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网络、游戏、电视、电影等充斥课外生活时,我们忘记了文学这片精神的家园。 B、能否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新课标”汉字书写要求的基本标准。 C、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为目的。 D、在备考期间,大家要劳逸结合,科学复习,切忌熬夜搞疲劳战术,否则会得不偿失。
  •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B、“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C、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D、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对自己的诗作既认真,又较真,总是本着对自己负责、对艺术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B、读书,让我们懂得对于迷惑不解的问题,不能不求甚解,要弄个明白;读书,让我们明白做事要有主见,不能随声附和 , 人云亦云。 C、学习上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一定要见异思迁、虚心好学,而不能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D、孩子们的世界需要英雄。有阴险狡诈、凶神恶煞的妖魔鬼怪,就会有顶天立地、神通广大的英雄。
  • 4、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①解释词语   神采奕奕:

    ②造句   大相径庭:

  • 5、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差不齐

    huī      热chén     狡huá        根问底páo

  •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留守女孩钟芳蓉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选择了她钟爱的考古专业。 消息一出,却遭到一些网友质疑,称“没钱途”“考古专业冷门,不容易找到好工作。”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得知此事后,写信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青春的字典里,无“困难”二字;青年的口号中,无“阻碍”一词。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青年当以奋斗之姿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风华正茂的你,将在青春岁月里写下什么呢?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7、题目:最美的问候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8、“2024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哈尔滨位列榜首。冰情雪韵、热情好客的冰城火爆出圈,带动了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也点燃了各地学校组织活动的热情。你所在学校与南方某地爱华中学九年级联合开展“感受冰雪魅力”的研学活动,你是活动小组成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研学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小组准备出一期关于“感受冰雪魅力”的简报,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名称。

    板块一:最炫冰雪运动   板块二:   板块三:

    (3)、参加研学活动的小龙,初次来到北方,想去体验冰雪项目,由于北方天冷路滑,需要做好防护,你要对他说什么?
    (4)、研学活动即将结束,请你为家乡代言,向即将返程的南方小伙伴推荐家乡的一种美食,或一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并做简要介绍。(30字以上)
  • 9、《水浒传》采用链式结构叙事,阅读下面有关内容的梳理,补充相关情节。

    (1)(2) (3)

  •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窗花舞

    张金凤

    ①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②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赶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

    ④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⑤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等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满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⑥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撒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⑦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

    ⑧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着用来自己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⑨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媛、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⑩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1)、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窗花,但题目却是“窗花舞”,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文章第③段说“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请你认真阅读③~⑤段,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3)、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④段划线句中加点词使用的妙处。

    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

    (4)、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5)、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以文中的“窗花”为例,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

    链接材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习近平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他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他常常在考察中点赞那些植根于人民群众朴素劳动、传承守护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11、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辨志(节选)

    张尔岐①

    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人之有习,初不知其何以异也;而遂至于日异者志为之也志异而习以异习异而人亦异。志者,学术之枢机 , 适善适恶之辕楫也。枢机正,则莫不正矣;枢机不正,亦莫之或正矣。适燕者北其辕,虽未至燕,必不误入越矣。适越者南其楫,虽未至越,必不误入燕矣。呜呼,人之于志,可不慎欤!

    (选自《张尔岐诗文选》)

    【注】①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人,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②枢机:户枢与弩牙,比喻事物的关键。③燕:指河北北部,地处北方。④越:指浙江东部,地处南方。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而 遂 至 于 日 异 者 志 为 之 也 志 异 而 习 以 异 习 异 而 人 亦 异。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适燕者北其辕,虽未至燕,必不误入越矣。

    (3)、本文设喻说理,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文章所讲道理。
  • 12、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一小舟

    (2)

    (2)、文章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了西湖的雪景?请简要分析。
    (3)、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
  • 13、名篇名句默写。

    像毕淑敏一样,古代文人也在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范仲淹盛放着“(1) , (2)”(《岳阳楼记》)那样的济世情怀;李商隐盛放着“(3)(4)”(《无题》),盛赞爱之坚贞;苏轼盛放着“(5) , (6)”(《水调歌头》),将小我之悲变为大爱无疆;而李白高唱“(7) , (8)”(《行路难》),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它不会趋炎附势地_____________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____________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___________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 , 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在生命的底yùn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底yùn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段中画横线句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4)、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沾染 扭曲 涂改 B、扭曲 涂改 沾染 C、涂改 沾染 扭曲 D、扭曲 沾染 涂改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段平桥村的快乐时光,芬芳了鲁迅对淳朴乡村和童真友情的回忆;一处偏僻却优美宜人的小石潭,触发了柳宗元对人生“忧”“乐”情怀的感慨……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 16、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根据《经典常谈》内容,请你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①《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②《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

