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或语意不明确的一项是(  )
    A、每逢节假日,他都丢下工作和妹妹到公园游玩。 B、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C、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G20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在杭州西湖景区观看《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 D、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演变,中国正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B、老师给我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成语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C、友谊是穿越人海,互视对方双眼的默契,是不期而遇的缘分。 D、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球的归途是惊心动魄的。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_,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________的要素呢?

    (3)我正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_____地走过我的身旁。

    (4)今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________。

    A、标志   必须   悠然自得   不言而喻 B、标本   必需   悠然自得   不可思议 C、标志   必需   泰然自若   不言而喻 D、标本   必须   泰然自若   不可思议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浆(qióng)        持(jīn)        那(chà)        然(chuàng) B、立(zù)       悔(chàn)        赤(luǒ)        决(zì) C、(dīng)        头(càn)        忧(yù)        鼓(xiāo) D、(hàn)        琐(wěi)        寂(yōu)        吟(biān)
  •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谁能挡住你,是别人还是自己?

    只要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如需出现,请用××代替。

  • 6、请以“触动心灵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如需出现,请用××代替。

  • 7、片段作文。

    请选择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段12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

  •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一直被视为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楷模。请结合保尔的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他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 9、小康读了《经典常谈》后,做了如下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六书”指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法。 B、《诗经》的注解是由大毛公毛亨创始,小毛公毛苌完成的。 C、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动、大解放的时代,中国学术史在这个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D、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战国时期的《尚书》,当时其内容主要写在竹简上,所以不成片段。
  •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文:这两首诗都描绘了普通百姓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两首诗都运用了肖像描写,   【甲】诗中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和【乙】诗中的“”有异曲工之妙,都描绘出了主人公因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而苍老憔悴的形象。

    小语:同时,这两首诗也都表达了对统治阶级以及当时不合理的制度的批判。不同的是,【甲】诗中,由“手把文书口称敕”“宫使”可以看出,诗人批判的对象是当时不合理的制度;而【乙】诗中,由“犹纳税”“”“”可以看出,诗人主要批判了当时对百姓剥削严重的税收制度。

  •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鵎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注释】①适:往、去到。②适:适应。

    (节选自《庄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而飞            (2)怪者也

    (3)斥鵎之曰       (4)此亦飞之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3)、请回答问题。

    (1)【甲】文中的大鹏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2)【乙】文中,作者借斥鵎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勇敢的要义

    同学们:

    ①我们都很崇敬英雄,也希望自己像英雄一样勇敢。但每个人对勇敢的理解却有所不同,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呢?

    ②在我看来,勇敢,是生存的方法,而不是生活的内容。误解了它,就会被勇敢绑架,人便会充满煞气,陷于争斗,沉入敌对。

    ③曾听一位长辈说起,勇敢有两种,一种是直面伤痛的勇敢,一种是直面问题的勇敢。

    ④伤痛不是人生的兴奋剂,它需要直面,但不能沉浸其中,也不要自虐式地奋斗,否则就误解了勇敢的要义,与勇敢背道而驰。

    ⑤直面伤痛,就是要学会放下,放下过去的事、过去的伤,提升自我。绝不可以把沉积的愤怒,含在每个日子里咀嚼;用伤和怨铺就的路,注定恐惧与愤慨交织,却与真正的勇敢渐行渐远。

                                     正因为他放下身体与精神上的多重痛苦,才有力量和勇气去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⑦直面伤痛之后,还要心存阳光,心怀大爱,拥抱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⑧直面伤痛,是长大的一部分;而真正的成年,从直面问题开始。

    ⑨直面问题的勇敢,不是陷于问题难以自拔,而是把力量用在解决问题上,是心怀善良,坚定前行。

    ⑩纵然正在面临和即将面临的问题伤人,除去痛得大叫、哭嚎,还可以勇敢。勇敢地直面问题,接受一切所遇,勇敢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勇敢地求助他人共御问题,勇敢地与人合作消灭问题……勇敢地直面问题的人,不会向着阻挡的大河止步,会寻找桥梁、船只,会学习泅水涉水。不会向着遥远的长路却步,会结交旅伴、过客,会等待时机搭车搭船。

