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体现了《诗经》的特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具有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意味深长的韵味。(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 -
2、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 ,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 , 道阻且右。(《蒹葭》)
③ , 在城阙兮。(《子衿》)
④蒹葭萋萋,。(《蒹葭》)
⑤与君离别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凄神寒骨,。(柳宗元《小石潭记》)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文名句。
诗传情。诵读《式微》中的“① , ②”,我们会感受到在露水中劳作的人的愤恨。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 ”。
-
3、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情,八年级(1)班将要举办一次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相关任务。(1)、为营造良好的读诗氛围,号召同学们多读诗,请你帮忙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洁,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你想选择一首和“花”有关的诗参加古诗词朗诵会,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诗句是( )A、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B、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3)、在古诗词朗诵会中,你将担任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富有诗意的开场白(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 B、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反对美国关税霸凌霸道行为,坚决捍卫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 C、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较容易生病,根本原因是油盐等摄入过度和饮食结构不合理在作怪。 D、在选拔赛中,中国队与泰国队狭路相逢,但双方实力悬殊相差太大,中国队轻松胜出。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校长杯”辩论赛上,正方三辩被反方三辩质询得一时语塞,满脸的笑容戛然而止。 B、通过侦查人员缜密的观察、分析,看似天衣无缝的谎言也终会被一些蛛丝马迹出卖。 C、当时大家潜心学习,认真备考期中考,都对打电子游戏不好好念书的行为不以为然。 D、一个职场新人,应该通晓一些基本的人情世故 , 这样才能与团队中的成员融洽合作。
-
6、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膨胀 目空一切 砂砾 大彻大悟 B、缄默 周而覆始 追溯 销声匿迹 C、帷暮 垂珠联龙 褶皱 无人问津 D、蹿掇 张灯结彩 磅薄 海枯石烂
-
7、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羁绊/脑畔 归省/不省人事 B、偏僻/翩然 记载/风雪载途 C、幽悄/悄怆 消长/草长莺飞 D、糜子/风靡 闭塞/塞外点兵
-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山泉叮咚的悦耳之音、关爱叮咛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的奋进之音……声音,一旦注入了情感,就会变得有分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与赫尔曼·黑塞的名言“上天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保尔·柯察金的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谈谈他经受了怎样的“孤独”,又走向了怎样的“自己”。
-
10、某班为了交流名著阅读成果,举办了一次名著阅读分享会。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撰写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它成功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 C、《骆驼祥子》中,孙侦探把祥子攒的买车的钱都敲诈走了,使祥子买车的希望第三次成了泡影,祥子为此很痛苦。 D、《艾青诗选》中的作品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色调鲜明,线条清晰,如素描一般简练、凝重。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光
周进平
①那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天天都在家里,在一起说话。用现在的话来说,我突然变成了非留守儿童。
②但是这种情况的变化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为家里带来欢喜,相反,家里总是被笼罩在不可言说的压抑气氛里。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大批倒闭,父亲所在的石灰厂也垮了。厂子红火的时候,应该是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候。如今回了家,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恰好那个时候,奶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经抢救才保住了性命;弟弟在一棵树上玩耍,树枝插进了眼角,差点儿瞎了。
③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打击,让整个家庭被笼罩在巨大的阴影当中。家里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变得拮据起来。这种变故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兄弟几个每天都是小心翼翼的。
④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还没进家门就听到父亲与母亲那熟悉的谈笑声,这声音非常悦耳,小孩子最容易感受到周边喜悦的气氛,我心里一下子就感到很振奋了。
⑤我一进门,父亲就拉我过去,这让我有点儿受宠若惊,他指着地上那一堆莲藕给我看,那些莲藕还没有洗净,被黑色的淤泥包裹着。父亲去挖莲藕了。家乡有许多湖泊,但是相对好挖莲藕的地方已经被人承包了起来,只有那些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可以任意挖,若肯出力,掀开一大片湖泥,还是能够挖到一些野生的莲藕的。于是,父亲干起了挖莲藕的营生。