    (2)、你在阅读《经典常谈》之后,发现其对下列两本古籍都有精彩的阐述,如果想要选择一本进行深入阅读,你会选择哪一本呢?请说说理由。(60字左右)

    《诗经》       《战国策》

  • 1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落叶赋

    文/梁晓声

    ①我曾写过些忆人记事的短文,它们好比拾一片叶子夹在书中。这些叶子常使我感到,生活原本处处有温馨。

    ②我刚工作时,体质很弱,又瘦又憔悴。肝脏病、胃溃疡、心动过速和严重的神经衰弱,使我终日无精打采。友人建议我跟附近小树林里的老人学太极拳,于是我每天清晨开始光顾那一片小树林。

    ③那里,柿树的叶子很美,夏末秋初,树叶已由翠绿变成墨绿。那一种墨绿,绿得庄重,绿得深沉。树叶边缘的黄,黄得鲜艳,黄得烂漫,宛若镀金。如此之景,令人赏心悦目,胸襟为之顿开、为之清爽。在那林中徐旋缓转、轻舒猿臂、稳移鹤步的,全是老人。这使二十七八岁的我觉得自卑、觉得窘迫。我躲在林子的最边上,占据了几棵树之间的狭小空地,顾左右而暗效之。一个瘦小、穿紫红色运动衣的老头儿最该是我的楷模。他套数娴熟,动作、姿态优美。一举手一投足,好比是在舞蹈,我却很难跟上他的套数。

    ④一天,那老头儿走向我的“绿地”。瘦小的老头儿一副形销骨立的样子,仿佛一阵旋风就足以将他裹卷上天空。但他两眼炯炯有神,精神矍铄,而且透露着近乎冷峻的镇定。

    ⑤“刚开始学?”我不好意思地说:“是的,看别人做得挺容易,自己学起来怪难的,都不想学了。”他说:“别不想学了啊,今后就跟我学吧!我天天来这儿。”“那太好了!”我喜出望外。他上下打量我片刻,又问:“你有病?”我已将他视为师父,如实告诉他我有些什么病。他说:“人往往有病之后,才开始珍惜身体。大多数人都这样,我自己也是。不过你那几种病,不是什么难治的病。生活饮食要有规律,遵照医嘱服药,坚持锻炼,我保你半年之后就恢复健康。”

    ⑥他说的这些话,我常认为是一些廉价的安慰之言。但经由这位“师父”说出,另有一番真诚在内,似别有一番说服力。我诺诺连声,从内心里对他产生了恭敬。他说:“太极拳有好几套,不同套数对不同的病有间接的疗效。从明天起,我教你一种适合你的套数。”

    ⑦第二天我醒晚了。睁开眼看表,已七点半多。慵慵懒懒地不想起床,心想那老头儿未必会在小树林里等我。可心里总归有些不安定,万一人家真在等着呢?终于还是起了床,到了小树林。小树林里只有一个人——那位老人,他居然真的在等我。这老头儿!也未免太认真了!我很羞愧,欲编个理由,解释几句。不待我开口,他便说:“跟我学吧!”于是他在前,我在后,做了套与昨天完全不同的太极拳。之后,我做,他从旁观看、指点,口述套数,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示范。甚至摆布我的腿臂,以达到他所要求的准确性,做得好时,还不时鼓励几句。

    ⑧分手时,他说:“我这个人哪,有三种事最容易使我伤感:一是我养的花死了;二是我养的鱼死了;三是看到年轻人病病弱弱的,却还不注意锻炼,也不善于锻炼,不知道如何增强体质。你们年轻人将来是咱们中国的主人啊!”

