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包括大气圈底部、大部分水圈和全部岩石圈 C、从海平面以下约11000 m 到海平面以上约10000 m D、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
-
2、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对象的是( )A、人类的遗传和变异 B、动物的运动方式 C、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D、地层的结构和成分
-
3、探究水稻的白化原因时,若以光照为变量,下列最 适合作为对照的组合是( )
组别
水稻苗/株
光照
温度/℃
①
200
有
25
②
200
无
25
③
100
有
10
④
100
无
10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4、自然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等。某小组同学在 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觉得恶心就没有记录 B、小兰发现不认识的植物,将其拔下来带回家研究 C、小芳拨开草丛,看到一只蟋蟀便把它记录下来 D、小军的调查记录中有蜈蚣,发现其他同学的调查记录中都没有,便将它删掉
-
5、某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探究种子的萌发:将小麦 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都给予适量的水和适宜的温 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 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A、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B、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C、空气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D、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
6、[主题探究]科学探究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实验 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请回答下面小题。(1)、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 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 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 的问题的是( )A、鱼儿何时洄游 B、不同植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无差异 C、哪种玫瑰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2)、小明发现蚂蚁排成一队向前爬,问妈妈:“是前面的 蚂蚁留下信息了吗?”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步骤 中的(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
7、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2021年公布第 七次全国普查的人口数为14.12亿(不含港澳台)。 人口普查的方法属于( )A、分析法 B、观察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
8、某同学为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项 目
鼠妇的数量/只
光照
温度/℃
土壤
对照组
20
阴暗
25
湿润土壤
实验组
20
①
25
②
A、阴暗、干燥土壤 B、阴暗、湿润土壤 C、明亮、干燥土壤 D、明亮、湿润土壤 -
9、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 )A、界、门、纲、目、科、属、种 B、种、属、科、门、纲、目、界 C、种、属、科、目、纲、门、界 D、科、种、属、目、纲、门、界
-
10、使得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的科学事 迹是( )A、实验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B、生物进化论的提出 C、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D、生物命名法的创立
-
11、下列职业与生物学的联系最大的是( )A、园艺师 B、车床工 C、建筑工程师 D、小学数学老师
-
12、下列属于生物学研究范围的是( )A、研究月亮圆缺的变化规律 B、研究加速火箭飞行的助推器 C、研究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D、研究铁生锈的原因
-
13、下列有关生物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注重探究和实践 C、动植物、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学研究的唯一对象 D、观察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
14、小明同学用超轻黏土制作了一幅太空遥望地球的景观图,他选用蓝、绿、白三种色彩分别代表(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
15、下列能作为判断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的是( )A、能否自由移动 B、能否与人交流 C、能否进行思维活动 D、能否生长和繁殖
-
16、下列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A、兔子以植物为食 B、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自然下垂 C、蘑菇的生长 D、小麦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17、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营养物质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
18、科学家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0”是以“小偃54”和“鲁麦13”为亲本,经过杂交、系统选择,培育出来的 耐盐碱抗旱小麦新品种,这体现了(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数量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
19、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 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大熊猫食竹笋 B、直升机起飞 C、钟乳石长大 D、机器人跳舞
-
20、我国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如人参、桔梗、杜仲等。这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形态结构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