⑥父亲开始早出晚归,等我们的作业做完,母亲的饭也做好了,父亲就挑着一担莲藕回来了。在清点莲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秤杆边看斤两 , 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他很得意,犹如自己拿到了一张满分的试卷。
⑦许久,我们都不知道父亲挖莲藕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是先将冰块敲碎,再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掀铲淤泥,越挖越深,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人影了。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背贴满了膏药,再后来就吃止痛片。
⑧在弄清楚了父亲挖莲藕的地点后,每个周末的中午就由我给父亲送饭菜和酒。第一次给他送饭的时候,我就哭了。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很难发现父亲的身影。我跑到湖堤的高处,只望见黑茫茫的一片,我大声地喊“爸爸”,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声音一下子就消失在宽阔的湖面,没有一丝回响。我沿着湖堤来回地跑,北风呼呼地叫,把我的呼喊声都吹向了身后。我心里焦急万分,害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一边“哇哇”地哭,一边冲进了泥泞地里。沿着风干了的湖泥,我爬上了一个干枯的泥堆,朝四下里望了望。
⑨我突然看见在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从某一个泥坑里发出来,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我快步地朝那个方向跑去,一双鞋都深陷到淤泥里,差一点儿滚进了挖莲藕挖出的深坑里。
⑩我多么希望父亲就在那里,哪怕他是睡着了,或是受点小伤。当我的呼喊声已经足够传到那个泥坑的时候,从泥坑里钻出来一个人,那就是父亲,是他,他正在张望。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更汹涌地淌了下来,我蹲了下来,擦了擦鞋子上的泥。父亲打开饭盒,要我坐下,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没有跟他说我是如何慌张,只是说:“这边有一丝亮光。”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里面看不见,他开着一个矿灯。
⑪那一年冬天,父亲挖了65天莲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他挖到了我们来年的学费,同时也戏剧性地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
⑫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忘却那盏灯的亮光。父亲在中年遭遇了许多不幸,但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④段引出下文父亲找到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方法——挖莲藕,也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B、第⑥段画横线句子中的“凑”体现出父亲年迈,眼神不好,只有靠近秤杆才能看清数字。 C、第⑧段画横线句子中的“跑”“喊”写出了“我”在父亲挖莲藕之地没有找到父亲时的焦急和对父亲的担忧。 D、第⑩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侧面表现了父亲工作环境的艰苦、恶劣,突出了父亲挖莲藕的不易,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担忧和心疼。 E、“父亲的光”既实指父亲挖莲藕时开着的矿灯发出的光,也象征着父亲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指父亲是孩子们的榜样。(2)、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你对第⑫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3)、文章多次以“寒风”与“黑暗”描写父亲挖莲藕之地的环境,请分析其在结构和主题方面的作用。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睡前拖延”是荷兰学者克罗斯等人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习惯性地推迟其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这一概念在国内常被称为“晚睡强迫症”或“习惯性熬夜”。已有许多研究表明,“睡前拖延”带来的睡眠不足会导致激素异常和免疫力下降,使人们患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各种疾病的风险加大。
②由于每个人的生物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其睡眠——觉醒节律也不同。睡眠——觉醒节律代表了个体对睡眠和清醒时间的偏好差异,表现为不同的睡眠类型。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睡眠——觉醒节律与“睡前拖延”存在关联。偏早睡早起型的青少年不易于“睡前拖延”,偏晚睡晚起型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推迟就寝时间。偏早睡早起型的人更容易考虑他们的行为会造成的未来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动,懂得延迟满足;而偏晚睡晚起型的人则更容易冲动和冒险,寻求即时满足,更看重眼前而不顾长远。
③研究显示,“睡前拖延”特别容易发生在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的状态下,因为决定睡觉的时间点本来就是在一天结束时,而那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通常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往往会自我调节失败,不能按预期的时间去睡觉。
(摘编自《睡前拖延研究综述》)
材料二:
年长、年青两辈作息规律及认识比较
分项
年长一辈
年青一辈
作息时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规律作息
华灯初上,我的精彩才开始
医学观点
按照中医养生来说,23点开始肝脏排毒,是“子午觉”的黄金时期
西医认为,每个人的生物钟不一样,只要整体睡眠时间够就行
思想特点
遵守自然规律,天黑了睡觉,天亮了起床,这样才健康
根据个体习惯自定规律,我的时间我做主,适合自己就好
“萤火虫族”的六大特征
序号
特征
原因
1
年轻化族群构成
受职业选择和互联网影响,以“90后”“95后”“00后”年轻群体为主
2
以主动熬夜为主
工作或个人原因
3
越“夜”越美,享受夜时光
习惯夜晚,享受夜晚
4
在夜间发光发热
在夜间,通过工作和消费,切实为中国夜间经济发展创造价值
5
多样化夜间生活
夜间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在奋斗,有的在享受,各得其乐
6
不断扩大的“萤火虫部落”
随着“00后”“10后”互联网一代的成长,群体不断扩大,并形成独具属性的“夜间”社群
(摘编自《中国睡眠指数报告》)
材料三:
①“您睡得好吗?”睡眠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今社会,睡眠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生活满意度,更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2022年3月18日,《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由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认为,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社会,睡眠从来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睡眠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对《报告》中睡眠指数不同指标的分析发现,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工作或学习时间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在这些因素中,“睡眠拖延”这一主动熬夜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更为流行。
③《报告》指出,年轻人不受控制地使用手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睡眠质量,每日手机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会导致睡眠障碍。例如,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睡眠拖延”问题,除了生活习惯、学习压力,手机、电脑依赖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中国提升睡眠质量应成为“民生工程”》)
(1)、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睡前拖延”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睡前拖延”这一概念是由荷兰学者克罗斯等人提出的,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习惯性地改变自己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 B、“睡前拖延”会影响激素和免疫力水平,使人们患上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各种疾病。 C、偏晚睡晚起型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推迟就寝时间,更容易冲动和冒险,寻求即时满足,更看重眼前而不顾长远。 D、研究显示,“睡前拖延”都是发生在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的状态下。(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每个人的生物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其睡眠——觉醒节律也不同,睡眠类型也不同。 B、年长一辈的作息时间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年青一代主张“我的时间我做主”。可见,只要自己选择的生活模式适合自己,它就是健康的生活模式。 C、当今社会,睡眠问题不仅与个体生活满意度相关,更与社会的健康发展相关。 D、“睡眠拖延”这一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更为流行。(3)、“五项管理”是教育部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的管理作出的规定。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三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将如何进行睡眠自我管理,努力与健康为友。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乙】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 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丙】
元方卖宅
陆元方曾于东都①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②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③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东都:指洛阳。②直:同“值”,价钱。③遽:急忙,立即。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与“远近称之”中的“之”用法相同,都作代词,分别指代元方、元方的父亲。 B、“久而益敬”与成语“多多益善”中的“益”意思相同,都是“更加”的意思。 C、“法”有四个常见义项:①制度。②标准;法则。③合乎法度。④效法;仿效。“不知卿家君法孤”中的“法”是“合乎法度”的意思。 D、“是欺之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都应理解为代词“这”的意思。(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B、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C、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D、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知识卡片
1.绥:①安抚;②安好(旧时书信用语);③登车时作拉手用的绳子;④一种旗杆顶饰有牦牛尾的旗子。
2.在文言文中,如果谓语后面跟着由介词(如“于”“以”等)引导的短语,这些短语通常是后置状语。例如,“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于中庭”就是后置状语。翻译时,将这些短语移到谓语前进行翻译,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4)、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在《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里,“元”有“首”“大”的释义,“方”有“方正”“正直”之意。请结合【乙】【丙】两篇短文的内容简述这两位“元方”是否人如其名。 -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溪居①即事②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③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④。
【注释】①溪居:溪边村舍。②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写诗)。③系(jì):拴,捆绑。④却关:打开门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是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B、这首诗描绘了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随风漂入湾中,小童误以为有客来访而急去打开柴门迎客的画面,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让整个乡村生活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机盎然。 C、这首诗不做作,不矫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 D、透过诗句描绘的内容,读者还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2)、请结合全诗,说说“疑”“急”二字的表达效果。 -