    ⑨他说完,头也不回地匆匆走了。从那以后我特意买了个小闹钟,再也没让他等过我。一个多月后,我的动作已很自信,姿势也很准确了。而那老人,到树林深处,去带、去教另一批“学生”了。之后接连许多天,我再也没见过那位老人。再过半个月后,树叶全黄了,由金黄变成橘黄。那一种泛红的橘黄,证明秋之魅力足以与夏比美。树上,泛红的橘黄的叶隙间,隐约可见一个个绿果——虽长得够大但还没经霜的柿子。

    ⑩一场秋雨后,大部分树叶落了。一天,小树林里出现一位姑娘。我最年轻,她一发现我就走过来:“请问,您认识一位穿紫红色运动衣、身材瘦小,以前每天来这打太极拳的老人么?”“认识呀!我跟他学的。他该算我师父呢!”“我是他女儿,他嘱咐我,一定要将这个亲自交给你。这是他在床上写的,希望你今后也能带别人、教别人。”那是一套老人自己装订的太极拳图。图旁,用细小而工整的毛笔字,注了说明。那当然并非什么秘籍,不过是供人初学的自编“教材”。

    ⑪从她口中得知,老人前天去世了,是骨癌。老人的女儿说:“我父亲让我嘱咐你,千万不要告诉认识他的其他人。有些人也患同样的病,保持精神乐观很重要。他希望你转告其他人,说他病彻底好了,身体健朗,回老家住了。”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一时呆住了。

    ⑫我照她父亲的嘱咐和希望做了。凡是认识、熟悉他的人,皆从他“康复”的“事实”中获得了极大的鼓舞、极大的信念。

    ⑬如今,每当望见打太极拳的人们,我便想起那位瘦小的穿一身褪了色的紫红运动衣的老人。我的记忆中,便又多了一片“叶子”。我写此事时,内心里油然充满了对人、对生活的温馨。正是这一点,使我的心灵获得了有益的滋补,使我的心灵比身体要健康得多。

    (原文有删改)

    (1)、根据提示,梳理“我”与老人之间发生的事件及“我”的心理感受。

    事件

    “我”的心理感受

    老人主动提出让“我”跟他学太极拳

    恭敬

    羞愧

    看到打太极拳的人们,想起老人

    (2)、文章多次描写林中的柿树。请结合具体描写分析其作用。
    (3)、作者说“我写此事时,内心里油然充满了对人、对生活的温馨。”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温馨”?
    (4)、有同学认为本文标题让人费解,不如换作“温馨”或“生活处处有温馨”更能点明中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阐述理由。
  • 1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人的眉毛这么重要

    ①如果把人类和亲缘关系很接近的猩猩、猴子、猿类相比,人类身上、脸上的毛发少得可怜。而在很多毛发都演化消失的过程中,眉毛竟然被保留下来了。放眼整个哺乳动物界,人类的眉毛也算是够“奇葩”的了。

    ②眉毛既不能保暖,也没什么防晒功能,这个结构为什么会被保留下来呢?对此,科学家有三种猜测: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先说说防水,一些科学家认为,在眼睛上方的眉毛可以阻挡汗水和雨水直接进入眼睛。在遇到眉毛后,水流会被“引流”到脸部侧面流下来,这样一来它们就不容易干扰视线了。这让人类在雨天以及大汗淋漓的情况下依然能紧盯猎物追逐,对生存确实是有帮助的。

    ④200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又发现,眉毛除了排汗功能,似乎在面部识别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识别个体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个特征甚至比眼睛更加重要。

    ⑤在研究中,研究者找来了50张知名度极高的人物照片(男性和女性照片各25张),然后将这些图片进行了处理,分成了“抹去眼睛组”和“抹去眉毛组”,让志愿者进行识别。结果发现,在抹去眼睛之后,人们对这些面孔的认出率能达到55.8%。但是如果抹去了眉毛,认出率就只有46.3%了。

    ⑥因此研究者认为,眉毛在人类的面部识别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另外,这项研究中的研究者也提到,眉毛能很好地传达各种细微情绪。综合这些,眉毛在人类社会中就被保留了下来。

    ⑦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比了现代人和海德堡人的头骨特征,也得出了“眉毛有利于传递情绪”的结论。

    ⑧从海德堡人的头骨中可以看出,它们的眉骨非常突出,额头比较小。而现代人的头骨上,眉骨非常平整,额头很“宽敞”。过去有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海德堡人突出的眉骨有利于增强整个头部的稳定性,增强咬合力。但约克大学的研究者做出了一个不同的推测,他们通过建模发现,人类头骨的变化,可能跟传递社交信号有关。

