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寂静的山谷间,偶尔会传来几声大白鹭的叫声。大白鹭的叫声传入大家的耳中时,耳中发生振动的部位是(   )
    A、耳郭 B、咽鼓管 C、鼓膜 D、耳蜗
  • 2、大巴车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映入眼帘的是路两边挺拔的翠竹,翠竹在同学们眼中(如图)成像的部位是(   )

    A、 B、 C、 D、
  • 3、插秧结束后,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酸杏作为奖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部分同学吃酸杏时,舌中的味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然后沿传入神经传到相应的神经中枢,再通过 , 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腺是该反射弧的
    (2)、另一部分同学还没吃到酸杏,仅听到老师说要分发酸杏,就已经分泌了唾液。该反射(填“属于”或“不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受到最高级中枢——的控制。
    (3)、这次稻田间插秧,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插秧过程中,同学们完成的各种动作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参与,若用如图表示神经系统、脑、中枢神经系统三者之间的概念关系,则a、b、c分别表示的是
    (4)、同学们经过一整天的体验,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春耕的艰辛与重要,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惜粮节粮?
  • 4、在休息间隙,同学们利用废弃的秧苗进行“看谁反应快”的实验。具体要求是:同学夹住秧苗同一位置(其他条件均相等),被测者看到秧苗向下落时,立即用手抓住秧苗,其他人记录抓住时对应的秧苗长度,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小莉

    13 cm

    13 cm

    14 cm

    小林

    11 cm

    12 cm

    11 cm

    小轩

    12 cm

    14 cm

    13 cm

    A、表中三个人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小轩 B、被测者的手指应尽量对准秧苗最下方 C、多次重复实验反应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D、参与这一过程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 5、插秧过程中,老师播放了音乐来使同学们振奋精神。当动听的歌曲响起时,同学们干劲十足。同学们能够听懂这首歌曲是由于大脑皮层中具有(   )
    A、运动中枢 B、听觉中枢 C、语言中枢 D、视觉中枢
  • 6、理论知识讲解完后,农民伯伯开始实地向大家示范插秧的技巧,下列关于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农民伯伯依靠脑干维持身体平衡 B、控制该过程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这一过程不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 D、向田里插秧的动作属于条件反射
  • 7、正式插秧苗之前,同学们先进行了插秧技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小轩不小心被蚊虫叮咬,其感到被叮咬处很痒,则该反射的感受器对应下图中的(   )

    A、皮肤 B、脊髓 C、大脑 D、神经末梢
  • 8、同学们在传递所拔的秧苗时,小莉不小心被扎到手,随后她立即缩手,该过程的反射过程图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____填文字)。

    (1)、从反射的类型看,小莉被扎后立即缩手属于(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
    (2)、图中接收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接收神经冲动并完成缩手动作的结构是[]
    (3)、小莉回想起自己曾经注射疫苗时,虽感到疼痛,手却不缩回。从反射类型看,该反射属于(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需在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4)、若图中的4处受损,小莉的手被刺到后,只会感觉到疼痛却不会立即缩手,原因是
  • 9、秧苗被连根拔起,然后打成捆甩出去。小莉在甩秧苗时,不慎被捆秧苗的绳圈磨到了手掌,此时她的反应和感受应该是(   )
    A、先感觉到疼痛,再缩手 B、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 C、疼痛和缩手同时发生 D、只缩手,不会感觉到疼痛
  • 10、随后,同学们开始拔秧苗。在拔秧苗时,小玥想到老师说不要伤害到秧苗根部,于是她拔秧苗的力气减小了一些。这一过程中,机体作出的反应被称为(   )
    A、神经元 B、神经 C、反射 D、反射弧
  • 11、在拔秧苗之前,需除去田间的稗(bài)草。去除稗草时小轩差点摔倒,他迅速调整了姿势。这一过程中,他体内产生的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   )
    A、树突→胞体→轴突 B、胞体→轴突→树突 C、轴突→树突→胞体 D、树突→轴突→胞体
  • 12、施肥结束后,小林靠在树下休息,抬头看到一根刚刚发芽的树枝(如图),树枝的结构让他想起了神经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神经元中的轴突 B、③的主要功能是传出信息 C、②一般只有一个长的突起 D、①和③构成一个完整神经元
  • 13、接下来,同学们准备协助农民伯伯整地施肥,在施肥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依靠躯体的运动中枢来完成锄地的动作,该运动中枢位于图中的(   )

    A、 B、 C、 D、①和③
  • 14、种植水稻首先需要经过翻耕、施肥等过程。同学们在观看农民伯伯劳作的过程中,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参与,该系统中的中枢部分包括(   )
    A、大脑和脊髓 B、脑神经和脊神经 C、脑和脑神经 D、脑和脊髓
  • 15、疟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由疟原虫引起,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其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大汗、头痛、四肢酸痛和乏力等。如图为人体感染疟原虫的过程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填“疟原虫”或“蚊子”)。
    (2)、图中人群(填“甲”或“乙”)可以表示易感人群。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属于疟疾流行基本环节中的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疟原虫通过这种途径进入人体肝脏之中,说明其属于生活。
    (4)、(中考新考法·批判性思维)疟疾患者可服用青蒿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有人认为长期服用此药即可完全抵抗疟疾,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16、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预防狂犬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做好动物管理。加强狂犬病动物的管理和防治。②正确处理伤口。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伤口较深者需用导管伸入,用肥皂水持续灌注清洗,挤出污血。一般不立即缝合包扎伤口,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伤口深时还要使用破伤风抗毒素。③预防接种。人一旦被咬伤,疫苗注射至关重要,严重者还需注射狂犬病血清。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狂犬病病毒属于(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狂犬病要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个基本环节,其基本环节包括
    (3)、资料中预防狂犬病的措施可分为个方面,其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填序号)。
    (4)、为了能够更好地预防狂犬病,请你为大家提供一条预防该传染病的建议:
  • 17、沙眼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其传播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表示沙眼流行的基本环节,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

    A、甲表示病原体 B、乙表示流感病毒 C、丙表示所有健康人 D、沙眼流行时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 18、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预防此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
    A、公共区域定期消毒 B、长期服用抗生素 C、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D、饭前便后勤洗手
  • 19、除了烟熏,《肘后备急方》中还记载了多种传染病的防疫方法,下列记载的方法中不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给伤寒患者服用麻黄解肌汤 B、提倡饮食上吃干净的食物 C、将艾条挂在病人床的四角 D、将麻风病患者送入深山隔离
  • 20、(主题情境 《肘后备急方》谈防疫)请回答下面小题。
    (1)、《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此恶毒之气”。“恶毒之气”指的是天花,下列关于天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具有流行性 B、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 C、属于寄生虫病 D、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2)、从传染病的环节看,“发疮头面及身”的患者和易被感染天花的人分别属于(        )
    A、传染源 传染源 B、易感人群 传染源 C、传染源 易感人群 D、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3)、《肘后备急方》对传染病的预防非常重视,在瘟疫流行时,用雄黄、雌黄、矾石等药物制成的“太乙流金方”在屋内进行烟熏。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消灭病原体 D、切断传播途径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