    ⑪勇敢不是一刀杀向外界,一刀刺向自己。勇敢地直面问题的人,总是能怀揣阳光,以良善之心坚定地行动,以悲悯之心与人为伴,执着灿烂地一路向前。

    ⑫勇敢,从来都不是愚蠢地与己作难,与人为敌,与世界对抗。以自虐为勇敢,是对勇敢的亵渎;以良善为勇敢,是对勇敢的升华。

    ⑬读懂了勇敢的要义,才真正拥有了勇敢的力量,活出了勇敢的幸福。

    (1)、根据文章第③~⑪段的内容,完成下列结构图。   

    (2)、下列事例中,最适合填入文章第⑥段横线处作为论据的是 (     )   
    A、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之际,面对乌江亭长的劝慰,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遂自刎而死。 B、司马迁直面残酷屈辱的刑罚,修身养性,专心致志修写《太史公书》,誉满八百里秦川。 C、晏殊身处国泰民安、政局稳定的太平盛世,他家境优渥,天资聪颖,一生顺风顺水,被称为“太平宰相”“富贵词人”。 D、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了《离骚》等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3)、好的演讲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请从结构上分析第⑧段的表达效果。
    (4)、下面是某同学发的一段“微信朋友圈”,请你结合演讲稿的内容,给该同学写一段50字左右的留言,帮他调整一下心态。   

    不帮我解决问题就算了,何必还要刺痛我?告诉你们吧,我从没害怕过谁,我就要跟讨厌我的人对抗到底!这就是我的勇敢!

  •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两进虎跳峡

    张鸿源

    ①虎跳峡在滇西北,它是玉龙、哈巴两大雪山南北夹峙金沙江形成的。江心突兀一块巨石,传说曾有老虎从岸边跳上巨石,再纵身跳到对岸,“虎跳峡”之名由此而来。虎跳峡全长17公里,分为上峡、中峡、下峡三段。

    ②我第一次进虎跳峡,是从中甸的虎跳峡镇步入上峡的。刚到金沙江畔,便看见对面的玉龙雪山高耸云天,皑皑白雪堆积在重重叠叠的峰脊上。时值盛夏夜雨初收的早晨,云雾游移在群峰间,愈显出玉龙雪山的高深莫测。

    ③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简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岩羊在峻峭的崖壁上颤栗着探行。

    ④再往前,两岸高山越挤越拢,排列成一道道狭窄的天门。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响,仿佛洪荒远古开天辟地的遗音。这里不是汪洋大海,但我却感觉到汪洋大海狂暴时的声势和威力: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晕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据说,漂来的粗圆木和滚落的大石块,在这里都会被粉碎得无影无踪。我只能退到高处,遥遥承受这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

    ⑤怀着上峡带给我的震撼走向中峡。迎面来了一队马帮,我闪身到路旁让道,听着马儿们艰难的足音,看着马帮慢腾腾地消逝在远处断崖后面……马帮就是这样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途艰险,马帮却奋力前行,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峡的谷底礁石遍布,如满天星斗。这些从山上飞滚而来的落石,堆积江中,犬牙交错。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浪花推着浪花,旋涡套着旋涡,一路5公里18个险滩相连至下峡。

    ⑥我对下峡的感受,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三年后的正月初,我从丽江的大具乡乘车直奔下峡。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而后沿着栈道直至江边的观峡台,在台上远眺江两边玉龙、哈巴凌空对峙,峰连嶂合。此景正如清代孙髯翁所写:“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前往渡口的路上,日头已经偏西,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里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几分雄浑,几分肃穆,几分苍凉。

    ⑦从渡口乘船前往对岸。上岸后发现没有路,我只得寻着人踩过的痕迹,攀藤抓草往上爬,还得时时小心,脚下不能打滑,否则就会坠下深渊。我大汗淋淋地攀登了近1个小时,才算踏上新开辟的公路。