    ⑨对海德堡人来说,突出的眉骨是力量和统治地位的象征,有这样特征的人才是理想的配偶。但随着时间推移,维护统治地位的重要性不再那么高,相比之下,能够同情别人,与别人进行细致的情感交流对整个族群的发展更为重要。所以,宽大的额头取代了“窄小”的额头,厚重的眉骨,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能够“灵活运动”的眉毛,能把细致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⑩当然了,这种说法也是一种推测,具体是不是这样,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眉毛确实可以传递微妙的情绪,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自“科普中国”公众号,有删改)

    (1)、通读全文,在选文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出恰当内容。
    (2)、选文第⑤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与选文的哪种说法是相联系的,为什么?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眉尖若蹙”,曹雪芹描绘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她微微蹙起的眉毛,表现出忧郁之感。

  • 19、【甲】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此以簪组指做官。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丙】

    吾邑佳山水以福山为最,距城南四十里,延袤绵亘,若屏障然。

    初入谷四山交峙涧水环流循涧至寺门。一路松阴交翠,飞流溅沫,境幽矣,未旷也;由寺门至语石岩,望城市一面如指掌,旷矣,犹未大也;是时仰企箫峰 , 尚在天际,乃命樵夫数人伐山开道,支筇冒险至草堂故址。环坐其下,流连不忍去。起视前途,径益险仄,从者皆有退志,予褰裳而前,直跻其巅,徘徊四望,一目千里。于是从游诸子相顾乐甚。

    乃别寻樵径,纡道返寺。寺僧为予言:兹山峰最高者为箫曲洞,最邃者为雁腋石,最奇者为玉笋窝、一线天,岩最险者为梅花岩,泉最香冽者为语石泉。诸境皆在语石以上。顾近数年来,荆榛道塞,游人强半语石而止,过此能搜一二岩洞者难矣。

    相与一笑而别归,以语筑野。筑野曰:“顾天下美境,非险艰无由得。而履险艰者非强有力或且垂成自止。斯游足以鉴矣。”予退而为之记。

    (节选自《游福山记》【清】涂瑞)

    【注】①寺门:指福山寺门。②箫峰:福山主峰。③支筇(qióng):拄着拐杖。④筑野:作者涂瑞族兄涂登,号筑野。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命樵夫数人”与《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两个“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B、“径益险仄”与“似与游者相乐”中“险”和“乐”均为动词。 C、“以语筑野”即“以之语筑野”与“全石以为底”句式相间。 D、“相与一笑而别归”与《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的“而”用法相同。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描绘了诗人以农田菜圃为邻,赏花种树。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傍晚乘着小船沿溪游玩。常常独来独往,碰不到别人,有时仰望碧空蓝天,不禁放声歌唱的溪居生活 B、“伐竹取道”与“伐山开道”体现了小石潭与草堂故址都处于人迹罕至之处。 C、“延袤绵亘,若屏障然”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形容地势。 D、乙文和丙文同为游记,《小石潭记》重在“记游”,写景较为简练,而《游福山记》绘景摹物细腻逼真。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初A入谷B四山C交峙D涧水E环流F循涧G至寺门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乃别寻樵径,纡道返寺。

    (5)、颜色往往是心情的写照。如“蓝色”代表“忧伤”,“绿色”代表“平静”,“黄色”代表“快乐”,“紫色”代表“神秘、浪漫”。《溪居》描写柳宗元在冉溪居住的田园生活,《小石潭记》与《游福山记》均借山水抒发人生感悟,请你为以上三篇作品配上相应的底色,并结合作品内容说明理由。
  • 20、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揣摩诗歌,把备选词语“梅”“兰”“竹”“菊”填在下面横线正确位置上。  

    A. 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B.一树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C.幽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D.荷尽已无擎雨盖,残犹有傲霜枝。

    (2)在传统古诗文当中,处处流传着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在《诗经·子衿》中“① , ②”一句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佩玉的着装习俗;从《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③ , ④”,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婚嫁奏乐的习俗;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以看出古人有临别赠诗的礼俗,“⑤ , 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可以了解唐代知识分子有送诗求仕习俗,孟浩然用“⑦ , 端居耻圣明”表明心迹,希望得到引荐,入仕做官;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⑧”可以看出古人的待客习俗。

上一页 557 558 559 560 5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