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清洗鱼缸换水后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缸壁和水中就可能出现绿色的细丝或绿膜,这就是藻类。下列关于藻类叙述不正确的是( )A、藻类数量多,形态多种多样,种类有单细胞藻类,也有多细胞藻类 B、藻类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藻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可以通过形成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同时,也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夏季,公园里的荷花盛开,呈现出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画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如图所示,甲和乙是两类不同细胞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结构①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B、材料诗句中的“碧”和“红”分别与图乙中的③和②有关 C、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图乙中③ D、图中甲、乙两类细胞分裂过程完全相同(2)、深秋荷花凋谢,结出莲蓬,内有多个莲子,莲子可供人们食用,拨开莲子,可见两片子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荷花属于双子叶植物,莲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 B、荷花植株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所食用的莲子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 D、莲子的上皮组织起保护作用
-
3、蚂蚁是最常见的昆虫,也是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地面上寻找食物, 然后合作着把食物送回蚁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校园内用手机相机里微距功能拍摄蚂蚁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2)、在校园某角落,某同学发现一群搬运食物的蚂蚁,拿了一根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拨开搬运食物的蚂蚁,一群蚂蚁惊慌失措的四处逃散。体现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4、下图①~③为植物繁殖的几种方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种子可以利用图①方式制成,不受季节限制 B、图②是芽接,其成活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C、图③是压条,将枝条的韧皮部剥去半圈,有利于长出不定根 D、②③都属于营养繁殖,可以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
5、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我们所观察的生物包括( )
①植物 ②动物 ③细菌 ④真菌 ⑤病毒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
6、露西化石的髋骨较宽阔,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态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下肢骨更粗壮。这些特点表明露西( )A、能制造工具 B、能直立行走 C、会用火烧烤食物 D、营树栖生活
-
7、我们的周围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甚至在我们的体表和体内也有许多细菌,有时还会有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下面是我们为幼儿园的老师设计的实验,通过实验告诉小朋友们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培养皿号
A
B
C
实验步骤
①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培养基表面涂抹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②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温度适宜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
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
(1)、猜想C组在此实验中起作用。(2)、步骤②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方法步骤中的。(3)、上表中,C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4)、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8、在生物圈中,除了人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和病毒。这些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如图为生物多样性的思维导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分类的依据是 , 生物分类的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2)、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如草鱼生活在水中,用呼吸,其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是 , 利于与水进行气体交换;家鸽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 , 可辅助呼吸;又如狼的牙齿有的分化,既提高其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
9、微生物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转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1)、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与图(填字母)属于同种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组成,没有细胞结构。(2)、B的生殖方式是生殖,B与CDE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B细胞内没有。(3)、D主要进行生殖,对D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其细胞中染上颜色的和淀粉粒。(4)、图E中的a是 , 图中的C、E都可以通过a来繁殖后代。图C为青霉的结构示意图,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就是青霉产生的,如果有人感染了新冠肺炎,用青霉素(填“能”或“不能”)杀灭新冠病毒。
-
10、
生物圈中的生物体,大小相差悬殊,外部形态千姿百态,内部结构繁简不一,生活环境也纷繁复杂,但这些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细胞。细胞是什么?它又是怎么构成生物体的呢?请同学们依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________的科学。
(2)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图1中[ ]________的作用。
材料二:观察细胞的分裂(图2)和分化(图3),回答问题:
(3)从图2、3中可以看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其数量增多,在细胞分裂的准备期间,________会进行复制,保证新细胞与原细胞的一致。现代人都“谈癌色变”,癌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番茄果肉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而番茄是由形态结构及功能不同的组织构成的________。
(5)柠檬鸡爪是不少人喜爱的小吃。鸡爪多“筋”,制成切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筋”的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筋”具有连接和支持的作用。由此判断“筋”属于( )
A. 神经组织 B. 肌肉组织 C. 结缔组织 D. 上皮组织 材料三:观察种子的结构模式图(图4),回答问题
