力薄 B、去国怀乡 相去无几 春去秋来 人去楼空 C、浮光跃金 欢呼雀跃 鱼跃龙门 龙腾虎跃 D、不以物喜 以德报怨 以身作则 拭目以待(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请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以百姓心为心”在范仲淹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
17、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各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句子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 。 -
18、【默诗词的人文美】
(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波涛如怒”融情于景,写出了山之灵性。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用“ , 风正一帆悬”展现了水之壮阔。
(3)欧阳修在《采桑子》中“轻舟短棹西湖好,”则写出了水之柔美。
(4)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让我们看到了落花繁多的绮丽景象。
(5)在《定风波》中我们看到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6)韩愈在《晚春》中以“ , ” 向我们描绘了草木有知、百花各呈芳菲,惜春争艳的动人场景。
(7)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的诗句是“ , ”。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先补充题目,再作文。
要求:(1)600字以上;(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选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里的“他”是谁?在“我”只身前往红都保安时,“他”给了“我”哪些帮助?请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