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完成下面小题

    日常生活都需要秩序和规矩。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朋友互相敬爱,才算能做人。

    ——节选自《经典常谈·“三礼”第五》

    以下哪个作品中的内容能印证上面《经典常谈》中“礼”的观点,请选择后,结合上述材料和作品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A.《石壕吏》             B.《平凡的世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2、请填写以下表格。

    来源

    句子

    “礼”的体现

    《送友人》

    礼在仪式中:与他人分别时,大家挥手作别。

    《大道之行也》

    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桃花源记》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礼在环境中:整齐有序的村落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探究结论】“礼”不能只体现为书上理论,我们还应该④

  • 3、请你阅读以下材料,补全“中国礼”展览的内容。

    展板一:汉字中辨“礼”

    序言

    “礼”表达含蓄的情感,这不是①(xiù)__________手旁观的冷漠,而是像《诗经》中②“__________,悠悠我心”的诗句,借对方衣襟表达思念之情;“礼”营造安宁的环境,静之美就在“曲径通幽处,③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之中;“礼”还讲求仪式的传承,在鲁迅的④《(shè)__________戏》中就记录了乡村迎神赛会的传承盛况。泱泱中华,礼仪之美永不⑤(tuì)__________色!

    (1)、根据字音和提示填写序言中的文字和诗句。
    (2)、根据上一题填写的汉字和下边的卡片,填写下面的分析。

    分析:偏旁为“礻”的汉字多和有关。偏旁为“衤”的汉字多和有关。

    (3)、根据卡片和分析,在下面的选项中选择“礼”字的造字本义(     )
    A、表示恭敬,以礼相待。 B、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 C、祭祀神灵以求福。 D、礼物。
  • 4、下面是有关“文言翻译方法和原则”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一位同学总结的文言翻译方法及解释,请根据表格填出空缺内容。

    方法

    解释

    保留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可以不变。

    删去无须译出的虚词,比如“久之,目似暝”的“之”补足音节,可不译。

    补充

    如“”中省略了主语,就应该根据语意译出。

    古代的词汇多单音节词,要善于将其译为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双音节词语。

    把古汉语特殊句变为现代汉语的句式,尤其注意宾语前置等倒装句式。

    (2)、下面是关于“文言翻译原则”的材料。其合理的顺序是什么?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出正确的序号。

    ①不偏不倚,不即不离,不增不减。

    ②“达”则是指不用拘泥于原文形式,要力求译文的通达、畅达、顺达。

    ③“信”,这里当然是真实、诚实,忠实于原文之意。

    ④在这个意义上,“雅”乃是一种层次最高的审美追求,即是译文的艺术性、文学性。

    正确序号:

    (3)、请根据以上翻译方法和原则将王安石的《木芙蓉》一诗翻译为现代汉语。

    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

    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欲妆慵。

  •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芙蓉

    阿来

    ①如果要写成都的秋花,怎么说,都要以木本的芙蓉为首。从时序上来说,芙蓉花差不多就是成都这个城市一年中最晚的花了。正所谓“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要待三圣乡的梅花开放,已是翻了年头。

    ②更可喜的是她的花期绵长。九月底,城中各处,偶尔可以看到团团浓绿的芙蓉树上,一朵两朵零星开放。那时,一树树黄花决明正在盛放。到了十月大假后,决明树艳丽的黄花呈现了零落之象。秋意一天浓于一天,这时,白的,粉的,红的芙蓉才真正渐次开放,在秋风中明艳美丽。苏东坡诗云:“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说的正是此花开放的时令。

    ③这就是在成都观赏秋花,要以芙蓉为先的首要理由——自然物候上的理由。

    ④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文化上的理由。成都被简称为“蓉”城,已有千年以上的时间。这个“蓉”,就是芙蓉花的“蓉”,木芙蓉的“蓉”。

    ⑤今年重阳,又逢周六,薄薄的太阳出来,我带着相机出去寻访芙蓉。其实,芙蓉花渐次开放,已经有十多天时间了。好多树下,都有了零星的落花。但枝头上着花更多,或者已然绽放,或者将要绽放,还有更多的花蕾在等待绽放。那些挣破了苞片的花蕾都是红色的,但盛开的芙蓉却是粉白红三色。查植物书,说芙蓉因光照强度不同,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的变化,早晨开放者为白色,继而开放者为粉色,下午开放为红色。因为这个缘故,芙蓉花还有个“弄色芙蓉”的美称。我家楼下侧院中就有三株芙蓉,接连几天,我面对电脑累了,就下楼一次,一日里竟有五六次之多,并未见到书中所说变色的景象。早起开放是白色的,晚上还是白色。夕阳西下时是红色的,朝晖之下也是红色。但我因此看到了两个情形:盛开的芙蓉花随着太阳旋转,以便把展开的花瓣和黄色而密集的花蕊朝向太阳;微微闭合的花瓣静静直立,以收敛的颜色和姿态背对当太阳沉下楼群组成的参差的天际。第二天太阳起来,又再度展开。