(6)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基本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________,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________而菜豆种子没有。
(7)豆浆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乙中的[ ]________,大豆种子的主要结构是图乙中的[ ]________,是新植物的幼体。
(8)你能区分幼苗时期的韭菜和小麦吗?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分辨?请写出一种具体的区分方法措施:________。
-
11、动物不仅在科学和技术上给人以启迪,同时也是人类文学创作的源泉。认真观察动物,仔细领略其奥秘,定会受益匪浅。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词语中提到的动物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金蝉脱壳 B、庄周梦蝶 C、乌贼喷墨 D、虾兵蟹将(2)、“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鲫鱼靠尾部、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 C、兔的门齿和臼齿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D、蛔虫生殖器官简单,消化器官发达,适于体内寄生生活
-
12、屠呦呦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人,为世界抗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她和她的团队因在青蒿(一种草本植物)中发现了抗疟疾“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消灭疟原虫最有效的药物。下列生物与疟原虫结构最相近的是( )A、兰草 B、变形虫 C、新冠病毒 D、枯叶蝶(2)、下列有关青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青蒿细胞内储存青蒿素的结构是细胞核 B、构成青蒿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C、在结构层次上,青蒿植株的根和茎都属于组织 D、青蒿叶片的表皮和人的皮肤一样都是由上皮组织构成
-
13、人们常用泡菜坛(图1)腌制泡菜。腌制过程中,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产生乳酸,使泡菜具有酸性风味;有些杂菌却会导致泡菜亚硝酸盐增加,对人体可能有不利影响。酸性环境有利于抑制杂菌繁殖、分解亚硝酸盐。研究小组对泡菜中乳酸菌和亚硝酸盐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坛应加水密封,主要目的是形成无光条件 B、前 天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导致乳酸菌数量上升 C、发酵第 天乳酸菌较多,此时的泡菜适于食用 D、由图中曲线能发现发酵第 8∼10 天酸性环境较强
-
14、镇海林蛙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镇海林蛙曾被认为是日本林蛙,后来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它们在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组型上均不同于日本林蛙,故将其改订为新物种——镇海林蛙。人类通过对细胞的探索,揭示了许多生命的奥秘。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内结构之间的分工合作。小萌学习《细胞的生活》后,绘制了概念图(如图),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结构②内储存的遗传信息是DNA C、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D、燃烧小麦种子剩下的灰烬,其主要成分是储存在细胞质中的有机物(2)、模型是人们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如图是小北同学在观察了多肉植物“白牡丹”叶肉细胞后,根据观察结果制作的“白牡丹”叶肉细胞模型。你认为下列关于小北制作的“白牡丹”叶肉细胞模型的结构完整性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没有错误 B、结构有1处错误,缺少细胞壁 C、结构有1处错误,多了叶绿体 D、结构有2处错误,既缺少细胞壁,又多了叶绿体
-
15、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蕴含着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寻。而探寻生物奥秘的历程是从观察开始的。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小明同学用拍照、延迟摄影和文字描述等形式记录了百日草的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各阶段的情况,他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2)、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词与其对应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A、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生物具有遗传的现象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物能够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现象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解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及实验操作可以更好帮助你观察。如图所示,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观察的某种细胞的物像,丙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微小生物的运动轨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转动准焦螺使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P位置 B、乙:玻片标本内有气泡,原因是植物表皮撕得太厚或放表皮时未展平 C、丙的相应操作: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使物像在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D、丁:该微小生物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
16、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依次看到如下四个视野,正确的是( )A、视野①到②,将临时玻片向右适当移动 B、视野②到③,转动转换器换低倍镜 C、视野③到④,微调细准焦螺旋 D、视野③到④,选用平面镜使视野变亮
-
17、在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 ②制定计划 ③作出假设 ④实施计划 ⑤表达交流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⑤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⑥⑤ -
18、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中不涉及生物的是 ( )A、碧绿的菜畦 B、光滑的石井栏 C、高大的皂荚树 D、紫红的桑椹
-
19、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应该再去怀疑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 C、对自己的猜想,应设计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D、实验时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还应该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
20、以下哪个科学事迹使得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A、实验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B、生物进化论的提出 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D、生物命名法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