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写到:“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大家要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
请以“在风雨路上,我们要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2、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懦默③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④。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注释]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懦默:懦弱,不出声。④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相。⑤除:拜官授职。
(1)、选出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一致的一项(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 B、杂然而前陈者 , 太守宴也 起坐而喧哗者 , 众宾欢也 C、泉香而酒冽 而不知人之乐 D、不以物喜 醒能述以文者(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仲淹为将 ④固辞不拜
(3)、翻译句子。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断两处。会 王 伦 寇 淮 南 州 县 官 有 不 能 守 者 朝 廷 欲 按 诛 之。
(5)、范仲淹一生都在实践着自己的政治理想。请从乙文中选取相关的两个事件,加以概括。 -
3、坚守责任
①古希腊人说,人是背着一个包袱走路的,包袱里有家庭,事业,友情,儿女……历经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因为这上面写着两个字——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个人的责任之于时代犹如灵魂之于人类,不可缺少。所以,我们应该坚守责任,让生命变得厚重。
②古今中外,无论是历史名人,还是当今社会的普通人,他们之中总有一些人在无声地坚守着责任。
③坚守责任,才能获得成功。张骞因肩负出使西域的责任而开辟了丝绸之路,被历史所铭记;唐太宗李世民因肩负拯救下天百姓的责任而推翻暴政,获得了百姓的拥戴;邓世昌因肩负保卫祖国的责任而驾驶着战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光荣地被载入了史册 。因为坚守了自己的责任,他们取得了成功,令人称道。
④坚守责任,才能彰显人性伟大。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奋斗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弗兰克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写出两个工整的字,那就是“责任”二字,他寄出的不是债务,而是他闪光的心,他教会了人们如何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
⑤坚守责任,才能造福世界。袁隆平,当他还是个乡村教师时,就已有挑战世界权威的雄心;当他已享誉中外时,仍然躬耕田畴,终日与泥土为伴。粮食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为了十三亿同胞的吃饭问题,袁隆平跋山涉水,不懈努力,历尽艰难,终于培植出了杂交水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袁隆平正是担负起了社会责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造福世界。
⑥坚守责任,才能超越生命。大连公交车司机黄志全在驾驶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将发动机熄火,拉上手刹,确保车辆和乘客的安全,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后,安详地离去,从此每个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但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没有一种高度敬业精神,又如何能够体现出来?反观三鹿奶粉事件,作为一家有影响的企业,他们没有将肩负婴幼儿健康成长这一重任化为前行的动力,反而因贪图利益,抛弃责任而不顾,使数以万计的小生命承受着痛苦。这种企业因没有责任感,最终受到人们的唾弃和法律的审判。
⑦歌德曾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种爱使那些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们获得成功与荣誉,并受到人们的尊敬,只有灵魂高尚的人才可以为它展开一片碧绿,也只有履行自己责任的人才可以让生命的那抹绿充满生机!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根据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在句尾补写个适合的事实论据。(3)、选文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补全下面分析。首先,;接着;最后。
-
4、幸福的篮子
①有段时间,我极度抑郁,几乎不能自拔。我怀疑一切,对一切都不满意。我想逃避这个世界,我甚至怀疑这个世上还有没有“幸福”这个词语。
②那天,我觉得内心堵得慌,沉沉地好像失去了什么,忧郁与悲伤主宰了我整个的情绪。于是,我去公园散步,想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舒散一下内心的忧郁。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风很大,树叶沙沙,满地黄叶,到处笼罩一种沉闷而忧伤的气氛,让人感到满目凄凉。
③我承受不住这种窒息般的忧郁,于是,我逃离这条小路。登上山坡,在一个金黄色的小亭子下,找个空位子坐下,我拿出随身带的那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飞针走线地绣起花来。绣花是我那时打发时光的唯一方式,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能将我的生命打包并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时光在穿针引线中溜走,直至夕阳拉长了我的影子,但我的心情并没有平静,我内心的忧郁一点也没有减少,于是我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④“如果你不急着走的话,我可以坐在这儿跟你聊聊吗?”她说。
⑤“您,有什么可以聊得呢?”我望着她,内心有一种本能的迟疑与拒绝。
⑥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你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你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⑦“什么不多见?”
⑧“你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忽然看到柔和的阳光下,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篮子里。”
⑨“什么?幸福篮子?”
⑩“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你,你希望自己幸福吗?”