    ⑥今天的成都城市中,虽然四处都可见到芙蓉,但成林成片者,已不能见。这种美丽的本土的植物,不仅扎根于自然生境、更深植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古书《长物志》上说:“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水光与花色辉映,“照水芙蓉”历来被视为一种极致的美景。王安石诗云:“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说的便是这一景致。成都多水,如果这个时节,某一段江岸,某一处湖边,遍开连绵的芙蓉,在这草木凋零的季节。那我们就得享一种宝贵的非物质的福祉了。

    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人居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芙蓉还真是一种能使这个城市显得清洁的树。一种有着内在清洁精神的树。发此感叹,是因为观察到芙蓉花凋谢的特别方式。好多次,到开满繁花的树下,在地上见不到片片零落的花瓣,只看到一个个干瘪了的花蕊,失去了粉嫩的红色,先是变成枯草的颜色,再变成泥土的颜色。那时,我纳闷,是花蕾太多,为了腾出更大的开放空间,就必须有一些花蕾未及开放就悄然凋落吗?我特地给楼下几朵芙蓉花作了标记,两三天后。我确认,这几朵盛开的花,萎谢之时,并未像常见的那样花瓣片片飘落,而花蕊变成了膨胀的籽实。那一朵朵花只是慢慢收拢了花瓣,重新变回了花蕾的形状。这原是一场清洁的仪式。______

    ⑧今天是11月16日,雨后天晴,气温又回到二十来度。再出去散步,见树芙蓉还开放着。只是树上的花朵已然十分稀疏。细看枝头,也没有了待开的花蕾,我想,待这些芙蓉开尽,真正的冬天就到来了。

    (选自《成都物候记》,有删改)

    (1)、作者在首段即言“如果要写成都的秋花,怎么说,都要以木本的芙蓉为首。”请结合文章内容,完善思维导图。

    (2)、请赏析划线句子。

    盛开的芙蓉花随着太阳旋转,以便把展开的花瓣和黄色而密集的花蕊朝向太阳;微微闭合的花瓣静静直立,以收敛的颜色和姿态背对当太阳沉下楼群组成的参差的天际。

    (3)、下面的语句是否适合放在文中画______,请结合文章分析。

    “持贞静涤荡浮华,用内省消弭纷纭,以克制替代放纵,以闭合—盛放—闭合的轮回完成生命的转译,践行“返璞归真”的东方哲学。”

    (4)、此文被编为《花重锦官城:2025年成都市散文精选》的末篇,想想编者有何意图?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简要作答。
  • 6、《水浒传》中有许多情节都与“三”有关。下面哪一个关于“三”的评价不够恰当?请结合阅读体验进行判断并修改。

    A.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三”中见曲折情节

    B.高太尉三害林冲——“三”中见小说主题

    C.宋江三打祝家庄——“三”中见团队智慧

  • 7、下面是关于“保尔与朱赫来”的情节梳理,请根据小说内容补全空缺处。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行纪

    范成大

    甲午,宿白水寺,大雨不可登山。谒普贤大士铜像,丐三日好晴以登山。乙末,果大霁,遂登上峰。又无复蹊蹬,斫木作长梯,钉岩壁,之而上。意天下登山险峻,无此比者。余以健卒挟山轿强登,同行则用山中梯轿。出白水寺,便登点心坡,言峻甚,足膝点于心胸云。过骆驼岭簇店,当道板屋一间,僧煮汤以蒸炊。

    自以卯初登山,至此已申后。渐高渐寒,到八十四盘则骤寒。比及山顶,亟挟纩两重,又加毳衲驼茸之裘,尽中所藏。系重巾,蹑毡靴,犹凛栗不自持,则拥炉危坐。移顷,冒寒登天仙桥,至光明岩,炷香。忽云出岩下旁谷中,即雷洞山也。云行勃勃如队仗,当岩则少驻。云头现大圆光,杂色之晕数重。倚立相对,中有水墨影,若仙圣跨象者。一碗茶顷,光没,而其旁复现一光如前,少时亦没。日暮,云物皆散,四山寂然。乙夜灯出,岩下遍满,弥望以千百计。夜寒甚,不可久立。