    ⑧山高峡深,天黑得早,我只好投宿在下峡核桃园的一家小旅店。核桃园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夜特别深沉,空寂得不像在人世间。浓墨似的山头上方,星星在一块不大的天幕上眨着眼,默默感受夜的静谧。人在此际,内心一片宁静,仿佛世间一切的纷杂都与我无关。我很快就带着白天的游兴进入了梦乡……

    ⑨第二天拂晓我就出发了,穿越中峡来到了上峡。上峡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修筑了栈道,可直下江边挨近虎跳石。峡中筑了公路,可以通车,游览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一身豪气、雄奇威猛的虎跳峡。但留在我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不经雕琢、野性十足的虎跳峡。我伫立江崖,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

    ⑩两次进入虎跳峡,我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若要问我云南山川最富阳刚之美的地方在哪里,我定毫不迟疑地回答:在虎跳峡!

    (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对作者所见景物及特征进行简单梳理。   

    上峡:①→山路崎岖→江水震响

    中峡: ②

    下峡:雪山磅礴→峡谷森严→③

    (2)、文章第⑤段和第⑨段两次写到马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2)游记常见的写法有“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哪种写法?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两次进入虎跳峡,我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这句话的理解。   
  • 14、学校开展经典诗文朗诵大赛,请你帮助主持人完成串词。   

    要求:①在前3位选手的串词中填入恰当的诗句,必须是将要朗诵的诗文中的句子。②参照前3位选手的串词,为第4位选手写出完整的串词,他朗诵的是杜甫的《石壕吏》。

    (1)“故虽有名马,”,这是千里马的悲哀,亦是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悲鸣。接下来,有请1号选手为大家朗诵韩愈的《马说》。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的依依不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的豪迈豁达;“”,这是王勃的旷达乐观。接下来,有请2号选手为大家朗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在这样一个静寂的夜晚,在这更深漏断之际,词人会想些什么呢?接下来,有请3号选手为大家朗诵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

  • 15、你的同桌小旭认为,当今时代科技快速发展,我们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练字,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16、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唐代画家张彦远说:“书画异名而同体”。书画自古就是相通的,历史上一身兼书画二任者大有人在。有以书入画者,而有以画入书者,所以出现了画家的书法和书家的绘画。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的遗产。

    (1)、把下面语句填入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画家作书多将其绘画之笔墨意趣之于书,故书有画意。

    ②但无论是画家之书还是书家之画,高水平的其法与理都是相通的。

    ③书法与中国画的特殊关系,表现在审美上是西洋画所没有的一项特别的内容,

    ④书家作画,擅长将书法的笔法气韵用之以画,故画有书味。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17、古人讲究诗画合一。为下面的画作配上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等闲飞腔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C、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D、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18、从下图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字,将正文内容用简体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不加标点)   

  • 1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hén jì,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①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之“根”,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韵律之美。早期的汉字主要用软笔书写,也有刀刻的甲骨文和铸造的金文。②汉字在书写过程中,由于控笔操刀的缘故,力道轻重化、用笔(刀)起落运转和节奏快慢,综合展现出一种韵律之美。对汉字书写形态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自觉,推进了汉字美的升华,从而形成了dú jù tè sè的中国书法艺术。与世界上其他文字系统相比,只有汉字既是记录语言、传递信息的实用工具,又兼有艺术创造和审美的功能。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符号(     )还成为一种审美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之美也就是中华文明之美。

    (选自《如何从“汉字之美”认识中华文明》)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   

    hén   jì                              dú     jù       tè       sè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只填序号)   

    【伟大】wěi dà ①品格崇高;才识卓越。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甲】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

    【乙】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了相对论。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画线句①中的两个分句间是因果关系。 B、画线句②的句子主干为“过程展现出韵律之美”。 C、“控笔操刀”“传递信息”“实用工具”三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D、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分号。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让我们看见了生命的绽放;

    一个蹒跚肥胖的背影,让我们看见了动人的亲情;

    一次阅读名著的旅程,让我们看见了人生百态……

    在成长过程中,每一次对外部世界的“看见”,都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触动我们的心灵。请以“看见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小说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③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500字。

上一页 589 590 591 592 5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