⑪“当然希望,可是,我没有幸福……”
⑫“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我给你说一说吧,算是对你的奖赏。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也不只是爱情。你这么年轻,也许会认为爱就是幸福,其实不全是这样。”
⑬老太太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当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心里就感觉到:这情景很美!我的心就像向你微笑了。于是,我就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能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篮子里了。这个篮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发着闪闪的亮光,脑子里的阴暗就会被这亮光赶走,你就会相信整个日子都是亮通通的。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晶莹剔透的珍珠细细品味一遍。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想到它,那种美好的情景便会立即重现。我就会看到,在绿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底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树的枝叶洒在您的衣裙上;你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你的凉鞋有点磨脚,你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趾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我也许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⑭在老太太描绘“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我心里出现了一抹暖色。
⑮“太奇妙了!”我惊呼起来。“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⑯“是的!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篮子。”
⑰我谢了这位老太大,朝家走去。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我发现,原来,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⑱我往我的“幸福篮子”里投放了一颗最闪耀的珍珠!
(1)、初读全文,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来。地点
情节
心情
公园小路上
散步
①
金黄色的小亭子下
②
变得平静
③
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
④
(2)、第③段中说“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我”为什么要将我的生活“缝”起来?“缝”字在表达上有何妙处?(3)、文章第⑰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4)、纵观全文,概括文中老太太形象的特点。(5)、“我”情绪低落时会选择借助大自然的力量疏散内心抑郁,在你的生活学习中肯定也会有心情沉闷的时候,你会选择哪种方式缓解情绪,请简述你的理由。 -
5、小说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多样的表现手法,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你所在的班级将要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参照示例,围绕活动主题,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一: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
活动二:
活动三:
(2)、活动中,在讨论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时,同学们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
另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
这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选择一种并说说你的理由。
(3)、对话小说人物,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走近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假如你可以穿越时空,与中年闰土对话,你想对他说什么? -
6、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说出“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的妙处。(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7、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 ,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突破时空的阻隔,表达对所有分离之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3)《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
(4)杜甫在秋夜里,看到白露降下,想起远方家乡的明月,不禁感叹道:“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8、阅读《森林为什么是“水库”》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B、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中的“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 D、本文是总分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 -
9、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 )A、《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守”都表示降职。 B、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晚上七时左右。 C、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社戏》《故乡》都选自《呐喊》。 D、演讲词具有针对性,类型很多,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
1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B、十二、三岁的初中生处于从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 C、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穿森林啊,跨红河啊,越农田啊……开启了它们的漫长旅程。 D、2023 年 5 月 12 日是第 15 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
12、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的理念。 B、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目的是旨在让孩子们健康发展,先“成人”再“成才”。 C、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D、5G远程医疗的应用和发明不仅解决了驻岛军民就医难的问题,还将优质的医疗服务覆盖至祖国最南端。
-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一旦接到案子,作为出色刑警的他立刻会变成一只追逐猎物的猎犬,开始锁定目标,将整个事件抽丝剥茧、层层过滤,直到最后真相大白。 B、他不好好读书,总爱在同学中穿梭往来,拉拉扯扯,说话言不及义 , 大家都讨厌他。 C、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D、感恩父母本来就是理所应当,不存在什么矫揉造作和虚伪,因为爱是公平的,相互的。
-
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漂逸 秘诀 脏物 富丽堂皇 B、嘻闹 阴翳 惘然 彬彬有理 C、阴晦 拮据 糟蹋 衣衫褴褛 D、乘巧 觅食 端详 李代桃疆
-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娉婷(pīng) 宿营(sù) 渺小(miǎo) 自惭形秽(suì) B、坍塌(tān) 丰润(rùn) 宽宥(yǒu) 毫不逊色(xùn) C、意蕴(wēn) 灰烬(jìn) 窗棂(líng) 骇人听闻(hài) D、遐想(xiá) 摇曳(yè) 刹那(chà) 强聒不舍(guō)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母亲突然诀别而去,秋风瑟瑟,那一刻,史铁生心中特后悔,没有好好带母亲去北海赏菊;当沙丽文老师触水教词,使我快速记住了许多单词,那一刻,我心中是多么的快乐啊……人生有许多的“那一刻”,永远定格在记忆的脑海里!
