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动物类群对应的特征及动物代表搭配错误的是( )
选项
动物类群
身体特征
动物代表
A
腔肠动物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海葵
B
扁形动物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涡虫
C
环节动物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蚯蚓
D
线虫动物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蛔虫
A、A B、B C、C D、D -
2、蚯蚓对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和防止环境污染有重要作用。某同学为探究“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编号
甲瓶
乙瓶
丙瓶
土壤环境
湿润
干燥
湿润
温度
常温
常温
常温
光照
有光
有光
无光
请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蚯蚓的结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蚯蚓有三对足 B、蚯蚓的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 C、蚯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D、蚯蚓的身体有外骨骼(2)、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瓶和丙瓶作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B、每个瓶中放入1条蚯蚓进行实验即可 C、甲瓶和丙瓶作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 D、一段时间后,乙瓶中蚯蚓活动能力最强 -
3、蛔虫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当体内蛔虫数量较多时,人就会出现腹痛、厌食等症状,蛔虫寄生的主要部位是( )A、小肠 B、大肠 C、肝脏 D、胃
-
4、血吸虫引起的疾病曾在洞庭湖地区流行。下列关于血吸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身体呈两侧对称 B、消化器官简单 C、生殖器官不发达 D、有口无肛门
-
5、广东省深圳市东部海域出现一种“瓶盖”状生物,身体呈圆盘状,体表具有许多分散的刺细胞群,有口无肛门。据此初步推测为( )A、腔肠动物 B、线虫动物 C、环节动物 D、软体动物
-
6、2016年初,世界上首位利用“三合一”胚胎技术培育的婴儿诞生,被称为“三亲婴儿”。具体培育技术路线过程如图,分析回答:(1)、由于女性自然周期产生的卵细胞太少,在取卵细胞前一段时间通常需要注射激素,促使产生更多的成熟卵细胞。(2)、在人体内,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三亲婴儿”培育过程中,形成重组卵细胞后,再按照试管婴儿技术进行培育完成体外受精等过程,后期“三亲婴儿”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是 , 通过和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与氧气。(3)、刚出生的婴儿一碰到妈妈的乳头,就会吮吸乳汁,这是一种反射;乳汁的营养非常丰富,其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婴儿消化道的中被消化吸收。(4)、从“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路线图看,“三亲婴儿”的特征与(填“女性1”或“女性2”)更相似,理由是。
-
7、如图表示番茄植物体的有关生理活动(①、②代表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番茄能开花结果,属于植物。从开花到结果,需经历两个过程。(2)、番茄果实不断长大需要大量的营养,这些营养包括光合作用制造的和根吸收的。(3)、图中的①、②气体是通过番茄叶表皮上的进出的。在晴朗的白天,箭头②代表的气体主要有。(4)、番茄果实成熟采收后在低温下能延长保存时间,原因是低温能抑制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
8、某科技兴趣小组同学经常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模型,变废为宝,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后,该小组利用废旧电线设计制作了三种血管关系的模型,如如图。在模型中,①是红色电线, ②是蓝色电线,③是细铜丝。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红色与蓝色电线之间的细铜丝模拟血管,该血管的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2)、如果该模型模拟肺循环中的三种血管,且血流方向为②→③→①,则蓝色电线模拟的血管内流血。(3)、如果该模型模拟肾小球处的三种血管,且③代表肾小球。若血流方向为①→③→②,则该模型中模拟血管②的电线颜色(填“需要”或“不需要”)改变,理由是。
-
9、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1)、除了需要度过休眠期,种子萌发还应满足的自身条件是。(2)、比较第一、二组实验结果,说明4℃的低温能。(3)、比较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4)、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研究小组增设了第四组实验,第四组实验应取粒种子与湿沙混合,于(温度)条件下保存60天后测定发芽率。(5)、若第四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描述低温和湿沙条件对于打破月季种子休眠的影响。
-
10、如图为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概念图,写出各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⑤⑥
-
11、下图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保卫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里填序号,“ ”上填名称。)(1)、甲、乙两图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口腔上皮细胞与保卫细胞相比,不具有的结构是。(2)、在制作上述两种细胞临时装片时,能置于清水中观察的是图细胞。(3)、植物的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叫 , 是植物作用散失水的门户。当细胞吸水膨胀时,⑤伸展拉长,牵动⑦向内凹陷,气孔(张开、闭合),植物散失的水分增加,可促进根尖的区对水分的吸收。
-
12、有人遭遇一场车祸后下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能排便和排尿,但是没有感觉)。此人最可能损伤了( )A、小脑 B、脊髓 C、脑干 D、大脑
-
13、目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可通过置换人工晶体来恢复视力,人工晶体可透光且曲度可调节,使患者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它代替的眼球结构是(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虹膜
-
14、研究人员用70%的大米及30% 的木薯制造出可食用“大米吸管”。“大米吸管”的主要成分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的部位是( )A、口腔和胃 B、口腔和小肠 C、胃和小肠 D、小肠和大肠
-
15、病人如果不能进食,为了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必须静脉注射营养物质。以下营养物质不能直接静脉注射的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维生素 D、麦芽糖
-
16、一颗葡萄中有四颗种子,则可推断发育成这颗葡萄的花( )A、雌蕊中有四个子房 B、子房中有四个胚珠 C、胚珠中有四个卵细胞 D、花粉中有四个精子
-
17、伯乐树的幼苗成活率低,根据其根尖的形态结构特点(如图)推测,其幼苗成活率低的原因可能是( )A、水分的吸收能力弱 B、有机物的吸收能力弱 C、水分的运输能力弱 D、有机物的运输能力弱
-
18、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19、苔藓植物植株矮小,主要原因是( )A、用孢子繁殖后代 B、生活在阴湿环境 C、有茎和叶的分化 D、无根和输导组织
-
20、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竹节虫属于昆虫纲,生殖发育过程和蝗虫一样,若虫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方式极为相似。竹节虫的体态像一支枯枝或枯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称为“拟态”。
资料二:通过比较大量化石,研究人员将“黑带竹节虫”确定为竹节虫的祖先;它的前后翅膀有条纹,当翅膀折叠时,看起来像一根带有条纹的“长舌头”,碰巧的是研究人员在“黑带竹节虫”化石附近发现了带条纹的舌头状植物化石及早期鸟类的化石。由此推测:以昆虫为食的鸟类出现,使竹节虫逐渐开始向模仿植物外观的方向发展。
(1)、由资料可知,竹节虫所属的发育类型为(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2)、研究人员确定“黑带竹节虫”是竹节虫祖先的直接证据是。(3)、各种生物都能巧妙的适应各自的环境,竹节虫的“拟态”的形成是的结果。(4)、在竹节虫的进化过程中,以昆虫为食的鸟类起了选择作用,能生存下来的个体具有(填“有利”或“不利”)变异,这些变异一代代遗传下去,从而进化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竹节虫。由此可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5)、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和演变,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地球生机勃勃。请你举出一个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