    丙申,复登岩。眺望,岩后岷山万重,少北则瓦屋山,在雅州;少南则大瓦屋,近南诏,形状宛然瓦屋一间也。此诸山之后,即西域雪山。崔嵬刻削,凡数十百峰。初日照之,雪色洞明,如烂银晃耀曙光中。此雪自古至今未尝消也。山绵延入天竺诸蕃,相去不知几千里,望之但如在几案间。瑰奇胜绝之观,真平生矣。

    (选自《吴船录》,有删改)

    【注】①扩:丝绵。②笥:盛衣服的方形竹器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
    A、之而上       缘:沿着 B、僧煮汤以蒸炊       俟:等待 C、笥中所藏       衣:衣服 D、平生矣       冠:第一
    (2)、翻译文中画线句。

    (1)系重巾,蹑毡靴,犹凛栗不自持,则拥炉危坐。

    (2)一碗茶顷,光没,而其旁复现一光如前,少时亦没。

    (3)、本文和前一题诗歌虽然都是记录游峨眉山,却体现出作者范成大和程公许迥异的特质。请结合诗文内容,简要分析两人性格的不同之处。
  • 9、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中岩渡月出峨眉山

    程公许

    返照中岩渡,峨眉分外清。

    一弯新吐月,共我两忘形。

    露下沙逾白,宵寒酒易醒。

    荻花风索索,拥被不堪听。

    (1)、下面是三位同学绘制的本诗情感变化曲线图,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并用词语概括其变化。

    答:选项:变化过程:

    (2)、一位同学认为颔联中“一弯新吐月”的“吐”字看似无理,细想很妙,却又不知如何表达其妙。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帮助其完成鉴赏。
  • 10、一年成(指村落),二年成(指城镇),三年成(指都市)。成都的“成”是形成的意思。“成”还有多个解释,如成长、成败、成规等。请结合你的生活,展开联想和思考,以“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提起存储信息的媒介,人们一般想到的是硬盘和光盘,其实最具优势的存储器或许就藏身于生命体之中,那就是存储生命密码的DNA。

    ②DNA存储技术是用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来存储文本文档、图片和声音文件等数据。相比传统磁存储、光存储这些单层平铺方式的存储,DNA双螺旋立体结构的存储量有了多个数量级的飞跃。就信息密度而言,如果把当今世界所有电脑上储存的数据转换为DNA体积,仅一个鞋盒大小。

    ③在存储过程中,1GB的数据硬盘存储能耗约为0.04瓦,而同一容量DNA存储的能耗则小于百亿分之一瓦,这对于当下能源紧张的人类社会来说无疑是福音。此外,DNA存储的信息可以通过生物加密技术进行保护,使得未经授权的人员难以获取或篡改数据,这种生物加密技术为数据安全提供了额外的保障。

    ④由于写入、读取速度较慢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DNA存储还无法取代硬盘等常规存储载体,但DNA存储优势显著,前景广阔。

    ⑤从结绳记事、磁带硬盘到DNA存储,信息存储技术发展史,也就是人类文明进化史。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①2022年,天津大学生物学团队将10幅敦煌壁画的数字图像存入DNA中,通过加速老化等实验,发现这些壁画信息在常温下可保存千年,在9.4℃下可保存两万年。这是人类首次运用DNA存储技术来保护敦煌壁画。

    ②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敦煌壁画,受时间、风沙和气候等因素影响,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威胁。过去,壁画修复师用胶水将壁画起甲的部分一点点粘回原位,为壁画“延年益寿”。如今,先进技术正赋予敦煌壁画保护更多的可能。

    ③2020年,我国首座多场耦合实验室在敦煌研究院正式投入使用。实验室的模拟环境具有变量可控、条件可重复等优点,可以让保护措施更加精准,促进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研究。

    ④“数字敦煌”也是敦煌研究院推进的保存壁画计划之一,它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永久地、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画、彩塑的珍贵资料。

    ⑤人们用尽一切技术手段,和时间赛跑,让敦煌壁画永生不朽。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1)、和传统信息存储方式相比,DNA存储有什么优势?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条作答。
    (2)、甲乙两文开头都引出了对象,二者所引的对象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3)、如果将甲乙两文按序组合成一篇新的文章,下面哪个选项更适合做文章标题?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A.DNA“保存”数据       B.技术“封存”时光       C.信息“存储”文明