请以“那一刻,我心中特_______”为题作文。
提示:1.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600字。2. 题目可以补充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3. 注意重点展开叙述,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4.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
17、微写作
借鉴《春》《济南的冬天》的一些写法(如比喻、拟人等),展开合理想象,就家乡秋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要求描写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注意特定氛围,不超过200字。
-
18、家庭教育在同学们的成长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但家长在教育引导子女时,方式方法往往是不同的。请你比较一下文学作品《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与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两位父亲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
19、观察下面四幅插图,做下面选择题。

① ②

③ ④
有关上面四幅图的故事内容,下列故事名称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车迟国斗法 ②真假美猴王 ③三调芭蕉扇 ④三打白骨精 B、①大闹天宫 ②降服黑熊怪 ③大闹金兜洞 ④三探无底洞 C、①真假美猴王 ②降服黑熊怪 ③三调芭蕉扇 ④三打白骨精 D、①大战红孩儿 ②车迟国斗法 ③盘丝洞斗妖 ④金公施法灭妖邪 -
20、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手
王世虎
①看见这只手,他的心“咯噔”颤抖了一下。这只手轻轻一拉,慢慢打开了一个黑洞。
②尘封的记忆,就像发黄的电影胶片,徐徐拉开了序幕。
③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工地打工的他认识了一个叫“黑皮”的老乡,黑皮问他想不想发财,他点点头。黑皮带他去了一处偏僻的小区,说是公司的“培训基地”。听完第一堂课,他就什么都明白了。他内心很挣扎,但那一沓沓厚厚的人民币,把他的欲望搅得蠢蠢欲动……
④这只手缓缓伸进了黑洞,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⑤第一次执行任务,他万分紧张,虽然身边站满了“同事”,他还是害怕不已,仿佛周围有一万只眼睛在盯着自己。黑皮递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他深呼了一口气,借着公交车的颠簸走上前……没想到一切那么顺利,他成功了。
⑥这只手忽然停了下来,似乎找到了想要的东西。
⑦在黑皮的带领下,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大,他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渐渐地,黑皮开始不满足于街头巷尾的小业务了,而把目光盯向了别墅区。最后一次行动,他们做了周密的计划,收获丰厚。可刚出小区,就被埋伏的警察一网打尽了——原来警察早就盯上了他们,人赃并获,无可狡辩。戴上手铐的那一刻,他猛然间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
⑧这只手开始慢慢抽出,一个黑色的皮夹露了出来。
⑨三年后,他出来了。回到老家,父亲朝他叹气,弟弟妹妹看他的眼神有些怪异,那是他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他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服又返回城里,从最初的搬运工、泥瓦匠,到去酒楼洗盘子、销售员,如今的他,有了家庭和孩子,才更真实地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和脚踏实地的珍贵。
⑩这只手继续往外抽,皮夹的大半个身子都出来了……他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⑪ “嗨,兄弟,真是你啊!”突然,他一把抓住这只手,寒暄道。
⑫这只手一惊,皮夹又滑落了回去,一双清澈而又充满惊恐的眼睛看向了他。“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表哥啊!”话刚落,车到站了,他拉着这只手飞快地下了车。
⑬“大哥,我是第一次,真的!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会了……求你千万别报警!”他感觉这只手在颤抖。“好好做人,人生的路还长!”他用力握紧了这只手,然后松开了。
⑭望着这只手渐渐消失在人海中,他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⑮曾经,他也有这么一只“手”。
(文章选自《意林》2020年第5期)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他”为人物中心,运用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B、文章情感真挚,构思新奇,文笔优美,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C、文章采用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述,记叙了“他”误入歧途后又改过自新的事例。 D、文章叙写了两个偷窃者,一个曾经的罪人阻止正在犯罪的人,以对比来提示主旨。(2)、阅读小说,依据内容,完成填空。段 落
内容概括
表现心理活动的词
⑤
第一次偷窃成功
害怕
⑦
(1)
觉得塌了
(2)
遭遇白眼
灰暗
⑪-⑭
阻止偷窃
(3)
(3)、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1)“看见这只手,他的心‘咯噔’颤抖了一下。”“他感觉这只手在颤抖。”(结合上下文,说说两处“颤抖”的不同含义。)
(2)“这只手一惊,皮夹又滑落了回去,一双清澈而又充满惊恐的眼睛看向了他。”(从人物描写角度,谈谈表达效果。)
(4)、文章标题是《手》,但有人将标题改为了《在公交车上》,你更喜欢哪一个?结合全文内容,谈谈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