15、小湘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专题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小题。(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暖的友谊让人的心灵获得滋养,请参照例句仿写语句。
例:我从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句中感受到诗人与友人离别时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
(2)、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谈谈你对朋友的理解。(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例: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演奏生活的愉悦。
(3)、探究下列材料,说说你获得的交友启示。材料一: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得罪了权臣,被贬去饶州。当范仲淹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其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当时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
16、“古代中华人物”展区将会带你回到历史现场,领略古人的风采。请根据下面的描述,填写相应的诗文。
身居陋室,但刘禹锡认为“斯是陋室,(1)”;失意时,刘禹锡高歌“(2) ,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豪言,抒发其乐观豁达的心境;从范仲淹“(3) , (4)”(《岳阳楼记》)的政治理想中,我们能领略到他以天下为先的胸襟。
-
17、学校策划开展“中华人物画廊”展览活动,以下是小湘负责撰写的展览活动解说词。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由不同时代的人薪火相传。在群星闪耀的中华人物画廊里,从古至今,不少英雄豪杰或平凡人物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在“近现代中华人物”展区中,你将会看到【甲】邓稼先为祖国的“两弹”事业鞠躬尽cuì,至死不xiè【乙】袁隆平为培育高产的杂交水稻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锲而不舍……
“平凡小人物”展区主要收集和展览平凡小人物的事迹。平凡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也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注脚。纯朴、善良的长妈妈为鲁迅买来粗拙的《山海经》,让鲁迅满心感激;【丙】像梨花一样乐于助人、品行美好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更是罄竹难书。
【丁】参观“中华人物画廊”的展览后,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原来历史上有这么多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人物。
(1)、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或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悴 懈 qì zhuō B、悴 解 qiè zhuō C、瘁 懈 qiè zhuō D、瘁 解 qì zhuó(2)、下面对文段中【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及【丙】【丁】两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的标点符号是冒号。 B、【乙】处的标点符号是分号。 C、【丙】句的“罄竹难书”使用不当,应换成“不胜枚举”。 D、【丁】句有语病,应将“展览”改为“活动”。 -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绽放的不止是花儿,还可以是一次成功,一缕微笑,一份情谊……生活中每一次蓄势待发的酝酿总会迎来绽放。有时,我们的情感需要在那一刻绽放,才能书写人生的华章。
请以“那一刻的绽放”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⑥不少于600字。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 , 既而②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③皆白首④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⑤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⑥以济贫困,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释〕①阿:地名,即今山东阿县。②既而:后来,不久。③共载:同车。载,坐车。④白首:老年人。⑤决之:决断政事。⑥仓廪:储藏谷米的仓库。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寡助之至 天子先驱至 B、故君子有不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追者反 始一反焉 D、何以知之 何夜无月(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甲文中心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结论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乙文写子奇通过采取融兵器制农具,打开粮仓济民等办法使阿县大治。 D、乙文通过对话,侧面描写衬托子奇“童子治邑”不战而胜的不凡才能。(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库无兵,仓无粟。
(4)、请从乙文中找出形象印证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一道理的句子。(5)、甲、乙两文都论述“人和”是取胜的法宝。请指出甲文(或乙文,任选其一)论述的重点,并结合历史或现实的事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B、颔联融情于景,继承了我国古诗中以哀景写乐情的抒情传统,借写春光中的花、鸟,表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C、尾联描绘了一位满怀愁绪的白发老人形象。“不胜簪”是“感时”“恨别”的深重忧思所致,表达含蓄,感人至深。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诗人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