  • 1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 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②蝉则千转不穷,。(吴均《与朱元思书》)

    ③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请写出许浑《咸阳城东楼》的首联和颔联或李白《送友人》的颈联和尾联,在答题卡上先写出题目再按要求默写。

    答:

  • 13、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 ,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卜者知其意       指:同“旨” B、置人所鱼腹中       罾:渔网 C、率三军       奖:鼓励 D、斟酌损       益:益处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扶苏数谏故       伤先帝之明 B、天下唱       乡身死而不受 C、咨臣以当世事       暮寝而思 D、旧都       达汉阴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A、如今丢了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等着死亡,倒不如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吧? B、如今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等着死亡,倒不如为国都而死,这样好吧? C、如今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倒不如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吧? D、如今丢了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倒不如为国都而死,这样好吧?
    (4)、下列内容不是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     )
    A、巧借时势 B、心怀大志 C、善聚人心 D、勇于反抗
  • 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迈出了重要一步的关键环节。 B、随着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科幻之都”的城市名片进一步擦亮,文旅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C、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在致辞中表示,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乒乓球运动在全球的影响力,而且促进了各国运动员之间的交流。 D、DeepSeek团队研发并提出了新一代多模态交互模型,解决了复杂语义理解。
  • 15、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面对困境,人们会有不同的抉择。有人选择直面,在箪食壶浆的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努力;有人选择逃避,在悲观绝望的情绪中自暴自弃;还有人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作为走出困境的不二法门

    A、箪食壶浆 B、持之以恒 C、自暴自弃 D、不二法门
  • 16、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B、有人说过,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C、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惧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D、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
  • 17、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婷(pīng)       飞(cuàn)       词夺理(qiáng) B、亮(zèng)       养(huàn)       间不容(fà) C、(suī)       镜(léng)       前后继(pū) D、(nǎn)       作(yī)       百鸟啾(jiū)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耗费多年心血,让中国拥有了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奥运赛场上,潘展乐以惊人速度打破美国队在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项目上长达40年的垄断。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主角,用坚持与努力书写辉煌。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主角。那么,你心中的主角又是怎样的呢?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________是主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9、按要求完成小题。
    (1)、请你根据阅读经历,协助小阳完成读书卡片。

    选文(有删改)

    选文主人公

    惩恶扬善的方式

      (他)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他)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绛的,都滚将出来。

    (1)

    三拳打死镇关西

      他激动起来:……“我辛辛苦苦打捞这些财物是为我自己吗?……您以为我不知道世上有无数受苦的人、有被压迫的种族吗?我不知道有无数要救济的穷人、要报仇的牺牲者吗?”

    尼摩船长

    (2)

      (他)继续说:“我正好走过他家,便停下看示威。我看到有许多人都已饿得半死,我知道那个人的米仓里有一万担大米,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我生气起来,便带领农民攻打他的家,他们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

    (3)

    攻打地主家,把存粮给民众

    (2)、请你从上表三个 “主人公” 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格,谈谈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惩恶扬善。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晨光里

    段蓉萍

    ①我喜欢早起,推窗便可见到博格达峰雪山。晨光乍现的一瞬间,柔光抚摸着大地万物,也抚摸着我。

    ②米东,地处天山北麓丝绸之路北道,境内有唐朝路、下沙河故城、黑沟驿站、突厥墓群、塞人岩画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我偏偏又是热爱历史和方志的人,休息的日子,一个人或与友人挨着跑了不止一遍。

    ③就拿下沙河故城来说,我最初是上中学时候跑去城墙上玩儿,跟同学打赌一定可以找到唐代的铜钱或者陶片。住在故城附近的马俊说,他早几年见到过宝剑,不过,已经锈迹斑斑。找了一个多小时,我和同学都空手而归。

    ④我们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眺望远方,博格达峰清晰可见,它似乎在笑我们顽皮的样子。

    ⑤又一年冬天,我驱车途经故城时,路旁的榆树上挂满霜花,我下车蹚过厚厚的积雪,走入城中时,耳畔传来了马的嘶鸣声、战旗猎猎声。我揉揉冰凉的耳朵,凛冽的寒风送来的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结实的城墙上覆盖着洁白的雪,我想起岑参来。

    ⑥难道在故城真找不到一点儿唐代的遗物吗?我始终不甘心。2016 年夏天,我特地邀请新疆师范大学刘学堂教授和新疆大学周轩教授到故城考察,刘教授在故城城墙内侧找到了一块红色陶片,我兴奋地问这是什么,他在地上给我大致画出了陶罐的造型,并说这就是唐代的陶器。我接过陶片,翻看几下,觉得很沉重——这陶罐装的不是水,不是米,是历史的名片。千年后,我们有幸目睹到它,依稀感受到来自长安,来自岑参的气息。

    ⑦这米东呢,让我着迷的还有水稻。许多人总以为新疆不产大米,可历史上就有新疆种大米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在此设立驿站,驻守的官兵都是从中原内地而来的,解决粮食问题的便捷方式就是自给自足。在水源充沛、温度适宜的地方种植水稻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米东大面积种植水稻是在刘锦棠所率湘军攻克古牧地后。由于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较强,湘军三千人就地屯垦,将湖南的水稻种植技术带到了边疆。如今这里还有湖南村这个地名,也有为数甚多的湖南人。虽然在此繁衍生息好几代人了,可始终不变味蕾对故乡美味佳肴的记忆,腊肉、血肠、蛋糕席等,年节来临,都会准备这样的年货,吃几口家乡菜,也就有了归乡的感觉。

    ⑨每年插秧的时节,我都去大哥家帮忙。农人干活儿从不偷懒,要起早。我们从育秧棚挑秧苗到水田里去,这时候,晨光微露,水面闪动细碎的金子,秧苗也镀了一层金边。抬头看,那矗立的博格达峰也是金光闪闪,整个乡村都笼罩在晨光里,像是睡梦中的婴儿。我站立在水田里,心想:“用相机拍摄下这一瞬间多好!” 可那时候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相机。这一幕种在心里,再也无法抹去。

    ⑩这几年,水源吃紧,大家缩减了水稻种植面积,大哥家种过向日葵、玉米,也种了好几年的红薯。每到七月向日葵盛开的时候,晨光里的向日葵像是舞蹈团的姑娘们刚从幕后登场,个个笑盈盈的。我走在田埂上,在晨光的陪伴下向田野深处走去,直到老龙河。

    ⑪这河里的水流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里,在北沙窝形成一个湖泊——东道海子。傍晚,我跟摄影的伙伴们在东道海子拍片,晚霞固然是美丽的,但缺失晨光中的影像是不完整的。我们商量好在海子边住了一晚上。一名哈萨克族牧民热情地弹起了冬不拉,为我们演唱哈萨克族民歌《黑眼睛》《燕子》《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黑走马》等,一曲接一曲。悠扬的歌声回荡在空中,摇动了海子的碧波,我们躺在帐篷里,能清晰地听到鱼儿们与波浪拥抱亲吻的声音。

    ⑫东方鱼肚白,我们钻出帐篷,顾不得洗漱,拿着相机、三脚架等在海子边找准位置,等待晨光乍现的一刻。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光是一缕缕、一层层慢慢跃出博格达峰山脊的,从第一束晨光出现到整个太阳照在大地,不过短短几分钟,却让一切充满新的生机活力,海鸥、天鹅、大雁迎着晨光飞翔在水面,镜头中远山、近水、飞鸟都进入画面,恍惚间,我似乎已身处大海边,而非沙漠深处。旁边的摄友一个劲儿地说,太幸运了,光好,云好,连天鹅起飞的时机都恰到好处。

    ⑬若不是飞虫叮咬得难受,我真不想离开,拿把躺椅,舒坦地坐一个早上。可我偏偏是招虫子的人,不一会儿大大小小的红包布满颈手脚踝,不得不遗憾地离开。红柳、梭梭、骆驼刺精神抖擞,一队蚂蚁浩浩荡荡地往胡杨树下挺进,我深感沐浴在晨光中的万物可亲可敬。

    ⑭这里就是米东,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24 年第 10 期,有删改)

    【散文・内容】

    【散文・语言】

    【散文・线索】

    【散文・情思】

    (1)、米东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请结合选文和地理知识,分析米东地区能够种植水稻的条件。


    种植条件

    文本内容

    气候条件

    米东地处天山北麓,日照充足,温度适宜。


    水源条件

    土壤条件

    湘军就地屯垦,将湖南的水稻种植技术带到边疆。

    (2)、散文多于细节处见真情,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红柳、梭梭、骆驼刺精神抖擞,一队蚂蚁浩浩荡荡地往胡杨树下挺进,我深感沐浴在晨光中的万物可亲可敬。

    (3)、文章多次提到博格达峰,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小粤与小南对文章标题的看法产生了分歧,小南认为《晨光里》这个标题太过普通,而小粤认为这个标题恰到好处,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小粤观点的理解。
上一页 674 675 676 677 67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